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6300000046

第46章 《史记》作品选读(15)

【原文】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译文】

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自己请求出征,天子以为李广年老,不允许;过了好久又答应了他,派他做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已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在水草缺少的地方行进,这种形势无法驻扎部队。因此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改令我从东路出征,再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直接对敌,我愿居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而这时公孙敖刚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所以调开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大将军表示坚决拒绝调动。大将军不听,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赶快前往右将军的部队,照文书办。”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了,他十分恼怒地到军部,带领士卒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大将军和单于接战,单于逃跑,没能捉到而回来了。大将军向南横渡沙漠,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见过大将军,回到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干饭和浊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责令李广到大将军的幕府去受审对质。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现在我自己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的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李广我长大后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去走迂回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了。”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了,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送交执法官审处,判处死罪,出钱赎罪成为平民。

【原文】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地,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国除。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译文】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做郎官。皇帝和弄臣韩嫣戏耍,韩嫣有点不恭敬的表现,当户就打韩嫣,韩嫣跑了。于是皇帝认为当户勇敢。当户死得早。皇帝封李椒做代郡太守。当户和李椒都死在李广之前。当户有遗腹子,名叫李陵。李广在军中死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李广死后第二年,李蔡作丞相犯了侵占孝景皇帝陵园空地的罪,应交执法官吏审处,李蔡也自杀了,不愿去受审,侯国封邑被废除。李敢作校尉跟随骠骑将军攻打匈奴左贤王,拼死战斗,夺得左贤王战鼓战旗,斩杀首级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作郎中令。不久,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使他的父亲抱恨而死,击伤了大将军。大将军隐瞒了这件事。又过了不久,李敢随从武帝去雍县,到甘泉宫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卫青是亲戚,就射死了李敢。当时霍去病正显贵受宠,武帝就隐瞒真相而说李敢是鹿撞死的。过了一年多,霍去病死。李敢有个女儿,是太子的侍妾,受太子宠幸。李敢的儿子名禹,也受太子宠爱,但好利爱财。李氏渐渐没落衰微了。

【原文】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

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译文】

李陵到了壮年,被选拔为建章监,监督御林军的骑兵。李陵善射,爱士卒。皇帝认为李家世代为将,就派李陵统率八百骑兵。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内二千多里,过了居延察看地形,没有发现敌人而回来。朝廷拜他为骑都尉,带领丹阳的楚兵五千,在酒泉、张掖教练射术,驻屯防卫匈奴。

数年后,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攻打祁连天山的匈奴右贤王,而派李陵带领射手、步兵五千人,出居延以北约千余里,打算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对付贰师。李陵到指定日期撤兵回来,而单于用八万兵围击李陵的部队。李陵部队五千人,兵矢已尽,士卒死亡过半,而所杀伤的匈奴兵也达万余人。他们边退边战,连战八天,往回走,离居延不到百余里了,匈奴堵住狭谷截断了归路。李陵部队粮食缺乏而救兵不到,匈奴猛烈攻击,招降李陵。李陵说:“我没有面目回报皇帝了。”就投降匈奴。他的部队全军覆没。残部分散逃回汉朝的有四百余人。

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向来听说过他家声名,战斗中又见他勇敢,就把女儿嫁给李陵为妻而给予高贵的地位。汉朝听说这事,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全家都杀了。从此以后,李氏名声败落,而陇西士人曾在李氏门下作过宾客的,都因而引以为耻了。

【原文】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言语,可树下自然会被人们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啊!

附录

报任安书

(摘自《汉书·司马迁传》)

【题解】

这是一篇名文。司马迁在写给任少卿的这封信中,读起来其内容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他对李陵的看法,和他与汉武帝之间在看法上的矛盾冲突,以及他所遭受的悲痛结局及其产生的社会作用。

文中,司马迁对李陵平日的为人,和他与李陵的简单共职关系,进行了介绍。同时着意于对李陵带五千步卒与强大的匈奴部队在拼死战斗中所表现的勇敢精神和能得士心的优秀品质进行了赞扬,指出李陵的失败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而李广利又坐视不救造成的。这些都有事实依据,看法是可以肯定的。但司马迁有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的用意,认为李陵投降是出于不得已,是“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不应该过于追究,出现这一情况受到谴责的应该是“贰师”将军而不能是李陵。正是在这一点上,他和汉武帝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因而触怒了汉武帝,虽然汉武帝也有想扶植宠妃李夫人之兄长李广利的偏私企图,但最终是挟持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神威,将认为是替李陵投降游说的司马迁给予了严厉处置,使司马迁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到极大的不幸。在这次司马迁与汉武帝发生的正面冲突中,受害的自然是值得同情的司马迁。但我们也不能说司马迁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是正确的,至少可以说他在认识上有极大的片面性并夹杂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然而造成这一结局的看得见的缘由都只是表面的,更深层的实际原因是,由于司马迁具有某种“叛逆”精神,较长时期以来他对汉武帝的作为是有所不满的,汉武帝怕会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李陵事件正好成为了触发点、导火索,这次是借机来惩治司马迁了。为爱惜司马迁的才能,汉武帝允许留下司马迁的性命却施宫刑对他在精神上进行打击,企图泯灭他的反抗精神以便使之顺服,所以司马迁受了宫刑以后,汉武帝反而任命他做了中书令,让他经常紧贴在自己身边。司马迁也有效地利用了这个机会来完成了他的写史事业。而且司马迁因为受了宫刑,使他能更为理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专制主义的阴暗一面,从而也就更加增强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的批判精神。因而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李陵事件又是《史记》得以写作完成,且完成得更为精辟深入的社会原动力。

第二,司马迁所具有的顽强作史意志和决心。在汉代有两种情况可以免除死刑,一是出钱赎罪,二是接受宫刑。司马迁自己说“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流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所以他只好接受宫刑。司马迁从历史从现实都知道受宫刑是件非常耻辱的事,因而对他的打击是不可言状的,“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精神的痛苦使他想过自杀,但他又理智地意识到那样做的话,“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他深思以后,还是决定以历代先贤为榜样坚强地活了下来,“所以隐忍苟活,含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未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在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父亲在遗言中提出的,以“孝”道为表现形式的顽强奋斗和自我牺牲所体现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流传千古、光辉灿烂的文化典籍——《史记》。

第三,集中表述了撰写《史记》的原则及宗旨。关于《史记》体例安排的命意,在《自序》中表述得非常明确清楚,而在这封信中涉及《史记》撰写最有价值的思想表述是,提出他的撰写宗旨,即“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个宗旨的提出,将考察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通观古往今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提出自己哲学、政治、学术、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来总结和发现历史运动中成败兴坏的规律,作为史家写史的任务,无疑对我国后代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作史原则上,这里提出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注重搜集资料,考证史事,从而为《史记》之成为“实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此,司马迁功在千秋,后世学者誉之为“史圣”,自是当之无愧的。

本篇文字优美流畅,而更见特色的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从而可以看出,司马迁是饱含着情感来完成《史记》的写作的。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罗曼·罗兰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罗曼·罗兰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汶川奇迹

    汶川奇迹

    从三江、水磨、漩口,到映秀、银杏、威州……两位作者王敦贤和张学明艰辛踏访震后汶川村村镇镇,见证三年来汶川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处奇迹。他们以见人见事的大量细节和情感饱满的叙述风格,忠实记录、生动呈现了汶川灾后重建的伟大历程。《汶川奇迹》全书共十八章,作者曾前后六易其稿。书中材料翔实,细节生动,主题鲜明,思想高昂。全书生动具象地再现了汶川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广东援建者的赤子之心。整部作品不仅讴歌了灾区干部群众擦干泪水自强不息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奋斗精神,还抒写了广东援建工作者对汶川的深情大爱与无私奉献。
  •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第一作品,古典文学赏析名家苏缨,其《纳兰词典评》风行天下,如诗语言,唯美彩绘,解读王国维和《红楼梦》的超然境界。
热门推荐
  • The Deion of Wales

    The Deion of W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一狂傲魔后

    第一狂傲魔后

    (本书已完结…可以放心大胆的看哦)她,血组第一杀手,却变成了懦弱无能,无法修炼的废物?你们有见过全系俱全的废物?当她褪去废物的头衔,傲世之姿,亮瞎你们的狗眼。他,千羽国质子,外表柔弱不堪,实则腹黑狡诈。当她遇上他。“嘿~美男,做我男人,如何?”她眯起双眼,欢快的口气,显示她现在心情很好。某男轻轻挑眉,并未说话,转身就准备离开。无视我?她怒火中烧,对他吼道:“我一定会追到你,走着瞧。”某男勾勾唇角,风华绝代,“拭目以待。”
  • 破道为仙

    破道为仙

    仙,据说有破轮回,寿不尽之命,故成为无数人终生追寻的目标。但自古以来,求仙者无数,成仙者却未曾听闻。以至于令得世人质疑——仙,到底存不存在?人道茫茫,仙道渺渺。世人皆言仙者长寿无尽,潇洒天地之间。然万载岁月,孤寂惆怅,万物流转,唯有苍天与之恒在。悠悠白云,习习清风。山巅之上,素衣飘动,华发散舞,俯视足下群山,清澈的眼眸中不由露出一丝黯然。随后,一声声包含沧桑的沉吟响彻天地。“人生如梦,俱尝欢愁。破轮回,梦将醒。回首无尽岁月,不及往昔一时。”
  • 我曾爱过你,可惜是曾今

    我曾爱过你,可惜是曾今

    我所拥有的都是别人不要的,那个爱我珍惜我的人,种种对我的好,对我的接近,不过是为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她。那好,我走,留你碧海蓝天。留你情深意长。
  • 返祖时代

    返祖时代

    女孩芸若,在五岁的时候被家人发现拥有返祖现象:她的眼睛可以变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功能,甚至控制别人的思维。得知她的能力后,她的父母非常排斥她,去日本发展,十六岁时接受她的姥姥离开,不得不去日本投奔父母,结果父母拥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叫芸兰,比她小2岁,却对她百般刁难,父母对她不管不顾,后来遇到了少年白羽,入住返祖公寓,与返祖公寓的大家开始了冒险。
  • 假戏成真:辣妻损夫掀江湖

    假戏成真:辣妻损夫掀江湖

    他,庶出大少爷,没名没分。她,魔女大小姐,错为丫鬟。无用少爷撞见被甩丫鬟,阴差阳错的陷阱,为颜面,为身份,披上嫁衣,成亲!新婚当日,立下十条婚后条约。无赖夫君不同意?那就让你知道名誉扫地是怎么个意思。“我真的是脑子被门挤了,才会同意和你假成亲!”林诗妍怒吼唐轩梵。“终于聪明了一回,发现自己脑袋被门挤了。”唐轩梵不急不慢的瞥了一眼林诗妍。“唐轩梵,你大爷!”“我大爷不也是你大爷么,何况我没大爷。”只听一声狂吼。庶出腹黑少爷和俏皮魔女大小姐的战争,麻辣开幕……
  • 金妻玉叶

    金妻玉叶

    大宅院里,人多,人挤,人人都有心机,也无一人至高无上。公婆是大客户关系生死存亡,叔伯是竞争对手向来虎视眈眈,丈夫是难靠近的顶级上司,正妻和妾们是同事要勾心斗角,继子继女们也懂了人事会打算盘,还有N多丫鬟婆子虽是下属却从不安分。从早上请安斗到晚上起夜,是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时的班。拿什么斗?她是小妾,不受宠,遭人欺,不漂亮,也不会长袖善舞,明眸善睐。难道只能宅斗惨败,沦落青楼,或青灯古佛?NONONO!她还是有优势的——她娘家有钱!古代商人地位不高,让她这商人的女儿尝尽人间冷暖,为求自保,她搬出金山银山,狠狠砸钱,但是,花钱真能买到安稳吗?且看穿越女主金镶玉,如何用锦缎珠翠,换得柴米油盐。
  • 心若流水负年华

    心若流水负年华

    “小姑娘~”老大爷在背后叫住了我,“你的生活死亡圈已经正式开始形成,希望你一切小心。”生活死亡圈?是什么东西,难道刘芳的死和我有关?不,不可能,我摇了摇头,告诉自己刚刚是出现了幻觉,于是继续往租房走去。
  • EXO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EXO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他的眼眸里藏着星辰他的笑容比阳光还要温暖耀眼他是我最爱的人没有之一他是鹿晗文文逗比欢脱风╭(′▽`)╯
  • 莫殇,我想你是爱我的

    莫殇,我想你是爱我的

    我和他,就像两条垂直的直线,永远只有一个焦点,无论我怎么想要交集,也只能随着时间和他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或许真的有命运安排这一回事。莫殇,如果我走了,你会不会在脸上呈现一丝,就一丝的伤心。他扯开嘴角,露出那一门白牙,笑着说,不会。对啊,你叫莫殇,你又怎么会因为我而有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