登陆注册
18696100000004

第4章 东北秧歌(3)

第二节吉林秧歌

1、吉林秧歌多样的表演形式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是传统节日不可缺少的内容。秧歌在吉林流传广泛,拥有汉、满、回等民族的大量观众和表演者。目前,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撅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2、解放前后吉林秧歌表演形式的异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3、解放前吉林秧歌的角色及装扮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一、高跷秧歌

舞队高跷表演,有“踩双跷”和“踩独跷”之分。

“踩双跷”是把两个带垫板的木制“腿子”(木跷)绑在脚上。

“踩独跷”是两只脚踩在一支木跷上,不绑带,只用两腿用力夹住木跷跳着表演。高跷秧歌讲究“跷功”,“跷功”好的艺人可以在跷上表演几十种惊险、难度较大的绝活。

“头跷备马”是高跷秧歌队中头跷表演的节目,清末随高跷秧歌传入吉林柳河县一带。舞者扮相似戏曲中的人物杨香武,舞蹈表现他牵马、喂草料、饮水、剪马鬃、刷洗马身,到给马上嚼子(辔头)、备鞍、系肚带,直至最后上马,并表演一些技巧动作。要求表演者跷上功夫深厚,技术娴熟,动作稳健,形态逼真,能体现出东北秧歌哏、俏、稳、浪的风韵。

(二)、地秧歌

不踩跷的秧歌为地秧歌,俗称“地蹦子”、“地出溜”。表演者不踩跷。这种秧歌最普及,群众喜闻乐见,遍布吉林城乡各地。

1、吉林地秧歌中的人物角色的作用

吉林秧歌中有各类人物近百种,最常见的角色有:

①“打头的”:秧歌队的指挥者和领队者,他以“扇子花”及手势的变化示意整个秧歌队变换场面。

②“老”:无论哪一种装扮的“老婆”,都是泼辣、健壮、风趣、逗人的关东老太婆形象,这个人物常在队尾出现,起压阵脚的作用。

③“傻子”:任何一个节目里,他都可以凑上前以端肩、对眼、眼、伸腰、伸脖子等傻相和逗相烘托着气氛。

2、吉林地秧歌中各种角色独特的装扮

①“打头的”

打头的也称“沙公子”(傻公子)、“耍公子”、“拉衫的”。他头戴小生帽,身着小生袍,敞怀,一手持扇,一手拉衫,扮相潇洒、俊俏。

②老婆,压队的俗称,也叫“老座婆子”、“老婆”和“压鼓婆”,都是男扮女装,以丑扮为主,脸上点麻子(或寤子),画鲜红的圆脸蛋,额头上系黑布带,画几个火罐子印,头后梳笊篱把子头(有的插几朵花),耳朵上垂挂红辣椒,身着肥大老式便衣裤,外罩大坎肩或身前带花兜兜,脚腕系腿带。双手持2尺左右的大棒槌,扭出各种棒槌花的称“棒槌会”。有的手持长烟袋,扭出多变的烟袋花,称“烟袋会”。有的手持一把大蒲扇,扭扇子花,称“蒲扇会”。

【傻子】

“傻子”是常和老座婆子在一起的活跃人物,涂黑脸,反穿皮袄,腰系一串响铃。

3、吉林地秧歌的艺术特色

(1)吉林地秧歌的表演形式

①走街:秧歌队串街行进时边走边舞的一种形式叫做“走街”动作简单,队形单一。常见的有双路纵队或四路纵队。

②打场:当遇有观众鸣鞭炮欢迎时则停下来进行“打场”,它是秧歌队在固定场地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讲究队形流畅、对称、美观。走得好坏主要取决于“打头的”对秧歌场图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2)丰富的小场节目种类

打完场之后就是内容丰富的小场节目,一般有好几种:

①绝活类的节目技巧性较高,如“高跷起架”、“高跷上梯”、“叼碗”、“耍袖头”和地功活中的“就地十八滚”、“乌龙绞柱”、“加冠”、“叠筋”等。

②情节类的秧歌多是根据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戏曲中的片段内容而改编的秧歌舞蹈,如《棒打鸳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水漫金山》、《潘金莲》、《瞎子摸象》、《扑蝴蝶》等。

③竹马类的秧歌主要以舞大道具为主,如“跑驴”、“猪八戒背媳妇”、“跑旱船”、“老汉推车”等。

④灯彩类的秧歌一般没什么舞蹈,多是展示道具的精彩,如“灯官”、“撅杆”、“背杆”、“转杆”、“抬杆”、“鱼杆”等。

第三节黑龙江秧歌

汉族民间舞蹈在黑龙江的流传与关内山东、直隶以及辽东一带北徙的汉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舞蹈与本地民风民俗相互交织、融合,已在塞北边陲的黑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成为黑龙江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一、鞑子秧歌

1、鞑子秧歌的历史脉络

(1)鞑子秧歌的起源

据满族民间故事专家讲,“鞑子秧歌”起源于辽金时期,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祥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

(2)“鞑子秧歌”的发展

据“鞑子秧歌”传人付英仁介绍,清初“鞑子秧歌”只有女真队和老鞑官队。民国时宁安秧歌迷张福秧歌表演很精彩,他去吉林学回花棍舞加入到自办的江东鞑子中很受欢迎。此后,“鞑子秧歌”队便由花棍队、女真队和老鞑官队组成。宁安民间秧歌中的“傻柱子”是老鞑官的变异;秧歌队中“老妈子”是“酋长”变形;女腊花戴的花帽既高又花哨,为女真人崇花的古老习俗,唯宁安独有。

2、鞑子秧歌的艺术特色

(1)鞑子秧歌的表演形式

“鞑子秧歌”为群舞表演,故事性强,情节清晰,人物性格鲜明,保持了秧歌大场套小场的特征。表演突出“逗”与“浪”,妇女动作优美欢快,猎人与武士动作刚劲粗犷,老妈和老鞑官则充分体现出“浪”。

(2)满汉交融的音乐与服饰

受汉族民间艺术影响,“鞑子秧歌”的服饰和音乐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了满汉交融的特点:

①音乐由满族民间小曲与汉族乐曲(句句双)两部分组成,行进中用汉族曲牌,进入场地表演即奏满族民间小曲。

②服饰多穿具有满族特色的民族服装,猎人却头戴一顶汉族毡帽,舞花棍者则全部沿用汉族服饰。

(二)、沈阳大秧歌

1、沈阳大秧歌的发展

沈阳大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开始时,是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生手段,到民国初年时,沈阳大秧歌艺术进一步发展。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

2、沈阳大秧歌的角色及装扮

据文献记载,当时“大抵前导者反穿皮袄,斜披串铃,手执长鞭,前行开路。继其后者为一参军,靴鞋袍褂,挎腰刀。继为沙公子,汉装文生,手执折扇。继为老斐,伛倭执杖。继为老岖,耳佩红椒,手持蒲扇。继则丑旦相匹偶,或十数卖膏药者殿其后,行列环形,错综歌舞,间以科陈白,鼓拔和之,或加鼓吹。

3、沈阳秧歌的风格特色

现行沈阳大秧歌,除继承了东北大秧歌原有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外,已同辽南、辽西的高跷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例如,在舞姿上优美洒脱、热烈奔放,可以即兴表演而不受步法约束;表演者可灵活地用腰、胯的扭动和步伐变化,采用走、摇、颤、跳、腾、挪、抖、闪等方式,以及扭、逗、浪、俏、哏等艺术手法,表演得挥洒自如、活泼、妙趣横生,既可表现传统故事人物,又可反映时代精神。同时,还可将许多民间绝活杂耍融于表演之中,如高跷秧歌,既有高、低、文、武、跑、跳等分别,又有“过街楼”、“倒爬城”、“芙水倒立”、“众星捧月”、“坚峭蜒”等高难动作。

第四节二人转舞蹈

1、标新立异的秧歌艺术——“二人转”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二人转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在清代中期已有雏形,虽然后来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但还是保留秧歌的要素,在“上装”(旦)与“下装”(丑)的角色设置和歌舞上都有秧歌的影子,它的舞蹈吸收了戏曲中的舞蹈成分,并不断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舞蹈动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二人转舞蹈主要有三场舞、上下场舞和演唱小曲、小帽、胡胡腔中的载歌载舞,以及甩腔过门中的舞蹈和叙事性的情节舞等。

2、二人转舞蹈的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①“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②“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③“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④“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3、标准东北秧歌风的艺术特色

(1)与辽南高跷相类似的风格特点

二人转舞蹈与辽南高跷相类似,也有着“稳、浪、俏、哏”的风格特点。

(2)独特的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3)独具一格的表现手法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

①“四功”,即唱、说、做、舞。“唱”为首,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以插科打诨为主,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以虚代实,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②“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比如有“抖花”、“掏花”、“甩花”、“平抛绢”、“平抛扇”等都是高难度绝活。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

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4、相辅相成的动作风格

二人转舞蹈,上装是主角,下装是配角,即“下装围着上装转”。舞蹈中为突出上装的身段、舞姿,下装应主动灵活地配合,下装的动作风格特点是体态低矮,扬头,脚下多走“矮子步”,上身动作灵活,以面部出相夸张,如装傻充愣的“傻相”,朴实的“蔫相”等各种丑态夸张的“怪相”,抱膀、缩脖、猫腰、端肩的“穷相”等,要求演员腰稳、腿灵、上身活,眼有神,出相逼真,做到神形兼备。

5、种类众多的二人转唱腔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

6、二人转的伴奏乐器

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打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

同类推荐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引导青少年太空探秘的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引导青少年太空探秘的故事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

    本书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现实,从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提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分析各类职业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要求,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本书突出实用,针对性强,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青年就业的培训教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秘密花园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秘密花园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谚语(上)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中国科技史速读

    中国科技史速读

    历史有助于我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建立民族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将中国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资料经过提炼,横向分割,纵向发展,纵横交错,全面而系统地阐述相应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内容涵盖中国宫廷历、政治历、军事历、科技历、文化历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网站运营之人性、策略与实战

    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网站运营之人性、策略与实战

    本书是《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系列的第二本书,是作者多年互联网实践经验和业界观察的总结,是国内罕有的关于互联网网站运营和用户心理结合的书籍,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互联网运营背后的人性驱动。你想互联网创业吗?你是否在为找不到好的互联网运营策略和方法而发愁?你非常想了解互联网行业?你是否在为自己不了解互联网运营而苦恼?本书针对这些问题列举了很多互联网运营的案例,帮你制定运营策略,更好的修炼和提升运营功力。
  • 九号系统:万能快穿

    九号系统:万能快穿

    [慢更,以雪灵玖为第一视角]上帝视角:雪氏系统有十位。雪灵玖,是唯一的,也是最完善的快穿系统。这,是只属于她的故事。
  • 一根棒子的传说

    一根棒子的传说

    气运,虚无缥缈。蝼蚁中偶有大气运可逆天伐命,气运最隆盛者,当属穿越者。
  • 宇宙纪元之人族

    宇宙纪元之人族

    华夏文明五千年,浩瀚如海,远非异族所能比拟。为何近代以来,却屡遭衰亡,险些沦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不为人知的力量在操控一切?《推背图》,以其准确预言震惊中外,谁能想到流传世上的《推背图》,只是被人修改的残本,其后四象内,留有惊世秘密......“宇宙之中,唯华夏可称人族,余者顺则为人,逆则非人!”新人新书,只求推荐,收藏,点一下而已,却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拜谢!
  • 乱秦

    乱秦

    这里有兵戈铁马,荡气回肠。这里有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纵刀侠客,舞剑书生。这是七国一统的盛世,又或是一场乱世的伊始?祖龙无故而死,大臣羽翼渐丰,十二层玉阶之上,是宿命?还是诅咒?古周圣族、楚国后裔、天龙教、儒家、墨家、鬼谷、衡城。。。。。。一股股势力浮出水面,是期王霸之业,还是一场场粉墨登场的荒唐闹剧?!
  • 幻实三国

    幻实三国

    虚幻与现实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因为有虚幻,人才能有无限的遐想,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我们只是历史潮流的一粒沙,一滴水,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跟随潮流而走,跟随潮流消逝而已。幻实三国带你走入一个神秘的奇幻冒险。
  • 一路清风

    一路清风

    大学生文青、秦风、陆军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在校园生活中成为好友,共同经历了感情的风风雨雨、坎坷迷离,也卷入了社会的险恶纷争、尔虞我诈。上学、读书,就业、打拼,善恶不两立,爱情一线牵,一路红尘,一路清风……
  • 爱情魔法:少爷,你惹不起我

    爱情魔法:少爷,你惹不起我

    她是穷人家眼中的美妙梦想。他是富人家中的霸道恶少。他们都在同一学院,同一班级上课。他粘着她,她嫌弃他。他爱上了她,她离开了他。她出国了,他拼命找她。他发现了她,她变了。。。
  • 子夜诡语

    子夜诡语

    为了寻找失踪的哥哥,我考进了那所大学,从此,诡事连连。停尸间下的神秘社团,尘封千年的死亡诅咒,所有人,都逃不了。午夜将近,嘘!
  • 红风传

    红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