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兆澄烈士
王兆澄,字子明,1896年生于安徽天长县铜城镇。其父王作舟是位不拘旧学通新学的新派人物,因此,与同伴相比他幸运了许多。稍长他便走出偏僻的山乡,到上海南洋公学求学。后因学业优秀得公费留日,进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就读。在该校与东北长春籍学生王希天相知,结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在日本,王兆澄目睹华工异国他乡艰辛求生、被奴役被虐待的状况,心情压抑,愤恨难平,他发誓要帮助他们。1922年,他在名古屋创办了一个名为“共济号”的华工服务所,供华工寄宿,帮助他们解决短时困难。之后,为了帮助广大在日华工,又与王希天及留日学生总会、青年会等团体在东京发起组织“中华民国侨日劳动同胞共济会”。每当华工遭到日人凌辱欺压时,王兆澄、王希天等“共济会”负责人就会出面为他们办交涉,讨公道。“共济会”成了事实上在日华工维护正当权益、争取公道的“靠山”,也成了团结凝聚华工的场所,因而被一些日本不良分子很仇视。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罕遇大地震。一些丧心病狂的日本在乡军人、浪人、青年团,甚至军警趁火打劫,人面兽行,以刀剑棍棒等冷兵器显示其武士道精神。疯狂杀人攫财,恣意虐杀被其视为贱民的朝鲜及华工,并令人发指的碎尸抛骨,或焚尸灭迹。暴徒的行径,引起王兆澄、王希天的极大不安,他俩担心华工的生命安危,不顾自身处境,四处寻访华工,予以慰问救助。然而他们的行动遭到日人的仇视,结果王希天被日本军警暗杀毁尸,王兆澄被暴徒击伤。
日本当局深恐地震期间军警、暴徒虐杀无辜华工的丑闻真相外露,一面严密封锁信息以欺瞒中国政府,一面视王兆澄为详情知悉者,设置种种障碍阻止其离开日本。10月初,在友人掩护下他逃离日本抵上海,在各大报纸披露日人暴行及日本政府的谰言。
1924年,王兆澄再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化系深造。回国后在应用学科的研究上颇多建树。
1940年,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创设茶业专业,王兆澄受聘为教授,任茶业研究室的研究员、化验部主任。1948年,应湖南南岳师院聘,任生物化学教授,后任代理院长,拒绝将学校南迁。1949年8月10日,他与下属往衡阳提取学院应变经费,在返程中遭国民党歹徒拦截而牺牲。师院师生同仁择高地拢土起坟,勒石铭记,以志悼亡。
1988年,王兆澄被追认为烈士,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杨家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