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陈瑞生烈士
1998年7月5日下午在河南省遂平县车站镇张湾村旁湍急的汝河中,刚回家乡度暑假的上海铁道大学96交通土建(3)班团支部书记陈瑞生,因救落水的两名少年而英勇献身,年仅21岁。
一个普通人的壮举,必然蕴含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对于陈瑞生而言,这种信念就是“为最多的人做出最大的贡献。”
陈瑞生,河南省遂平县人,1977年4月14日出生于张湾村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一家五口人,靠父母打零工为生。屋里的隔墙是芦苇编成的,几只蛇皮袋铺在床上,就算是席子。虽然穷困但是当过民办教师的父亲非常注重子女教育,在他家正面墙上贴满了陈瑞生和他姐弟三人的奖状。姐姐曾经考上过大学,但为了供弟弟们读书而含泪放弃。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陈瑞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奋发图强对他人真诚关爱、扶助弱者的性格。
1993年8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遂平县第二中学。1996年9月陈瑞生以高分考取了上海铁道大学,成了张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大学,陈瑞生仍旧刻苦学习、磨练自己。他最好的衣服是乡亲送的廉价西服,吃的经常是三角一份的菜。上课时提问最多,下课时常常“拦截”老师答疑解惑,夜自修他总是最后一个出教室。他说,父母含辛茹苦,要对得起家长,祖国需要人才,要对得起国家。
进大学后陈瑞生的思想逐渐成熟,1997年12月19日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年级党章学习小组组长,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班级工作,为同学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全班30名同学有2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党组织的培养考察下,先后有4名同学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瑞生怀有崇高的理想,他曾写道:“小的时候,我就打算将来长大后通过自己奋斗成为最有钱的富翁,把自己的钱分给天下的老百姓。”思想成熟后他以“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为最多的人做最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我要像焦裕禄一样,做一名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公仆”并且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直至最后把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他人。
陈瑞生同志牺牲后,上海铁道大学党委于1998年8月20日追认他为正式党员。铁道部、上海市和学校党团组织对他进行了表彰,并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学习陈瑞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同时,还分别授予陈瑞生同志“铁路五四青年奖章”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教育部于1999年2月5日作出关于授予陈瑞生等四名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称号的表彰决定,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于1999年4月5日作出关于追授陈瑞生等三名同学“舍己救人优秀青年”称号的决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6月28日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王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