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300000034

第34章 稀里糊涂的战争开始了(4)

定海失陷后,伊里布得到了浙江战报,感觉形势严峻,遂以两江总督身份,在自己的任区内做了一系列军备工作。8月12日,接到道光谕旨:命伊里布为钦差大臣(按任命时间,他是鸦片战争中的第二任钦差了,林则徐排第一),赴浙江总理浙江军务。具体任务是:渡江作战,收复定海。得,天上掉下坨乌鸦粪,掉到伊里布头上了。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知道,这活儿谁也干不好,可惜老伊不知道,即日起身,前往浙江去了。同时,福建提督余步云也被调往浙江,命其会同伊里布相机剿办。

8月28日,伊里布发出了入浙后的第一份奏折。伊里布要求道光调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各两千人友情赞助浙江,如果这两省的水师到位,那么,加上他在江苏准备好的两千水师,以及浙江调备好的水师三千人,陆师两千人,兵力就达到一万多了,这样他才觉得收复定海有戏。伊里布之所以要求调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前来援助,还在于信了林、邓原先的战报,认为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那是相当地厉害!其实在接到钦差任命的第二天,8月13日,伊里布向道光汇报自己起身日期的时候,就捎带着要求道光把邓廷桢手下的水师将领、福建金门镇总兵窦振标拨给自己使用。

道光对伊里布的回复是,不要与英夷在海上交锋。待英夷一登陆,其技立穷;至于调别省水师,等着听我通知。窦振标嘛,我已通知邓廷桢了,把他给你拨过来就是。

问题是,英军沿海游弋,广东、福建的水师应付自家地盘都嫌吃紧,又如何援派外省?闽浙总督邓廷桢婉言拒绝了道光要求他派水师援浙的命令,并且重点强调,窦振标不能离闽赴浙,否则俺们这里就乱套了。道光一听,是这个理,马上转谕伊里布,闽广也是战略要地,调兵调将过来,那是顾此失彼啊。伊里布闻听,直夸皇上英明。事后向道光汇报说,既然闽、广无法援浙,那俺们自招水勇吧。道光同意,后来也给他出了一道两难选择题:“上不伤国体,下不开边衅”。

正在伊里布发愁咋收复定海的时候,英方给了伊里布一线不必浪费一兵一弹即可收复定海的希望。原因是英方的海军司令伯麦向浙江当局抗议:清方煽动民众,拒绝给养;清方虐待战俘安突德等人,要求清方立即释放他们。否则必将报复。

伊里布从英方对战俘的重视中看出了希望。他发现,自己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1840年9月24日,伊里布以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名义,告知英方,钦差大人琦善驾到,同时说明,清方可以释放战俘,但是清方的条件是:英军撤兵,献出定海县城。与此同时,伊里布向道光上奏,自己是如何秘密地部署收复定海一事的,但是目前的情形,似可不费一兵一饷即可收回。道光一看,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问题是英方的态度非常强硬,只提释放战俘,绝不答应撤兵定海。

1840年10月2日,义律和翻译小马礼逊(John Robert Morrison,另译“马儒翰”,林则徐手下的翻译班子把人家译作“秧马礼逊”,也就是小马礼逊,以别于其父——前来中国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跟随律劳卑劳累致死的Robert Morrison。小马礼逊也算是子承父业吧,鸦片战争期间,一直给英军做翻译,1843年因虐疾死在香港,年仅29岁)赴镇海,与伊里布、余步云等面谈。面谈时英方要求释俘,中方要求归地。

伊里布的家人张喜在自己的《探夷说帖》里记载了几个饶有深意的细节:

第一节:伊里布三番五次地向夷人诉说大清帝国对夷人的恩德:“大皇帝格外施恩,准尔通商,尔等将何以报答。”小马礼逊回曰:“通商是两国皆好,不是专为英国。”说第一遍时,小马礼逊还反驳。说第二遍时,据张喜说,“彼俱语塞”(看来,让天朝人等明白通商乃双赢之事,还是个很遥远的事情。天朝习惯于感恩,脑子里被灌进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猪油”。他们把自己供养的皇家当做了挖井人,从来不知道,他们自己才是挖井人)。

第二节:英方三番五次地要求释放安突德。伊里布的回复是:你们撤出定海,回广州,我就放。英方的回答是:我们无意占定海,不释放安突德,我们不回广州。

最后双方说定,安突德由中方拘押,但中方要好生看待(余步云可能受这次谈判影响,才与伊里布的继任者裕谦搞不好关系的。裕是主战派,恢复了原始人身上的特性,喜欢虐待俘虏。有壮士饥餐夷人肉,笑谈渴饮夷人血之风度)。

第三节:伊里布认为,英夷这次兴兵,还是为了通商,但英方否认:“我等不为通商而来,为伤国威而来,伤我们船又伤了我们人,都是贵国大吏做的事,如何讲法?”伊里布说:“林大人办理不善,已经革职。”对方连忙说:“不敢,不敢。此是贵国之事,似不与我们相干”(看来,天朝一方真是多情了,以为英夷受了林公的欺负,正在搞暴力上访呢。现在人家明确表示,不跟林则徐计较,是跟天朝计较呢,可惜天朝上下全听不懂)。

第四节:天朝一方把英夷说得“彼俱语塞”时,伊里布又加了一句:“我们办事,必令你们下得去,亦必令你们回得国,复得命。你们办事须教我们下得去,教我们奏得大皇帝,教我们大皇帝下得去”。

老头说到这种地步,既有江湖义气在内,更有一个老头子的可怜。总之,咱互相给点台阶给些面子可好?问题是英方不愿意给他那么大的台阶。对英军来讲,驻扎在定海的士兵由于水土不服,前已述及,从7月13日到12月31日,这支不到四千人的英军,兵员住院达到五千三百二十九人次,死亡四百四十八人。但是即使这样,英军也不愿意把到口的肥肉这么轻易地吐出来,他们的胃口太大了,仅仅释放战俘,他们是不乐意的。但是其他条件,伊里布又是不敢答应的,所以双方就一直处于扯皮状态之中。

扯皮的过程中,道光又谕伊里布:令英夷退出定海,前往广东,听候琦善查办。这个任务,伊里布办不到,因为广东谈判没有结果,英夷是不打算撤出定海的。

道光的糊涂指示,让懿律也迷糊,问伊里布,是否有奉旨停战一事。伊里布老老实实地回答,皇帝命他不得攻击。其实道光的意思是,如果英军南下,不得攻击,而不是英军盘踞定海不得攻击。但是伊里布自作主张地把皇帝的命令执行成了停战命令。于是懿律向伊里布提出三个条件:清方不得阻碍舟山与大陆的贸易;此时的舟山应视作女王属地;停止向舟山派出密探,停止煽动民众造反。

1840年10月27日,伊里布看英方既不撤兵,又不退地,遂派其家人张喜等人率领牛羊鸡鸭前往定海犒师。这一行动受到了时人非议。但是伊里布还算坦诚,10月30日就向道光汇报了,说他派张喜前往,目的乃是探听夷情。同时向皇上说明,浙江悬赏捉拿夷人的赏格,不能再执行了,这样既不伤国体,又可免启衅端。另外,夷人硬给他送礼品的事,他也向道光招了,说不收怕英夷生疑心,没法,只好收下,且交粮台了,以充赏需。

1840年11月6日,伊里布、懿律签订停战协定。协定内容见懿律向英国舰队发出的通告:“总司令现须通知远征军队:两国谈判期间,钦差大臣及本人之间业已订立停战协定,其条款大致为:‘任何一方不得逾越所划归该方之界线,不得阻止人民往来’”。

双方在定海,正式开始了和平共处。

1840年11月15日,懿律率领部分舰队离开定海,南下广东。伊里布长出了一口气,他把希望寄托到了广东的谈判上。

问题是,道光没有耐心等到谈判结束,爱国臣民们也等不及。各路奏章纷纷上京,指责伊里布按兵不动。其中指责最力,忽悠劲儿最大的乃是伊里布的下属、以江苏巡抚暂署两江总督的裕谦,于是道光下令,让伊里布武力收复舟山。

伊里布也有自己的拖延计策。

1840年12月31日,他上奏说,需要购备火船。

1841年1月9日,他上奏说,需要从安徽、湖北、湖南调兵给他。

1841年1月17日,他上奏说,作战计划已定,只需炮、兵到位了。

1841年1月29日,他上奏说,炮、兵到位了,但是还得添造快船、雇佣渔艇、招募水勇。

1841年2月2日,他上奏说,广东谈判未果,浙江这边不敢贸然开战,免得对广东谈判不利。

我觉得,这位69岁的老头心里可能难受极了,明知清方不是英方的对手,但是这话又只能在心里憋着,始终说不得。

1841年1月28日,浙江巡抚刘韵珂和新任闽浙总督颜伯焘联名出奏,要求启用林则徐、邓廷桢,前往浙江会同伊里布办理攻剿事宜。

道光听了他们的一半意见——他不愿意启用林则徐,不愿意原谅他。但他免去了伊里布钦差大臣的职责,认为他“畏葸不堪”,株守几月,迟迟不给收回定海,命交部严加议处,仍回自己的两江总督之任去。同时,任命主战派里忽悠劲儿最大的江苏巡抚裕谦接任钦差大臣之职,专办攻剿事宜。

唉,钦差大臣之职,在这个时候,已成了击鼓传“霉花”,谁接到手谁倒霉!

中国某些学者假装对此看不懂,或者真的看不懂,所以有必要复习一下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先生的评论:“任何一个处在林则徐地位的官员都会同样遭到失败和受到处分。在这些年间,对钦差大臣的每一次任命都体现着清帝的这样一个决心:在不损害他自己所提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和平与秩序。因此,鸦片战争的历史就是这种决心受到英国人反复打击的过程。最后,清帝的这个愿望终将破灭,但是在此以前,他派的代理人员面临着一种矛盾的要求:既要讲和,又不许让步。这就是林则徐进退维谷的处境及其继任者的悲剧之所在”。说穿了,还是道光那个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致边衅的两难选择题,天朝大吏没一个能做好。天公没有给天朝降下能降伏得了英夷的人材。此时没有,后来的半个世纪内也没有。不过,天公对伊里布这个老头还算体贴。撤职命令是1841年2月10日发出的,可是在2月7日,他接到了琦善由广东发出的六百里咨文。告知他英军将归还定海:“英夷已遵照缴还定海及该省之沙角,该督允为代恳天恩,准其仍前来粤通商,并请依照西洋夷人寄居澳门之例,将广东外洋之香港地方,给予泊舟之住,业已据情代奏,嘱即收回定海”。

伊里布一听大喜,当即向道光奏报,同时派张喜前去与英方接头。他要赶在裕谦到任之前,把舟山接收过来,否则老脸没处放啊。当时驻守定海的英军统帅是胞诅,但英方翻译罗伯聃要求,中方退还的俘虏中,必须有那个之前在定海被抓的铁杆汉奸布定邦在内。最后双方讨论的条件是,一面交城一面交人。1841年2月24日,张喜没带布定邦,让定海水师提督葛云飞押着安突德与拿布夫人随后,自己先行登上了胞诅之舰,英方重申交还布定邦的要求。张喜坚持不给,并且声明,英方不给定海,他就不交出安突德等人,并让葛镇台杀掉安突德。可是他没有想到,押送安突德的水师船只被夷人发现,并且把安突德等人质抢到了自己手中。这让张喜感觉很没劲。幸亏英夷此时也顾不上布定邦了,集兵出定海南门,准备第二天即启碇南下。出定海南门时,郭士立向张喜交代:“城已交还,仓内有谷,文庙内有衣服,县署内在书籍,请先生自去检点。我去后恐被匪人盗去,先生可速派人管理”。

看来这个伪华侨县长,还真在替定海军政民生着想呢。可惜跟随张喜进城的军官们,根本没有带兵,只好慌张着去找各自的哥们儿,拉他们出来看护城内财物。

第二天,英夷南下,定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完璧归清了。伊里布这老头也算如愿了。

他向道光作了汇报,把接收经过写成了漂漂亮亮的军事进攻行动,没想到道光不但不表扬他,反而着了急:既然如此容易就收复了,为什么迟迟不动兵?既然动了兵,为什么让一股小夷全数撤退?本来可以消灭掉他们的啊。于是对老头的处分更严重了,如果说上一次严加议处是警告的话,这次就是记大过了,3月6日下谕:“伊里布着革去协办大学士,拔去双眼花翎,暂留两江总督之任,仍带革职留任处分,八年无过,方准开复,以观后效”。3月28日,这个糊涂蛋皇上不知怎么搞的,想起了伊里布接英夷礼物的事儿,给新钦差裕谦下谕,命他查明“伊里布与英人有无通信馈送之事”。4月21日道光接到裕谦回复,内云:伊里布差陈志刚,与英夷送信多次。

到底有没有接受夷礼,还没查清楚,双方来往信件,要不要一一呈录?你叫我密查,我可不敢稍有隐瞒。5月3日,道光再次接到裕谦的小报告,告伊里布家人张喜到夷船探视,伊里布私接英夷赠送的洋呢三匹,毕叽十匹,洋布二十匹,千里镜一件,镀金钮一盒,伊里布收了,交由粮台充贮。但夷人退走的时候,这些礼品也退还给他们了。至于张喜,听说夷人送给过他礼物,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道光一听就恼了(其实这些勾当伊里布当时就给皇上汇报过,但皇上现在才恼,也叫怪事),命人立即把伊里布和张喜弄往北京,听候查办。后来,命睿亲王会同刑部一块儿审讯老伊,结果洋人赠送礼品的事不算个事了,但伊里布庸懦无能的事没法原谅,着即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唉,第二个钦差也倒下了。

下面,我们去关注一下第三任钦差大人吧。

同类推荐
  • 如果这样读石头记

    如果这样读石头记

    在下是一名游戏行业从业者,平时工作之余,乐于研究杂七杂八的闲杂书籍,也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建筑,历史,人文,绘画,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包括也蛮喜欢读《红楼梦》。估计很多朋友对《红楼梦》敬而远之,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太过高雅。而我呢,从第一回到开始,以轻松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进行完整的小说阅读。让大家享受其中的轻松与自在,愿意重拾经典。再次申明,这本书,绝不是一本学究的书,绝不是考据的书,我也没那个考据的能力。这本书,应该定位是一本有趣的书。
  • 青蛇转

    青蛇转

    世人都知白素贞水漫金山救夫出塔,世人都知白蛇报恩济世救民,可谁知站在她身后的人亦不是情深似海,为她大闹四海抽筋无悔,这个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千古痴女白素贞的身后之人,前世今生爱恨纠葛,来我们一起窥探一番青白二蛇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虚构理智看文)
  • 武夫当国

    武夫当国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了捍卫国家尊严,袁肃毅然从军,在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折后,他最终选择站在法统北洋政府的立场,经营属于自己的北洋少壮派团体,以铁血手腕统一中国,重铸北洋雄狮,捍卫中华威仪!
  • 我的古代乡亲,董卓貂婵和吕布

    我的古代乡亲,董卓貂婵和吕布

    很多年来,写董卓貂婵的小说很多。本作者并没看过这些小说,猜想这些小说大都在演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本小说取材董卓貂婵家乡民间传说,依照家乡风俗人情,并参考“岷州志”,“三国志董卓传”,写出不一样的董卓貂蝉及貂婵的归宿。
  • 影子在动

    影子在动

    吕不韦执掌大权,却轻松被嬴政解决。巫蛊之祸竟能祸及储君?玄武门下满地鲜血……暗中隐藏的力量竟默默推动历史千年。影子秦万年,掀开层层迷雾,却发现回头无路。历史阴影下,蝼蚁的辉煌。
热门推荐
  • 撩个男神回家生娃

    撩个男神回家生娃

    一个偶然的机会柳夏见到了小时候与自己亲梅竹马的前任,原以为事情可以像自己料想的那样,但谁知自己竟然认错了人!是该放手还是挽留......沈卿:你敢走你试试柳夏:44944沈卿:......柳夏:你说话啊!沈卿:老婆你累了,走咱们床上说
  • 呆萌丫头:扑倒腹黑校草

    呆萌丫头:扑倒腹黑校草

    几年后,苏芯萌和S市首富沐霖逸在校园门口见面,然后毫无预兆的被订了婚。回家后,苏芯萌天天被恶魔使唤,两人一点一点擦出了火花。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宠妻入怀:此生有你足矣

    宠妻入怀:此生有你足矣

    一朝穿越,她由众星捧月的宋熙韵变成了大家口中的私生女宋初安,还即将要嫁给一个傻子十王爷,而宋老爷最疼爱的二女儿也要在这一天出嫁,并且是嫁给大名鼎鼎的九王爷。好在老天有眼,轿子错台,将宋初安的轿子抬到了九王爷的府中,转眼间成了九王爷的正室......
  • 暖阳下的花朵

    暖阳下的花朵

    故事走向:从一个默默无闻,没有背景的平凡女孩李牧开始,她的家境贫寒,身高不够,性格文静,但是好在天生丽质,一开始就受郑熠城的照顾来到电视台。中间穿插围绕她的感情故事来展开。一路走到最后成为名主持人。故事的中间夹杂有身边好友和同事的感情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力图呈现出一群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场景。故事主线:先是平淡无无奇的小妹生涯,后来慢慢遇到更多有权有势的人,让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变得无法自主,直至最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成名之路。当爱情和面包面临选择时,有时候是自己选择了面包,有时候是他人强求。总之人生有很多无奈,自己选择的路,是爬也要自己爬完,无法回头,回不了头。出现在李牧身边的男性起到推动作用,每出现一个都让李牧更偏离原本设定的轨道。当爱情成了午夜梦回的奢侈念头,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 日落萧木

    日落萧木

    雪沉花落,问君归,归人不归。凄凄惨惨戚戚,惨惨凄凄惨惨……岁月流走,二十八年,沧海一粟。泪影婆娑不过是流水之戏。她泪没黄泉路,情丝难断。他潸然泪下,打湿她的轮回路。枫熙攘,青丝长。曲中人儿泪忧肠。风轻扬,水幽长。人生不过逢戏一场。如果岁月静好,水划过指尖。长箫不嘶吟,轻琴不缭乱。谁的心沉睡在混沌之中?日落萧木,繁华落尽烟归尘……“师傅,这琴怎么有裂痕?”“那是个傻瓜的心。”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2)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邪君独宠替身妻

    邪君独宠替身妻

    她就是个克星,一出生娘就难产死了,三岁克死全家。爹没了,家也没了,自己则在一个又一个人贩子手中辗转,最后沦落风尘……遇到了他是她今生最幸运的事,可是自己却错把同情当爱情!他是长安城的首富,家大业大,事事掌控,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 来自神界的你

    来自神界的你

    开新书啦~~缭乱红尘,做都市《大君王》
  • 狂狼传奇

    狂狼传奇

    吕天卓是一个农村的高中学生,由于和班里的混混发生冲突,从而起了建帮的念头!吕天卓本人则被封为狂狼,开始自己的传奇人生!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有朝一日龙得水,定要长江水倒流!有朝一日虎归山,定要血染半边天!谁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