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700000014

第14章

第十四章

时评的兴盛和杂文的式微

近一个时期,围绕时评的兴盛和杂文的式微有很多议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来自马少华的《也谈近来关于时评的争议》、陈栋的《用开放与宽容来解救“时评危机”》、潘多拉的《拯救讽刺》和李建永的《“雷霆走精锐”——我看杂文》。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当前时评和杂文创作现状而引发的一场有意义的论争。

如果我的判断不错,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言论写作大体呈现了“杂文式微”和“时评兴盛”的整体趋势。二者的反向运动几乎同步进行,这个趋势在近两三年来显得尤为突出,大有以时评写作取代杂文创作的架势。对此,我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

喜的是:时评的兴盛打破了过去少数“评论员”垄断言论写作的褊狭局面,代之以公众广泛参与、争相发言的喜人局面。这种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多种不同意见表达的不确定性,在现有条件下比较充分地表达了普通群众对各种问题和社会事务的看法。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差别境界”的存在,正是“众声沸腾”的意义所在;没有“定于一尊”,恰恰是走向真理的最好路径。在一项决策、一个问题没有取得广泛共识的时候,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充分表达不同见解,在我看来比匆忙统一思想要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一些朋友基于当前时评写作中的某些浮躁之风提出严厉批评和深刻反思,甚至尖锐地提出“时评危机”的命题,在我看来,正是时评有力量、作者有勇气的表现。当一种文体被它的读者看出问题,并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当它被作者自觉自愿地进行深刻反省之时,正是它有望自我超越,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的时候。如果说这种“自我觉醒”是某种“危机”的话,那么这种“危机”是总体繁荣下的“危机”,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理性的“危机”,是充满希望的“危机”。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观。

但我确实还是有所忧虑的。忧的是时评写作的快餐化、粗鄙化、肤浅化。不能说时评当中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文章。但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文章实在太少了!充斥于各报言论板上的大量时评,多数思想肤浅,观念陈旧,信息匮乏,逻辑混乱,文字粗糙,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直白浅陋,粗制滥造,没有回味余地。许多文章的水准,也就相当于黑板报和意见栏的水平。这样的文章,充其量只能在“说什么”的意义上起作用,很难在“怎样说”上对人有所启发。而在我看来,“怎样说”虽然主要属形式和技巧层面的问题,但其重要性并不比“说什么”差多少。很多重要文章读者不爱看,并不是嫌它没内容,而是不满足于它对内容的拙劣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式”有时是决定“内容”的。只有把文章写得好看、耐看,不仅有理,而且有趣、有味儿,人家才能“入眼”、“入耳”,从而“入脑”。那种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的文章,纵然有微言大义存焉,人家不看,还是枉然。

说到这儿,就和杂文有了联系。笔者认为,时评也罢,杂文也罢,都是广义的言论。两种文体常常纠缠在一起,连各自的作者也很难清楚地界定它们的界限和差别。但作为时评的言论更趋向于新闻,作为杂文的言论更接近于文学。在具体写作中,既要遵循其共性规律,又不能忽略其个性特点,这恐怕也是大家并不否认的共识。既然杂文是“艺术的政论”,那么它就应该遵循文学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写作。有话直说、直抒胸臆,当然也不失为杂文的一种写法,但真正文艺性的杂文,起码还是要会叙述、善描摹、重思辨,还是要讲究结构、注重韵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写作这样的文章,必须有学养灌注、思辨训练、艺术启迪、语言感觉,而绝非什么人都能随意为之。包括朱某本人在内,对这样的美文虽不能至,但应该心向往之,当成一种目标来追求。而不应仅仅满足于“有话直说”。

杂文与时评,本是同根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要互相排斥,更无须相煎太急。如果把时评当做一种普及艺术,杂文就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基础越厚实、越牢固,杂文这座高楼才能越挺拔、越高峻。换句话说,或许没有必要请求每个时评作者都去尝试杂文。但对一个取法乎上的时评作者而言,似乎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炮制时评。

当然,必须啰唆一句:文章的好坏不由文体决定,关键看写得怎样。杂文而令人不忍卒读者所在多有,时评而读来叫人齿颊生香者并不鲜见。而二者兼善者,也并非绝对没有。此乃题外话,不说也罢。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1年5月3日)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我看李下的杂文创作

在当今为数不少的杂文作者中,李下是以特色鲜明闻名于“杂坛”的。多年来,他始终奉行“杂而有文”的创作理念,笃信“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古训,身体力行“文艺性的杂文”创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曾在一个研讨会上说过:杂文要写得好,起码应做到“四有”:有事儿,指不能笼统空泛,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趣儿,是说文字要生动活泼,幽默好读;有味儿,是指意味隽永,耐人寻味;有劲儿,是说要力倡真善美,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朋友和后学的角度看,我以为李下是通过“一心二意”来实现“四有”的。“一心”者,“恒心”也;“二意”者,“意义”、“意思”之谓也。

在不少人看来,杂文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有出息的学者,应该去写大块文章;有才华的作家,应该去炮制长篇小说。李下不这样看,也不因为有人这样看而烦恼。的确,论篇幅,杂文多属豆腐块,没有学术论文的冠冕堂皇,没有长篇小说的宏大叙事。但论其思想内涵和文章魅力,却未必在许多“鸿篇巨制”之下。全国每年发表百余万篇学术论文,出版上千部长篇小说,能为人所知者,十分有限,能为人熟悉和喜爱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李下看来,重要的不是用什么体裁来写,而是写什么,怎样写。由于本职工作的关系,他写过不少像模像样的政治理论文章和思想评论,写过很多照世俗观念看来“很有分量”的东西。但他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替天行道”,而是要通过独立的思想、自由的品格、独特的表达,来抒写属于自己的文章。于是他选择了杂文这种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的政论”,并且一写就是30年!尝试过杂文写作的朋友都不难想象,这是多么艰辛而难能可贵的30年!30年间,学识可能透支,思想可能枯竭,才思可能枯萎。岁月的磨洗,可能使一个杂文家慢慢钝化自己的感觉;生活的遭际,可能使一个原本好学深思的人对自己发生怀疑;更不要说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会使个人的存在变得多么渺小而微不足道。要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裹挟下做到头脑清醒,使杂文始终保持应有的独到见解、独特表达,必须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李下用自己不断的创作,不停的收获,很好地诠释了“恒心”的含义。一个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长期坚持做一件别人看来或许十分卑微的事情,必然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对李下而言,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他从辽阔的东北平原走来,身上始终带着鲜明的泥土气息。纵然后来考入最高学府,跨进神州第一刊,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但那种发自内心地对泥土和人民的质朴感情始终没有变。他以近乎本能的姿态站在劳动人民和弱势群体的立场上,和他们同悲欢,与他们共患难。有人赞扬李下通过杂文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他说自己没有那么崇高,并不是什么凌驾在人民群众之上的“代言人”,而就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是为人民“自己”的利益在呐喊。

李下对杂文的“意义”和“价值”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好学深思的他眼睛的转数比一般人快,脑子里的想法比普通人多。不时跳出来的各种想法经常撞击着他的心,使他常常处在思考之中。但哪些想法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哪些是表面热闹其实没有多少内涵的;哪些题材是可以写成杂文的,哪些只适合用言论表达;哪些问题适宜当下涉及,哪些问题只能留待将来……诸如此类的诘问总要在他的脑中反复琢磨几回。在严格的遴选甄别过程中,很多第一时间被热切推崇的灵感,都在接下来的深思中被否定了。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他的杂文,多是这种“淘汰”的结果,多能在其中找到某种或大或小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如果一篇杂文仅仅有“意义”、有“价值”,而缺少应有的“意思”、“意趣”,深刻的思想不是通过富有韵味的形式和语言表达出来,如李下所说,不能“写得好读、好玩”,那就不叫真正意义上的杂文。在这点上,李下具有高度的自觉。说到他的杂文创作,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幽默研究;说到他的幽默语言操作,就自然会想到他杂文中的幽默意味。他有一双幽默的眼睛,特别善于发现蕴涵在生活中的黑色幽默,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富有东北地域色彩的特定语言予以表达。比如,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促进卷烟业的发展,某市市长号召全市人民抽烟;为了保护文物,某市文物局批准推倒古城墙;又比如,某地交通警察成了勒索司机的车匪路霸,某法院副院长成了违法乱纪、毒打群众的恶魔……他总是能够在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幽默元素,并敏锐地揭示出其中特有的荒诞意味。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李下,正是这样一位集幽默气质与理性思辨于一身的形象。这样说,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出版过幽默理论研究专著和多种杂文专集,而是说生活中的李下原本就经常板着脸孔说笑话、“嬉皮笑脸”论正事。他是那种一说话就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又叫人陷入沉思的人。离开了他的幽默,就不能真正理解他的杂文;单纯注意他的幽默,就不能读懂他这个人。如果说幽默是一种“笑”,那么贯穿在李下杂文中的“笑”不是简单的“好玩儿”、“可乐”,而是在深思之后默然于心的那种愉悦。有人从中看到哈哈大笑,有人看到会心一笑;有人看到发自内心的朗笑,有人看到无可奈何的苦笑;有人看到居高临下的嘲笑,有人看到怀恨在心的冷笑……不管看到什么,总以一个“笑”字作结。这就清楚地彰显了李下杂文创作一个最重要的美学特征: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使杂文真正成为文学的一支,成为“艺术的政论”。

亦文亦商杨学武

在当今杂文家队伍中,杨学武或许是个另类。众所周知,写杂文的大体是五类人:专家学者、传统作家、报刊编辑、少数官员和自由撰稿人。学武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又似乎与任何一种都搭界。他很年轻时就做了地方银行的行长,至今还担任着湖北省杂文创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后来在仕途一片顺畅时弃官从商。赚得第一桶金后,他经常资助杂文创作活动,连续举办多届三峡杂文笔会和《四川文学》杂文征文。其贡献,远不止于个人的杂文创作,还在于努力营造良好的杂文生态环境。

如今的学武早已“背井离乡”来到京城,一面以个人身份涉足房地产业,一面从事杂文创作。他既是自己企业的员工,也是自己企业的老板;既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也是自己思想的打工仔。我之所以没有把他简单归入“自由撰稿人”行列,是因为他实在与通常的自由撰稿人还有区别。一个人的产业如果达到一定规模,他的身上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金钱带给人自由的同时,也给人增加额外的负担。所以他这个“自由撰稿人”是必须打上引号的。

尽管如此,他毕竟还是自由的。与众多供职于单位的杂文家相比,他不必为功名利禄写作,也无须顾及那么多文章以外的东西。一个杂文家如果能够做到不为名、不为利、不信邪、不怕鬼,就基本可以进入相对纯粹的写作状态,就可以不看别人的脸色,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由状态,是多少杂文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当然,个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难免受制于外在环境,受制于整体氛围,所谓“自由”只能是相对的。但正像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那样:闲暇和财富,是哲学研究的前提。独立自主的经济状况,使一个杂文家更容易以自由的精神、独立的品格去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一点在我看来非常重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作为整体,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他们永远是“毛”,而不是“皮”,更不是有血有肉的自主生命。他们的价值只有嫁接到官府或达官显贵身上,才能得到可怜的实现。“学好文武艺”,必须“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必须“则仕”,否则就什么都不是。即便是一流的学者,到头来也不过给人当个“门客”、写写“策论”、“贡献一点遇见”而已。这还算“有结果”、“有出息”的。要是不幸沦为“破落文人”,就只能像孔乙己那样逢人便唠叨几句“多乎哉?不多也”,聊以自慰了。

学武外表瘦弱清秀,内里刚强倔犟,虽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看上去还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虽然腰缠万贯,仍像湖北来京打工人员。因为笔名叫杨子,开始常被朋友们误认为是京穗两地同样操持文字的两位美女杨子。但看他写的东西,实在没有一点“柔媚”之气,丝毫看不出女性气质。比如《“欢迎领导天天来”》就用辛辣的笔触,非常到位地讽刺了某些地方专为领导视察而“美化环境”、“整顿治安”、“发放奖金”、“安居乐业”的丑恶现象,好像百姓的日子是专门过给领导看的。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领导一走,一切还是照旧。又比如《节日不宜》一文,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我们的文化中“瞒”和“骗”的痼疾。文中写道:在某些人尤其是某些领导眼里,针砭时弊的杂文是“不合时宜”的东西,特别是不适宜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的东西,因而也是“节日不宜”。过节需要的是“糖诗颂词”,怎么能乱舞“匕首投枪”呢?麻烦的是如今的节假日越来越多,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不宜发杂文;春节万家团圆、喜气洋洋,不宜发杂文;“两会”群贤毕至、参政议政,不宜发杂文;“五一”劳工节日,不宜发杂文;“七一”党的生日,不宜发杂文;“八一”我军建军,不宜发杂文;“十一”为祖国母亲祝寿,更不宜发杂文……如此这般,一年中还有几天适宜发杂文呢?这种不把杂文当做“利于行”的“逆耳忠言”、不把杂文家当成难得诤友的可怕观念,正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不少同志的心目中。学武的杂文视角独特、行文大胆,常能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上述文章外,他还写过不少有影响的好杂文,比如《从“最低要求”做起》、《“免于恐惧”说》、《是非功过现在也要评说》、《哪里有“清水衙门”》、《无“敌”不英雄》、《“娘哄儿子”论》、《“半部清史”治天下》、《告别演说也精彩》、《“现在我是谁?”》、《天下最难写的字》、《富豪的脑袋有多大》、《文人不敌美人》、《经济“说”家》、《“对联式悲歌”》等等。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翻翻他的《盛世明言》、《简单的复杂》等集子,我就不在这里罗列了。

(原载《北京日报》2007年4月9日)

同类推荐
  •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不同时期的70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流畅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细腻、通俗。作品主要包括了:童年的纸炮、背书的小女孩、让生命重生的实验等。
  • 创业哈密

    创业哈密

    那些从南征北战的硝烟中走来,又在戈壁中开辟了灌溉绿洲“天河”的兵团战士;那些怀揣梦想、懵懂离家、不让须眉的湖湘女子;那些少小离家、胆识过人的创业精英;那些在荒滩戈壁架起擎天井架、外输原油产量千万吨的石油健儿;那些敢于直面贫困,挥汗如雨为村村农牧民奉献“富路”的筑路人;那些任狂风暴雨洗刷帐篷,却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富饶宝藏的勘探工人;那些从片片沙砾间拔去芨芨草、骆驼刺,却住着地窝子开发煤炭资源,为国家生产煤炭亿万吨的煤矿工人……都无不淌着汗、挂着血、和着泪、牵着笑而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 田园之歌

    田园之歌

    《田园之歌》,是应时代的召唤而作。诗集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美风光。春风化雨润万物,农村的田亩、河流、房屋、树木等都焕发了新的光采,让人喜在眉梢,心潮澎湃。诗集中许多篇目就是以这样质朴而发人深省的名称命名的。如《村前的一条河》、《绿野与红房》、《田头摄影》等,这里展现的是风光,而倾吐的是农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和劳动创造的喜情。例如诗中写道:“满田绿禾我手绣,万顷田亩我打扮”;“一条彩虹落地上,哗啦啦的河水绕着村子流”;“红楼红心红日照,欢声笑语撒田畴”;“水田绿秧相映衬,人间引出仙境来”。这些诗篇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农村画面。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谢谢你,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谢谢你,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56个暖心故事,分别从倾慕之人、好朋友、家人、相伴走过一段路的旅人为线索,讲述成长的蜕变。那个躲在角落里彷徨、流浪的自己,要遇到怎样的陪伴,才变得如此美好而闪耀?书中将一一揭晓。虔诚无比地相信爱情,从暗恋到初恋,笔端柔情百转;恣意昂扬地快乐成长,因为朋友,是可以选择的家人,让你的人生因特殊的家人而变得不同;从容坚定地扶稳王冠,你的骄傲,从别人的肯定开始,成为了你额头的标志;优雅明亮地面对生活,家人给的温暖,把快乐释放在生活里。你会变得更好,为了对你不离不弃的人,这就是,全部的意义。集结青春最强音,喊出你的期待,也说出你的感谢。
热门推荐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力:成事由力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力:成事由力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力·成事由力》这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认真是躬行的前提;奋发图强,走过沧桑;不屈不挠的风骨;艰辛努力的硕果四篇。
  • 空空尘缘

    空空尘缘

    一个悲催的女人在结婚的当天被老公抛弃,一场意外的车祸把她送到了另外的世界。身边的人个个都喜欢她,可是她喜欢的人却飘忽不定。看身为刑侦队长的她如何大显身手,周旋在各色美男中间,温情的,多变的,冷艳的,甚至未成年的,那么多优秀的男人为什么她偏偏选择了一个毁容的?哎~~~一切真谛请看下文······
  • 越祖

    越祖

    荒人修体称为蛮者,修魂则称巫者。魔人修体称为魔者,修魂可称鬼者。凡人修体称为战者,修魂亦称魂者。三头六臂的魔者,阴邪诡异的鬼者,力大无穷的蛮者,神出鬼没的巫者,勇往直前的战者,神秘莫测的魂者,念经说咒的佛者,还有那种族繁多,实力非凡的妖兽,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一个平凡的少年,偶得一颗奇异的黑珠,凭着一颗勇敢的心,在成为强者的坎坷道路上,人挡杀人,佛挡灭佛,妖挡斩妖,魔挡诛魔!杀出一条不可思议的路来!
  • 玖年冥影i

    玖年冥影i

    花未掩,叶未离,每一生总会失去很多人,你是否愿意为我守候,她的笑还有一丝余温,他,从不看她一眼,-by冷玖晨
  • 秦爱纷良

    秦爱纷良

    玫瑰因她的美丽而绽放,他送她千万朵。这其中有泪水有不甘,有蹉跎,有人生。他为她争夺一切却换来她一声“让我离开吧!这里不属于我”他肝肠寸断使尽一切方法只为求得她的回眸,却将她越推越远。她为他放弃一切却换来他的冷淡相对,她想逃离这枷锁,到头来却还是深陷不能自拔。且看他们如何自处,如何为了对方抛弃一切,或......“能得到你是我的幸福”“能得到你是我今生最大的满足”
  • 山里城里

    山里城里

    这部小说通过各种场景面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深深的刻画了苏晓宇青春迷惘的心理。从小山村到大学,再到进入社会为了工作奔波到各大城市之间。其实,他一直是在寻找真正的自我。将近二十年的时光,呆在一个只有百亩地百余人口的小山村。苏晓宇走出大山的那一瞬间,他知道他身上的担子很重,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学校中他享受着追求梦想的乐趣,有着一段滋润的恋情,还有和父亲挥之不去的观念代沟。四年后他进入了社会,面对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不如意。他开始想起了恬静的小山村,想起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他的路,该如何走?其实,他自己也是一片迷茫。活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了一颗卑微的心。
  • 最强兵锋

    最强兵锋

    兵锋出鞘!火力全开!他是潜伏在阴霾之中的一柄利刃;他是歃血封喉,令对手胆寒心惊的战神;他是扫除一切罪恶,无法阻挡的兵锋!堂堂七尺男儿,当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还!神秘的苗疆祭坛,浩瀚的宇宙星海,无穷的人类潜能发挥到极致,将踏足未知的世界…读者Q群:254040730
  • 蜜宠小妻,如初

    蜜宠小妻,如初

    七年前,他们是如胶似漆的初恋,分分合合,一曲终了,散不尽的爱恋,飘不完思念,何处重见?七年后,再相见,物是人非,当年的爱情,终是剪不断,理还乱。光阴好似利剑,斩断情丝,又好似良药,苦涩后得甜蜜。“菲菲,你变了,你变得好彻底……”“没有人会一直不变,我也是人。”有些自嘲的笑笑。曾经的沧海桑田,如今是否还在?用心编织的网,不要破碎……“菲菲,我的幸福一直是你,至死不渝。”
  • 将妃坐镇:妖夫不乖家法伺候

    将妃坐镇:妖夫不乖家法伺候

    她,人皆可欺,是废柴,是米虫,为得保灵丹救弟而死于斗兽场上;她人皆崇拜,是天才,是神将,却也敌不过招人眼嫉,渣女携伙杀她。当她成了她,动她者,必有回,挡她者?弑神杀神。逆天路上,妖孽缠上身?“两条选择,要么我娶你,要么你嫁我。”男子一手搂上她的腰,一手勾起她的下巴,很是深情的说。“有没有第三条?”女子沉思了会,望了一眼男子,淡淡的问,两条她都不喜欢都。“有,种包子。”君漓玥:“……”
  • 护花王者在都市

    护花王者在都市

    秦川被猥琐的师父骗到段海市,负责保护一位企业财团的大小姐,两人见面后便水火不容,之后陪同入校园,踩富少,斗权霸大展身手。不明来历的杀手凶猛来袭,与周围众女的情感纠缠,阴谋手段的层层呈现,他势必要以绝世武功闯出一条王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