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9500000018

第18章 在苏中(4)

在骑岸镇,到了晚上,九团干部请陶勇看文娱节目。第一个节目是舞蹈。只见几个女兵在笛子、胡琴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虽说舞台和服装都是看惯的土台子、灰军装,可掩饰不住女兵们婀娜的青春气息。越是跳到后来,在汽灯炽热的光照下,女兵的面颊染上了一层红润,显得更加姣美动人。陶勇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起舞的女兵,连女兵额头上的汗珠都看见了。他又低头看了一下手中摇着的折扇,轻声喊过警卫员,往台上努了努嘴。

警卫员没明白陶勇的意思。陶勇一拍他的脑袋:“怎么那么笨!你看人家在台上跳得满头大汗,把扇子送给她们扇一扇!”

警卫员还是不明白:“那么多人,就一把扇子……”

“嘿,说你笨你还真笨!你不会挑最漂亮的送!喏,就在前面领着跳的那个!”

警卫员猫腰执行任务去了。陶勇坐在那里,越看前面那个领舞的越觉得面孔很熟,好像在哪见过。他问坐在身旁的旅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她是谁?”

韩念龙小声说:“你算问对人了,她是我的一个小老乡,叫朱岚。我认识她父亲。”

“哦?讲给我听听。”

韩念龙告诉陶勇,朱岚的父亲是崇明县一位有名的开明士绅,同韩念龙、茅珵领导的当地抗日游击队经常来往。她的哥哥和弟弟那时都参加了游击队,弟弟还是韩念龙所在的游击队警卫连的副排长。一次她的父亲和弟弟被日本兵抓去,被绑在树上严刑拷打,要他们供出游击队的驻地和情况,这父子俩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活活戳死。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没有多久,朱岚也参加了新四军。她是崇启海常备旅政治部文工团团员,到她熟悉的茅团长部队来锻炼的。

“怎么?你对她感兴趣?”韩念龙瞅出点名堂,“我给你介绍介绍!”说着,拉着陶勇就往后台去,他们说话的工夫,朱岚已经跳完舞,在掌声中跑到台后面去了。

韩念龙边走边介绍:“她原是师范的学生,22岁,去年参加新四军后,进步很快,已经入党了。不过她可对你有意见哦!”

“我又没见过她,她对我能有什么意见?”

“你是贵人多忘事,你忘了,你在九团团部门口碰到那个站岗的女兵就是她!人家争取上进,主动要求站的岗,还没站够一个钟头就被你给骂回去了。”

“是她呀,我说怎么脸有点熟。”

“她说你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意见蛮尖锐嘛。”陶勇打着哈哈,催着韩念龙快走。在后台,陶勇见到了正坐在那里擦汗的朱岚,急忙上前大大咧咧握住朱岚的小手,自我介绍说:“我叫陶勇,安徽霍邱人,从小给地主放牛,当过窑工,参加红军后,当过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我这个人脾气不好,还有嘛,有一点大男子主义……”

陶勇的突然到来,本来就让朱岚手足无措,加上陶勇说的那些话,更使她羞得无地自容,好半天才支吾道:“陶司令,我……我……”

“什么司令不司令,没有大伙一起干,我一个人顶着屁用!”陶勇说着说着觉得自己好像在作报告,急忙拐过弯来,“哎,今天我来这里,可不是以司令的身份来给你下命令,而是以同志的身份,问你同意不同意?”

“同意什么?”朱岚被弄糊涂了。

“唉,你们小资产阶级就是喜欢拐弯抹角,这不很明白吗,就是咱俩的事呀?”

“咱俩?”朱岚更糊涂了。

陶勇自己也觉出唐突:“我忘了让韩主任先跟你打个招呼,就是说我们俩交个朋友……”

朱岚低下头,咬着刚才擦汗的手绢,脸红得杜鹃一般……

战争年代的婚恋,的确没有多少浪漫的成分,没有那么多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更多的是组织介绍,或托人介绍,双方同意即可。有时一方不同意,组织上还要做工作,直至同意为止。陶勇后来给朱岚写过两封被称为情书的信,但都是由秘书石林代笔的。所谓情书,只是从笔记本上扯下一溜纸,写上约会时间、地点,外加两句温和一点的革命口号。

1941年7月的一天,陶勇和朱岚在沙家庄举行了婚礼,结成夫妻。

那天陶勇喝醉了。

只身闯敌堡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1941年9月,中共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相继成立,下辖中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委和四个军分区。(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四县为苏中第四分区,由第三旅兼管。分区司令员由陶勇兼,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参谋长梅嘉生,政治部主任卢胜。

因为陶勇的兵力和日伪顽相比,相差很大,几乎是一比十。所以扩大队伍,打击日寇,瓦解伪军,争取中间势力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而陶勇恰恰是这方面的能手。

这一年,陶勇在苏中一连打了几个漂亮仗,日寇吓得龟缩在公路沿线的几个大据点中,不敢贸然出来烧杀抢掠。为了扩大战果,陶勇决定拿下久隆镇据点。

久隆镇是通启公路上的交通重镇,地处海门、启东两县交界,与日寇三厂、吕四据点形成鼎足之势。因它东可增援汇龙镇,南可控制三河港,位置十分重要。日寇中岛联队长命令伪保安大队长徐宝富亲自驻守久隆镇,要他在镇西洋桥头加紧修建工事,确保南通、海门、启东三县公路畅通,如有差错,格杀勿论。

徐宝富接令后不敢怠慢,选择镇西南约半里的地主庄园做据点,加修工事,筑了围墙和碉堡,架设了铁丝网,四周挖了宽10米、水深2米的外壕,以便长期固守。

陶勇率第八团经一昼夜急行军,突然出现在久隆镇、聚星镇、吕四港、海复镇等地,将驻守该地区的徐宝富所部团团围住。

徐宝富乃土匪出身,曾在国民党地方部队中混过一段时间。日寇侵占苏北后,当了伪保安大队长。他与后来被陶勇改编的海防团团长陆兆麟换过帖,拜过把兄弟,性格相投,都不是彻底的死硬派。特别是三旅围攻三阳镇时,为了集中兵力全歼井本中队,曾对来增援而被包围的徐宝富保安大队网开一面,给他留了条生路。徐宝富对此很是感激,暗地说过:“陶旅长枪下有情,我徐某决不无义。”

陶勇得知这一情况,连夜让文字好的参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徐宝富,劝其深明大义,率部反正。

徐宝富接到陶勇的信,一连看了七八遍,心里跟打鼓似的无法平静。信不长,可句句如锤,敲打着徐宝富。

徐大队长台鉴:你我虽未谋面,但知你为人爽直,尚明大义,所以上次解你三阳之围。今日寇势如危卵,劝君莫再助纣为虐。光荣反正,乃是良策,新四军不计前隙,热忱欢迎。

陶勇拱手

徐宝富坐在桌边喝了一肚子茶,想不出个头绪,又站起来,在屋里转圈子,长吁短叹,拿不定主意。他很明白,过去在国民党队伍里,正规军是嫡生子,杂牌军是后娘养的。每有战事,必定是推到前头当炮灰。现在虽是日本人的天下,但他们总不能一辈子待在这儿不走吧。

再说眼下他们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能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啊。况且现在调防久隆,不在鬼子的直接控制下,脱离起来容易得多。于是他找警卫排长李阿三商议。

李阿三原是陆兆麟部队的一个副官,三十来岁,是个老江湖油子,为人乖巧。他被陶勇部队改编过,可他领了新四军发给的路费,又投奔到徐宝富门下,当了这个警卫排长。他也为此事后悔过,怕当了伪军,万一被抓,可不会再发路费,要发只会发颗上黄泉路的子弹了。后来听说新四军备了伪军人员功过簿,记红黑点,他正想要争个大红点赎罪呢。

他一进屋,徐宝富就对他说:“阿三,你算得上我的心腹之人了,眼下皇军吃紧,保安队军心不定,我们总得想想日后之计,免得将来断桥绝路。”

李阿三抬起脸,紧盯着徐宝富,心中也在琢磨:他怎么和自己想到一起了,便脱口而说:“队长,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件事。我看最好找陆大队长讨教讨教。”

徐宝富说:“大哥派人来找我了,还捎来陶旅长的信。”

李阿三一惊:“真的?”

徐宝富把信递给李阿三。阿三细看之后,说:“陶旅长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人家说到做到。不说别的,陆大队长过去了,如今仍然有人有枪。队长,你可要早拿主意呀!”

两人议定后,徐宝富便派人与陶勇联系。阿三先在弟兄中私下串联,顺便做些准备工作,一待时机成熟,就率部起义。

当天晚上,月朗星稀。陶勇授意分区八团三营一连孙连长到久隆据点附近喊话,加强政治攻势。

孙连长来到据点前面,扯起嗓子高喊道:“保安大队的弟兄们听着,我们是陶勇的部队。陶旅长要我转告你们,日本鬼子好比秋后的蚂蚱,折腾不了几天了。各位应认清形势,不要再为他们卖命了……”

据点岗楼上一片寂静,保安队官兵一个个低头耷脑,心事重重。徐宝富白天在电话里受了中岛一顿训斥,憋了一肚子火,此时觉得机不可失,派李阿三偷偷出来联络,说:“请告诉陶旅长,如果他亲自来,此事好说!”

孙连长立即派人报告陶勇。陶勇与政委商量:“三阳一仗,鬼子丧胆,陆部改编,影响极大。徐宝富两面受夹,率部反正极有可能。我必须连夜赶去,抓住时机。”

黎明时分,陶勇安排好部队,只带一个通讯员来到据点前二三十丈处。通讯员向岗楼喊起话来:“徐大队长听着,陶旅长来了,他有话说。”

徐宝富爬上岗楼,只见前面不远处站着个身材魁梧的军人,仪表堂堂,虎虎生威。他与陶勇从未打过照面,心想鬼子不是说陶勇在如东南坎吗?怎么从天而降?莫非是假扮?他立刻派人去叫李阿三到岗楼上来认一认。

岗楼下,陶勇操着皖西口音讲起话来:“徐大队长,我是陶勇。我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欢迎你掉转枪口,一致抗日!”

听说陶勇来了,保安队官兵都上了岗楼,谁也不说话,个个睁大眼睛望着曙色中这位新四军旅长。虽然旧军装已经洗得发白,但清洁整齐,两眼炯炯有神,挺直胸,面带微笑地仰脸朝岗楼上张望。在他身旁只有一人。四周是一片棉花、玉米杂种的青纱帐。绿叶摇曳,似有千军万马藏匿其中。

徐宝富命令“任何人不准开枪”,探出身子,说:“鄙人就是徐宝富。”他听说陶勇善使双枪,并有百步穿杨的本事,便想试试面前自称陶勇的人,说:“久闻陶旅长好枪法,敬请显露一手,让弟兄们饱饱眼福。”

陶勇闻言,哈哈大笑:“要试试我的枪法?这容易。”说着,他从枪套里拔出枪,打开枪机,问道:“不知徐大队长想要打什么?”

徐宝富指着岗楼上倒挂着的电灯泡:“就打它吧!”

陶勇从通讯员手里接过另一支手枪,子弹上膛,扫了一眼电灯泡,双手举枪,左右开弓,只听“叭叭”两声枪响,第一枪打灭了灯,第二枪打掉了灯头。

岗楼上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徐宝富连连称道:“好枪法,真是名不虚传!”

陶勇收起枪,上前一步,说:“徐大队长,时光不早,莫再迟疑了!”

这时,阿三已挤到徐宝富身边,向下一看,不错,眼前正是陶勇。他见陶勇正注视着自己,忍不住喊道:“陶旅长,你还认识我吗?”

“是李阿三吧?”陶勇有些奇怪,“你不是回家种地去了,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李阿三面有愧色:“陶旅长,我骗了你,我没回家种地,投奔徐大队长了。不过,我记得你的话,一件坏事都没干。”

陶勇笑道:“这好啊,现在过来,为时未晚!”

一旁的徐宝富不再犹豫,叫人快放吊桥。

陶勇摘下军帽,向岗楼上招呼:“新四军欢迎你们,人民欢迎你们!”

以上一段虽说精彩,并在南通一带流传甚广,但多少有些演义的成分。

实际情况是:徐宝富被包围后,自恃工事坚固,负隅顽抗。战斗发起后,在新四军猛烈火力打击下,军心动摇,兵无斗志。新四军一面积极准备强攻,一面乘机展开政治攻势。团参谋长俞炳辉,教导员陈佐、周密、陈广德分别在几个方向带头向敌人喊话,过了一会儿,敌人答话了:“你们是哪一路的?”

“我们是新四军,陶旅长领导的老八团。”

岗楼上的人不相信,有的说:“不要吹牛,陶勇在通如,他又没长飞毛腿,怎么会到这里来呢?”也有的说:“不要冒充,我们大队长认识陶旅长。”

这时,陶勇亲自对敌人回话:“我就是陶勇,叫你们大队长答话。”

敌人一听真是陶勇,个个心惊胆战,慌作一团。过了一会儿,徐宝富开腔了:“既是陶旅长回来了,我接受谈判,具体条件需要当面谈谈。”

经过喊话商定,双方立即停止射击,并决定在东门外的碉堡里谈判。一听陶勇要亲自去谈判,还要钻进敌人碉堡,战士们个个都担心发生意外,纷纷上前劝阻。有的说徐宝富若有诚意,就叫他到指挥所来谈;也有的说即使徐宝富没有恶意,万一他内部有人破坏,出了事怎么办?于是有人建议派其他同志代表陶勇去,或者到我们这边来谈。陶勇推开众人,心里有数地说:“和人家谈判要有诚意嘛。你们把火力、突击队都组织好,万一敌人耍滑头,就坚决消灭他!”

大家见陶勇决心已下,不好再坚持下去,只好按他的指示,抓紧时间做好强攻准备,一旦出现不测,立即倾全力保护陶勇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把敌人全部歼灭。

其实陶勇比谁都知道走过吊桥钻进敌人碉堡的风险。到了桥头,陶勇刚要走,一拍上衣口袋想起里面还有一支他心爱的派克笔,于是摘下钢笔,递给身边的人,说:“替我保管一下,万一一枪打过来别把它打坏了。”

谁都知道陶勇是在开玩笑,可此时谁也笑不出来。一颗子弹过来绝不是打坏钢笔。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聂耳”这个名字是他日后到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自己取的。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边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人都十分宠爱他。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记忆力特别强,3岁的时候就能识字300多个,到了4岁,就认识500多个汉字了。母亲教他唱的民歌小调,他学几遍就会唱,大人讲给他听的故事,他也很快能够复述出来。最招人喜欢的,还是他的模仿能力。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谋略始祖——姜尚

    谋略始祖——姜尚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热门推荐
  • 学会选择懂得放下

    学会选择懂得放下

    本书以古今以来名人、智者,成功者的事例,阐释出人生中“放下”的道理和乐趣。
  • 守护甜心之血色蝶舞

    守护甜心之血色蝶舞

    “为什么!为什么不相信我!”亚梦在大雨中哭泣。“孩子……你想复仇吗?”一个犹如黄莺出谷般好听的声音响了起来……------ps:简介无能,请多多关注本书内容。
  • 大明镇南王

    大明镇南王

    张哲李观鱼情伤穿越大明。我要奋斗!只为那传说中奢靡的生活!英宗朱祁镇,您别去土木堡,下江南如何?于谦,您在北京保卫战里那水平没说的!皇弟朱祁钰,小宝宝,吃饭了,哥哥细细为你嚼。也先,哥们你是牛人!但,牛也是可以耕田的!王振,你丫的个死太监!再专权误国!小心哥给你割个二茬!马顺,就你这样的还锦衣卫指挥使呢?小心被群殴!石亨,失败是成功他娘,小命却也是娘给的,记住了!…….【一组签约.保证完本】
  • 一梦惊鸿慕朝歌

    一梦惊鸿慕朝歌

    相遇的那一刻起命薄上的故事已然开始书写,只是过程里五味杂陈。有过生离亦有死别,最可怕的却是迷失。之后一切都恰如一场梦,为所有人编织。或痴恋爱恨痴迷权势或执着对错执念过往,人人渴望救赎又甘于沦陷。她是一切起源亦是大陆上救赎所有人的唯一希望,然面对重重迷雾掩盖的真相只能望而却步。逐渐在不甘中迷失被命运所牵制,溺亡边缘鼻尖沁入一抹木槿花香。是属于他的木槿花香,象征无尽的爱恋。但她早已迷途忘返,岂敢祈求遁入黑暗的余生再遇此良人?也许她只是忘了木槿花虽朝生暮死,但每次凄美凋零皆为下次更美的绽放。更忘了白水城木槿花尽数凋零时他曾许诺:“待白水木槿再次盛放,吾归,令汝木槿再不凋零,可好?”
  • 三界小厨神

    三界小厨神

    在获得了厨神争霸赛的冠军后,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系统给了我很多,他让我成为了三界最棒的厨神,可我就想问一句,系统,你他妹的这么调皮你妈知道吗?”
  • 万福祈春开(欢乐年年系列之春节)

    万福祈春开(欢乐年年系列之春节)

    弗嫁入奉国府,尚不及拜堂,丈夫便离她而去,揭开她盖头的竟是账房大先生。他的马头琴声成了她在这陌生府邸唯一的慰藉,他陪着她度过那年年除夕夜,岁岁福春来。岁岁年年,年年庸庸,庸庸无为,唯有鱼伴。到头来,她不过是只盼来年终,万福祈春开。
  • 公主复仇抉择路漫漫

    公主复仇抉择路漫漫

    相守是一种承诺,人世轮回中,怎样才能拥有一份温柔的情意!心灵的交汇让我们有诉不尽的浪漫情怀……是相守,是复仇,还是........
  • 珍珠

    珍珠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暴力小盗贼

    暴力小盗贼

    因为把新手村的武器店给搬空了,被守卫逮进牢房,却意外的遇到一个打算越狱的NPC...........
  • 浴火重生:契约太子妃

    浴火重生:契约太子妃

    都说柳家二小姐出生高贵,原以为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偏大字不识得一个,琴棋书画各个不通。某一天,一切都变了,柳家二小姐开始出口成章,咄咄逼人。天子降恩宠,一朝成当朝郡主。听说,郡主破获了秀女中毒身亡的案件,五位秀女的父母对她感恩戴德。听说,郡主成了大军的军师,反攻他东瀛个措手不及,班师回朝,城墙上的容貌惊为天人。又一天,郡主消失了,但是普天同庆,皇子一夕间被封太子,正侧妃同娶,世人都在惋惜。她新婚之夜,冲进侧妃的婚房,将他拖出来出来,定下两年的契约,老死不相往来。怎么转眼又替他挡了一箭,侧妃不放过她,旧爱的新欢不放过她,到处都是明枪暗箭。人活了两世,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偏偏又被他撩起撩起。两年期限到了,怎么你还不肯放我走?那我自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