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2400000004

第4章 恭谨

封建官场好像运动场,既是智慧的考验,又是一场耐力的考验,想平步青云,必须从最粗浅的开始。

因循保守、一成不变,这样做事的态度,似乎给人一种僵化愚笨的形象,所以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但如果因为投机取巧不成,使用手段落空,倒不如一成不变的贯彻始终。

在官场中,一成不变地做事很有睿智,也是一条平稳升迁不出差错的好路。

封建官场中世故太多,愚直反而更有效,所谓“大智若愚”。

在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之间,出现了人称“万石君”的一家人,因为父子五人都担任二千石以上的大官职(相当于今天的部级和省级官吏),所以人称万石君。尽管这五人在他们的官职上成绩平平,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他们仍然能够流芳百世,全靠了他们恭谨愚直的处世态度。

他们的官运出奇地好,他们的为官之道颇有玩味之处。

万石君一家人任职时,是汉初政局比较稳定的时候,这样的形势是不利于英雄出世的,毕竟乱世出英雄。然而,就是在这种安定平稳的局面里还会有这一家人的显赫荣耀,世上就是这样,总让人不可思议。

谨慎从事的原则

万石君,姓石名奋,父亲是赵国人,除了知道他们的国家被秦灭亡了以后曾逃到河南谋求生路,一家人背井离乡,没有任何根基和背景,既不是豪门,也不是贵族。但是万石君的人品和人缘却特别好。

当刘邦为讨伐项羽途经河南的时候,石奋年仅十五岁。高祖和他谈过话之后,深感石奋为人谨慎,因此十分赏识他,任命他为掌管锁匙的小吏,官职虽小,却掌机要,这无疑是他为官迈出的最好一步。

汉高祖手下,大多是些出身草莽的粗野鄙汉,而汉高祖又生性傲慢,目中无人,因此发生了一些趣事。

有一次,大臣周昌为了向汉高祖禀奏政务,赴朝时,看见高祖爱妾戚夫人正在高祖怀中,吓得周昌连忙退下,但汉高祖飞奔而去,骑在跪在地上的周昌身上,责问他说:

“你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

“皇上是个连桀、纣都不如的暴君。”

高祖听了之后大笑,于是把周昌放了。

高祖是这样一个粗野狂放的强人。石奋年轻幼小谨慎从事的举止很得高祖心思,而且石奋面貌清秀、人品高尚,这和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刘邦愈加喜爱。

“你家有几个人?”

“家中除了我以外,尚有母亲和一个妹妹,母亲虽然健在,可惜双目失明,妹妹会弹一手好琴。父亲临终之前并没有留下任何产业,家里很穷。”石奋楚楚可怜地说。

“你有没有耐心服侍我啊?”

“有!我会尽心尽力侍奉恩公。”

于是,高祖一面任用他为侧臣(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接待来访客人,一方面接他的妹妹进后宫,石奋摇身一变,成了权势阶层,并且迈入皇亲国戚的行列。

官运就是这样,一旦照在某人身上,能使老年变成少年,能使廉价变成昂贵。靠近权利就是官运的降临。

坚守恭谨的原则

石奋尽管已有某种特权,但他们仍然以奴才的身份小心谨慎地为刘邦服务,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掌管朝中议会之官(相当于现在议院的院长之职)。石奋没有资历,也没有学问,但是凭着他那坚守恭谨的原则,受到朝廷的重用,和那些治国安邦之士平起平坐。

他那样恭谨愚直的举止,使我们不难想象他退休以后的生活。

石奋晚年退休之后,照样以士大夫的身份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参加团拜会。有时,乘车经过宫门,他必下车鞠躬而过。如果碰上御驾,即使皇上不在车内,他也自然不忘鞠躬行礼。宫中偶尔送来御膳,石奋也感谢不尽,颤抖地拿起筷子,并追忆厚恩于他的先皇刘邦。

所以,当汉文帝要为儿子选师傅的时候,众人一致推荐石奋。

汉景帝即位后,石奋作为他的导师,位居九卿之列。但是,汉景帝并不欣赏他的恭谨,所以派他到下属国家去当宰相。

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能一成不变地坚持原则,自始至终,都可以成为人上之人。坚持不懈,终成正果。

万石君的家庭教育

对于万石君的家庭教育,只能用“恭谨”或“严谨”来概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万石君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家庭教育。

子孙中如果有犯错,他并不加以责骂,只是不断地自责,把自己反锁在房里,绝食绝水,直到孩子们自己主动认错而甘愿受罚时,才宽恕他们。

若有其他官僚的子孙来访,不论职位高低,他必着装会见,态度严肃,也从不直呼其名。

倘若是和长大成人、衣冠整齐的子孙同座,即使在席者都是自己的家人,他仍然要戴上头冠。唯有如此,他才觉得心安理得,可见他教育子孙有方,连家中仆人都受他感化,对他特别尊敬,处处不忘恭谨。

他的子孙受到这样的教育,各个奋发向上,连那些以礼仪著称的大儒家都自愧不如。

石奋有四个儿子,都以孝行和恭谨出名,都兢兢业业担任高官。

汉景帝不无赞叹地说:“父子五人皆为高官,一门五科,极尽人臣之誉。”

从此以后,大家都称他为万石君。

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当今社会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忠和孝,单就伦理来说,不仅封建社会需要,哪种社会都要宣扬。

顺应时尚、讨当权者的喜欢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继位称帝。

万石君的长子石建被任命为郎中令(相当于监察部部长),幼子石庆被任命为内史(首都的最高长官)。

这次升迁牵涉到了皇室对立事件。

汉武帝即位之后,逐渐步秦始皇的后尘,成为权重一时的独裁者,但他刚刚即位时,年仅16岁,大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

当时,汉朝已经立国60年,在汉朝之前,秦朝积极地改革,又是压制,又是动乱,使人民痛苦不堪,于是汉高祖采取“约法三章”的缓和政策,才使人民有喘息的机会,很快地恢复正常。

汉景帝末年,无论城市或乡村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和各种物资,宫中府库所贮存的钱财多达好几百亿,钱多得无法计算。据说,朝廷的府库堆积着经年累月所贮藏的陈年米、旧米及新米,如果仓库放不下,就在草地上任其腐烂。随着社会的安定,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

而最适合这一时代的思想是儒家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汉武帝对儒学的喜爱有增无减,即位之后,立刻任命两位儒学家为大官(副丞相和首席检察官)。

但是,掌握实权的窦太后,则是信奉汉初黄老学说的人,十分偏爱“自然无为”的创始人老子,不喜欢儒家的出世的主张。

她曾召见儒者辕固,要他解说《老子》一书。

“那是本下三滥才看的书”。

这本是辕固无意中说出的话,也可以说是他个人的看法和主张,但是却触犯了圣颜,是对窦太后的一种莫大的侮辱。

“本想罚你去服修筑长城的劳役,你既然如此轻视老子,那么你就亲手杀死一头猪让我瞧瞧。”

因此辕固立刻被带到猪圈。那时汉武帝心想,辕固不过是把心里话说出而已,太后固然怒不可遏,但何必要罚呢?——于是汉武帝偷偷塞给辕固一把利刀,让他能够一刀把猪杀死,而无罪释放。

窦太后如此讨厌儒者,这必然要与年轻的汉武帝形成对立,许多儒者建议汉武帝实行亲政——废除窦太后的专制,这就更加惹恼了窦太后,不少儒者被太后处死。

太后心想:儒者注重形式礼仪,却没有思想内涵,但万石君一家人却十分安守本分,于是石建、石庆兄弟不仅没有受到太后废黜,反而受到太后的重用。

从这一事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晓,在官场切忌锋芒毕露、哗众取宠,安守本分、恪守职责是官场保持不败的一种生存方式,要不怎么说“大隐隐于朝”。

越有内涵越谦卑

职位越高,气焰越盛——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尤其是那些青云直上、小人得势的家伙,但是万石君一家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改变其恭谨的态度。果实越成熟,越处于一种低垂的状态。有人认为那是伪装出来给世人看的,孰不知,这正是为官的一种修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上能下,能贵能贱。这种修行,没有躬身实践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

石建被升迁的时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但是父亲万石君依然健在。石建虽然担任要职,但每隔五天的一次假期必定回家省亲,回家之后,暗中将父亲的内衣内裤拿来亲手搓洗,再放回原处,因为他想从父亲换洗的衣服获知父亲的健康情形,但这件事不让父亲知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家良好的家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说要当好官,必须先做好人、通人、达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逞,而忘却了身在何方。

石建任职时,若有事禀奏,必定在无人之处才毫不顾忌地陈述己见;在公开场合,则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显得木讷寡言。所以,虽然他是窦太后提拔的人,汉武帝对他也颇有好感、倍加礼遇。因此官场中当好人,从来也不会吃亏。

有一次,万石君将房子搬到长安城外,小儿子石庆驾车张扬,直出长安城外门,万石君得知后,气得吃不下饭。石建虽然代弟请罪,父亲仍不肯原谅,直到石庆带家人亲自请罪才罢休。

父亲说道:“当个内史大人就可以随便出入,不回避长辈了吗?”

经过父亲这次训诫后,每个人都谨记在心里,家中每个人出了城门都下车,步行回家。

万石君不久去世,长子石建守孝期间悲痛欲绝,身体衰弱到拄杖才能行走,所以没出一年,石建也随父亲而去。

处处谨慎

万石君一家人,不论老少都至仁至孝,格守祖父的教诲,尤其是长子石建,堪称孝行典范,比他父亲万石君还要谨慎。

在他担任郎中令时,有一次上奏皇帝,不久接到回奏,打开一看,不由脸色大变,全身颤抖。

“我把字写错了,连最后一句在内应该是五点,我却只写了四点,如果因此触犯了龙颜,我必须以死谢罪。”

石建恭谨的态度,已经达到了愚不可及的地步。据说兄弟当中幼子石庆比较干脆,但也留下了这样的传闻:石庆任掌管御马的官时,驾御车出宫,旁边的皇帝问他:“这是辆几匹马的车?”

“一匹、两匹、三匹……一共六匹。”

皇帝的座车规定是六匹马,这是汉朝所定的制度,虽然如此,他还是一匹匹地数,这种恭谨的态度,不能不令人钦佩。

当石庆被任命为齐国的宰相时,人人敬慕他的家风,齐国在他的辅佐下,被治理得有条不紊。后来齐国人民就立了座“石相祠”来拜祭他。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汉武帝立了太子之后,从群臣中考选太子太傅,结果石庆中选,和父亲一样也成为太傅。不久,石庆又升为丞相。

当时汉朝可称得上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北有匈奴,西有大宛,对外不断地和异族征战,兵战连年,征伐不断,扩张领土。对内则盛大举行秦始皇以来中断了的封禅仪式(向泰山之神敬祈国泰民安的祭典),而皇帝每年都要大规模地各地巡游,再加上地方上胡乱修建神庙,因此国库空虚,财政陷入危机。

后来,任命祭弘平为财政部长,改革财政。再派有酷吏之称的五温舒为最高法院院长,严格执行法律,并且任命儒者推行儒家风范。这样一来,九卿的领导权加大,丞相石庆成了虚设的傀儡。而石庆只是一味地继续他恭谨的态度,一事无成在职却长达九年。

民不聊生的结果,产生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有近二百五十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宫中大臣见此情况,禀奏皇上,准备将流民强迫迁移,以免造成动乱。汉武帝心想:石庆已老,唯有谨慎这一优点而已,对于这种重大方案不可能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所以就赐假,让他回乡,以便研究解决方法。石庆深感自己不能胜任丞相之职,于是上奏皇帝:

“臣蒙圣恩,拜任丞相,但因年老体衰,不能胜任,致使国库空虚,人民流离失所,臣罪该万死,而皇上法外施恩,留臣一命,如今我想奉还官印,请贤者任之。”

武帝立刻将奏本退回,并怒斥石庆:

“国库空虚已久,人民饥饿流亡,被迫迁移边境,而你却想交回授印使民心更加不安,这种危机谁来负责,快滚回你老婆身边吧!”

石庆以为皇上准奏,想把官印奉还,可是丞相的部下判断,事情非同小可,皇上显然已经恼怒,所以有的人劝石庆干脆自杀谢罪算了,石庆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就继续担任他的丞相之职。

汉武帝并没有深究,但心里却一阵苦笑:“这丞相愚直无能,怎么就没有人提出抗议呢?”

万石君一家人恭谨的态度,与其说以奉承皇帝为目标,倒不如说他为民众树立了一个谦虚谨慎的美好的做官形象,因为在他心目中,官民平等,没有什么区分,所以人们见他如此谦卑,也就没有人愿意和他为敌。

石庆死于在职的岗位上,是一种大幸。汉武帝在位长达53年,起伏相当大,五名丞相有四名被处死,只有石庆一人得享天年。在他任职时,家族中当大官的人有十三人之多。

伴君如伴虎,石庆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恭谨,为自己购买了一张护身符,历经沧桑,虽无能却终老官场,其中滋味只有聪明人才能品味。

同类推荐
  • 廉声小语

    廉声小语

    在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岗位工作了十余年,有意无意之间就积累了一些感悟。而这些感悟都是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有些人甚至不以为是的“小事”。可是,从职业责任上讲,正是这些所谓的“小事”需要我们经常去提醒、去教育、去润化……只有防微杜渐、才会防患于未然。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我和姐姐从父母的出生地和名字中各取出一个字,组合成“景静”和“宁瀛”,作为我俩的笔名,通信和写诗互赠,就用笔名落款。我内心里还有别样的兴奋,童年时我随父母直呼姐姐其名,被母亲多次纠正。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

    做一条拒绝沉没的船

    如果你想超越目前的成就,那么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提升你对自己的信任。唯有自信的人才会有所成就。自信,是启动心灵深处巨大潜能的力量!这是一本生动鲜活的生命教科书,它将教你如何拥有走向成功的力量,并从中获得希望,让自己阳光、快乐、不凡。
热门推荐
  • 下一秒忧伤

    下一秒忧伤

    流传了千百遍的故事,还没开始,已经悄悄落幕,谁会在心上留下一缕墨痕,谁肆无忌惮地闯进了我的生活,谁哭了笑了,谁对了错了,谁又头也不回地离开,留下纤长的逆光背影充斥了我的整个世界,摇摇晃晃地坠落。不过是一个质点的距离,却,遥不可及。我沉默,雨泪交融,这样的诗情画意,还在演着我的独角戏,来衬托你们的双人舞,哪一个,更动人……——落星宸
  • 我家是开小倌院

    我家是开小倌院

    女猪脚,一名记者。拍到英国政府与日本走私军火,却不想竟被发现?意外被杀害,却duang的一声,意外穿越,这就是主角光环!却没想到……我家是开小倌院?
  • 天黑之后,黎明之前

    天黑之后,黎明之前

    她被挚爱的人背叛,被最好的朋友陷害,上天给了她第二次机会,让她回到了四年前,开始了复仇
  • 真畏

    真畏

    仙街上,一个衣着落魄的少年,扛起了一杆长旗,破碎的布匹上,依稀可见一个墨色字迹,畏
  • 神战破天

    神战破天

    “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奈何你们就是要逼我做神,做一个自在的神也就罢了,却还要逼得我让神魔畏惧,站在这苦寒的巅峰。”斗11,清龙组,破虚空,成就人间传奇。收魔族小弟,杀修者奸邪,树昆仑仙境不败丰碑。联合龙组,大战神魔联军,斩杀魔君,流放神王,创造神界巅峰。
  • 天使公主的奇遇

    天使公主的奇遇

    她是北辰家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但从来没有公主病,心地善良,;他是落家大少爷,还是学校著名的冰山校草,但是她的到来,却融化了他……
  • 王俊凯你可知我爱你

    王俊凯你可知我爱你

    她夏雪凝,一个呆萌吸血鬼;他王俊凯,一个傲娇的王氏集团的大少爷,“王俊凯你清醒一点,我们不可能”夏雪凝还没说完,王俊凯就俯下身掠夺只属于她的甜蜜,“夏雪凝,你给我听好了,你,是我的,你最好乖一点,不然我不能保证我能做出什么。”
  • 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

    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

    本书是白落梅的散文,用诗一样的文字描述了苏曼殊传奇的一生。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最后的家。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他被世人称作为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用三十五年的光阴,换来一场红尘的孤独游历。
  • 星际战线传说

    星际战线传说

    银河宇宙,外星怪物!机甲战舰,修练秘术!常峰一生的目标只为地球人类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生存环境!离开太阳系,与外形生命体生死一战!穿越银河系,寻找另一颗人类可以生存的星球!他不是侵略者,但不代表他不可以毁灭一颗星球!为兄弟,他可以两肋插刀!为红颜,他可以怒发冲冠!为人类,他可以粉身碎骨!
  • 梦之军途

    梦之军途

    为了军人的梦想,少年放弃了大学。性格的缺陷,叫他一次次的违纪;内心的脆弱,让他颓废一时;一次次的打击,叫他不断的成长。他在和战友的生活中,在艰苦的训练里,在战场上的流血牺牲,让他明白了军人的含义和军人的信仰。他从不放弃梦想,从不忘记初衷,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军旅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