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6300000032

第32章 文教拾贝(6)

狼的故事是我从父母口中听到最多的儿时故事,听父亲说驻宁蒗的解放军中有一个排,任务就是消灭狼群。直到成人后,我才能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全世界有如此多的有关“大灰狼”的童话故事。就连鲁迅家乡祥林嫂的儿子,不也是被豺狼叼走的吗?如今稚童的头脑内,凶残的“狼”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可爱而稀有的玩物而已。

我是熟睡在母亲温暖的脊背上首次进入宁蒗的,可以想象当年母亲的形象:体格瘦弱而俊秀,服装简朴而整洁,仪表斯文而坚强,手持拐杖,背负婴儿,健步于高峰深壑之中。数年后父母回丽江参加教师工作会议,我两兄弟也一同回家探望祖辈,我们一家是随一队马帮而来,父母依旧步行,听说当年的县长出行,也都照常得靠双脚。更不要说像父亲这样的普通教师了,他走过许多条山路,时而结伴而行,时而同马脚子上路,丽宁山道速则三日,缓则四五日,马帮一般都走六七日,因下午四时许就该放马于青山了,原因是马饲料紧缺。父母的时代,是脚杆子时代,他们连自行车都不会骑,除去坐过解放牌货车的车厢外,并未乘过轿车。记得我第一次回丽江,我兄弟两人同乘一匹骡子,骡子两侧各有一篮,弟弟体轻,篮底加袋大米,我体沉,篮下垫衣物,如此弟兄两人坐于篮内一路打闹而来。

这次开会后,父亲调入宁蒗中学,接受任务时,加上父亲只三名教师,另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承担着运送一麻袋人民币及三名教师的安全,因为当时宁蒗县彝族头人正发动叛乱。他们就这样背着一麻袋的钱(那时,宁蒗还没有银行),在宁蒗县政府的支持下,探寻校址,盖教室宿舍,培训师资,进入彝寨逐户动员学生入学。数年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宁蒗中学如期开课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也曾多次随师生们进山砍伐木材,抡不动斧子,就帮着剥树皮。师生们打土坯、舂土墙、植树种菜,我都是见证人。接着父亲又从丽江寻来菊花、大丽花等花种,栽培在校园各处。当时,宁蒗县文化馆都赶不上宁蒗中学的校园美丽。

那几年宁蒗没有什么蔬菜,父母便从丽江找去各种菜种,每个教师及家属都分了菜地,各班级也分了菜地。不几年工夫,宁蒗中学师生吃上了让全宁蒗各单位羡慕的各种时鲜蔬菜。母亲还专程回丽江向奶奶及外婆学做各种豆卤腐、豆瓣酱及各色咸菜,母亲还因地制宜地用野梅制成了酸醋。回宁蒗后,先请师生们尝,后又将制作技术传授给众人。当然,均为无偿,在那火热的新中国建设时代,可没有“有偿服务”这一说。

当时的宁蒗,文明初开,百废待兴。无论是彝族、麽梭,就连汉族妇女均穿裙子。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各种新文化、新观念、新生活一下涌入还处于半奴隶半封建制的小凉山上。男子剪长辫,改旧式大袍裤为新式长裤;妇女也改长裙为解放裤;尤其以学生与机关人员最为热忱。可当时宁蒗县城可数的几位裁缝根本忙不过来。母亲与昆明、丽江等地的支边干部组织起来,先为单位干部、家属及中小学生,后为城乡居民剪时尚发型,裁制新中国时装。这一切都是义务的,毫无报酬,有时还得搭上布料和针线。这样一干就是数年。好不容易把发辫及服装普及下来,单位及医院、学校的追求美好生活人士又来登门求织毛衣。这一来,又一个轮回,依旧由单位至城镇再至乡村,人们一个个排着顺序等着母亲的毛衣,时而带来几个水果,时而送来数个鸡蛋,母亲也知他们追求新生活的急切,也就挤一切时间拼命地织着,常常在我们一觉醒来,母亲仍在油灯下赶织毛衣。随后,母亲她们又在宁蒗知识女性中培训编织技术,一时间,聪慧手巧的女青年都以能织一手好毛衣为荣耀,就连各级干部找对象,也都把织毛衣视为条件之一。

父母在宁蒗的边地教育,不仅仅是文字与知识的传授,还承担着无数新生活、新习俗、新文化方面的工作。我经常跟父母到乡村夜校,看到他们在从事扫除文盲、教唱歌、讲卫生、破迷信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咱们丽江,如我父母一样到边地支教的还有许多。单我古城旧居小巷14户人家中,当时就有8名教师,除2名在丽江山区任教外,余下6人都在外县支援边地的文化教育。仅我们家就有3名,父母在宁蒗,大妈上芒市,还有到香格里拉、维西、碧江、贡山等县的。

咱们丽江的先辈们开创了东巴文明;元明清三朝又享滇云“知书达理”之誉;民国乃至今日文化之繁荣兴盛又步于全国之先。支教事业亦早已有之,清代,有周冠南(周霖之父)在兰坪创办师范学校,就说云南首府昆明,民国时有方国瑜、周霖、和万松、赵银棠、周凡等在各名校执掌教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丽江知识分子,十有八九端的是教师饭碗,其中大一半又到周边各县。不少县的新文化教育,也就是汉文教育过去是零,正起步于当时。培养了一批批文化人与干部队伍。这是丽江几代人的奋斗、几代人的奉献。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些边地支教人员,我想不会下于万计。这对小小的丽江而言,可算是一支大军了,一支牺牲自我,奉献于边地文明的支教大军。可是我们的“地方志”与“教育志”中并没有反映这段历史。我觉得应有人将其补上。

丽江教育、文化、艺术与周氏家族

朱桂兴

生在古城、长在古城的我,从小就听五大妈周玉仙(周霖的三姑妈)讲述周家的事长大,但没想到的是我会嫁到周家,在我退休两年后又去翻阅婆家历史资料、走访文化名人、四处托人寻找有关资料。

数月的阅读史料和走访,得到李世宗、傅于尧、尹钟和、赖元溪、和品正、木基元等许多知情者的热情帮助。阅读和走访路上,我一次次被往事感慨,一次次被周家的爱心所震撼!

周氏家族与丽江众多家族一样是从外省来的。周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江南苏州常熟县柳营村行医入滇,先居于鹤庆县鼓楼街。明朝嘉靖年间,九世祖周宗耀受丽江土知府木公之请迁入丽江,居大研镇街尾。“终身设馆课徒”的私塾先生周维新(字际昌)始有史载,为1815-1885年间人物,在图书馆现存有其着作《爱莲堂诗稿》一书。就从此代算起,周氏家族承先启后接力棒式地从事着教育事业,至今已经六代,先后留学、游学海外等。在丽江、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周(字南屏、兰坪)、周冠南(字殿卿,号鉴心)、周霖(字慰苍)这三代人,其中周、周冠南为“父子举人”,获省政府“梓里模范”匾,周霖、周凡同胞兄弟被称为“玉龙双璧”、“纳西俊才”。他们在近代纳西族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和志武先生在《近代纳西族的历史发展》一文中,称周、周冠南父子是纳西族早期爱国进步的仁人志士代表。文章开头的一段说:“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野心勃勃,得寸进尺,而清朝政府卑躬屈膝,丧权辱国,加深了中华民族的亡国危机,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各界人民的觉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氏父子’。周兰坪(1847-1924年),名,丽江石鼓人,四十岁考上举人时,对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遂同一位华侨朋友,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到了南洋新加坡,一面做家庭教师而谋生,一面考察学习国外振兴实业的情况,是纳西族中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人物。回乡以后,大力提倡兴办实业和兴建新学,为地方和本民族做了不少好事,如对兴建石鼓铁索桥、渡船、桑园、柳林、石鼓小学、兴文小学等,作出了开辟培植的贡献,并任过废除科举后的第一任丽江学务总董,成绩卓着,曾获得当时云南省军政首长授予的‘梓里模范’的匾额。他儿子周冠南(1875-1933年),字鉴心,也是举人,深受父亲影响,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选送日本宏文师范留学,也是纳西族第一个出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先后担任过省立第六师范学堂、丽江联合中学、省立第三中学校长职务;他推行新学,宣传进步,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中是优秀的活动分子,为辛亥革命在纳西族地区的实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培养出“父子举人”的周维新在四十岁时遇上“乱世十八年”战乱,带上刚十岁的周与家人一路逃避,沿金沙江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然而周维新“不仅本人诵读不辍,对尚在童年的儿子课读尤严”。反映周氏当时业儒从教的真实情景的诗有:周维新的“听有千声炮,看惟一卷书。飘零身不定,天意欲如何”。周的《江渔诗钞》中追忆:“入林采薇食,上山抱火眠。诗书难学习,东西屡播迁”,“皓身难忘庭训切,授课林下月三更”等。周氏父子留下来的诗句,都真实地再现了在当时战火纷飞居无定所、担惊受怕的环境下,把教书和读书当作第一需要。有一户农家附近有块大石头,周氏经常在那里课徒,后来人们都称这块大石头为“周家石头”。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周不仅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力,而且得以博览群书。战乱结束后,定居石鼓,靠开荒种地求生存。白手起家,全家人动手建住房,直到四十岁才去考举人,中举。四年后,待他进京考进士时又遇庚子兵燹停考。受华侨朋友的邀请,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到南洋新加坡等地,一面做家教谋生,一面游历考察学习国外振兴实业的经验。年近半百的身历与所见,使他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忧国忧民的他为了寻求真理,探索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又与一帮年轻的早期进步人士李根源等到日本游学(见傅于尧《方国瑜师谈周兰坪先贤轶事》)。到国内国外游历的这四年,使周增长了许多见识和学问。

回国后,他不论在昆明五华书院当伦理科主讲,还是在弥勒县当教谕(教育局长)、在大理白云书院主讲,还是回丽江当首任学务总董(教育局长),都在边疆地区从事“废科举办新学”的开拓开疆拓土事业。他宣讲维新思想、新学理念,推广新政制度。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旧势力的阻挡和顽固分子的反对,加之当时丽江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要将私塾变为学堂,将教八股文变成教新学,工作阻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周做出了显着的成绩:创建初等农业学堂、蚕桑传习所、女子学堂,兴办石鼓小学、兴文小学、试办丽江县高等小学堂等,丝毫不落后于先进地区。他在雪山书院任山长时也大力推行新学,后雪山书院设为官办的高等小学堂。鉴于周对教育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的贡献,云南省督军兼省长唐继尧曾奖给“梓里模范”匾额,以表彰周的功绩并示后人。

周受大理西云书院挽留讲学两年期间,为某镇台敦延课子时,遇镇台客死于官,身后萧条。面对这种情况,送一笔钱也可,但他“竟慨然用自己历积修金,为之操办柩孤返籍诸后事,榆人义之”,而他就驮了数十年苦心收集的几驮珍善藏书,回到石鼓。这种慷慨解囊扶助孤寡的思想境界是何等高尚!

回到丽江后,周继续以开拓边疆教育、教化边民,提高国民素质,“铸造国民资格”为职志,以唤起民众爱国救国的夙愿,达到“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之目的。周担任丽江学务总董前后,把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引入丽江这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力图唤醒广大民众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周还任过设在净莲寺嵌雪楼的“桂香诗社”社长,并出版了诗集《江渔诗钞》。

(二)

因周见多识广,胸有大志,有勇有谋,而敢于让独生儿子周冠南(辛丑科乡试第六名举人)去参加民国政府选送日本留学的考试。周冠南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德才和成绩考取政府首批赴日公费留学生。恰逢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爱国忧民的周冠南在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

在刻苦攻读教育学专科的同时,不负家乡父老厚望,节衣缩食为家乡购买了最新的教材寄回丽江,又请父亲筹款,经历千辛万苦买回先进的教学仪器、标本和博物图册等,至今还留存在丽江市一中(原丽江中学堂)内。他还与进步人士周钟岳一起编写了一部《师范丛编》,系统地介绍和探讨新教育理论和方法,成为云南近代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门着作。在留日期间周冠南还专门研究云南水利,有专着存世。不论是“教育救国”,还是“实业救国”,周冠南时刻将救国强民作为行动指南。

清末和民国初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周、周冠南父子已亲历海外,把先进的理念、进步思想和科学知识带回丽江古城,能够使边远的丽江与国际接轨,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参观丽江市一中时,见到1905年日本的教学设备时大吃一惊。今天,在丽江看到国外先进设备不是什么稀罕事,纳西人出国留学更不稀奇了。然而在100多年前,丽江古城的学生就能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却是难能可贵的!

同类推荐
  • 武王灭商

    武王灭商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昏君志愿

    昏君志愿

    要做有原则、有品味、有情趣、有生活、有追求的五有皇帝;──昏君就是最佳选择!======================================推荐某和尚力作:《武道天涯》书号1031230昏君QQ群,欢迎各方好友加入:70227248(呜谢caesar89兄提供)
  • 发现之旅-古迹探寻

    发现之旅-古迹探寻

    庞贝柱是古代神庙的遗迹,也是亚历山大城的城徽。该柱高耸挺拔,它直插云霄,天上白云飞走,如同大石柱在疾飞。在柱子前面站立时,会发现它似乎在不停地晃动,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来。
  • 古代历史名人之谜

    古代历史名人之谜

    本书包括“古代历史名人事迹追踪”、“近代历史名人悬案全破译”、“中国历史名人趣事”、“历史财宝悬案”四章,对普希金是为爱而死的吗、安徒生是落难王子吗、埃及艳后是被毒蛇咬死的吗、达·芬奇是同性恋吗等历史秘闻进行了探究。
  • 虎啸绘术

    虎啸绘术

    一声虎啸山河震!两声虎啸天地旋!三声虎啸乾坤颤!四声虎啸无物存!
热门推荐
  • 天魔弑神赋

    天魔弑神赋

    天道酬勤,应运而生,生死茫茫,堪破天机古今以来,逆天伐道者多如龙须而成功者据其几何?逆伐天道,除了实力、机遇、智慧之外到底还缺了什么?天若真有灵,何来逆其者!难道是因为无聊?以世人为乐?看主角如何以:漫不闻天机之侠士,化震神屠世之天魔!!!!!(慢热、爽文、非11!)——————————————新人新书,敬求支持!评论!
  • 花样美男:我的相公是皇帝

    花样美男:我的相公是皇帝

    (已弃文,所以别看了,)她一个在校高三的学生,也是一个美人级别,腹黑又逗逼,哎,本来心情已经够差了,大白天却遇见一个一飘在半空的古代妃子,还喃喃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然后莫名其妙穿越了,刚来就从棺材里出来,这样还好,两天后竟然还有婚礼,还是嫁给皇帝这种花心大萝卜。一场尴尬到偶遇让她们彼此相爱,面对霸道又腹黑又有点孩子气的皇帝老公,哎,该拿他怎么办呢?
  • 身边人身边事

    身边人身边事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身边发生的事,希望你也能在这本书发现你的影子
  • 吸血鬼之暗夜行者

    吸血鬼之暗夜行者

    一场车祸丧生,却意外成为传说中的吸血鬼;但却并不代表着可以永生,一场充满奇异危险的世界在眼前展开。
  • 扛旗

    扛旗

    人类早已进入修行时代,征途亦是浩瀚星空。————————————————————偶获双子星空间,叶青自此华丽的崛起。他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地球,于太阳系核心真正耀眼的崛起,闯废墟、遗忘之地,创星空之树,挫三千世界,傲视整个富贵星系。以微末之躯,于风起云涌之中,开启热血传奇。——————————————稳定更新,求热血支持,谢谢。
  •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暖城旧时光

    暖城旧时光

    叶双笙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心脏病。张靖宇,我是否,等的到你回来。月孤城,说好的海之约,结局会是你忘了,或是我走了。淡淡的时光,淡淡的青春。
  • 网游少女:废柴大小姐

    网游少女:废柴大小姐

    一个生活在20世纪只会打游戏的宅女——内测穿越异世大陆。(好了,作者不会写简介,爱看不看好了.....)
  • 冥王宠溺清冷妃

    冥王宠溺清冷妃

    本文涉及修炼,升级,召唤,时空穿越。讲述的是女主帮助男主恢复修为、找回记忆、并最终报仇的故事。文中所涉及的职业包括武士,灵士,召唤师,药师,幻音师等。所谓的正与邪重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千年的等待最终化成一场空想,原来不努力就不会有所谓的成全。洛梓颜没有来世只有今生,在没有尽头的今生等着没有来世的天祁夜出现。千年过去什么都没有改变,应该出现的人依旧不见踪影。诛神台上的倩影消失的方向正是你出现过的方向。总是看着他的你是否知道当你跳下时有一人正望着你的背影。所谓的神魔大战不过是为了阻止冥王与洛神的结合,一个神魔同体法力足以毁坏所有,一个超越六界不受任何力量约束。这样的结合必定为世间所不能容忍,所以一场战争在这时打响,最终冥王差点落得形神具灭,洛境就此崩坏,洛神法力全无。再次遇上是悲剧的延续还是另一个幸福的开始。
  • 有花堪折

    有花堪折

    沈辉这辈子流过三次眼泪。第一次,他还是青葱少年,以为急救室里的苏浅就要死了。第二次,苏浅这个害人不浅的抛下他去了美国。第三次,苏浅当着所有人的面对他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