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020

第20章 九月九日望乡台——重阳节(1)

第一节 重阳节起源

阳光灿烂,金风送爽,春华秋实,一片金黄。天空不像夏天那样带有浓厚的水蒸气,也不像冬天那样过分干燥,在明朗的日子里显得天高云淡,景色宜人,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秋高气爽”之说。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又有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节日这天,人们都要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插茱萸等,据说这样可以免除灾害。此俗一直延续至今。重阳这个名词是这样来的:我国古代把六看作阴数,把九称作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故称“重阳”,又称重九。重阳节,实际上是我国农民喜庆丰收的一个节日。农历九月,正是金色的秋收季节,加之“九”与“久”谐音,“久久”又有“长长久久”、“年年丰收”的意思,故于重九日有庆祝风俗。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佳节。近几年人们把重阳节同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取“久久”长寿之意,提议把这一天定为我国的“老人节”、“敬老节”或“老人日”。有些省市和自治区还通过决议,正式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

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其实这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

第二节 历史演变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告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到了汉代,重阳节逐渐盛行起来,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致死后,其使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了扶风地区的段儒,她在对别人讲起宫中生活时,曾说到宫中九月初九的习俗。汉代,也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不老、采集药物、炼制丹药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期,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正式定为节日是在唐代。据史料记载,唐代李泌奏请皇帝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这3天为三令节,得到批准。其实,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视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详情虽已经难以知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式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有些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随着人们生产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气候的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重阳之俗依旧传承。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是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游,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来临、人们即将隐居时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节感受而展开。

重阳节的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赏菊、酿酒等,另外还有登高、野宴及各种游戏。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

知识小百科

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亦即春龙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年)所制定的,又名二月初二“龙抬头”。

上巳节: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初三,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大火:简称“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即指夏历七月,大火西偏(流),预示着秋季来临,天气将转凉,故下面紧接的就是“九月授衣”。

第三节 重阳节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一、桓景学艺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亩田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听说他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遣神捉鬼,桓景就决定前去拜访,拜师学艺。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几经波折,还是找不到仙人的踪迹。有一天,他忽然看见前面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去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里来吧”。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这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明天就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本领已经学成,赶紧回乡为民除害吧,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带回汝南去了。桓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回到家乡,按仙长的叮嘱把全村男女老少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上岸来了。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这时,桓景抽出降妖宝剑,和瘟魔打了起来,瘟魔敌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习俗,一代代的流传下来。

二、登高避祸

很早以前,骊山下有户人家,世代以种田为生,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着个落脚之处,于是就让他来到自己家中。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房子,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就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的,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心想,我平日没做啥坏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烦,到了九月初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就当是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初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他们刚上山后没多久,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日登高。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初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三、王勃写序

《旧唐书?王勃传》中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交趾县去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巧遇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拿出事先备好的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做。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地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成为初唐四杰之一。

四、女儿节的由来

干宝《搜神记》中记载:淮南全椒县有一女子丁氏,嫁给了同县的谢家,谢家是个大户人家,家财万贯。但她婆婆却凶狠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痛骂和毒打她。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了。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了。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后来,人们给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都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娘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曾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知识小百科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第四节 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

一、登高

九月重阳,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秋风徐来,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光。自古以来,登高就成了重阳佳节不可缺少的活动。登高习俗可能源自古代对山神的崇拜,古人对自然界充满畏惧,认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初九,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平安,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代还鼓励人们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沿袭到清代。直至近现代,仍沿用重阳登高习武的内容,有的地方还定九月初九为“体育节”,使登高成为民俗赛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于是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农民们把这种上山采集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情了。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的确适宜于登高望远。

据记载,西汉时京都长安近郊有一高台,每逢重阳佳节,很多人登上高台游玩观景,极目远望,非常热闹,故称“登高”,当时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登高节”。到了三国和晋代,把登高的范围扩大到登山,并把日期专定在九月初九。晋末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方便,还自制了一种登山的木屐,前后装有铁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自三国之后,登高活动更为广泛,临时搭起的高台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每到重阳节,无论是官是民,是老是少,都在帽子上插着菊花,挎着盛满茱萸的袋子,成群结队地登临高处,尽情玩赏秋色,吸纳新鲜空气。一些文人墨客,留下不少登高的名篇佳作。唐代诗人孟浩然重阳节登上襄阳西北的万山,不禁思念起隐居北山的友人,发出了“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呼声。

唐代诗人杜甫,虽然病魔缠身,但依旧“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可见古人重阳登高的兴趣是多么浓。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帝御花园里设有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解放后,登山活动被赋予新的内容。1984年,中国登山协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出倡议:把“九九”登高这一传统逐步恢复起来,并以此带动群众性的登高活动,锻炼身体,培养人们了解自然、热爱祖国的品德。同年阳历九月初九,北京市在香山举行了重阳登高比赛。

登高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健身运动。重阳节前后秋色宜人,秋高气爽,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此时登高远眺,极目千里,锦绣山河尽收眼底,心胸会豁然开朗。山间的新鲜空气,秋天的充足阳光,加上登高远眺的欢乐情绪,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同类推荐
  •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收录了少年行;采莲曲;戏赠杜甫;劝学;励学;人日立春;苦吟;野望;咏柳;边词;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采桑子;忆秦娥;小重山;苏幕遮;贺新郎;夜游宫;浪淘沙令;苏武令等唐诗宋词。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白雪公主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白雪公主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步入高职

    步入高职

    根据高职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特点,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理论,对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法纪、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论述,以期指导高职学生正确克服和处理在自我成长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 我的日记选

    我的日记选

    从《我的日记选》的全部内容来看,成老师还是有这样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的。如“校长篇”的首则日记《我当校长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就谈到了她如何“抓领导班子建设的”,如何“抓教师队伍的提高”的,如何“抓管理制度的改革”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事实说话”,不能不令人佩服,令人瞩目。正因为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才收到省教育厅中教处的充分肯定,她不但出席了全省模范校长会议,作了交流发言,而且被评为全省中学模范校长,可喜可贺。
  • 播音主持专业高考面试题解

    播音主持专业高考面试题解

    《播音主持专业高考面试题解》是为将来有机会投身于广播电视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并希望顺利通过专业考试的高中学生准备的一本书。这本书既是一本指导专业考试的指南书,又是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练习语言基本功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穿越苍穹之君临天下

    穿越苍穹之君临天下

    在蛮荒的远古,猛兽横行,人类为了生存,只能依赖简陋的武器用于狩猎和战争。从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及至铁器时代,刀,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此期间伴随人类演出了一段又一段离奇悲壮的故事。可是,随着时间的逝去,刀这种兵器渐渐被人遗忘,无人提起。后来,在一次意外中,本书男主角穿越到了异界。在那个无人用刀的世界,男主角凭借着一把刀,一本绝世武功秘籍,纵横天下,抱得美人归,杀恶人,戏君王……欢迎,穿越苍穹之君临天下,群号:570349802
  • 重生之嚣张人生

    重生之嚣张人生

    张悦轩嚣张霸道的重生,意外回到初三,开始了他懵懂的重生生涯,一心只想低调的过普通人的生活的他,却处处彰显着不一样的高调,甚至略显有些嚣张,或者这就是自信。且看他是如何在众多美女中辗转,在无尽的机关算尽中过关斩将,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张悦轩在骨子里还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所以在他的重生生涯里,没有什么大手笔,他坚信蚂蚱再小也是肉,不管什么活,只要他能赚钱他就上手,不管不顾的,人们都笑话他,但他心中却美得没边,或许这就是张悦轩不一样的重生,不一样的低调的张扬着!
  • 鬼伴娘

    鬼伴娘

    伴娘被闹新房时,猥亵而死,成了厉鬼……她张开血口,伸出鬼手,不会放过那对新人!!!!微信号:1456390954
  • 具象天装

    具象天装

    这是一个乱世,是弱者的坟墓,强者的天堂。
  • 冠宠后宫:皇上,我错了!

    冠宠后宫:皇上,我错了!

    互换灵魂后,她竟然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不说好了她很牛逼吗?靠之,骗她!和老天作对,没错,就是她!老天爷,当老娘还会让你拿雷劈我啊!魔族,神族,哪一个没有帮过她?呵呵,身为六界之外的统治者,你的位置做的太久了吧!看她不把你拉下来!吞鬼族,噬妖灵,有种你就过来阻止她,看她不把你折磨死!小白莲?靠之,装个屁啊!看她不把你捏死!可是,旁边的这位竹马又是要怎样啊?一天,她要去见前世她曾经爱过的人。他却死死的扣住她,阴沉着脸,“朕的皇后,要去哪里?背着朕勾引另一个男人?”“我说亲爱的皇上,我已经解释过了!”她无语。他凑近她的脸,“小柒儿要是想去,也可以,小柒儿是否真正成为朕的,才能让朕更加放心呢?”
  • 寂灭的圆舞曲

    寂灭的圆舞曲

    他,对她,是一种一见钟情的爱恋,纯真的恋人,漫步在‘无声’的所属自己的世界。然而,那个世界,存在的时间,只有一瞬间罢了,她的身影,悄然消逝。蹁跹凄舞的她,空洞双眼淡漠世界,命运360度的转变。两人的爱恋,如同琉璃般,一摔即碎。
  • 网游之龙战士

    网游之龙战士

    人怕出名猪怕壮,天下第一的日子也不好过呀!不是被美女追,就是被小弟围。柳辰,一家小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本来一直平平淡淡日子,却因为一款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天下》改变了生活,加入了美女如云的夕雨工作室,看柳辰如何带领众美女纵横《天下》,成就一代天王!
  • 三生鬼才逆天控魂师

    三生鬼才逆天控魂师

    慕安淇本是华夏特种兵,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假期回家,却发生飞机事故坠入深海,重度昏迷,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处陌生国度,没有炮火,没有科技,没有具有一切华夏的现代气息;有的,只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一些华夏古代没有的修炼者……在这个架空的古时代,慕安淇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慕府九小姐慕凉笙。经过半年相处,幕府的人却丝毫没有发现现在的慕凉笙已经换了一个灵魂。一次巧遇遇见的老者,竟是这个架空世界极其罕见的控魂师,于是拜师逐渐走上强者之路……然而走上强者之路什么的都是浮云.女主拜师后,老者赠了女主“神器”,自此引来各路强者的疯狂抢夺…在众多强者不日不夜的围攻下,女主光荣登上西天~却重演悲剧重生到了又一个新大陆
  • 血泪少女

    血泪少女

    她本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因为母亲生下她时,她的眼泪呈血红色,于是,父母将她像怪物似的抛弃了,唯有村里的神秘人李婆婆收养了她,8岁那年,李婆婆因病去世,她一个人来到了大城市,直到她的富豪养父母收养了她,高中时候,她就读于耀源贵族学院,遇到了4个和她一样奇怪的人,同时,她亲生父母的消息慢慢浮现,仇恨在她心里滋生......
  • 跨国经营与管理

    跨国经营与管理

    本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跨国经营与对外投资理论、跨国经营环境、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跨文化管理、跨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跨国领导、跨国激励和跨国政治风险管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