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2300000001

第1章 最古老的居民——细菌概述(1)

地球几经沧桑巨变,这个星球上的生物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

现在,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绚丽多姿,一同装点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如果要问你:世界上有哪些生物呢?你一定会如数家珍地列举出一系列动植物的名字来。不错,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它们都是生物。但往往我们还会忽略另一种生物,那就是微生物。

说起来,它们可是我们这个家园里最古老的居民呢!其实,早在32亿年前,它们就生活在地球上了。论辈分,它们还是各种动植物的祖先呢!

本书的主角——细菌,就是这群古老居民中的一个成员。

说起这群遥远的原始居民,我们会感觉很抽象。实际上微生物很小,小到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所以在一开始,人类对它们并不了解。直到显微镜发明之后,才为人类认识微生物创造了可能。

那么,作为我们的主角、微生物的重要一员——细菌,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生物呢?本章将给青少年朋友解开谜底。

第一节认识细菌

1.微小的小精灵——细菌

微生物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这和它们身材的微小不无关系,它们是地球大家庭里微小的小精灵。但微生物可不是“微不足道”的,它们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家族。而细菌则是这个大家族里的一个重要成员。

那么,什么是细菌呢?

从广义上说来,细菌就是原核生物,即一大类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只存在于称作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细菌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它们大致分为:细菌(狭义上的)、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六种类型。

人们通常所说的细菌就是指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是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它们是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2.是敌是友——细菌有害吗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谈细菌、病毒而色变,因为它们会侵害人的肌体,让人生病,甚至死亡。其实,细菌也分有益菌和有害菌,而且大多数的细菌实际上是无害的。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就存在着不少帮助分解、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各细菌群落都有一个平衡状态。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的话,人就很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

比如有时孩子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大人给孩子吃很多的抗生素,结果连体内一些有益菌也被杀灭了,而那些有害的菌群却因为没有天敌而迅速繁殖,或者出现变异,从而使药物越来越失去效力,细菌的耐药物性也越来越强。

事实上,适当接触细菌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人们不可能总是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细菌的环境中,与其总是避免打照面,不如让自己的免疫力得到加强,不怕细菌的侵扰。

有专家认为,我们在肮脏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抵抗“脏”东西的组织结构。抵抗方式之一是避免与携带病原体和传染疾病的东西接触,恶心呕吐的感觉会让人们本能地远离那些让人感觉不快的东西。

第二种抵抗方式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打击那些引起感染和过敏反应的有害病原体。

皮肤首先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它在没有受伤时免疫力较强,皮肤黏膜、口腔黏膜等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当细菌经过破损的皮肤或通过了黏膜屏障进入体内后,还有淋巴细胞起作用,它一旦确定某病毒或细菌不是体内原有的,而是外来的,就会把这些入侵者杀死。

不过,当第一次入侵体内的细菌或病毒没有被淋巴细胞识别时,它就会越过淋巴细胞侵害各个器官。在一些组织器官被侵害后,人就会得病并且有时症状还比较重,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传染病刚一来时首批感染的病人病情比较重。而随着疾病的蔓延,人们普遍有了一些免疫力,虽然不足以把这个病毒或细菌杀死,但感染症状就相对比较轻了。

人的抗病能力就像防卫能力一样是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人们主动形成抗病能力的方式,就是打疫苗。

而被动方式就是要人去接触这些细菌和病毒,逐渐地认识它们,自身就会形成对它们的识别和抗病能力了。

3.明察秋毫——病毒与细菌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都是身材微小的微生物,很多人把细菌和病毒看作一种生物,事实上细菌和病毒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微生物。

首先,从形态上看,细菌要比病毒大千百倍。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细菌的外部形态大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并且也因此命名为球菌、杆菌以及螺旋菌。

而病毒为多面体结构,为了能达到最佳的稳定结构,以及最佳比表面积(通常称1克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积),病毒多为十二面体。

其次,从结构上看,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而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

细菌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

病毒的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

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他细胞内完成。

再次,从生存繁殖方式看,细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可自我繁殖。病毒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单独生存,不能自我繁殖。

细菌根据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养性,即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蓝藻)或者是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质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细菌)方式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细菌则和人一样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的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来养活自己。病毒就没细菌那样能干了,它们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体内过寄生生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病毒完全不能脱离宿主,它们可以暂时脱离宿主,以休眠体的形式存在于外界,对于它们而言这是非常“恶劣”的环境。

细菌有自我繁殖的能力,它们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变二、二个变四的方式进行自我繁殖。病毒则必须侵入到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合成机制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蛋白质等物质,以此来构建自己的“身体”。

第二节细菌的发现

1.发现的可能——显微镜的发明

短焦距单显微镜的发明有着漫长的历史,古罗马作家幸尼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曾提到,透过充水的玻璃球可以看到物体被放大了。古希腊和中世纪阿拉伯人都很了解放大镜和取火镜。在公元11世纪,中国人应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制造了远视眼镜。

最早的复式显微镜,是荷兰德尔堡的眼镜匠詹森和他的父亲罕斯在1590年前后发明的。

据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590年,一个晴朗无风的早晨,詹森在楼顶上闲玩。无意中,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再用这个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筑物,结果他发现教堂高塔上大公鸡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这个意外的发现使詹森异常兴奋,他高兴地跑下楼去,把父亲也拉上楼来观看,一起和他分享这种新发现带来的愉快。

当然,偶然性的发现代替不了科学上的发明。而这个偶然的瞬间却被詹森父子抓住了。后来两父子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发明了显微镜。他们的显微镜由一个双凸透镜和一个双凹透镜组成,前者为物镜,后者为目镜。这台显微镜的镜筒大约长40厘米,直径约5厘米。放在显微镜支座上的小物体,当人们从镜筒看去时,显得大了许多。据说,詹森父子制造的显微镜至今仍保存在米德尔堡科学协会。

不过,这台显微镜只能称为显微镜家族中的“始祖”。以今天的技术标准来看,詹森父子制造的显微镜无论是放大倍数,还是分辨能力都是相当低的。

最早把复式显微镜用于科学研究的人是伽利略。1610年前后,他用显微镜研究了昆虫,观察到了昆虫的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和复眼。

胡克制造的复式显微镜是早期最出色的显微镜。他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是最早论述显微观察的专着。胡克的复式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镜筒、聚光器和一个照明灯组成。他用一个半球形单透镜作为物镜,一个平凸透镜作为目镜,镜筒长15厘米,可以拉长,底下还有一只灯用来照明,灯上附装有一个球形聚光器。胡克就是用这台显微镜发现了软木的细胞,并且清楚地观察到了蜜蜂的小针和小鸟羽毛的部分构造。

荷兰的列文虎克研制成功了高质量、高倍数的透镜。据说,其中有的透镜能将物体放大270倍。他制作的单透镜显微镜,可观察到泥土中的微生物、生存在牙齿上食物残留中的生物及蝌蚪体内的血液循环。1683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上发表了第一批细菌图,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细菌,只知道它们是活的,列文虎克称它们为“小动物”。

此后100多年间,显微镜的研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色差的影响,色差现象是不同颜色(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的折射角度不同而引起的。直到1812年意大利的阿米其造出了消色差透镜的显微镜,1820年法国的休巴里埃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1830年英国的利斯特做出了既无色差又无球面像差的显微镜。

1880年德国的物理学家阿贝发明了油浸物镜,其可以放大物体2000多倍。阿贝生于爱森纳赫的一个纺织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靠别人资助才得以上完中学和大学。他于1861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63年留校任教授,1866年与别人合作研制了光学仪器。

阿贝在光学仪器的理论上,作出的两项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波动光学的显微镜二次衍射成像理论:把物面视为复合的衍射光栅,在相对光照明下,由物面二次衍射成像。

1904年,德国蔡司光学仪器厂制成了超倍显微镜,其原理是把胶体放在目镜正下方,从侧面加光照射,胶体粒子把光散射,这样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耀眼的反射。

相差显微镜是能将光通过物体时产生的相位差(或光程差)转变为振幅(光强度)变化的显微镜。人的眼睛一般只能鉴别可见光的波长(颜色)和振幅的变化,不能鉴别相位的变化。但是大多数生物标本高度透明,光波通过后振幅基本不变,却存在相位的变化,人的眼睛是感觉不到的。

19世纪3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泽尼克首先设计并在1942年制造了第一台相差显微镜,它能将这种看不见的相位变化转变为看得见的振幅变化。由于此项发明,泽尼克于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活细胞、不染色的组织切片或缺少反差的染色标本。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波长较可见光短的电子产生影像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用电子替代可见光制成了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其解像力是人眼的1万倍,放大倍率达到了25万倍或更多。一般使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标本需要非常薄,需要在7.5~15纳米之间。

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不穿过标本,所以标本不需要切片处理,而代之在标本表面涂上一层铂金,当电子撞击标本表面各点时,便产生次级电子,呈现立体状态,人们就可以观察标本的形状及表面的特征。

2.艰难的揭秘——细菌的发现

在14世纪时期,饥饿、战争、瘟疫这些妖魔侵袭了欧、亚、非大地,特别是有“黑色妖魔”之称的鼠疫,肆虐着欧洲及欧洲以外的大陆。

在黑色妖魔的袭击下,许多昔日繁华的大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寂静的坟场,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杳无人迹。这个黑色的妖魔在全世界迅速蔓延,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城市发展到另一个城市,从这个农村蔓延到另一个农村。昔日繁荣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凄凉、恐怖,大片大片的农田开始荒芜。恐怖一再上演,在欧洲流行的“黑色妖魔”夺走了大约2500万人的生命。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阴森恐怖、耸人听闻的浩劫,给人们留下了至今难以抹去的伤痕。

在当时,除鼠疫以外,白喉、霍乱、天花、伤寒等多种传染病都在猖獗地吞噬着无数宝贵的生命。谁是这些疾病传播的黑手?这些杀人妖魔来自何方?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医生艰苦而顽强的努力下,人类终于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谜。

揭开细菌这微小世界秘密的第一位功臣首归于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1632年出生于荷兰的德夫特。列文虎克出生之时,家庭非常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他曾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家杂货铺当学徒,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艰苦的环境没有使列文虎克的顽强意志屈服。

他如饥似渴地自学了许多科学书籍,并学会了磨制玻璃眼镜片的工艺,这为他日后伟大的发现夯实了基础。然而就是这位出身于学徒,后来又因生活所迫当上了负责开放和关闭市政府大门的更夫小子——列文虎克揭开了微小世界的奥秘。

当列文虎克在他的第一架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下,第一次看到了人类此前从未看到过的世界时,这一伟大的发现不仅震动了世界,也给日后科技发展提供了在当时可称得上最先进的一件武器。

同类推荐
  •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人体知识篇》(上)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人体知识篇》(上)

    本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向青少年即全面又具有重点的介绍了宇宙、太空、地理、数、理、化、交通、能源、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的基础知识。
  • 自由的飘浮——航空知识

    自由的飘浮——航空知识

    探索浩瀚的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人们憧憬着能随心所欲地遨游太空,与外星人对话交流,去太空休闲旅游度假,去拜访嫦娥的宫殿……我们的祖先有着未能登天的遗憾,可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人们已经能够自在地穿梭于天空之中。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不仅为我们解开了飞行的奥秘,也让我们看到了先前的探索者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天空,弥补祖先留下的遗憾的。今天的我们,正见证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姿多彩的火箭,形态各异的人造卫星,还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探测器、空间站,这些航天器大家族共同谱写着远征天疆的雄壮乐章。
  • 新课程百科知识-漫话陶瓷

    新课程百科知识-漫话陶瓷

    此书介绍了史前陶瓷;夏、商、周陶瓷;秦、汉陶瓷;魏、晋、南北朝陶瓷;唐、五代瓷器;以及元朝,清朝等瓷器。
  • 鹰隼突击——空中武器

    鹰隼突击——空中武器

    本书从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侦察机、预警机、反潜机、加油机九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每种飞机的用途和它们的代表机型。书中介绍的每一种战机都具有鲜明特色,力求让喜爱现代军事的读者获得视觉和阅读的双重享受。同时,本书也加入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趣闻阅读和知识链接,详细介绍军用飞机漫长的发展史,同时详细解读隐身技术、变后掠翼技术、矢力推量技术等现代军用飞机的高端技术,目的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旨在让青少年走进科学殿堂,探索航空知识。
  • 广袤绮丽的地理(科普知识大博览)

    广袤绮丽的地理(科普知识大博览)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针对性强。针对青少年的实际需要,选取的均是青少年感兴趣又并未深入了解的信息。2.编排科学。在学科类别的设置上,内容的选择安排上,都有相当的科学性。3.难易适中。既不过于艰深,也不流于肤浅。本书编撰更得到了众多学科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他们的辛劳从书稿的框架结构到内容选择,从知识主题的阐述到分门别类的归集,从编写中的问题争议到书稿最后的审议等全部过程,从而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知识性和普及性。
热门推荐
  • 甜妻来袭,宠不够!

    甜妻来袭,宠不够!

    她被爱迷住了双眼,死在未婚夫和继母的阴谋下。带着怨恨重生到订婚前一周,这一次,她要让这对渣男毒女,一无所有。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一直到他坚定站在她身后,不求回报的付出。更不曾觊觎艾家的一切,他拥有的财富和权利是艾家遥不可及的。他一直守护着,清理着她身边的那些苍蝇,因为她小,压抑的情感未曾释放。本以为她找到真爱,要退出,却发现她被人欺负。那就必须要为她铲除一切困难。艾月,我们结婚,我为你报仇,为你解决一切的难题。艾月,这个男人就交给你处理你了!玩死玩残,都有我在!月儿,你是我的,永远都是我一个人的。别离开我!婚后,才发现她亲爱的寒哥哥,居然有她的影集上千本。艾月一阵恶寒,这家伙究竟有多么闷骚!
  • 守陵人秘录

    守陵人秘录

    我叫王靖一,我是一名守陵人,专门守卫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暗墓……一对青铜面具引出了一个朝代的惊天秘密,山海经里记载的鬼怪竟然真的存在过!那一个个暗墓里放着的物件、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 冷傲校草请接招

    冷傲校草请接招

    我是一个靠成绩进入圣风贵族学院的人,处处被人瞧不起,穷怎么了?第一次表白还搞错了对象,呜呜呜……还成了校园公敌。对于宸的感情一步步变淡了,而对于邢殿我却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觉,“真的好帅!”“夏小荷,注意点,不要再对我犯花痴了。”
  • 恶魔校草,单纯公主

    恶魔校草,单纯公主

    单纯的她,恶魔的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她的出现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在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他们还能在一起吗?
  • 你是我一整个曾经

    你是我一整个曾经

    曾经是青春年少,满脑子的热血轻狂;曾经是多愁善感,自以为的满腹沧桑;曾经是那个离不开的你,和你对我笑的高中时光。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 卿心难求

    卿心难求

    [花雨授权]现在的都市人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怀疑,这个男人够冷静、够风流、够花心、够有品味,既然他选中了将自己录入花名册,那不妨与他玩个约法三章的游戏,但前提是——要守住自己的心。
  • 饲养花心总裁

    饲养花心总裁

    一个自由不羁的豪门总裁,一个低调挣钱的婚介白领。一场意外,他彻底粘上了她,吃她的住她的,堂而皇之,而且最可恨的是什么家务也不干,只是仰起一张俊俏的脸庞。一纸契约,她将他划到了她的名下,养就养吧,反正他能给她带来利益。“小样儿,你被包养了,以后就跟我混吧。”
  • 恋exo的精灵公主

    恋exo的精灵公主

    写给所有想和自己本命恋爱的行星饭,主角随时都可能换,只要在书评区评论自己本命就有可能让自己的本命做男主展开虐恋(作者本命吴亦凡)
  • 中蛊门

    中蛊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