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6300000029

第29章 文教拾贝(3)

几个我熟悉和尊敬的老师在“文革”这场劫难中惨遭迫害,非常悲惨地死去。包括李杨铣校长、杨受之老师、杨绩庭老师、李宏灿老师、李泽生老师、钱惠芝书记等,连打钟的工人阿八叔都未能幸免,其他许多老师则离开了丽江一中。这是我永远难以忘却的事情。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已得到平反昭雪,历史对他们做出了公正的结论。

丽江教育旧话

李世宗

古城私塾

丽江自明代木氏土司倡导学习汉文化,到清康熙年间正式设学,更广泛地传播、组织学习汉文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陶冶,民间受到了较深刻的影响,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人们原只知叫子弟从小去放牧、耕种,或学点手艺,现已转变认识到要让子弟成材,就要学文化,知书识礼。因而,送子弟入学的积极性很高,望子成龙的心情十分殷切。过去在古城还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了:凡家里有“弄璋之喜”,生了个男孩,当婴儿满月时,母亲背去第一次上街,首先要在大石桥吴家书铺给小孩买一本木刻版本《三字经》,还有一管毛笔、一锭墨。回家好好收藏起来,待小孩五六岁开蒙入学时拿出来用。后来,不念《三字经》了,也要买一本小学课本“小小猫”。这说明培植子弟读书成材,已成为人们家里及社会生活中的第一要义,即使要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丽江自设学以来,百十年间培养出了一代代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他们三更灯火,勤苦濯磨,试图获得“一第”。但这“一第”也非容易获得,除少数幸运儿得高中,并谋得一官半职以外,其他一般秀才、廪生、贡生等,几度名落孙山后,沦落在家乡;又因既入了学宫,就变成了“秀才油坛”(装过油的坛罐,不能再装别的东西了),难得去谋别的职业了。唯有在闾里间开个“子云铺”,教几个蒙童,得用其所长;并且也适应社会要求,群众欢迎。同时,也有的人中了举,并在外地作了几任州县教谕;或在家乡书院担任过几年主讲,卸事后,在家里设个私馆,为待试的童生、秀才加加功,为地方尽点义务的。因此,有清一代,丽地城乡私塾不断出现,知名的私塾教师不下二三十人。其中有“品醇学邃,为束河首开文风”(木正源语)的和旭,有设馆于白沙,常聚生徒百余的段。李廷俊(号北楼,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举人),弟李廷伟、子李昶,孙李天叙,三代都从教于桑梓,是古城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世家”。纳西族着名散文家杨昌出其门下。杨宣(号槐溪),嘉庆年间举人,《府志》称:“致仕归,设馆于家,一时领乡荐、提南宫、入词馆者,多出其门”。王重儒及王焕宇,先后由其门人立恩师德教碑于古城四方街。和维琦家几代在向云阁设馆。黄山麓设馆的杨柏坪,古城人亲切地叫他“黄山老师”(指忠义坊旁世代从教的杨家),这些口碑皆表示人们对斯文的崇敬。

在已设立了官办的书院和义学的年代,私塾这种民间办学形式,对于地方教育事业仍有其重要地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私塾没有一定的学制、学额以及课程规定,入学年龄限制,因而,它便于普及,即使在没有官办学堂的穷乡僻壤,只要有个读书人开个私塾,一大片学龄儿童就可以就地上学,识几个字。私塾教学必须按学生不同程度、要求,因材施教。有开蒙学童,就授以“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有的学生,粗识文字,过一两年准备就业的,就教点《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以丰富各方面的知识,懂得做人处世的一点道理;再学点“尺牍”、对联,文字上给以锻炼提高,便于往后应用。社会上有些手艺人、庄稼汉,能阅读《三国演义》,能为邻里写篇祭文,这点点文墨是从私塾得来的。在私塾里,特别是主持教师的人品学问档次较高的,有不少待试诸生。已考中秀才的,前来就读,除习时文外,老师讲点经史辞赋。这些“大学长”还要帮老师给小学生盘盘课,把把“描红”。私塾学费十分低廉,一年之内仅仅在端午、中秋、冬至三个节令,学生去给老师“拜节”,要送去一盘米、两合糖、一包茶,叫作“三色礼”。大概就是这样些,不成什么负担。那天,老师家里要蒸好糖包子(端午),或用月饼(中秋)、糯米饭(冬至)招待来“拜节”的客人。

由于私塾具上述特点,因此,直到辛亥革命后的二三十年代,地方上已有了较完备的中学和小学,而在丽江古城及城郊这个范围内,还存在着有名姓可数的近三十家私垫。其中,木芝园、王竹淇、王树和、李炳魁、和柏香、唐尚贤、杨穆之、张文湛、李奉之及王润卿等先生所设的私学,对当时丽江城乡学子,确有相当的吸引力。这不仅因为这些先生人品好,又是饱学之士,而且因为他们教学认真负责,讲究方法,使学者受益较多。王树和在“柏林学舍”讲一篇文章,不简单地“填鸭”,而是要求学生先预读,作准备,当场试讲,各人自由发挥,老师加以指点、归纳。唐尚贤每命一题叫学生作,老先生也作一篇,与诸生交流、切磋,完全是平等的态度。这样,学生有所获,就不是由于死记硬背,而是从实际磨炼中领会得来。私塾在教学上多有此特色。这就吸引了远近学子不断前来就学。

当年丽江青年出外升学并有成就者较多,他们都曾在家乡私塾讲习过,受到深刻的影响。方国瑜先生成了着名学者,到了八十高龄,对年轻时私塾老师和柏香先生的赠言,仍认为乃“深知之言,铭记在心,拳拳弗失”。感情真切,十分感人。

古城民间还流传着当年师生间的一段趣话:张文湛(字丽川),当年是前辈一笑先生李玉湛(字蕴川)的学生,聪明好学,先生钟爱,为他取名云“文湛”,字云“丽川”。师生名号相连,志不忘也。

大雪山下,狮象龟蛇一脉青葱,围绕着古城,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人们露出诚朴的微笑,脸上找不出一点冷暖炎凉。这里有“文笔大砚”的美誉,在古城,不管走进哪条街、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书声,有琅琅诵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有悠悠咏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夜晚,古城静静的,只要有灯火处,有流水处,就有相应和的书声,小孩稚嫩的背诵声,老学究沉着苍凉的课读声……每当傍晚,各处私塾都散学了,孩子们抱着书包,个个嘴皮上都带着点舔过毛笔的墨印,一路上熙熙攘攘。遇到过年过节,孩子们特别高兴,穿起新衣,去给老师拜一拜,不苟言笑的老先生,今天,也觉得分外和颜悦色。许多古城子弟远走高飞了,但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见到一湾流水,几缕垂杨就会想起家乡,似乎耳边又响起了古城的书声,给天涯游子以温暖、慰藉和有力的鞭策!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古城也在变,在前进,她在读书声中、织布声中、村姑牧童的山歌声中,耕夫的吃喝声中,杂货铺的算盘声中,还有那《水龙吟》、《浪淘沙》等乐曲声中悠悠然前进着,虽然节奏是缓慢的。

丽江科举

丽江自清康熙年间兴学、设学以来,古城士子对于国家开科取士,视为光辉前途,十分向往,争自濯磨,跃跃欲试。而当时地方官及地方人士,对地方子弟参加科举亦颇重视,各方面给予关注。

嘉庆五年(1800年),时任知府的和费颜(字逸斋,满洲正黄旗人,监生)因念丽江地处边隅,非富庶鱼米之乡,士多清寒,赴乡、会试(即赴省赴京)路途遥远,多有困难。倡议筹集“乡、会赆金”(即赴乡、会试旅途补助基金)本人首捐俸银数百两,一时地方人士牛毓麟(恒超)、即麟(玉韦)、李廷俊、李寿孙、赵旭、郭楷、牛化麟及其他邑绅素丰者皆相继解囊捐助。知府因牛毓麟、即麟兄弟望重乡里,遂委托管理经营,制定规章,多方筹划。不久,和费颜知府卒于任上,毓麟弟兄恐负知府遗意,更勤恳从事,后存积至银7000余两,30余年,无丝毫差错。每闻士子应试消息,先垫出私金,送至家门。丽江人士赴乡会试者,俱沾其惠,乡里传为美谈。

知府和费颜对丽郡士子不但解囊筹资,解决其困难,且更关心其学业,课读甚严,因而士风日振。知府卒,牛毓麟深会其遗意,于书院考课之余,倡结“玉泉文社”,每逢春秋佳日,会集古城士子,作文赋诗,切磋交流,每得佳作则喜不自胜,三日盘餐,悉由其自家厨中备办。这也就是古城的诗文结社之始(以上情节见杨昌《恒超先生传》及《府志·人物志》)。

雪山书院旧址有一《童试卷金田庄记》碑文,载:“嘉庆十七年(1812年),冯敬典(屯留举人)来守丽郡,接见士子,讲品行,谈文章,谆谆不倦,不啻师保之于弟子焉。”值童试,“念此邦士多单寒,饬令绅士酌减卷价,数十年之积弊,一旦澄清;而轸念寒士,于心尚歉然也。”(“卷金”是科举时代考生应考时须缴纳的一笔费用。“童试”指童生入学考,即考秀才;童试卷金须自费。)于时,有束河廪生和灿、里民和琳愿将祖遗田庄若干亩捐赠学府,作全县童试卷金。多士济济蒙受其泽。此碑记立于嘉庆二十年,副榜赵国辅撰文,举人杨宣书丹(还有李廷伟、杨昌、王春藻、李昶、桑映斗等列名于后)。

在这个年代、凡赴乡、会试得中者,地方上有给奖条例。仍在雪山书院旧址,有块石碑详细刻载奖金条例。略举数项:

中解元者(乡试第一名)除卷金外送银贰佰两;

中会元者(会试第一名)除卷金外送银肆佰两;

中进士者送卷金银壹佰伍拾两;

优拔朝考京官送银伍拾两;

举人中书国子监助教、学正、学录送银伍拾两;

中副榜者送银壹拾两。

(其余略)

此碑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但前言中称“兹复推衍旧章”,说明此条例古已有之,现作重新调整镌刻。末有王成章、王树和、和庚吉、和建勋、李福宝、李中铨等列名。

据上述,有清一代科贡之士,受到地方一定的优惠。

自清乾隆至光绪百多年间,丽江出了进士7名:龚渤(字遂可)、王春藻(号碧泉)、李樾(号果亭)、李枟(字秀岐)、杨福豫(号棋海)、杨邦卫(字即藩)、和庚吉(号松樵)。其中,龚渤、李樾二人曾入翰林。计有举人60名(《府志稿》计到光绪十七年59名,其后有周冠南1名),副榜12名(《府志稿》计到光绪十九年10名,后有习世贤、唐杰生2名)。拔贡约22名,贡生约113名。诸生更多,无法统计(清制,每逢酉年,由学臣从府州县廪生中,选拔文行优秀者,贡入京师,可入太学,可赴会试,称“拔贡”。从生员中挑选成绩优异者入贡,可入国子监肄业,是为“贡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上述这些科贡之士,是纳西族来自民间的第一、三代读书人,他们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树立了修身立品、匡时济世的思想。加之,他们刚从这块处女地生长,对于仕途坎坷,官场黑暗,阅历未深;身上棱角未磨,还有股虎虎生气。这不仅反映在他们的诗文大多刚健清新,充满青春气息,少有颓废情调中,而且,反映在他们的为人行事中。有杰出者确乎不同寻常,如举人李廷俊,乾隆末年赴京会试,联络滇中举子,控权奸和珅罪行。时和珅炙手可热,李廷俊控和珅,几乎招惹大祸。李辗转逃亡,回到家乡,终身从事地方教育。生员马子云赴榆应岁试,写《去官邪、锄鸩毒论》一文,揭露朝廷卖官鬻爵,吏治腐败;英人输入鸦片,浸淫遍中国,害国害民,提出禁毒主张,慷慨陈词,痛击时弊,语侵重臣。

结果,不但被取消了生员资格,且被打入囚牢,几遭杀身之祸(此事发生在嘉庆十年左右,林则徐禁烟前三十多年)。时消息传到家乡,说子云在榆城被杀害。其未婚妻麻氏痛切自尽。从此,子云终身不娶。携一笛一剑作汗漫游,足迹遍十三行省,“目击海衅之开也,庙谟之不定也”。见赵藩《马子云传》对现实的认识更深刻了。诗人马子云将一生心血都倾注在《雪楼诗钞》六卷中。还有举人杨昌,多年游宦在外,时任湖北潜江知县,汉水暴涨,多处决堤,他身为一方父母官,抢险救民,日夜奔波,与百姓同箪食壶浆,深更露坐,假寐堤下,经久风熏日炙,面目黧黑。其同僚谓其太苦,相劝可委诸他人。杨昌说:“吾今日之苦,自其宜也。

食租衣税,颐指气使,垂二十年矣”。又说:“上官委我,我又委他人,岂不甘蹈‘素餐’之诮乎?”一个封建士大夫有这一点反躬自问,忧民之忧的精神是可贵的。

到清末,丽江许多科贡之士接受了维新思想,弃旧图新,努力学习新学,赶上时代潮流。有的亲自赴海外学习、考察,或进省城及外地各类新学校。有的自己年纪较大,即送子弟出外深造,而甘愿为培植子弟承担沉重的负担。丽江于辛亥革命后出国留学较早的“一周三李”(即留日周冠南、留法李汝哲、留日李耀商、留日李汝炯),都是在其父辈影响、支持下成行的。也有的科贡人士满腔热血,参加革命党。总之,丽江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

同类推荐
  • 清朝十二帝:解密大清皇帝

    清朝十二帝:解密大清皇帝

    大清,一个最后的封建王朝,一个步履蹒跚的大国。多少皇帝,烟飞灰灭,多少故事,《解密大清皇帝》为你讲述十二位大清皇帝的是是非非、论300年大清帝王的功过荣辱: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满八旗和满文为清朝提供了盛世的条件。太宗皇太极建立了关东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世祖顺治是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却为爱情痴狂。圣祖康熙,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开创了一代盛世。世宗雍正,他是一个开明严谨的皇帝,开创了密立储君制。高宗乾隆,他把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却生性好色喜好奢华。仁宗嘉庆,他唯一可供后世评说的是惩治贪官和珅。宣宗道光,他被称为大清历代皇帝中最节俭的皇帝。文宗咸丰,面对内忧外患的他成为改变大清局势转折点的皇帝。穆宗同治,最后的嫡传皇帝“同治中兴”挽不回大清朝的颓势。德宗光绪,只是傀儡的他在慈禧和外国列强的无尽屈辱中挣扎。末代皇帝溥仪,在隆裕与袁世凯的交易中,他成了完结大清朝的人。更多精彩尽在《解密大清皇帝》!
  • 我的大唐我的梦

    我的大唐我的梦

    一个成绩差得出奇的学生,被富二代的宝马车撞死,意外穿越到诗仙李白身上。然而尴尬的是,他对作诗只有一知半解,并逐步了解到李白的真实身份乃是被李世民害死的太子李建成的玄孙,从而被迫卷入一个巨大的历史漩涡之中。但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已经深入人心,他怎么办?面对奸相杨国忠的及爪牙的咄咄紧逼,他是在逆境之中是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本作品情节纯属纯构,请勿模仿。
  • 历史文化常识全知道

    历史文化常识全知道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不仅是开阔视野、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大汶口人以什么物品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药王”孙思邈最著名的两部医书是什么?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厉诞生于何时?《源氏物语》中有多少个出场人物?雄伟的伦敦塔为什么被称为“国家监狱”?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由什么样的报名条件?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中哪个奖金最高,哪个历史最为悠久?印象主义画派有哪些有些人物?文房四宝都是什么物件?所有这些奇趣横生的知识尽在这本《历史文化常识全知道》。
  •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神龙政变的发动使得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被迫退位,她亲手缔造的武周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参与这场政变的人中,包括女皇的家人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包括李唐宗室李千里以及他进献给武则天的小太监高力士,包括女皇的心腹上官婉儿,包括大臣张柬之、杨元琰、桓彦范、敬晖、李多祚,等等等等。多个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千古女帝的末路反击,阴谋、较量在此详尽地演绎而出。
  • 纳曲安歌

    纳曲安歌

    天性慵懒却官运亨通。单挑皇子却不落下风。皇帝的器重,公主的垂青,兄弟的豪情。他,叫纳兰楚。他,是主角。
热门推荐
  • 星尘世变

    星尘世变

    星空浩大无边,其中无奇不有;星内乾坤,自成一界;尘埃落定,万物灭!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 邪瞳妖女:倾尽千年心

    邪瞳妖女:倾尽千年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魔法,有魔法的人有前世,当前世记忆缓缓苏醒,魔王之女再降于世!与世界相伴几十亿年的她是最懂世界的人,她聪明非凡,心细大胆,有谋有略,可以看透什么是剥削什么是给予,为了让所有人知道世上无正邪她成为一切的始作俑者,也为了篡取魔王之位,与前世的宿敌同时也是好友的他相结盟,穷尽世间丑恶面临崩溃的她依旧谈笑轻风,最后一刻神魔大战,邪瞳突现,魔神大呼“宁可魂飞魄散也不愿再看这世间!”什么让他对她倾尽千年心??
  • 追男狂想曲

    追男狂想曲

    “意外”从天而降,它就此打破了金曦夕原本平静的生活。每天费劲脑汁的刷着各类男神的好感度、完成各种主线隐藏任务,变成她的“家常便饭”。不仅如此,还要被迫与【攻略目标】进行“亲密”接触!当被他一次又一次“吃抹干净”之后,她才猛然醒悟:这TMD到底是她在攻略他,还是被他攻略?!一场关于恋爱攻略的游戏,亦真亦假,究竟是谁撩拨了谁的心?
  • 瀛涯勝覽

    瀛涯勝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的幸福感

    我们的幸福感

    本书阐述了幸福感的概念、幸福感的影响因子、幸福感的历史变迁及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等内容。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天堂鸟

    天堂鸟

    《天堂鸟》这部小说是当代都市青年男女在现实、理想相互纠结中的一部现代版的爱情童话。大学刚毕业的男青年戴宇航,巧遇并对比他大七岁的知识女性叶童一见倾心。而叶童在为朋友许曼打抱不平而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本市黑势力孙海的时候,在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曲英雄救美的故事,让戴宇航有了走进叶童的机会。叶童虽心系美好,但现实的羁绊让她寸步难行。戴宇航也因为出生背景而在迷惘与苦楚中彷徨,又是一次偶然,戴宇航与罗薇有了亲密接触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若干年后,情感真情的历练,让不能生育的叶童担负起了照料宇航和罗薇的孩子……
  • 伪相师

    伪相师

    齐焕突然得到一个罗盘,一个存在脑海中的罗盘,从此世上就有了一名半仙。前程往事,风水命理,一言出而定!铁口直断,一卦千金!一个伪相师的高歌人生!
  • 妖鸣纪

    妖鸣纪

    “风起云涌,天色异变,恐怕这天下,要大变啊!”“师傅,那怎么办?”那被唤作师傅的人转身,沉重地说:“阻止妖后扰乱天下!”此时,一阵雷声惊悚的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