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8900000009

第9章 冒死直谏的乐运(3)

周久视元年(700)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九十三岁。武则天忍不住老泪纵横,说:“南宫(皇宫)已成空城了。”特辍朝三天,举国哀悼,并追赠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文惠。以后每逢遇到难以决断之大事,武则天总要叹息:“天朝从此再也没有狄公那样的人才了,老天爷夺走我们的国老未免太早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宰相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的范仲淹为名楼——岳阳楼写的纪念文章《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千古流传不朽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担忧天下人疾苦的事情放在前面,等天下人都得到享乐之后再来考虑自己的享乐。范仲淹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官为国分忧解难,以关心天下百姓疾苦为己任,勤政廉洁、痛恨贪官,锐意改革弊政,得罪权势而被贬职。他是实践自己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好典范。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出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他两岁时,担任武宁军(今江苏徐州)节度掌书记的父亲范墉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扶送父亲的灵柩回到吴县故乡。母子俩无依无靠,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培养范仲淹成长,两年后母亲改嫁给尹江府(今江苏苏州)的推官朱文翰。从此,四岁的小仲淹改姓朱,在继父的指导下刻苦读书。朱文翰赴京任职时,母子俩又被送到朱文翰的老家淄州长山县(今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为了读书,他投奔到长山醴泉寺很有学问的一个高僧门下。醴泉寺虽然位于深山之中,但也免不了有香客的来往和僧人诵经的喧嚣,他就躲到一个山洞里独自静心读书,常常读得入迷,忘食忘归。这里的生活非常清苦,他过着“划粥断齑”的生活。即每天晚上煮一碗米粥,待冷却后划为四块,第二天早、午、晚和临睡前各取一块,连同往返山洞的路上挖的野菜一起伴些盐吃。由于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业大有长进。成年后,他在继父的帮助下,来到北宋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又废寝忘食地苦读了五年。不仅“大通六经之旨”通晓了儒家的经典,而且磨砺了意志,造就了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忧国忧民和痛恨贪官污吏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标准。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八月,他考中进士,出任广德军(辖今安徽省广德、郎溪等县)事司理参军。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后来改任庆军节度推官,开始正式恢复范姓。

司理参军是掌管刑狱诉讼的低级官员,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赴任前,他的母亲谢氏再三嘱咐,为官要公正廉明,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范仲淹为了不辜负母亲的希望,就悄悄地做了一次试验:他让人做了一百个馒头,自己先藏了一个,其余全部交给家中的丫环。第二天叫丫环拿出馒头反复清点只有九十九个。范仲淹佯装大怒:“明明是一百个,怎么成了九十九个?分明是你偷吃了一个。如果你承认,念你初犯就饶了你!如果你不承认,就要动家法了!”那丫环一想,不要为了一个馒头而挨打,索性就承认是她偷吃了。范仲淹从这件小事中悟出:如果不周密慎重断案、审案,简单采用逼、供、信,将会造成多大冤案啊!他在广德任司理参军处理案件时,注重调查研究,反复核实,从不轻易结案。有时为了公正常与上司相辩,甚至时常“引囚访问”。范仲淹在广德管理刑讼三年,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他调离时,两袖清风,甚至连盘缠都没有,只好把自己的一匹老马卖掉,徒步数百里到集庆军(今安徽亳州一带)去上任。

当时应天府的知府晏殊是一位爱惜重用人才的官员,他听到范仲淹的名声,就把范仲淹召到府学去任职。1026年因母亲病故,范仲淹服丧回南京居住。他服丧期满后,在晏殊的推荐下,又做了秘阁校理,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由于这里藏书很多,他的学问又很高,全国各地来这里向他求学的学子很多。范仲淹手持经典为他们讲解,从不知疲倦。往往求学的书生都比较贫穷,他就用自己的俸禄来招待来自四方的学子们吃饭,自己的孩子却要轮流着穿一件体面的衣服才能出门。

来到京都后,范仲淹看到北宋王朝朝政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上疏皇帝请求谨慎地以德才挑选郡守,推举县令,斥逐游手懒惰的官员和裁削冗员以及不安守本分的人,抚慰将帅,巩固边防。全书共一万多字。

天圣七年(1029),宋仁宗赵祯的母亲章献皇太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要求仁宗皇帝在冬至的这一天率领百官为自己祝寿。诏书已经下达了,范仲淹却向皇帝上疏提出了对这件事的看法,他指出:“向父母亲尽孝道,连普通百姓都应该提倡,皇帝在内宫行家人之礼是应该的。但率百官在前殿为皇太后祝寿,这种礼仪有损国家的尊严,不应该提倡的。”他的这个上疏惹得皇太后和皇帝都不高兴。于是就找借口,把他贬官为河州(今山西永济)通判,不久又改为陈州(今河南淮阳、沈丘一带)通判。

第二年,即天圣八年(1030)年初,有些官员想利用大型工程项目为自己大捞一把,就向皇帝建议重修太乙宫和洪福院。三月,仁宗皇帝批准了这个建议。这是一个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的工程,仅木材一项就要九万四千多根。诏书下来,老百姓怨声载道。范仲淹深知,人民生活已经苦不堪言,如再大规模地征用木材,人民简直无法生活。于是再一次不顾个人安危越级向皇帝上疏说:“昭应宫、寿宁宫毁于火灾,上天的惩罚刚过去,今天又要大兴土木,这是上不合天意,下不顺民心的事情。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每年征购木料的数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样才能既利于国家,又顺于民心。”仁宗皇帝这一次在范仲淹感人肺腑的奏章中见到了他的一片忠心,遂下令取消了重修太乙宫和洪福院的工程项目。章献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召为右司谏。

那一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大规模的蝗、旱灾害。江南、淮南、京东一带尤其严重。范仲淹忧灾民所忧,上疏请求朝廷派遣使者前去巡视和赈灾安抚,但久久没有消息。于是他就利用见到仁宗皇帝的一次机会,当面请奏仁宗:“宫廷中的人如果半天没有饭吃,陛下会怎样呢?当下,灾区的灾民已经有好久没有饭吃了,作为爱民的明君怎能无动于衷呢?”仁宗听了很难过,就派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的灾民。他所到之处,即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且严厉禁止百姓搞荒唐的祈求神灵免灾的祭祀活动,同时上奏朝廷免除这一带百姓灾年的赋税等负担。

北宋初期,党项民族在今甘肃、宁夏、新疆和陕西北部及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的国家叫西夏。西夏经常侵犯宋朝边境,宋真宗时为了得到边境的和平,每年给西夏大量的金、帛、茶叶等,求得他们称臣于宋,不再侵犯。宋仁宗景五年(1038),西夏国的李元昊自称大夏皇帝,率兵大举进犯宋朝。

那时候,宋朝在西北驻防的军队虽然有三四十万人,但分散在二十几个州的几百个堡垒上,而且各州人马互不配合。宋军好长时间没有打仗,缺乏训练,再加上宋军打仗有一个很机械很不好的制度,就是按照军阶低高先后出阵作战。而西夏的骑兵却是训练有素,集中指挥,机动灵活,所以宋军常常打败仗。延州失守,潘原、关中地区也一片慌乱。老百姓被西夏兵杀了许多,活着的只好逃到山谷里避难去了。在此国难当头之日,范仲淹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任麟延、环庆两军的统帅,前往前线指挥抵抗西夏的战争。他首先革除了按官阶低高出击的作战方式,把边境上的军事制度作了一番改革,接着把延州一万六千人马分为六路,由六名将领率领,日夜操练,修复城寨,又提高官兵待遇,奖罚严明,使原来十分散漫和气馁的宋军很快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第一仗就打败西夏军收复了延州。西夏将士吓得直叹道:“小范老子(指范仲淹)除了带有几万雄兵外,胸中另有数万甲兵,可不像大范老子(指延州原知州范雍)那样好欺负了。”捷报传到京城,仁宗皇帝无比欣喜,对左右大臣们说:“我一向认为范仲淹是可用的。”于是提升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就在范仲淹率军抵御西夏军时,军中有一小兵叫狄青,他练得一身武艺,加上作战勇猛,被提拔为小军官。他每逢上阵,披头散发,戴上一个铜面具,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手拿一枝长枪在敌阵中东挑西杀,吓得西夏军心惊胆寒,纷纷败退。范仲淹听说后,非常喜欢这个人才,立即把狄青召来,劝他多读书,要他博古通今和熟悉兵书,并介绍一些书籍让他读。在范仲淹的培养下,狄青对秦汉以来名将的兵法都非常熟悉,屡屡建立战功。范仲淹又把他推荐给仁宗皇帝。后来狄青被提升为马军副部指挥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立下大功,宋仁宗就把他调回京城做了副宰相,并向他征求治国的方案。范仲淹就针对朝廷的弊病,一下提出了十条改革的措施,主要内容有:一、对官吏要定期考核,按照老百姓对他们的评价提拔或降职;二、严格限制大臣和高官子弟靠关系得官;三、改革科举制度,选拔真正人才;四、慎重选择任用地方长官。还有几条是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等等。仁宗皇帝立即批准了这十条方案,在全国推行。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在推行新政过程中,范仲淹有一次在审查被提升官员的名单时,发现有贪赃枉法的人员,就提起笔来把名字勾去了。有人对他说:“你这一笔,可要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范仲淹很严肃地说:“要不让这一家子哭鼻子,那就要害得几十万上百万个家庭的老百姓哭鼻子了。”由于范仲淹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的利益,他们纷纷起来反对和抵制,并给范仲淹造谣。宋仁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只好作罢。范仲淹也主动要求贬职,再回到陕西守卫边境,后改任邓州、杭州、苏州知州。他在苏州治理水患,为百姓排忧解难,百姓为他刻石像,建祠堂。

宋仁宗皇裕四年(1052),六十四岁的范仲淹病故于户部侍郎兼青州知州任上。他从小在贫困中成长,富贵后没有宾客上门绝不吃两种荤菜。但他乐于施舍,捐资为家乡创办义庄,用于赡养穷人。他乐于行善,许多读书人就是在他的资助下得以金榜题名的。他去世后,全国的老百姓很悲痛,就连他曾安抚过后归附宋朝的羌族人都像哭自己的父亲一样痛哭他。朝廷也追任他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仁宗皇帝还亲自为他的墓碑题写了“褒贤之碑”四个字。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四册为赋、杂文和其他一些内容:杂文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二十一篇外,另增加两篇,即《节录嵇中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书后》和《曹司空手植楝树记》。书简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五件外,另增加三十六件。经解诸文除《通志堂集》中的六十五篇外,另增补二篇。
  • 漫漫长路沁梅香

    漫漫长路沁梅香

    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附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暹罗之恋之此情可鉴

    暹罗之恋之此情可鉴

    那晚,TONG问MEW:一个人住,不寂寞吗?MEW说:寂寞的害怕。小时候,寂寞是因为没有朋友。长大了,寂寞就是,比没有朋友更寂寞。……
  • 装鬼之弄假成真

    装鬼之弄假成真

    小时候,经常听家中的老一辈人们说一些神啊鬼啊的故事,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些都是糊弄小孩的,都是假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王青为知道了,有些东西是确实存在的,你无法否认它的存在,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
  • 血蔷薇的复仇女神

    血蔷薇的复仇女神

    她与他,是从出生时就是玩伴;她与他,是小时候的偶遇玩伴;她与他,是因为自己的姐妹而认识的。她们,要复仇;她们,要复仇的人正是他们的未婚妻的家庭,他们的爱恋会怎样的?是坎坷,还是顺利呢?
  • 战荒传奇

    战荒传奇

    扶摇九天耀重楼,傲视苍穹镇九洲!在战神大陆,张家门前降来一子,他身世神秘,唯有一块玉佩相伴,看此子如何登上巅峰,续写一段战神传奇……
  • 痞子冠军

    痞子冠军

    竞技中带些现实,现实中带点虚幻虚幻中带着人性,人性又带点真实真实......我编不下去了,内容如何大家自己看吧
  • 浮生途之仙逆绝恋

    浮生途之仙逆绝恋

    一对身份神秘记忆淡薄的琉殊和茗舞两兄妹,用附魂之术寻找可以贮存记忆的赤晶,却“意外”帮助了一名叫阮清涟的女子。从而一路结识了各种身份神秘的人们,经历了一番奇异的探险。在这个过程中,二人的感情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隐隐解开了隐藏在他们之间那惊天的秘密……
  • 山海凡尘

    山海凡尘

    遗落在了凡间,所思所为,不过是为了又朝一日能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乡,能再见到她。他曾答应她,不再伤一人,却最终屠戮天下。他本性纯善,却嗜血疯魔,直到遇见了她。两个迷惘的人,为了心中的答案,一直都在不停的苦苦追寻,到头来,却只是被命运所左右着。
  • 火影之忍者传

    火影之忍者传

    火影忍者改写为文字版10年前九尾在鸣人出生时破印......
  • 新一,欢迎回来

    新一,欢迎回来

    工藤新一:“兰,我回来了!”看着向自己走过来的工藤新一,毛利兰面带微笑的说:“新一,欢迎回来!”(PS:本文是新兰文,柯哀党请自觉左转)
  • 七月向日葵

    七月向日葵

    被租房婆婆勒令退租,以为没地方住,没想到男朋友居然给了她一个大惊喜——有房子了!参加好友婚礼,遇上不羁青年阿源,更没想他的另一个身份竟是公司的合作对象乐队主力!相处越久,感情滋生,男友和他,一个温柔绝顶,一个充满刺激,究竟该选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