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6300000023

第23章 工贸寻踪(9)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1938年8月在汉口成立,此后许多动人的事件永远记录进了中国工合的历史:由于一开始就得到宋庆龄“百分之百的支持”(斯诺语),工合运动获取了世界各地的热诚支持。在美国,成千上万收入菲薄、处境艰难的人们,把节衣缩食省下的几便士汇集起来捐给工合;斯诺及其夫人为使工合获得国际贷款,上书罗斯福总统,这封情辞恳切的信件曾得到着名哲学家杜威、作家赛珍珠的亲笔签名;而路易·艾黎——被人们誉为“工合导师”的人,毅然辞去报酬优厚的上海工部局职务,奔波大半个中国组建工合,备尝艰辛……

到1942年,席卷了17个省区的工合运动已建立近1600个工业合作社,30多万入社者卷入其中,这一实绩令中国人永志不忘。而事实上,工合运动让人最难忘怀的或许还不是这些数字,而是它在那个动荡年代里高举标识并且始终追求过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它把民主、平等参与与真诚合作奉为最高准则;它鼓励社员积极入股,但最终的分配原则却更多地与劳动者投入的辛勤程度紧紧关联;它排斥以股金多少分配权利的做法,而将“不论入股多少,一人只有一票”的原则庄重地写进章程,从而保证合作社的权利永远掌握在合作社全体人员手中。

二、丽江工合的发展

1941年俄罗斯人顾彼得先生作为国际援华组织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一员,受宋庆龄及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委派来西南创建工合组织,他在几个省多个地方中,最终选择了丽江,在古城一隅组建起中国工业合作社云南办事处丽江事务所。

在他看来,这座小城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边远蒙昧之地,他知道纳西族文化积淀中的合作意识,并在丽江进行长达九年的艰苦创业,得到了纳西族人的积极响应与配合,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至今丽江的各种史料仍准确地记录着他的业绩,极盛时的丽江工合,达到36个生产合作社,工业产值占丽江城镇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成为可以左右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并发展到周边地区,为后来丽江和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支持下,丽江工合克服重重困难,引进资金和设备,派得力的人员到甘肃山丹培黎学校学习技术,先后在丽江县城及周边乡村创办了纺织、洗染、陶器、铁器、铜器、木器制造、石棉加工、制革、缝纫、造纸、毛皮制作等几十个合作社,解决了部分贫苦群众的就业及收入来源,也为支援抗日前线提供了物质保障。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阶段,日军切断了唯一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滇缅公路,并派飞机轰炸昆明、保山、下关等地。援华物资只能从茶马古道,从印度经拉萨到丽江再到西南各地,丽江各大商号纷纷组织骡马队,加上大理、鹤庆、中甸等地骡马队,从印度噶伦堡或从拉萨不断将物资运到丽江再分发到西南及滇西抗日前线。据史料记载,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三年多共运送约10万至12万驮物资,其中就有丽江工合企业生产的物资。丽江成为当时的商贸枢纽之一,当时被外界誉为“小上海”,古城内大小商号1200余家和城乡几十个工合企业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后勤物资供应地和物资中转站。同时,丽江工合为发展民族工业写下了光辉一页,为发展大后方经济积聚支援抗战物资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彼得先生为丽江毫不吝惜地付出了近十年的光阴,最终,他留给丽江的最后一笔财富,不仅是36个工合企业,还有一本带着浓厚细腻感情抒写的回忆录——《被遗忘的王国》。

丽江之新印刷事业

和志坚

丽江自清光绪三十三年,由邑绅杨宪之先生自蜀带铅字若干及器具数量,慨然捐公,适有蜀来之刻铸铅字工人到丽,复由彭太守继志提倡,设立印刷所,以期广印书籍。约请杨宪之主其事,用蜀来之工人为技师。经费由府垫支,以印刷所得归垫。印刷府属各州县小学最新修身教科书及教授书。并组织《丽江府白话报》,邀请剑川赵星海先生为主笔,月出一册,亦用铅印。旋彭府任满别调,此事遂已。丽江之维新,不啻昙花一现。大有“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之感!而器具移归丽江劝学所管理。从此全部束之高阁。活字版变成死字版也。

宣统三年二月,奉府守关谕,将铅印器具一切移交与实业员和近圣应用。然此亦不过偶尔复活,曾印《种桑浅要》千余本,《种棉法略》千余张。此后又搁置不复用也。

民国元年,西征军司令官尹,随带油印石印各机。迨班师回省,由守府熊与司令官尹□□□□□□(大概是相商之意)丽江劝学所备价购留,旋即移交实业所。印《种茶法略》一百本,《养牛白话》二百张,以资劝办实业。此后石印机又收而藏之也。

民国二年七月,和实业员近圣仍将印刷所所有石印机及活字版等各器械,均移交回劝学所附设校内(校内驻军),士兵破坏储藏室门,将铅字及其附件信手抛掷,无人敢问,亦无法人所检理,及军撤已存余无几,殊深可惜。并于石印版上生火,将两大块石板碎裂,丽江助维新之两种利器,至是大遭(破坏),良可浩叹!

民国十八年,前任劝学所长习世伟任内议订将石印机租与新丽书社。十九年始由社租云刷印,于丽江文化不无影响。二十一年复由荣兴纸店自办石印机一具到丽,在彼固以扩充营业,而在此则得以改进文化事业。早年官绅迭次提倡之新印刷事业,因为数年来教育力求改进,觉醒人民,不能不应环境之需要,由私人经营。而教育得此新印刷术之援助,其改进之程途必互为因果。

丽江造纸

李瑞泉 杨杰升

丽江县大研镇新义街积善巷,纳西话的村名叫“孙素场本”,翻译成汉语即“造纸村”。该村系丽江县最早的造纸人居住的地方。据《明史·土司传》说:“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据乾隆《丽江府志略》记载:明代文人蓟羽士、周月泉、担当和尚、画家马肖仙等先后到丽江,传播了汉家文化。

木土知府还从中原请来了教师、医生、画师、开矿技术人员、建筑人才和其他工匠技艺人员,促进了丽江各项事业的发展。就在这时,据李氏宗谱考:约明朝天启年间(1611-1627年),因从江南落籍在鹤庆松辛五营村以造纸为业的李先常师傅,原由木氏土知府聘到丽江,开创造纸业。木氏赐他凭氏为妻,安排定居在狮子山下的玉水河畔。此时,是木增(生白)为丽江土知府十三代世袭之官。纳西族称为丰衣足食时期,李先常师傅制造木府的贡纸为业,纸名纳西话叫“孙素”(东巴文的“纸”字),意即“官家擦用具”,可见当时纸质很差,只能用来擦洗用具。后来,经过逐步提高质量和不断改造,形成既生产贡纸又自行经营的独家作坊。尤其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建立丽江学府,改变了“唯土司有学而人民无学”的局面,书写纸的应用范围扩大,刺激了纸的生产,因而造纸业逐渐发展。其经营的数量多为东巴文化中心的白地人书写东巴经用,故逐步改叫“白地纸”,这是大研镇较普及汉文字的品名。李姓历代都以造白地纸为业。又据造纸村的杨氏宗谱考:清康熙年间(约1713-1723年)杨那、杨宝两兄弟由鹤庆迁居丽江狮子山下的玉水河畔,与李先常的四世孙李健为邻居,以鹤庆乡亲相认,互相传授了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业,当时共有四个家庭作坊。直至清嘉庆年间(约1804-1820年)有邻居杨仲,娶李先常的六世孙李廷元的妹为妻,继承和传授造纸为业,又扩大了造纸业。这时,共有8个家庭作坊,据传生活都处于小康状况。

当时,全村已有39户,8户造纸虽只占全村的20%多,但纳西话的“造纸村”名一直没有改变过,直至1913年县内实行乡村制后,因纸张多用于祭天行善,赐村名为积善村,但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人们还称该村为“孙素场本”,意即“造纸村”。

在造纸村蓬勃发展的造纸业影响下,丽江绅士习自诚,看到他在羊见村的田租由于山高路远,山路崎岖,很难运回大研镇,而羊见村的构树林很多,他就从鹤庆请来王洪润师傅,招来十多个徒工,用田租转换为资本,于1943年开办了羊见造纸厂,产品比白地纸薄、柔软,质量提高了一步。县长习自诚在丽江解放前夕起义后,将羊见造纸厂捐献给人民政府作了公产。

造纸原料用构树皮,据传,当时构树林在丽江坝区和半山区较多,皮易剥,纤纹细,适宜造纸浆。一般的工序是砍下构树,剥下皮,在水中浸透后,用小刀剥开黑白二层(黑层作灰色包裹纸,白层作白地纸),分别在大锅里加上灶灰(筛去炭渣)。煮熟透后,洗去灰液,用木石制成的脚碓舂细,即成纸浆。这就是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搅纸浆:用见方四尺的石制水池,把纸浆搅入水中,加上适量的纸药水汁(又叫滑水,是用野生的苣根泡水制成),以增强纸浆的黏滑性,然后搅拌至纸浆能悬浮并均匀地溶于水中。第三道工序是捞纸:用两件工具,一是用一张细篾编成的纸帘(纳西语叫当,形方块状,能积纸张和滤水),纸帘长一尺五寸,宽一尺五寸,放在轻便的方木架上,用两根夹棍来掌握;二是旁设一垒纸的石桌,石桌面有井田形有利于槽,能引滤水滴回石制水池中。然后通过人工操作,捞出均匀的纸浆。垒在石桌上,每捞垒一次就是一张纸,垒到一定程度,即用压板和压水棍加上锤石,把水压尽,取去压器,把垒纸放在篾笆上。第四道工序是晒纸:用尔巴泥制平的墙壁,无黏性,不吸水,最易把纸晒干。通过人工操作把放在篾笆上的垒纸一张张地精细揭开刷在晒墙上,干后揭下即可。

1721年到1723年,即李先常师傅造纸开始至改土归流之前,生产多系贡纸,贡的意思是献给木土知府擦器皿用。不久,造纸技术有了提高,白纸已呈洁白,两面光滑,纤纹细柔,横撕直撕都能成条的耐磨纸,已能作为书写之用。但在当时“惟土司有学,而人民无学”,只供木氏家族书写之用。那时除了生产贡纸外,为了开拓用途,据李氏宗族口传,李先常的三世孙李应德,到东巴教的中心白地供给书写东巴经用的纸,从而民间就出现了原称“孙素”的“白地纸”,这个纸名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据说,现存的东巴经约有二万余册,如此看来,用于书写东巴经方面的纸也是一个较重要的市场了。另据轻工部编写的《中国造纸业发展史》记载:“现存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学院、云南省博物馆所存的东巴经,都是明、清时纳西族所造的纸写本。这种白地纸,帘纹不明显,经砑光后,可供双面书写,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用固定纸模抄造的,其实还是竹帘抄造,但是技术比较精,帘纹不明显”。这段文字证实造纸村所造的纸,也在全国的纸史中有了一定的位置,对纳西象形文字的保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东巴纸是用浇纸法制造)。

1724年以后,丽江建立了学府,受教育的就不仅是木氏家族了,单用手抄的书籍已不适应,而纸的生产又比过去发展了,在这种情况下,据李氏谱考和宗教上辈口传:李先常的九世孙李茂阳,从大理买回四本木刻版,即《三字经》、《中庸》、《大学》、《幼学》,就在丽江四方街尾开了个铺子叫“茂阳号”,专用造纸村生产的“白地纸”印书出售,解决了开蒙读书课本,也为发展造纸业开拓了新的市场。据实际考察,该木刻版都系宋字体,版的大小基本一致,长宽约80×40的32开本;《三字经》每页上节还有与下节内容相同的插图,刻工精细,字线清晰。

此外,还有书写用的大小格子版,竖房用的印刷“八卦版”,中元令节用的“包版”、“灶君神版”等。这份木刻版,新中国成立初期还由李先常的十一世孙李荫龙保持完好,直至“文革”初期扫“四旧”中当柴烧毁了。

铜匠世家德荣昌

杨白莎

德立财源修厥茂

荣开利市发其昌

这副对联,是丽江铜匠世家杨氏家族中“德荣昌”商号的自撰联,作为铜器作坊创办的宗旨,从先祖杨德和杨浪昌二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巧妙地嵌入上下联的首尾,成为一对含义妥帖的嵌字联。

杨家是在明代中叶从西蜀巴郡来到丽江的。当时“木氏土司经济丰裕,为加强日用品生产及建造寺庙的需要,向各地延请工艺人才。”杨家以制作各种铜器用品的工艺技师身份,成为木土司广招各种人才的首批手工艺人。杨氏家谱记载,其原始祖是杨公茂芳及其四子。茂芳公既然被木土司请来专门为其制作各种名目繁多的铜器,无疑是一位技艺相当精良熟练的铜匠技师了。

丽江坝子北面的白沙,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杨家来到丽江后,首先定居于白沙。从此,杨氏家族就在玉龙山下的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从事打制铜器的职业。到明末清初时,杨家已形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逐渐分居于丽江坝子各地及鹤庆、中甸、大理等县。在散居各地的众多杨氏后代中,由于传统习俗及身份地位的约束,在漫长的几百年历史中,每代都有一部分人从事和恪守着祖传职业。

同类推荐
  • 白话紫禁城

    白话紫禁城

    从这里出发,可追溯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这里漫步,可饱览京城宫苑的精华!皇帝没了,威严犹存;红颜去了,笑貌依旧;俏宫女、小太监早巳随着历史化为尘埃……物是人非也好,重获新生也罢,在古典的厚重与现代的飞扬中,紫禁城不断地演绎着自我,见证着历史。走过了流金的岁月,它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追忆与遐想,无穷的回味与反思……紫禁城是明清两代24位帝王曾经执政生活的皇家宫殿群落,更是我们探秘古代皇家生活的首选之地。本书介绍了紫禁城内各建筑的由来、布局、风格以及帝王后宫在那里生活的点滴。在本书中,你既可了解帝王的奢华居住环境,也可一窥皇宫内苑的顶级私密,可以说,这是本雅俗共赏的书,也可供爱好宫苑建筑的旅游者参考。
  • 中国近现代史论

    中国近现代史论

    本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以历史、现实、未来为逻辑主线,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和基本国情,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着重展现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从贫穷落后走向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着重揭示了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进程;着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北宋小捕头

    北宋小捕头

    张小天醉酒醒后发现自己穿越到北宋宋徽宗的年代,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就陷入一宗杀人案里。凭着三脚猫的侦案技术,张小天终于得以全身而退,阴差阳错,又莫名其妙成为一名小捕头。他的责任就是抓抓坏蛋,查查案,赚赚钱,娶娶媳妇顺便纳几个妾,玩转大宋!
  • 红流纪事:黄埔风波中山舰事件揭秘

    红流纪事:黄埔风波中山舰事件揭秘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穆星传

    穆星传

    他原本是个书呆子,在偶遇一个妓女后,经历了奇怪的事,却变得不呆了。他为救那个女人,却惹了一场惊天大案,给他的家族带来了灾难。他和他的家族能否摆脱灾难?他和妓女的感情有结果吗?请看书呆子和妓女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灿烂的时光

    灿烂的时光

    两个女生凭着一些运气和一些努力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收获了自己渴望的爱情,而在这期间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坎坷经历,使她们失去了得到的一切,但经历了很多以后的她们最终迎来了让人欣慰羡慕的结局~几个女生和东方神起及SuperJunior的一些故事。。。
  • 修魔成仙

    修魔成仙

    出身于平凡的小镇,过着平凡的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十几年来的宁静。绝色美女威逼利用将其带入修道的世界,从此踏上了通向强者之巅的路途。道路看似平坦,其实却不是那么简单,一连串烟笼雾绕的事件等待其去解决……
  • 狗尊

    狗尊

    人称“废公子”的李观雨在无意间认识了一个女孩,而宗门之人发现这个女孩是来盗取宝物的。所以那女孩被关在入丧魂狱中,当李观雨救了这个女孩后宗门之人要对他实行万剑穿心的惩罚。李观雨的父亲提议自己放弃宗主之位和步入丧魂狱来免掉对李观雨的惩罚,最后宗门之人同意了。而李观雨想要离开宗门时却被老敌人而杀,只是李观雨却没有死。他重生成了一只狗,成为了一只狗后他会发生什么事呢?没有人知道。
  • 绝对爱情魔方

    绝对爱情魔方

    古有撮合张生崔莺莺好姻缘的丫环红娘,现有成就无数佳偶的校园第一红娘应可容。你可别小瞧了她哦,要知道校园红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除了口才好,脸皮厚、信息灵通等基本要件外,相机、笔记本、QQ、电邮、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一样不能少,正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精通,这才不负盛天小红娘之名啊。当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芏的?整天给男生女生牵线搭桥,小心把自己拉下水哟。这不,新来的那个帅得冒泡的转校生聂元龙就以为其妹妹找男朋友的名义,整天屁颠屁颠地跟着应同学,简直是如影随形嘛,可惜我们这位红娘只沉浸在财源滚滚的乐趣中,对此却浑然不觉,唉,整一个傻字了得!
  • 道德真经集义

    道德真经集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天魂

    破天魂

    是你吸我灵力,让我当上废才的帽子!让我饱受家族的歧视!现在我还你十年灵力!让你雄霸一方!一个天生废才!为保护家族所传空间魂玉,几乎家破人亡!在一个寄住在自己身体里面的神秘老人帮助,从此踏上灵者之路……而在亲情与仇恨却真是天意弄人……ps亲爱滴读者们,大家读了豆仔的文是不是觉得文章题材有点像某大神的文吧!豆仔也不是夸自己的文写的好!用相同的题材写出我自己的风格!文中的主角啸天与他的老师玄老玄龙尊者两人的关系到后面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的来说玄幻文都有大相径庭的情节,所以还望读者朋友为豆仔加加油!今天签约成功!现在求收藏!求推荐!你觉得豆仔的文还过得的去,就麻烦大家多多指点!来了留下宝贵的意见!!所以就看着办吧!豆仔在此谢谢了!谢谢了!————————————————下面是豆豆好友的文文,大家都支持下!十三重天《都市之异能拈花》http://novel.hongxiu.com/a/313877/
  • 雨过风晴彩虹出

    雨过风晴彩虹出

    杨晴在父母的强迫下认识了她的真命天子——韩萧,并认他做师傅。杨晴多次逃学,但还是被他抓住了。杨晴天天被韩萧欺负,日日夜夜都想着她小时候的朋友,想起他们的约定;终于有一天,杨晴知道了“他”是谁,但是他被秦岚给抢走了,杨晴很伤心的说:“萧哥哥,你,你,你为什么,为什么”......历经了多少风雨,多少困难,他们一次次的分离,一次次的重逢不都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可是杨晴却一声不吭的走了“你,你,你,萧哥哥”.....一代女侠
  • 半神归来

    半神归来

    一千年前,她为保全四界,不惜逆天。一千年后,四界烽烟因她又起。命运轮回,因果循环。四界真就逃不过覆灭的命运?童凰:“停!停!人家是穿越来的软妹子,他们要打,跟我有半毛钱关系?”九尾冷笑:“我爱打谁打谁,其他都不重要!”仙尊浅笑:“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更长久的和平,其他都不重要。”帝君狂笑:“这天下最终只能是我的!其他都不重要!”某皇淡漠:“应卿,你确定就我弱爆了?”某扒手哭:“凰哥,你确定你是软妹子?”某十三思索:“凰凰,你确定你是穿越来的?”某十三笑,其实吧,这是一个灵魂归位,女汉子单挑四界,成为最强半神的故事。其他,都不重要……【新人新作,求支持,亲们看完后顺手点个收藏,感激不尽。换了封面,谢谢为非池做封面的朋友】
  • 樱花恋:校草先生公主宠

    樱花恋:校草先生公主宠

    铭尘的吻不霸道,很温柔,似乎子衾是他深爱的人;子衾的吻诱惑着铭尘想更深一步,似乎铭尘也是子衾深爱的人。这都是两人的初吻。“……他说那是他的初吻,”子衾,你相信我第一次见到你就相信了一见钟情么?“别走啊,你看这是诸位粉丝的愿望,不如我们就发发慈悲帮他们实现了吧?”“放心,我方子衾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你蒋铭尘!”“嗯,我蒋铭尘这辈子也不会不爱你方子衾!”
  • 快穿之花样作死

    快穿之花样作死

    这是一只有严重蛇精病的鬼扰乱异世界的精彩人生。ps:不要太相信作品类型和风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