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1000000057

第57章 关于“七月派”的几个“问题”(1)

——在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前年,我在第一次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曾经作过一次关于“七月派”的简短的发言,这次本不想再谈什么。可是听了某某同志的发言,引起了一些感触,觉得有必要把他提出的几个问题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是以一个文学编辑的身分,而不是以诗作者或七月派一分子的身分来发言的。其次,“七月派”是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曾经存在过的一个文学流派,至今它已不存在三十多年了。我觉得,今天在党的十二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总结三十年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经验,正在推进我们新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大家都还在探索中,还没有形成什么公认的新的流派。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是不是“七月派”,我只能说不是,因为这个流派早已不存在。

第三点是,我们现在谈“七月派”及其它流派,都应以客观的文学史的角度来回颐、来探索、来总结经验,都应抱着历史主义的观点,都是为了当前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这样一个目的,而决不能是站在原有的流派的立场上,按照过去的观点,来攻击过去的对立的流派,那样对我们共同的文学事业没有一点好处。

以上这几点,必须先说清楚。下面我就针对某某同志的发言谈几点意见。

第一点,某某同志在发言中说,“七月派或胡风派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的。”我觉得,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命题,几十年来,我们都熟悉它的严重的含义,对于一个文学社团似不应这样说。而且从党所提倡的团结的愿望来说,我认为这个提法更是不合适的。

“七月派”的称号,大概是1940年前后在重庆出现的,在当时就带有一点贬义,这可能与30年代后期左翼文艺运动中的论争有关系。1937年7月在上海出版《七月》旬刊(只出三期便停刊),1997年9月在武汉正式成立“七月社”,编印《七月》半月刊,后来到重庆改为月刊。《七月》是半同人刊物,作为编者的胡风同志曾在比月)上有过说明。《七月》经常撰稿人有胡风、萧军、萧红、艾青、田间、吴奚如、丘东乎、曹白、孙钿、端木蕻良等,后来又增加了S.M、贾植芳、路翎以及邹荻帆、冀访等,特别是在诗歌方面,集合了一些年轻的“初来者”。1938年初,萧军、萧红、艾青、田间、吴奚如、丘东平、端木蕻良等都奔赴抗日前线去了,胡风一个人留在武汉编刊物。当时我是初中学生,作为一个读者,看到这个杂志,觉得它的作者们都是在鲁迅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大都与鲁迅有过亲密的关系(特别是胡风、二萧等),在创作上都是以鲁迅为导师,坚持现实主义道路的作家。他们以昂奋的激情及时反映抗日斗争的作品,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是十分自然的。

解放以前,就诗歌方面国统区的“七月派”作者来说,那些青年作家确实在政治上、艺术上是声气相投、互相激励前进的。但他们不是自觉的组织联系,更谈不上“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的关系,尤其到抗战胜利前后,即1945到1948年间,这些年轻人(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大都到解放区去了,剩下的散处在国统区各地做地下工作。

胡风本人这时也在党的指示下到了香港,因此不可能还有一个属于这个流派的什么“组织”。解放前几年,某某等同志办《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时候,“七月派”早已不成其为一个“阵营”,它的个别诗作者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在党的影响下,只能各自为战,写自己的诗。

说一个文学社团,“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理论上当然说得过去。但文学社团不同于政党,一个政党确定有其纲领和组织,文学社团一般未见得有,它大都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世界观、美学观、创作方法上互相吸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渐渐形成艺术志趣大体上相近的一个作者群,客观上形成为一个流派。“七月派”,我想,正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文学史上,有些社团并没有在艺术上形成有鲜明特点的流派;也有的没有成立社团,倒真正形成了公认为有艺术风格的流派。现象比较复杂,值得研究。某某同志用含义严重的政治术语来说“七月派”是没有根据的。我提供如上听史事实,请大家考查与研究。

第二个问题,艾青、田间算不算“七月诗派”的问题。

我认为,艾青和田间在“七月社”成立时应当是它的同人、我并不认为凡在《七月》上发表作品的都是“七月派”,例如丁玲、周而复、刘白羽,陈荒煤等同志都在上面发表过作品,但他们的艺术风格早巳形成,他们同时还在其它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作品,因此,不能算作“七月派”。1940年前后,艾青、田间情况有所不同,他们在《七月》发表了他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如艾青的《北方》、《雪落在中国土地上》、《乞丐》、《向太阳》等,田间的名作《给战斗者》以及一大批街头诗。他们的诗集列入《七月诗丛》出版的各有两本:艾青的《北方》、《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更重要的是,艾青、田间对于“七月诗派”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这是判断他们是不是“七月派”的一个重要根据。一个流派的形成,前边已说过,是个复杂的现象.需要考察研究

但我以为,流派一般主要是通过作品的影响形成的,而不是取决于预先发布的理论或“纲领”;考察一个流派的形成与影响,主要应通过其代表作家的作品、创作活动及其美学观来考察这一流派的艺术特点、影响,以及流派的形成过程。如果我们按照这种历史观点看问题,那么艾青,田间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应当属于《七月》的作者群的。从文学史的角度来选七月派作品,当然不能不选他们的诗。最近四川人比出版社编印《七月诗选》,听说将艾青、田间、邹荻帆、天蓝、贺敬之等诗人在《七月》上发表的诗篇都选入了。听说艾青、贺敬之等同志都表示了同意,因为那是历史事实嘛。

“七月诗派”应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七月》为中心,皖南事变以前;后期以(希望)为中心,抗战胜利前后几年。两个时期的主要作者不一样。到后期,艾青、田间没有在《希望》上发表诗,他们只有诗集列人《七月诗丛》印行过,《希望》上的是另外一些作者,绿原是其中的一个。但作为一个流派,七月诗派从前期到后期,艾青、田间的影响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个流派的形成起了深远的不可分割的作用。《白色花》的许多作者大都同意这个观点。说到流派与风格的关系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艾青、田间两人以及“七月诗派”的许多作者,他们在风格上从来就不一样。不能说一个流派的作者的风格就一定不分彼此,互相雷同。对“七月诗派”的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应当进一步探讨。例如鲁藜和绿原的诗区别就很大,风格很不同。这并不奇怪,一个流派既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美学上的追求,各个人又有各自的个性,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为没有个性也就没有诗了,——共性不可能不通过个性来表现。没有田间早期诗的跳跃性、节奏感很强的战斗歌唱,就没有田间;艾青的朴素、自然、深沉的艺术风格,就更具有其个性了。但在抗战开始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又有共同的东西:对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对诗的探索,对艺术的态度,乃至在人生的态度上都有很多共同点,尽管他们生活战斗在不同的地区,反映的生活内容不同,战斗要求不同,使他们的诗显出了明显的差异。

总而言之,艾青、田间应不应当算作“七月派”,我认为,不是某个人的好恶所能决定的,它是严肃的文学史家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正确解答这个问题,不能不再次强调地指出下列基本的事实:艾青、田间的一些代表作最初都发表在《七月》上;他们的艺术成就经过《七月》从理论上加以阐明,并在读者心目中得到更鲜明的表现;他们的作品和它们所代表的创作方法影响了当时一代的文学青年;这些青年作者沿着这两位先行者的道路又有新的开拓,并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一个诗的流派;这个流派在40年代整个诗坛上代表了一个与二三十年代诗风不同的风格,并和当时并存的其它流派在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分野,等等。把这些历史事实置之不顾,以非科学的态度来解答问题,甚至带着成见来抹杀事实,对今后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没有什么好处。

第三个问题,把艾青、田间列入“七月诗派”,是否把他们“降为二三流诗人”的问题。

(某某:这不是我首先讲的,是《文学报》对海南岛会议的报道上说的。)对,这不是你的发明。我在海南岛会议上也听到过这种说法。有人说,“流派是二三流作家形成的群体,是主流以外的。”给人的印象是,谈到流派,只能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团结对象”。

然而,古今中外的文学流派,如果真正把它们当作流派看待,无不是因其艺术风格而获得这个称号;当然,一个流派的艺术倾向是同它的政治倾向有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回事,不能简单地在它们中间划等号,这是一。因此,所谓“主流”,也不过是在当时当地,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创作方法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流派,而不能是由于这个流派的成员在政治上具有优越地位的缘故(中外历史也有过这种人为的现象,但在文学史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如实的科学的说明),这是二。如果从艺术倾向着眼(并假定政治上没有根本的分歧),那么任何流派就必须通过“百花齐放”的过程来赢得广大读者的喜好,来达到理论上的阐明和肯定,从而争取各自的历史地位,这是三。正是这样看问题,我们认为,党在“四个坚持”的原则前提下推行“双百”方针,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

正是这样看问题,我觉得每一个文学流派都可能有第一流的作家,也可能有二三流作家或未人流的作家,还会有很蹩脚的作家。如果一提流派,就认为一定没有第一流的作家,这与古今中外的文学流派的事实不相符。鲁黎就表示过不赞成含混地提“七月诗派”,他认为40年代初期的《七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流派”问题,如果说是“流派”,有一个时期,它也是最有影响、最有吸引力的“流派”,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海南岛会议上,美术家卢鸿基同志在发言中也持这个观点。

现在的艾青,田间,特别是艾青,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但在加年代初,艾青还是青年,他的诗已经产生了至今不能低估的影响,但那时谁也没有想到称他是诗坛的“祭酒”。现在艾青通过他几十年的作品(包括他40年代的作品)形成了一个高峰,但既是高峰,就自有他所从属的山系;而且按照造山运动的自然规律,在下一代的青年诗人中间不可能说将没有更高的高峰出现。这就是说,艾青的艺术成就应当得到充分的科学的肯定,应当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具体背景下来肯定,应当指出它作为“高峰”的来龙和去脉,指出它的基础和极限,指出它已经达到的、可能达到的和尚未达到的高度,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飞来峰”,一个孤立的奇迹来啧啧称羡,这不是文学史家应有的态度。所以,我认为,艾青、田间这两位前辈的成就和声誉,并不能抹杀也并不妨碍文学史家根据历史事实把他们看作“七月诗派”奠基的重要诗人。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凡间琐事,无不包含其中:民之生存不可缺少的“面包和盐”;你我终生寻找的“吻颈之交”;世人永不厌倦的话题“男人眼中的女人”……一如将油盐酱醋,苦辣酸甜搅在一起,五味杂陈,细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全书把《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和改变,根据原著的一百二十回内容,创作了一百二十篇七言押韵组诗。书稿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且使用诗歌的语言。可以说,《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比原著更加精炼、优美,比原著更加有韵味。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本书为等待香港系列第三册,主要来自作者近年在《城市画报》等刊物的专栏,延续其作品的一贯特点,可以视为等待香港系列的补编,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洋老师的高原梦

    洋老师的高原梦

    《洋老师的高原梦》记录了三位外国教师在青藏高原支教的工作和生活点滴,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们在这片高原上获得的崇高和幸福。虽然他们难以细致描摹出深藏在他们心中的高原梦,但这里记下的他们、他们的学生和高原,必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理解和赞颂,引来世界关注、关切的目光。
  • 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本书以时间为经线,历史事件为纬线,历史故事为节点,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全景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轿车工业史诗般的发展历程,记述了老一代汽车人创建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和轿车工业的故事,揭示了中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轿车工业的深刻影响,解析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成绩与问题,对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发展现状做出了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三生有幸喜欢你

    三生有幸喜欢你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一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 神帝大人别追我

    神帝大人别追我

    “你是邪君。”某男神淡淡地说。“……”某妖女无语望天。苍天啊,大地啊,人家只是想愉快地去西方旅游顺便去访问传说中的吸血鬼,怎么就遇到了传说中的“死敌”?从此西方没去成,反倒和某男神纠缠不清。
  • 求娶于人

    求娶于人

    “阿寻,你娶我吧。”“不可能。”苏萌死缠烂打的很久才发现,原来,他们的爱情,开始于六年前,也结束在六年前……“这孩子在叫谁爸爸?”“你啊。”苏萌窃笑,又原来,六年前的结束是为了今天的开始……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鹿晗走后

    鹿晗走后

    鹿晗走后的三十天里,都发生了什么?(这是虐文,呃,特别是结局。。)
  • 冷面王爷神探妃

    冷面王爷神探妃

    一出生就被人抛弃,仿佛这就注定了我为了自己的身世满世界跑的路。从小,我对某些事情总是能够极快的洞悉,并且有着几近变态的准度。比如:隔壁的老王偷了孤儿院里清洁阿姨的红色内裤,管食阿姨又偷吃了汤里的鸡肉,刚子今天又尿床了,等等等等。这是我的天赋吧,似乎注定了我与案件脱不开关系。在我正式成为一名警员的那天,我被潜在案发现场的凶手杀死了,还没来得及一展身手,我就穿到了天圣。在这里,我与每一起都案件绑在了一起:少女失心案矛头直指向我,深夜无头尸杀人案让我身陷危机,瘟疫投毒案让我百口莫辩,国宝被盗案使我锒铛入狱。每一起凶案都扑朔迷底,杀气弥漫,每一步都让我心惊胆颤,是谁的阴谋,又是谁的相助?
  • 愿君被世界温柔对待

    愿君被世界温柔对待

    看过离散,看过幸福愿你不论遇到什么都能够被温柔对待相信也好不信也罢,希望温柔
  • 监狱收尸人

    监狱收尸人

    大家可能都对监狱有些陌生,对于被严格保护的刑场更是一无所知。然而,刑场上被枪毙的尸体往往会被运送到哪儿呢?有些被家属当场认领,有些则是被法医部接收。有那么一小撮的尸体,因为种种原因,就连法医部也不愿意接收。而我的工作,就是专门接走那些连法医部都不敢接收的尸体,这行有个名字叫做监狱收尸人。
  • 未婚先有子

    未婚先有子

    姚醒芽这女人真是人如其名,一遇上她,他就不得不“咬紧牙”!五年前是她声称对他一见钟情、两人是天生一对,追缠着他,硬要跟他在一起,终于他接受她、爱上她,跟她发生感情,真心想跟她相守,她却忽然闪人了。害得他自此之后,对女人不信任、没好感,只玩爱情游戏,不谈承诺跟永远。
  • 豪门老公追妻记

    豪门老公追妻记

    “我都说了,我不认识你!不是你老婆!”段子晴对自己身后这个大型宠物已经几近崩溃,他就不累么?非追着自己说是他的老婆,难道我真张了张大众脸,这么难以分辨?她摸摸自己的脸庞暗暗盘算。不可能吧,绝对是他的眼睛模糊度太大,...他也不在乎,承不承认根本不重要,追到手当老婆也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