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艾文宣烈士
1913年,艾文宣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太平乡。1928年在岳池县立中学读初中时,他开始阅读进步刊物,接触进步思想。1931年考入南充嘉陵高中,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后艾文宣回乡做了小学教员。他一面教书,一面暗中进行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文宣来到武汉,他常常撰文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以此唤起民众抗日救亡。
1938年8月,艾文宣回重庆从事新闻工作,多次变换笔名撰文揭露反动当局,受到特务的注意,只好离开重庆暂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考入复旦大学,先入农艺系,后转教育系。在校期间,他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广泛接触同学,与校内的共产党员秘密联系,写稿写评论揭露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动,号召大家声援民主斗争,抗议国民党特务的种种法西斯暴行。
1946年,艾文宣离开学校,回母校岳池中学担任训导主任,教授语文、历史等课程,并在学校建立起党支部。
1948年3月,上川东第七工委成立,艾文宣被任命为工委委员,负责广(安)岳(池)边区党的工作。
8月21日,艾文宣参加了中共在岳池发动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敌特跟踪,被捕。
在狱中,艾文宣受尽折磨,但是他仍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曾给江竹筠写信说:“我牢记着烈士的英勇斗争事迹,向你保证,在敌人面前绝不屈服,有坐穿牢底的信心和决心。”
艾文宣爱好写诗,作对联,他联合了二十多位爱好诗歌的难友,秘密组织了“铁窗诗社”,其中复旦校友就有艾文宣、胡作霖、张永昌三位。他们以竹笔作投枪,以棉布灰作炮弹,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艾文宣曾作对联:“为民主而坐牢,九个月中从无怨言;跟独裁革命,三十年来视死如归。”并有《宣誓》一诗:“宣誓——我是真理的信徒,我是正义的战士,我要永远永远,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战。”
1948年12月3日,难友龙光章被摧残、折磨而死。艾文宣写下《悼龙光章同志》一诗,以表缅怀:“不要眼泪,不要人们的慰藉,记着呵——中国人还活着,这册血写的账簿,将是一块历史的丰碑!死,是永生。死,并不是战斗之火的熄灭。让他永不泯灭的忠魂,在青翠的歌乐山巅,仰望黎明。他以满腔的怒火,要人们记住敌人的残暴。”
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大肆屠杀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艾文宣同志英勇就义。就在牺牲前几个月,艾文宣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妇抛雏不顾家,横眉冷眼对虎牙:深知牢底坐穿日,全国开遍胜利花。”这首诗写的是他自己,是自己对家人、对敌人、对坐牢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对胜利的信心。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