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6700000009

第9章 震惊中外的“杨余傅事件”(9)

“大树特树”出笼前后说到“杨余傅”事件,必然会联系到“大树特树伟大统帅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这篇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署名是杨成武。但这篇文章从成稿到发表以至后来挨批判,实在是一波三折,颇耐人寻味。

杨成武跟随毛泽东视察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时,在林彪的操纵下,北京成立了由吴法宪、叶群、邱会作、张秀川组成的军委四人小组。这个小组曾经给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布置了写作任务——要写大块的、有分量的学习与批判文章。

总参谋部政治部也受领了任务。他们起草了一篇谈领袖权威的文章。文章起草后,总参谋部党委先后讨论了三次,修改定稿后,打印送给正在外地的杨成武。

这时,文章的署名是:总参谋部无产阶级革命派。

杨成武在旅途中翻看了这篇文章,到上海时还没有看完。他觉得,写领袖权威的文章,应该送给毛泽东看一看,毛泽东就在身边嘛!

他随手在文章题目的空白处,写了两行字:“主席:这是总参无产阶级革命派写的一篇文章,请您暇时一阅。杨成武”

杨成武知道毛泽东的工作是相当繁忙的,因此文章送去后,再也没有过问。

有一天吃过晚饭,杨成武正和工作人员聊天,给毛泽东做保健工作的吴旭君护士长从楼上下来,手里拿了一沓纸。

“吴护士长,你总是匆匆忙忙的。”熟了,工作人员间常开玩笑。

小吴把手中的纸递给杨成武,说:“主席让给你的。”

杨成武接过一看,是那篇文章,毛泽东用粗笔作了批示:“我不看了,送伯达、文元同志酌处。”

等杨成武走后,吴护士长和工作人员说:“主席随便翻了翻,说:‘尽是吹我的。’”

……

文章随后送到北京,交到了陈伯达和姚文元手里。由他们“酌处”去了。

9月23日,杨成武陪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北京。第二天陈伯达就打来电话:

“杨代总长,我是陈伯达。那篇文章我看过也修改过,我认为应该用你的名义发表。”

杨成武愣了一下,说:“文章不是我写的,用我的名义发表不合适吧。”

陈伯达说:“用领导同志的名义发表署名文章,比‘无产阶级革命派’要有力量。”

杨成武感到为难地说:“伯达同志,你是理论权威,也修改过这篇文章,那就用你的名字发表嘛……”

“那可不一样,你是代总参谋长,用你的名字发表代表军队。”

陈伯达以为给杨成武“戴高帽”,杨成武就会顺从,没想到对方说:“那就用总参谋部或者军委的名义发表吧。”

话不投机,陈伯达只好说:“再研究研究吧!再研究研究。”

电话挂了。杨成武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夫子,搞什么名堂?”

他以为这事到此为止了,谁知叶群又打来了电话。

叶群打电话总要东拉西扯一阵才谈到正题:“101让我给你打个电话,说说那篇文章的事。”

“哪篇文章?”杨成武没有想到陈伯达会把这事报告林彪,也没有想到林彪会这么快打电话来。

“你们总参写的那篇陈伯达同志改过的,他送到我们这里来了。”

“他给我打过电话。”

叶群停顿了一下,像是找什么东西。

“我们的意见,还是以你的名义发表为好。”

“谁的意见?”

“101的意见。”叶群说。

林彪的意见?林彪是主持工作的军委副主席,他的意见具有命令的性质。

“文章林总看了没有?”

叶群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党的组织有权用一个党员的名字发表文章。”

“不是我写的,用我的名字发表,这总不大合适。”

“我说,党的历史上这种情况可多啦。101讲,在延安时,西北高干会议的政治工作报告,不是用谭政的名义发表的吗!浙江农村调查的文章,是毛主席亲自修改过的,不是用江华的名义发表了吗!还有毛主席关于国际问题的一篇谈话内容,不是用陆定一的名义发表的吗!”

杨成武听她说得头头是道,就说:“我总觉得,不是我弄的,我对理论是外行,用我的名义发表不好。”

“定了。101讲,就这样定了。”叶群的语气不容杨成武再推辞。

既然中央有权力用一个党员的名义发表文章,又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副统帅决定的,作为军人,是应该服从的。但是,杨成武心里还是没有底。他从未在报纸上发表过这么大块的理论文章。

他让秘书通知起草文章的几个人和政治部门的负责人,到办公室来研究此事。

他说:“文章不是我写的,林总一定要以我的名字发表。你们这些同志都是秀才,要好好把关。里面引用了不少马克思、列宁的话,要好好核对一下,不能搞错了,引文要准确。”

文章核对了引文后,送给了陈伯达和姚文元。

“大树特树”的文章,就这样见报了。

文章见报后没几天,毛泽东把康生、杨成武叫到人民大会堂谈工作时,谈到了“大树特树”这篇文章:“那篇文章,我只看了标题。标题就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这是陈伯达的事!”他指指杨成武,说,“不是你的事!”

毛泽东沉思良久,又说:“这不是哪个人的事,是关系到全党学习的问题。全党都要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虽然没有批评杨成武,但他毕竟是文章的署名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连标题的错误都没有看出来,他感到内疚,脸红。

康生、杨成武把毛泽东的指示向中央小碰头会做了传达。杨成武做了自我批评。他说:“文章虽说不是我写的,但我没有看出文章的内容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我埋头在工作中,对这样重大的理论问题了解太少,我应该做自我批评……”

12月18日晚,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碰头会上,再次批评陈伯达:

“越读书越蠢,文章不是杨成武写的,是你们(指陈伯达、姚文元)叫人搞的。

我只看了标题,没看内容。你不是中国的马克思吗?有些语言没有从科学辩证法中去考虑,你们要执行奴隶制,要写人的绝对权威,我才不相信你们写文章的人,我说不相信,不是完全不相信,列宁怎么讲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嘛!

就标题来说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陈伯达被毛泽东批得脸色发紫,头都不敢抬。

散会时,陈伯达朝杨成武拱拱手,说:“杨代总长,我对不起你!”

此后,毛泽东又同汪东兴讲了此事。汪东兴于12月21日在怀仁堂传达了毛泽东有关“大树特树”问题的指示:“这是个学习问题。我现在看三十本书。不要专吃清白菜,要吃点杂花菜,看点马列主义。时间还是有的。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要学习嘛……”

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这期间,湖南韶山铁路通车,毛泽东要在他的老家举行盛大典礼。为此,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写了一份《关于庆祝毛主席塑像落成,韶山铁路通车向中央请示报告》。

这份文字并不很长的报告,多处使用“大树特树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的提法。

报告送到毛泽东案头,12月26日毛泽东又做了如下批示:

绝对的权威提法不妥。从来没有单独的绝对权威,凡权威都是相对的,凡绝对的东西都只存在相对的东西之中,犹如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绝对真理只存在于各个相对真理之中一样。

大树特树的说法也不妥。权威和威信只能从斗争实践中自然地建立,不能由人工去建立,这样建立的威信必然会垮下来。

看了毛泽东的文字批示,杨成武越发感到那篇文章错误的严重性。他向周恩来建议:“现在各大军区和各省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在京西宾馆,是不是可以向他们传达一次毛泽东的批示和讲话精神,以免再犯这样的错误。”

周恩来说:“应该。你去传达。”

杨成武于当天赶到京西宾馆,向那里的各地领导同志传达了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和批示的全部内容。

有趣的是“杨余傅”事件发生后,知情人林彪、叶群、康生、陈伯达,又变换了另一种腔调,把这篇文章列为杨成武的一大罪状。

3月2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大会上,曾经修改过这篇文章的陈伯达煞有介事地说:“这篇文章,狗屁不通。我根本没看,放在我的床底下,压了一个多月。这样的文章,居然还能发表?……”

康生摆出理论权威的架子,说:“什么大树特树,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嘛!杨成武懂什么!……”

江青总是一贯正确的,她说:“这篇文章我没有看,不用多看,看个标题就是有问题的嘛!”

林彪在3月24日人民大会堂的驻京师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说:“……还有那篇大树特树绝对权威那篇文章,他拼命活动,要登。后来登在人民日报的第二版上,他还很不满意,那个第一版上当天登的是什么呢?是毛主席的教育指示。他认为他的文章应该登在毛主席的前面,要占第一版。”

……

钓鱼台,3月8日

钓鱼台,是个神秘的地方。尤其在“文革”期间,门口岗哨林立,墙边还有来回走动的流动哨兵,只要你在墙边逗留的时间超过两分钟,就会有穿军装或不穿军装的警卫来干涉。人们只能在它的东门口,望一眼里面的假山、喷泉。

这等神秘、高贵的地方,傅崇碧却带兵、带车、带枪去冲击、去抓人。傅崇碧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傅崇碧冲钓鱼台的传说,曾经风靡北京城,被描绘得生动而形象。它成了触发“杨余傅事件”的导火索之一。

然而,“冲钓鱼台”事件的真相,人们却不甚清楚。钓鱼台到底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其详情,恐怕只有几个当事人心中明白。

钓鱼台事件,既是偶发的,又是必然的。

1968年3月4日深夜,傅崇碧被叫到钓鱼台“中央文革”的办公楼内。

会议室里坐得满满的,周恩来、康生、陈伯达、江青、姚文元、谢富治等人正在说着什么,等他进来坐定,周恩来说:“鲁迅的夫人许广平给主席写信,说原藏在鲁迅博物馆内的鲁迅书信手稿不见了。主席指示,让我们迅速查找。”

事情是这样的:1968年3月初,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给毛主席写信,称原藏在鲁迅博物馆的书信手稿不见了。毛泽东当即要周恩来马上查找。

任务是周恩来、陈伯达交给杨成武的。杨成武知道此事不好办,就说:“这不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怎么个找法呀?”

周恩来出主意说:“叫卫戍区去查,你们还可以去提审戚本禹一次,他知道些情况。”

交待完任务,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杨成武打电话给傅崇碧,要他带几个人马上到杨成武的住处等候,然后一起去秦城监狱。

傅崇碧带了刘光普等4人很快赶到了杨成武的家里。

等杨成武开完会回来,便驱车直奔秦城。到了监狱时,已经天色微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们很快见到了戚本禹。

“鲁迅的手稿是不是你取走了?”

“取过的。”

“现在手稿放在什么地方?你必须交代清楚。”

“我不知道。”

“你取了手稿,怎么不知在哪里?”

“是江青让我们去取的,她可能知道。你们还可以去问原文革的工作人员韩书信,他知道。”

“谁让你去取的?”

“江青。她说怕鲁迅的手稿遗失了。”

杨成武和傅崇碧互相对视了一下。江青让戚本禹取了手稿,怎么现在又说不知道?这不是贼喊捉贼吗?

他们又驱车返回北京,给总理汇报。汇报时江青在场,当然,他们不能说是江青让戚本禹取的手稿,只是说韩书信知道。

江青很是恼火,她叫道:“把这个人叫来!”

很不凑巧,这个人回四川休假去了。

江青指着傅崇碧说:“你马上打电话给成都军区张国华,让他马上把这个人找回来。空军派飞机去接。”

傅崇碧说:“我一个卫戍区司令,打这个电话不合适。要打,也得请总理或江青同志打。”

江青很不高兴,说:“你这个人,叫你打,你就打嘛,就说是我们说的。”

傅崇碧没有办法,只好去打。

成都军区对江青的指示不敢怠慢,立即派人找到了韩书信,并让他连夜乘飞机回到北京。

韩书信被送进北京卫戍区招待所。他很是紧张,知道出了事情,肯定事关重大。傅崇碧、周树青等人见到他时,他更加紧张。

“鲁迅的手稿现在在什么地方?”

韩书信见问这事,反倒坦然了。他说:“手稿是我取的,取来交给了何先伦。放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

“何先伦在什么地方?”

“可能在西苑旅社,他后来调到周总理的联络组去了。”

……

又出了一个岔子。傅崇碧一行急匆匆赶到西郊的西苑旅社。

还好,何先伦在。等来者说明情况,何先伦说:“这事情,要去问保密员卜信荣,他具体承办的。”

“这人在哪里?”周树青急切地问。

“就在中央文革保密室,钓鱼台里面。”

大家目瞪口呆。查来查去,转了那么大的弯子。知情人就在钓鱼台!他们赶快打电话报告江青。江青不在,肖力接了电话。

傅崇碧问:“中央文革的工作人员中有卜信荣这样一个人吗?”

“有。”

“他知道鲁迅手稿的下落。你给江青同志报告一下,我们随后就到。”

打完电话,傅崇碧他们立刻登车,驶向钓鱼台。当天是1968年3月8日。

吉普车开得飞快,几分钟便到了钓鱼台。

钓鱼台的门卫,依旧像往常一样,站得笔直。见到傅崇碧的车号,他们正准备放行,但两辆吉普车同时刹住了。

他们先到传达室,让负责接待的同志给“中央文革”打电话,请示是否可以进去?——卫戍司令的车可以自由出入,另一辆车是不能放行的。

中央文革组长陈伯达的秘书很快答复:“可以进来。”

就这样,两辆车子缓缓开进了钓鱼台。

到了“中央文革”的灰色办公楼前,车子刚刚停下,见姚文元晃晃悠悠地走过来。礼节性地打过招呼,他们便一起走进会议室。

同类推荐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 党旗在召唤

    党旗在召唤

    《党旗在召唤》包括党的基础理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史、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十七大新党章等有关内容,结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在全面阐述党的历史、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作风、组织制度和纪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党员的条件、新时期大学生的党性修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阐述。
  • 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本书着眼于社区领导任职需要,从社区领导角色定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社区组织管理、规划管理、环境管理、卫生管理、物业管理、治安管理、人口管理等方面,阐述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 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们台湾这些年

    60年来第一本,让13亿大陆人真正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工人政治

    工人政治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就是由工人阶级主导的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推动着现代世界向前发展。站在历史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似乎渐渐偃旗息鼓。然而,工人政治并没有结束。工业化早期的工厂生产结构和模式,及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矛盾,均发生了巨变,传统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使得当代的工人政治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热门推荐
  •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全书讲述了移动互联网产生原因、背景与现状,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了精准的预测。移动互联网如潮水一般席卷着世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受其极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商业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加速器。其滂沱气势正革新着旧有的世界与秩序,成为当下时代最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如何在通过移动互联网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品牌、深化自己的影响?如何依靠移动互联网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生活和工作添加动力?……
  • 恶魔校草:一口吃掉小可馨

    恶魔校草:一口吃掉小可馨

    可爱的可馨和恶魔校草夏皓轩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好奇的进来看看吧!
  • 零使之风

    零使之风

    在零使中加入了亚尔比昂悲剧王子的弟弟会慢慢的更,不定时
  • 酒逢内人千杯少

    酒逢内人千杯少

    “会长!”“怎么了?”“我们学校来个转学生!”“这有什么好惊奇的。”对,来个转学生是不惊奇。但若是丑到了极限,那么必成这个校园的一大八卦。可偏偏这个半边毁容的转学生还当上了学生会副会长,到底怎么回事?什么?!还有未婚妻,还是豪门。为什么这么大的好事就被她碰上了。是她运气太好了,还是有人暗中操作。而且偏偏还和帅气的学生会长纠缠不清。又要让一大批追求者伤心了。然而事事不尽人意,还是有来捣乱的人。但是,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复仇之路后的是释然还是迷茫。(欢迎加QQ群543752619或本人QQ2237357741,来找本人进行交流哦)
  • 逝鸿传

    逝鸿传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五胡乱华时期,一名胡人女孩、一名汉人男孩,一青年和尚,分别王室、名侠、无名氏之后,然而战乱、仇恨和武功秘籍,将他们汇聚在同一条命运线上。这是一场个人利益、亲情与民族义之间的博弈,爱恨交织,大气磅礴。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独家密爱:男神老公拐回家

    独家密爱:男神老公拐回家

    恋上监护人?那又如何,反正没血缘!他拿着闪的晃眼的鸽子蛋跪地问,看在我这么英俊潇洒,带出去能给你长面子带回来给你暖被窝,一心一意只爱你一人的份上,做我的女人如何?她答曰:太帅被人抢危机太大,被窝有暖宝宝,为何我要答应?他略带深意的笑了,“没有安浅的明天何来锦翊的未来?”好吧,把这份一生一世只爱安浅一个的协议签了,咱俩就成了!
  • 易碎之梦

    易碎之梦

    一对从小玩到大的恋人,原本是幸福地生活一起的。但有一天,男主突然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她,而男主的弟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在她身边。这一切的一切都太复杂,她乱透了。而在这对兄弟中,她该如何选择呢?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大牌助理:萌妻喂养攻略

    大牌助理:萌妻喂养攻略

    菇凉,你们全家都是蛇精病,你造吗?!第一次见面,一记耳光赏在脸上,还哭天抢地扯着自己的领子骂他是负心汉。除了一脸震惊外加咬牙切齿,却没有任何办法。第二次见面,一身标准阿妈职业装,波浪小卷发,领着他老爹的‘免死金牌’公然破坏他每天玩亲亲的好事。某男再也忍不住了:陆小沐!你死定了!
  • 傲娇王爷萌宠妻

    傲娇王爷萌宠妻

    昔日负心汉,今日追求?Areyoukidding?我不不喜欢看颜值,我拿智商赢你们,那啥夜王爷,你来当本宫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