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1000000012

第12章 非虚构(12)

他去知青办寻求安置,该主任按规定,要把他分到一个知青部落。而他的目的是要帮外婆偷渡,当然继续坚持要求去边境线上的一个寨子落户。主任坚决不允,他反正死活不去,每天到知青办闲坐扯皮。实在无法,他某日跟踪主任的孩子放学回家,然后一脸坏笑的对主任说:我也不下乡了,以后就负责接送你家的孩子。主任实在担心这个省城来的坏小子无恶不作,只好妥协,将他分配到了他想去的那个山寨。

那时的多数日用品,都是要凭票供应的。知青安家,可以去知青办领票购置。他几乎一天劳动没干,就成天往知青办跑。今天要一点烟酒票,明天要一些布票肥皂票。拿着这些票证就去购物,转手就去集市上倒卖。这个华侨后裔,似乎天生财商超人,十七八岁就精明多智,精打细算着自己好逸恶劳的青春生活。

完成越境的踩点之后,他给缅甸的亲戚去信联系接应。他转道昆明,带着外婆和小舅舅,一路晓行露宿穿州过府,终于绕过多道边防军的关卡,顺利进入缅甸,将外婆交给了那边的亲戚。

但是那时正是缅甸排华风潮严重之时,那边的亲人也无法提供生存的机会给他们两个男人。想到在国内所受的迫害和歧视,重返祖国毫无前途,于是他们干脆就在边境线上的佤邦,参加了缅共游击队。

关于缅共反政府游击队的来历,而今很多人已经迷糊。实际情况是1948年缅甸宣告独立,但缅甸共产党力量微弱,被仰光政府打压驱逐。缅共内部矛盾斗争加剧,分成了红白两派。红派学习苏联,日渐衰败;到1972年,便烟消云散了。而白派领袖德钦丹东学习中国,在缅甸南部建立了武装力量。1950年代后期,由于不抵政府的军事打击,这支队伍退入中国,被中国政府安置在了川黔两省矿区。

1960年代,中国与缅甸谈判边界;为了媾和,将大块土地划给了缅甸。但1967年“文革”中,缅甸仰光就读的华人学生,也成立“红卫兵”,开始系列过激行为,以至于引起大规模的反华活动。大使馆和新华社分社被砸,旅缅华人惨遭牵连,两国矛盾突然加深。缅共的彭家声部这时也被驱赶退入云南,这支武装马上被解放军整编和训练。当时早已在贵州和四川的原缅共成员,也被紧急集合武装起来,正式打出“人民军”的番号,向缅甸政府军发动了突然反扑。而当时云南军区被赋予了支援缅共的任务。

由中国军事顾问和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一夜之间过关斩将,转瞬占领果敢地区,向萨尔温江西岸扩张。他们编制成立了四个军区,这就是今天缅北佤邦、掸邦各个割据势力的由来。当时,正是中国知青下乡运动大规模开始之时;如火如荼的缅共武装斗争,给了这批苦闷青年一个诱惑——与其在国内务农,不如参加世界革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不仅暗中提供军火和顾问给缅共游击队,还默许中国知青越境从军。

表哥和他的小舅,来到缅北的一个征兵站,二话不说,每人马上拿到一套简陋的军服,以及中国制式长枪和弹药。缅共根本就不培训这些新兵,他们立即被分配到两支部队,转身就投入了著名的“滚弄战役”。

天性尚武且机敏过人的表哥,无师自通就学会了狙击和野战。他所在的那个营,主要驻守在一个原始森林里的壕堑中。目光所及的山下,是一个坝子和一些农户,对面的山上则是政府军的驻地。坝子乃缓冲区,农民也不管两方的冲突,依旧自耕自足,同时还要为双方都提供菜蔬补给。

白天基本无战事,夜里,双方都会派出小组,去对方阵地偷袭和骚扰。在死神面前,大家轮流上场,各自凭本事和运气拼搏。轮到表哥时,他和两个战友多带了两颗地雷。他们在夜色中潜入敌方营地前,在逼近的小路上埋下杀器。然后他朝着对面堡垒的隐约灯火射击,立刻引出了喊叫着的追兵。很快一声巨响,一片惨叫……他们得胜回营。

那时的缅共,经费不足,供给自然也是朝不保夕。他们在丛林之中,成天与各种蚊虫和旱蚂蟥作战,常常食不果腹。但是战斗的血腥味,在那个充满革命的年代,几乎天然地吸引着这些从小看战争电影的浪漫青年。十八九岁的孩子,虽有时代迫害的怨尤,却又多数迷信毛主席那些激动人心的号召。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枉自挥洒着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在自家尚不能解救的厄运中,却在热带丛林中幻想着世界革命,妄图去解放全人类。

表哥身边,一批批知青战士默默死去,一个个幸存者开始站在了指挥岗位上。伤残的英雄一样树立为模范,政工干部完全模仿着中共的口吻,夜夜催眠着这些走投无路的男女。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天资禀赋不同的思考者。表哥的一个战友,同样是昆明知青,其父曾经是龙云将军的参谋长,在那个特定年代也被打倒,孩子们跟着饱受欺凌。这个冷静聪慧的年轻人,与表哥成为烽火狼烟中的铁血哥们,在兵戈血肉的厮杀间隙,他开始厌战,开始私下倾诉他对这场革命和战争的迷茫……

革命从来不允许怀疑者的存在,更何况这种被国际共运迷惑而虚构的义战,从根基上就害怕被质疑。缅甸百姓对游击队带来的不安和重负,啧有烦言;毫不高尚的同族厮杀,也让这些确实有一点知识的邻国志愿者渐渐寒心起来。表哥的这位唯一可以肝胆相见的战友,终于被缅共政委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他的日记。他的笔下流露出的对缅共的质疑,以及对前途的悲观绝望,使得政委杀机顿现。

为了杀一儆百,队伍集中观看对这位潜在的叛徒的宣判。他被罚跪在地上,南亚的烈日在雨林中腥热潮红,千山鸟飞绝一般的寂静。一个为了逃避“文革”迫害的、曾经怀抱崇高理想的中国青年,在帮邻国的叛逆,性命相搏地奋争权利之后,却被这些叛军冷血地击爆了他青春的头颅。那一刻,表哥看见了飞迸的脑浆,带着那些缤纷的思想碎片,暴雨般散向异国沃土。他强忍的泪眼突然看见了恐惧,看见了革命的无情和虚无……

似乎是为了考验他的忠诚,他被点名抽出来挖坑埋葬他的兄弟,他一点一点收拾着那些生命碎片。他看见那爆裂的眼珠,绝望地朝向北方,在那迢递千山之外的北方,是他的祖国,是初恋,是倚门终身的老母,和那个同样破碎的乱世之家。天性血勇的表哥,埋葬了他的同胞,同时也埋下了他的愤恨和质疑……

就像当年苏共对中共的所谓“国际主义援助”一样,中国方面对缅共,也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这场被邻国暗中支撑的内战,令缅甸政府头疼万分。两国原本建交,领导人还得虚情假意见面;缅方一再向中方提出抗议,中方自然从不承认官方的介入,但也不得不在强烈的国际批评下,开始收敛这种暗援。政府军与缅共进入僵持对峙,各自等待变局。

失去经费的游击队,不得不开始了大规模的鸦片财政。这种自给自足式革命,使得这场假装为民争权的崇高理想之战,越来越转化为黑帮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灾难和威胁。眼看罂粟花漫山遍野地开放,表哥和更多知青战士的热血,开始冷却在他们打滚的罪恶土地上。他开始策划逃亡……

他早已失去了和家里的联系,父亲是否出狱,母亲和妹妹哥哥究竟在“文革”中乱离何处,这都是他在丛林中难以想象的事情。他只知道那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小舅,还在附近的壕沟里,傻傻地保卫着与他们毫不相干的缅共。他深知他的逃亡,可能会带来对小舅的惩罚甚至处死,他不得不寻找机会见到小舅,与他合谋危险的前程。

他们在1970年代初的战火中终于相逢,他看见原本懦弱的舅舅,竟然被烽烟熏陶成了一个完全缅甸化了的游击战士。两个滑稽的小排长幸运地还未化作炮灰,木然地握手相看泪眼。他的动议没有获得舅舅的首肯,他认为祖国的内乱,远比这场荒诞的内战更为可怕。他在这里虽然出生入死,但是至少不会再被捆绑吊打。而真正的祖国,却把他们这些海归的华侨视为寇仇。他情愿选择在这里尊严地死,也不愿再回去残酷地生。

表哥只好放弃他的动员,但是他已绝意要逃亡了。然而,新的命令下来,他们要去参加攻打一个县城。游击队的这次倾巢冒进全线出击,被迅疾赶来的政府军王牌师包围,顿时陷入绝境。无数未经严格军事训练的青年,真正离开山野进入城区巷战时,几乎不辨方向。他们在正规军的炮火下,像野火烧荒一般被席卷而去。表哥带着他所剩无几的残部,凭着他对城市生活的经验,迅疾逃入森林。一路被追踪伏击,战友不断在他身边血肉横飞。他带着轻伤连滚带爬地冲出重围,回到营地休整,开始设计逃亡的路线。

终于轮到他站岗的夜晚,他趁查哨的间歇,什么也没带就直奔原始森林而去。一夜狂奔,路遇野兽,他深深后悔没把枪带走。总算连滚带爬地来到了中缅界河,他不敢经过中方哨所,只好往下游渡河,最后回到了他下放的那个村寨。

景颇族的村民,向来不关心国事,更不关心这些来来去去的汉人知青。表哥把他名下的一亩三分地,交给了村里的一个农民,自己便潜回了省城。

山中不知年,那时其实已接近1970年代中期,中缅共产党都在发生变化。“文化大革命”打乱了的中国社会秩序,正在渐渐恢复;而缅共却内部矛盾冲突不断恶化。毛泽东登遐前后,中国赴缅军事“顾问组”,也暗中分批撤回。缅共气息奄奄,游击队的中国知青开始纷纷逃亡;一个个割据独立的缅共领袖,正朝着腐败邪恶的毒枭演进。

回到省城的表哥,才知道他的哥哥也去参加了缅共游击队,而且生死未卜。他的妈妈和妹妹,再也不许他回到瑞丽。但是知青返城的运动还没开始,他无法找到工作,于是游手好闲地成了昆明街头的著名“超哥”。他们一伙身经百战的闲散混混儿,去拜蔡锷将军过去的保镖为师,修习云南著名的刘家拳。

在那个年头,正是中国城市群殴单挑成风的时候。这些野蛮成长的青年,多半家庭被毁,前途无望,血气方刚地拉帮结派,像电影《美国往事》一样在暴力拼杀中讨生活。以表哥为首的这一标人马,又多是缅甸归来的战士,即便寻常江湖恩仇,也会多了视死如归的气概,自然很快就崭露头角。他们就靠帮人打架,竟然也能在乱世求到衣食,今天看来则恍若传奇了。

往往混社会的猛男,天然喜欢温文尔雅的美女。而原本娴静规矩的少女,偏偏容易迷路于粗犷血性的野人。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生活中,青春正好的表哥遭遇了他的爱情。我这位现在的表嫂,那时是照相馆的职员。她作为模特的照片,是喧嚣春城的一道漏网的美。许多当时的知青哥,都在暗中觊觎着这道风景。夺美的战斗已经刀光剑影,怀春的表嫂似乎还浑然不觉。仿佛非洲草原的动物世界,最为勇猛健美的表哥成了唯一的胜者。连试图制止反对他们婚姻的国营照相馆领导,最终也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执着和蛮横。他结婚了,表嫂像一个智慧的驯兽师一样,将他从芜杂的江湖拽回到成人的世界。

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养家糊口,他的江湖口碑使得他很快混进了一个车队。那时的大车司机,是整个底层社会最风光的职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捎货带人,出手阔绰。他重返瑞丽山寨时,几乎像一个从天而降的英雄。就这样一路穿越,他们径直走进了19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中国。

表哥的父亲释放了,但是家破难回,依旧在乡下独自生活。他大哥和小舅也从缅甸落荒退伍,虽然他们是响应祖国号召而去参加世界革命,但是祖国并不承认他们的革命历史,自然也无从安排工作和承认工龄。更麻烦的是他的大哥,不知道受过什么战争创伤,显然已经丢魂失魄,神志不清的像一个弱智了。

被重新确认华侨身份的母亲,和隔绝几十年的各国亲戚纷纷重新取得联系。她现在只有一个目标,迅速离开这个多灾多难的祖国——她成了最早一批报经中央同意而出国定居的老华侨。她暂时还不能带走任何一个子女,这个家,从此就有赖于我这位二表哥来撑持了。

1980年代初的中国,个体户开始被允许。侨商世家的表哥,打小就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会了祖传的牙医手艺。他翻捡出那些封存的器械,开张了昆明第一个私人牙医诊所。个人的命运从来与国运相关,中国人致富,需要的不过是政府的松绑而已。很快他成了第一批万元户,但是一颗一颗牙齿上刮钱,究竟是太过辛苦。新兴的个体出租车,又让他敏锐地看见了商机。

第一批买车开出租的他,一时风光何其得意。那时有钱打车的人士却很有限,敏锐的他专门到民航卖票的地方去守候客人。但那时的民航,买票竟然要开单位介绍信。他遂通过各种小恩小惠,掌握了走后门买票的特权。过路客商要买票就得找他,然后搭乘他的出租去机场,他只是赚他的车钱,但生意却有了保障。

一来二往,熟客渐多,他发现其中一伙北方人,总是神秘地来去,且总要将看似贵重的行李,寄存在他的车上。他是缅甸回来的人,自然深知黑道的一些话语。他预感到自己正被危险地利用,害怕日后被牵连祸端,于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疑情知会了警方。警方检查行李,发现大量毒品,于是设计抓捕,整整端掉了一个黑帮。

民航公安处和地方公安是两个系统,地方警察的破案抢功,却给民航警方一个巨大难堪。地方公安给予嘉奖的表哥,却被民航警局以投机倒卖机票逮捕。那时的收审毫无章法,有的长达数年都难以定罪,也不释放。刑讯逼供向来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所幸武功在身且多年混江湖的阅历,使得他坚不屈服。最后在省厅的干预下,他才得无罪释放。

世道险恶行路难,他那封存已久的出租车已然生锈,只好贱卖给他人;他又不得不开始谋求新的生路。他初中未毕业,天赋智商却文化不高,一生的打拼,靠的只是男人的血性和胆略。就这样跌跌撞撞,他也拉扯着整个家,走到了21世纪。

同类推荐
  • 拯救火车

    拯救火车

    本书作者多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自诗歌创作以来发表在全国各大诗歌刊物、报纸副刊的优秀诗歌作品。
  • 狼群出动

    狼群出动

    从1939年至1941年,德国无法大规模建造潜艇,而主要建造坦克、大炮和飞机。1942年以前,德国在军备方面犯的错误使英国受益颇多,英国人知道德国的国力有限。损失惨重的英国海军航空兵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说航空母舰无法承担反潜任务,有人说建造航空母舰还不如造反潜驱逐舰。英国海军航空兵认为,最好用事实来洗刷耻辱。德国海军也加入了袭击英国舰船的序列。当时是晚上,英国的“戒备”号和“格拉夫顿”号驱逐舰向多佛返航时,鱼雷正中“戒备”号,舰体当即折为两截。德国潜艇在美洲海域的“第二春”最后结束了,邓尼茨只好命令潜艇部队重返北大西洋。自此,德国潜艇部队在英美等盟国的联合打击下,直到最终的覆没。
  • 诗话春秋

    诗话春秋

    我像一条轻灵的小鱼,在江南的古镇间游弋。在一家小旅社里,我嚼着苏州东山的小红橘,一件一件欣赏着从周庄买来的草编挂件:热带鱼、猫头鹰、小鸟……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热门推荐
  • 惊夜启程

    惊夜启程

    探索未知的地下世界……神秘的墓室,古老的遗迹…前所未见的神秘生物……………究竟张晨一行人会展开一段怎样的历程呢………
  • 试婚总裁,别太坏

    试婚总裁,别太坏

    丈夫涉嫌故意杀人在拘留所内受尽折磨,莫静宜迫不得已用身体与恨她入骨的初恋情人交易。她问:“当年我背叛了你,所以今天你来羞辱我?”“错,我是来感谢你!”他在浴室里折磨她:“结婚四年还这么敏感,贺承允很少碰你?”她无地自容:“不关你的事。”他步步紧逼:“套子你不会戴,衣服总会脱吧?”莫静宜终于盼到丈夫无罪释放,裴铮丞却打来电话:“你欠我的九十九次是不是该还了?”
  • 此女太费心

    此女太费心

    告白被拒,记恨了整整七年的仇家,被她不小心碰到,又不小心挑衅羞辱了对方。可惜费安安忘了,生来被叫做高渐离的这个男人又怎么会是省油的灯?自此纠缠不休,不仅领土被严重入侵,而且自身都要难保了,简直是攻防失守,败得一塌糊涂。
  • 卓别林

    卓别林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 仙途常安

    仙途常安

    常安天资过人却性格懒散随遇而安,但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师父,一个半步化神的父亲,一个奋斗不息的徒弟。不缺资源但缺勤奋,不缺机缘但缺努力,走着精英坦途却一路苦逼的成长故事。
  • 请在我身边

    请在我身边

    记忆中的流年,回忆起以前总会有些许感伤,但更多的是怀念。但当你身边的这么一个人忘却了,我们该怎么办?小清新的虐恋,你见过吗?怕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把自己当成影子,真的很不巧,李曙晴她真
  • 校园夺霸

    校园夺霸

    校园风花雪月,迷倒千少女,我的世界如此任性。
  • 明道杂志

    明道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缘于轮回

    缘于轮回

    七方大陆,无边傲来,还有地底下的东西会不会窜出来?修仙泡妞,交友练级,天上的那些家伙到底是不是吃干饭的?轮回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为何引无数英雄美女竞折腰?为什么是缘于轮回,不是灭了轮回?点开书就会慢慢知道了。
  • 假摔王

    假摔王

    留着巴乔的辫子,98年他爱上了那个忧郁的王子。顶着假摔王称号,进入禁区他就如花瓶一样一碰就倒。后卫对他恨之入骨,说他是娘们一碰就倒。裁判对他无可奈何,克里纳说“这家伙应该去好莱坞,他的演技是奥斯卡级的”国内球迷称呼他“绿茵张国荣”欧洲球迷评价他“中国跳水罗”带着儿时的梦想伴随偶像的脚步闯欧洲战强敌斩众将嗜球狂本书群号。124377793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