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700000007

第7章 食育之实践(2)

做饭的乐趣,最妙之处还是最后的品尝。大家一边回顾做饭的情景,一边快乐地品尝。对于大人来说,吃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而对孩子来说,午餐未必是乐趣。因为午餐有被动吃饭的一面。因此,对孩子们来说,做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自己做的饭一定比其他的任何饭菜都好吃。

通过感觉和体验了解食材

我本身不太挑食,也尽量做到不介意别人挑食。我注重食物中的三大营养要素,是作为一种体感来掌握的。现在,在我们保育园里,把食物中三大营养要素的绿色(可以调整身体状态)、红色(可以变成血液和肉)、黄色(可以变为热量和体力)贴在墙上的挂毯上,再把午餐中出现的食材做成卡片贴上。每天摆好饭菜,在孩子们说“我开始吃饭了”之前,值日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把当天午餐中出现的食材贴上。比如青椒和圆白菜属于绿色(可以调整身体状态),米饭和炸豆腐属于黄色(可以变为热量和体力),贴到不同的颜色下面。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可以区分几乎所有的食材。即使开始不知道,但是后来在别的菜中出现了同样的食材,孩子们就记住了。

做明确食材的意义以及三大营养要素这种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知道,不爱吃绿色食材中的青椒,你可以吃绿色的菠菜,即使有一点挑食也不要紧。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们就可以体验自然摄取三大营养要素的感觉。

3~5岁孩子在挂毯上贴上食材卡片,开始介绍食材。2岁的孩子围坐在桌子旁边听。当老师问“胡萝卜是什么颜色”时,3~5岁的孩子有的回答“是绿色”,有的说“胡萝卜才不是绿色的呢!是橘黄色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及老师之间这样的对话听上1年,2岁的孩子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不是死记硬背下来的,而是通过亲身体验记住的。保育园指针中所说的“通过感觉及体验”,指的正是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游戏,自然地找到均衡的感觉。

食育专栏③

梅干是万能药吗

我们保育园每年都腌制梅干。据说每天吃梅干可以“远离医生”,这种传统健康食品有增进食欲及杀菌作用。那么,梅干到底有什么效果呢?

有关梅干的作用有多种说法。首先,人们认为梅干可以治疗感冒,是一种民间疗法。最近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了梅干确实有预防流感的作用。梅子中含有多酚“南烛木树脂酚(lyoniresinol)”化合物,具有抑制病毒增殖作用。

以前总是听人说“用加了梅干的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感冒”,看来是有科学依据的。其次,据说梅干还有预防胃癌的效用,因为梅干中含有可以抑制引起胃癌的幽门螺杆菌运动能力的物质。第三,据说梅干还有预防糖尿病的功效,因为梅干里含有可以阻碍容易造成血糖值升高和肥胖的酵素“N-糖苷酶”。

另外,梅干中还有抑制食物中毒菌增殖的“抑制细菌作用”,可以预防食物中毒,调整有血管紧缩作用的荷尔蒙,控制血压上升以及防止动脉硬化。

梅干中所含的柠檬酸可以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的酸性,净化血液,使血液变得通畅。梅干中含有大量酸味源的柠檬酸可以控制引起疲劳的乳酸,梅干的酸味可以刺激身体的消化器官,促进唾液等消化酵素的分泌,增进食欲。梅干中还含有抑制引起龋齿的变异链球菌等,真可以说“梅干是万能药,对所有的病均有效。”

可是,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却在远离对身体好、与米饭绝配的梅干。日本一个家庭年购买梅干的数量,已经从2002年的1053克降至2008年的778克。此外,日本人也开始远离米饭,2005年每人每年的大米消费量为60公斤,是1960年的一半。米饭和梅干这些日本的传统食品是否已经成为梦幻?

与食材“相会”

“不爱吃”某种食材,是因为味道、食感、手感、外观等某种感觉受过伤害,还是因为哪种味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或者是不喜欢那种食感?如果有过这些经历,除非找到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的超凡替代品,否则无论你如何鼓励都是无法根本改变挑食的。还有,人“不喜欢”某种食材,多数是因为吃了状态不好的东西,或者当时的心情不想吃却被迫吃掉,多半是因为这些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开始时吃了不好吃的东西,之后就会讨厌这种食材。比如不喜欢吃海胆的人,总是说海胆“腥”,而真正新鲜的海胆是不腥的。我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够与更多的食材有幸福的相会。虽然我们不可能在午餐时总是给孩子提供最高级的食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工,给孩子们提供与食材幸福相会的机会,提高孩子们的食欲。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感觉,也就是五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我们不可能在孩子面前把东西烤得吱吱响,给孩子们留下好的听觉,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好的味觉以及其他的感觉,让孩子感觉到“好吃”。

我们保育园的食谱是半个月一换,一个月换两次,这是有原因的。在短时间内重复2次食谱,可以验证第一次食谱的结果,在第二次进行改进,以更合乎孩子们的口味。促使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某个月食谱中的“芝麻汁调料”。第一次使用的是黑芝麻,不知为什么,剩了好多。后来,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是黑芝麻比较黑,视觉不好,是颜色的问题。于是,第二次就试着用白芝麻做汁,结果成功了,几乎一点也没剩。仅仅因为颜色,结果就大不相同。玉米汤的情况也一样,同样的味道,只是颜色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我们做的绿色豌豆汤与平时做的玉米汤的味道很相似,却剩了很多。孩子们似乎还不太习惯绿颜色的汤。孩子们出现“不爱吃”的反应时,肯定有各种原因。为了找出原因并加以验证,要再做一次。

与颜色同样重要的是食感。比如西红柿,有的孩子不喜欢西红柿嚼在嘴里出水的感觉,有的孩子却喜欢吃西红柿里面的汁,有的孩子喜欢西红柿的果肉部分。如果孩子不吃,不要单纯地认定孩子不喜欢,而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因此,在我们考虑食物时,不要片面地从“吃”来考虑,而是要考虑五感的“感觉”以及使用五感的重要性。当然,不仅是对食品,在孩子们的所有活动中,这一点都非常重要。

使用五感的重要性

我们保育园曾经开展过“树果活动”。就是大家一起捡树果、种树。在种树之前,让孩子们通过五感了解树果,让孩子们看、闻(基本没什么味,只有一点森林草木香)、摸(光光的,尖的那头有毛茸茸的感觉),让孩子们摇一摇,听听声音,最后是味觉,试着用树果做饭。

树果中最好是用椎树果,但我们用苦槠树果试着给孩子们做了点心。

通过五感让孩子们了解树果(的感觉)之后,我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种橡树。通过五感了解树果之后再种橡树,与单纯地种橡树是不同的。这样,孩子们捡树果,找树果,自由自在,十分活泼。可以让孩子们自然地充分运用五感。现在,人们开始重视孩子们使用五感体验的重要性,而在普通的保育中,除了吃饭以外,使用五感的活动很少。

尤其是使用味觉、嗅觉的体验更少。在保育中培养五感,特别是体验味觉和嗅觉非常困难。这样,午餐则成为弥补味觉和嗅觉的宝贵体验。保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孩子充分运用五感。

给孩子讲当天午餐的内容时,不要单纯地告诉他们,“这是胡萝卜”,还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听一下咬的声音,闻一闻味,摸一下看。通过这些让孩子们感觉食材,在运用五感的过程中吃东西,才是真正的“品味”。

现在有一种倾向,即重视“吃”(=结果),而轻视运用五感的“品味”(=过程)。人们过于拘泥营养价值,却轻视品味的过程,只是往嘴里塞。我们的食谱是不是过于考虑了营养价值,切得过细,谁都能送进嘴里。如果只考虑营养,不论多少种食材,都切得碎碎的,饭菜则成了排列整齐的营养片剂。听说现在城市里的许多年轻人三餐都用营养剂代替,只重视营养价值,缺失了其他的感觉。

营养剂虽然有营养,但是既没有味觉,也没有触觉。营养剂可能会补充营养,但是却代替不了吃的体验,我们应该从食育的角度重新思考。

什么是感谢的心情

什么是感谢的心情?对于这一点,以前有过许多争议。有的家长反对在学校午餐前说“我开始吃了”。其理由是,“我们自己付了餐费,没有必要对谁说感谢”。这个理由有些奇怪。基于在保育园中自己的体验,我对此进行了思考。我认为,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说“我开始吃了!”更重要的是要有对食物的感谢的心情。

有一次,我去参加培训会,有机会和保育园的职员一起住木屋别墅,一起吃饭。我对房东说:“你做的饭真的很好吃。”如果不是习惯,这样的话还很不好意思说出口。

我在自己家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次体验。

有一天,餐桌上摆着玉米汤,有一点点煳味。我不由得问道,“是不是有点煳味?”儿子当时还是小学生,他对我说:“爸爸,你在好吃的时候什么都不说,在不好吃的时候却说不好吃,这可不好。好吃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好吃。如果你在好吃的时候说了好吃,在不好吃的时候你才可以说不好吃……”我狼狈地说:“全部吃光了就是好吃呀!”这就是日本人做父亲的貌似有尊严的回答。但是,这是不对的。

在保育园里也一样,应该在大家快快乐乐地吃完饭后说:“真好吃,谢谢!”有这样一个大家能够诚实地表达自己心情的环境。当然,不一定每天的饭菜都好吃,但应该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感谢的心情。

这种感谢是对食材的感谢,是对饭菜的感谢,是对给自己做饭的人的感谢,以及对食材生产者的感谢。从这些实际感受出发,在吃饭之前才能够真实地表达感谢的心情,说出:“我开始吃了!”在饭后说出:“真好吃,谢谢!”这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不同的文化

我们保育园曾经连续两年开展了以“世界”为主题的食育活动。

第一年的题目是“了解世界”,第二年的题目是“保护世界”。在开展这项活动时,炊事员制订了计划,就是在每月的生日会上,推出世界各国的料理。在品尝各国料理之前,用那个国家的语言说出“我开始吃了!”有一个月,做的是芬兰料理,吃饭之前用芬兰语说:“我开始吃了!”又有一个月,做的是柬埔寨料理。我那天出差没在保育园,回来后问炊事员:“柬埔寨料理的反应如何?”据说,因为是第一次吃柬埔寨料理,平常没有见过,好像反应比较强烈,不习惯的孩子比较多。

我又问:“‘我开始吃了’柬埔寨语怎么说?”炊事员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柬埔寨语中没有这句话!”后来,我查了一下,“我开始吃了”

这句话通常是宗教语言,很多国家没有这句话。听说孩子们用了任何国家都使用的语言“真好吃”代替了。据说,吃过饭后,真实地表达出“真好吃,谢谢!”这是世界各国都有的语言。我们经常是无意识地说出:“我开始吃了”“真好吃,谢谢!”我从自己的感受中体会到,吃了好吃的东西,发自内心地表达出“好吃”十分重要。

我们一直住在日本,过着普通的生活,而当我们了解了世界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事情。饮食环境也是一样,不仅仅是食材,包括料理方法以及吃饭时的问候语,各国都有所不同。饮食环境的范围很广,与保育环境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食材、料理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不必被一个固定观念束缚,应该自由地运用各种方式。

吃是运用五感的食育

在保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孩子处于哪个发育阶段?生来就具备哪些能力?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很好地引发孩子所具备的能力。那么,在食育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引导孩子充分运用五感体验食物,而运用五感体验食物就是“饮食行为能力”。

今后,在保育园里孩子们一起吃午餐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必须让孩子们体验吃饭及集体吃饭的快乐。集体吃饭中感受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增进食欲的作用。保育园的饮食环境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只重视“摄取”“摄取量”以及“摄取方法”的思维模式,以食育这种崭新的思维模式来开展实践。

我们再来引用一段新保育园保育指针中的内容:“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生活和玩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意欲积累吃的体验,体会吃的快乐,体会集体吃饭的快乐。”与这里的“吃”并列,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中,还有“睡”“玩”。只有这三个支柱(玩、吃、睡)兼备,孩子的生活才会完美。其中,保育园的午餐起到了“食育”的作用。2008年以前的旧保育园保育指针中,并没有涉及“食育”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保育中并没有重视“食育”。修改后的保育园指针,明确提倡“推进食育”。保育园的炊事员不仅做饭,同时也承担着食育的角色。与其他保育相比,吃是运用五感进行体验的行为,食育是运用五感进行体验的一种学习,食育直接关系到生活整体。

那么,食育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其实,食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只能大致描绘。那就是在保育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临场发挥,在整个保育过程中实践。新保育园保育指针中所倡导的“推进食育”,只能是在保育现场日常努力的积累。因此,我们在今后实践“食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食育保育”的意识,努力去理解孩子、守护孩子。

同类推荐
  • 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身上满含着父母对未来的期望,所以,孩子的智力发育问题成了广大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而3~5岁,可以说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启蒙阶段,是决定孩子智力发展走向的基础时期。本书根据3~5岁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用生动科学的语言,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大量的故事、游戏,为家长提供了全面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许多具体方法,对于快乐有效的提高3~5岁孩子的智力有非常强悍的效用。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
  •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是特别为期盼孩子成长、成功的家长准备的。不同于市面上同类型书籍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摒弃了生涩、枯燥的教条,运用“孩子事例”、“心理分析”以及“专家支招”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年轻的父母们能够轻松地全面掌握孩子的心理,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心理,建立完美性格。
  • 最新胎教早教育儿大百科

    最新胎教早教育儿大百科

    宝宝拥有美好的未来,拥有五彩的世界,是每位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相信,你也是一样的心情。美好的愿望从想法到实现,总有一个途径。准备要宝宝的你,了解让宝宝幸福、快乐必要的第一步是什么吗?客观、科学的答案是胎教。
  • 好父母好方法:孙晓云23年家教精华

    好父母好方法:孙晓云23年家教精华

    天下父母都想成为好父母。好父母都想寻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以现代成功教育理念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告诉你,找到好方法,成为好父母,其实并不难。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成果结晶,共分为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心理三大部分,15章,从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出发,以大量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生动鲜活的个案,深入浅出的文字,科学的分析和理性归纳,为天下父母亲讲授如何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是一本适合广大父母和教师阅读的优秀读本。
热门推荐
  • “四人帮”沉浮录

    “四人帮”沉浮录

    本书对十年“文革”期间,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党内阴谋团伙“四人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作者收集了大量历史材料,从四个人的底细开始,对他们的历史进行追踪回顾,讲述他们如何一步步积累政治资本,并一步步攫取政治权力,并结为帮派团伙,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十年“文革”期间,这一阴谋团火为非作歹,打到一大批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造数不胜数的冤假错案;他们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与林彪团伙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挑起群众斗群众,制造天下大乱,不惜把中国大地变成血雨腥风的狂热海洋。
  • 溯回之缘

    溯回之缘

    吾生于混沌开始之初,活跃于三千世界之外,众神知吾无情无欲,可,谁知吾惧怕孜然一身………【本文无男主无男主无男主!!重要的事说三遍!!】本人是新手一枚,写的不好请多多见谅!!
  • 彼岸花开满地

    彼岸花开满地

    "这就是你朝思暮想的地方,究竟有没有资格去,证明给我看吧."眼前的东西说道。
  • 孟子、庄子、老子

    孟子、庄子、老子

    本书收录了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孟子》、《庄子》和《老子》三部。其中,《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庄子》则是庄子学派关于伦理、哲学、政治、人生、学术的论文汇编;《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楚国思想家老聃的杰作,其“无为而治”是思想最为著名。
  • 人性典当铺

    人性典当铺

    行走在人性边缘,徘徊于欲望深渊。贪婪、嫉妒、残忍,对了,还有善良……来,将你的人性典当。这是一家平淡无奇的铺子,这是一家无所不能的铺子。看腻了戒指里的老爷爷?来,来这里,这里没有金手指。因为这家当铺就是贩卖金手指的地方。记住,获得金手指的时刻,就是你人性典当的时刻。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当你踏进这所铺子时,你的命运就开始改变……
  • 尽欢辞

    尽欢辞

    九州之广,百国林立,经百年逐战,遂成毂、渊、麓三国。毂、渊两国联姻,顾笑嫁与时胤为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场逐鹿群雄的较量拉开序幕,成者王,败者寇,不仅仅在战场上。他曾自嘲过:“对顾笑防备至极,讽刺的是,不自觉让她在心里住了这么久。”她跟过师父,是位说书的,学富五车的先生,斯斯文文的。她曾问过师父:“为什么不去做私塾的先生,而要做辛苦闯生活的说书人?”“笑儿觉着这般生活累?”师父问,又长叹一口气抚着她额前,“将来,笑儿会懂的。”
  • 超级学生养成系统

    超级学生养成系统

    带着系统的方逸重生了,回到了学生时代,更加狗血的事,自己30岁的大男人,居然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少先队;从此,臭名昭著的实验三小,多了一名超级学生,多了一个超级霸王!(本书纯YY,有异能,有功法,有鬼魅,有仙道,很多很多,各位看官,收藏一下,总有一种口味适合你!另外公布本书群,方便大家交流,三小六年一班养成群,群号【586170739】,喜欢本书的大家踊跃加入哦!
  • 重生之一世宠爱

    重生之一世宠爱

    重活一世,且看我如何成长,怎样机遇,活的自在随心,帮助那些可帮该帮之人,收获怎样的一世宠爱,甜文开坑
  • 穿越之无耻小皇后

    穿越之无耻小皇后

    千百万年女娲补天造人炼就女娲石承载了无限功德。对于女娲石苏沫沫一直很崇拜,她做梦都想拥有一颗女娲石。在电视上看见狐狸精妲己使用女娲石的威风样,她的心里就更痒了。于是她每天都会去海边捡五彩斑斓的石头。
  • 天价宠妻:楚少,EQ高点

    天价宠妻:楚少,EQ高点

    在一次火灾现场他结识了她,男主与女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某男霸道,专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走到了一起,结婚,怀孕,却没生出孩子……正在爱恋中的他们,某男却知道了什么,他把她甩了,一怒之下,某男找了个女人,女主为了气他,也与一个人一起,但他们谁都没胜,反而又走到了一起,但是在感情路上坎坎坷坷,他们能真正走到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