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2500000016

第16章 最初的记忆(7)

这时才是我最高兴的时刻。我跑得飞快,幸亏有月亮,看得清路,身后跟着一串孩子,仿佛我是风筝。身后的一长串孩子是风筝的飘带。“成汉哥,今天的海琴让我拿!”。成汉哥,灯笼由我拿!”

父亲的海琴和灯笼搁在东房的供桌上。蜡,我得向祖母要,蜡不能随便放,搁在供桌上,一会儿就会被老鼠吃光。我和孩子们又是一阵小跑,我当然地跑在前头,同伴们有的拿蜡,有的提灯笼。海琴由我拿,我从不让别人碰的。

父亲站起来,用手摸摸风筝的绳子,如果绳子绷得不够紧,海琴常常放不上去。父亲放海琴和灯笼不让别人插手,他先把海琴连到绳子上,再把灯笼挂在海琴下边。他总是当风筝稳定到最佳状态时,才小心地把灯笼点亮。我和孩子们鸦雀无声,等待着海琴和灯笼开始升起的一刹那,父亲异常专心,眼睛也明亮起来,不住地看天、看灯笼和海琴,只听孩子们一声喊:“海琴动了,动了!”海琴在一片欢呼声中沿着琴弦似的绳索嗡嗡地歌唱着升了上去,越升越快。我把耳朵贴着绳子谛听,真能听到远方大海的声音,嘿,大海的声音原来像一群蜜蜂在飞。父亲目不转睛地看着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

天空出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红色的星,摇摇晃晃的星,会歌唱的星。灯,在天空,也不过亮半个钟头。灯灭了以后。放风筝的高潮便结束。孩子们纷纷回家。我仍忠实地守望着天上的风筝。失去灯,风筝看去更明显些,它摇曳着,隐约能听到飘带扑瑟瑟的声音。灯笼和海琴也像我一样陪伴着风筝,还有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直等到半夜,父亲和广场上的人都立起身来,父亲才和几个大人把风筝收了下来。如果大人们的自乐班还忘我地吹奏响器,何时收场就难说了。风筝在天上多半很安生,只有几次,忽然起风,父亲提早收下风筝来。风筝靠墙立着,我守着它,还守着灯笼和海琴。大人们仍吹吹打打,不愿散场。

父亲年年都要放风筝。每年都认真地把风筝修补一番,重新染一次颜色。村里放风筝的人有好多家,都没有我父亲放风筝那样虔诚和认真。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流行一个谚语:“史桂林的风筝头一分儿。”卖豆腐的老汉夸自己的豆腐说;“我的豆腐是史桂林的风筝。”父亲的风筝挂上灯笼之后,三五里内的几个村庄都看得见。

这放风筝的一套技能父亲是怎么学来的,可能是我们家乡自古传下来,也可能是他从北京城学来的。但是,我在北京待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见过有人夜里放风筝,更没见过挂海琴和灯笼的风筝,真感到奇怪和遗憾。

父亲为什么总在月明的夜放风筝,而且特别喜欢在黑夜挂灯笼和海琴,我此刻真有点理解了。如果我现在放风筝,我也一定在黑夜放,而且一定挂上灯笼和海琴。

当风筝放稳了之后,父亲就不停地抽烟,很少跟谁说话,他仿佛很深地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他放风筝跟他吹箫的神情很相近。他有自己放风筝的哲学,希望风筝带着灯笼的光亮和海琴的歌,也带着他的心灵,升向高高的空旷的夜空。

后来,到了四十年代,我知道,父亲在家乡那些年写过不步的诗,有旧诗,也有新诗,从来没有发表过,他似乎没有想到过要发表。

还有,父亲一生嗜酒。他放风筝之前,喜欢先喝点我祖母酿的黄酒。我们家乡的春二月,大地还没有完全解冻,夜间是很冷的,有月光的夜更加清冷清冷。

似乎一旦风筝连同海琴和灯笼升到天上,月夜就变得温暖起来。至步我父亲的感觉是这样。

海琴

春二月,刚吃过晚饭,天就暗黑暗黑的了,星星出得还不全。风不大,可冷冷的,很有气势。祖母手扶羊圈门口那棵老枣树,兀立着,面朝南边的天。她不住地在张望和谛听。乌鸦从头顶掠过去,只听哇地一声,却看不见飞的影子。但我心里知道,祖母正在张望着什么,谛听着什么,因为我也正朝那个方向痴痴地望着听着。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这个时刻,我父亲在五道庙前,要把海琴和点亮的灯笼,一块向已经稳在高空的风筝送上去。点亮的灯笼,红光闪烁,如果与风筝一块升空,肯定当下就着了起来,不但灯笼烧光,怕还得祸及风筝。因而只能等风筝升到空中,稳定了之后,才有可能送上去。可是怎样把点着的灯笼送到高高的风筝那里去呢?这就得靠海琴。

海琴,形状似展开双翅的蝴蝶,是用纸和竹制成的,上面描绘着彩色的图案。为什么叫琴?为什么不叫蝴蝶琴而叫海琴?最初我都不明白。问过父亲,他回答说:“你只要看过听过海琴升到风筝那里面,你就明白了。”

海琴的上端,在两翼之间,有一个铁丝做的环套,可以连在风筝的绳索上,海琴的下端挂着灯笼。一旦灯笼里的蜡烛点着了,热气上升,从灯笼顶部的空洞冲冒出去,直冲着海琴的两翼,产生出浮力,海琴带着红灯笼,便沿着绳索,歌唱着向上升去。

父亲对我说:“把耳朵贴着绳子。”

我把耳朵赶紧贴向绷得像弓弦的绳子,果然便听见海琴抚着绳索,奏出了非常奇妙的大海的音乐,不同于板胡,不同于笙。仿佛是一群炸窠的蜜蜂,嗡嗡地护着蜂王,在天空旋飞。又仿佛觉得不是一根绳索在弹奏,而是弹着无数根弦子。可能上边风紧的缘故,声音越听越响。等到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就停下来,变成一颗红的星悬在空中,漆黑的夜空上,只有这一颗星微微地在摇动。琴声并未消失,还在不停地演奏着,只是没有上升时那么洪亮罢了。

其实,耳朵不贴著绳索,也能听到海琴演奏的音乐,全村的人坐在房子里都能隐隐地听到,就像滨海住的人家都可以听见海韵。

“看,送海琴和灯笼了!”孩子们在小巷里嚷嚷着。

祖母望着天空摇动着的红灯笼说:“今天的灯动荡得厉害,恐怕风筝不好收下来。”她担心儿子的胳膊又要疼几天。

假如风大,收风筝时需要几个男人的力气,才能把风筝拽下来。

灯笼里的蜡烛一旦烧尽,红亮的星星就殒灭了,只听到海琴寂寞的叹息。

父亲扎的风筝是附近几个村庄最大的,是人形的天官风筝,足有丈把高。用的绳子是麻的,浸过蜂蜡,这是为了让海琴能快捷地上升,并且演奏出的声音清亮一些。

童年时,我没有见过海,但我从海琴声中听到了大海美妙的旋律。后来,我见到大海,大海的涛声当然比海琴的声音要雄浑得多,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我童年的海琴,即使是交响乐,也淹没不了海琴声音:

嗡嗡,嗡……铮铮,铮铮……令人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之后,再没有看到有人在夜里放风筝,并且把海琴和红灯笼从地上升到天空。

真希望海琴不要失传。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敢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旁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濛濛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闻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少年与萤火虫——父亲对我讲的童话

夏夜,黑得令人窒闷。

我和一个少年在草丛中追逐一闪一闪飘忽不定的萤火虫。

我们只尽兴地追捕,原不想真的抓住。

我问少年:“你能用手拍死一只萤火虫吗?”

“当然能!”少年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不相信。”

少年不服气,向忽上忽下飘飞的萤火虫猛地扑去。

正当他就要追到了,那萤火虫自己灭了。于是少年在草丛中找啊找啊总是找不到。

萤火虫又亮了,竟诱惑地落在少年的面前。

少年忿忿然举起手,向颤动的火花狠狠拍下去。

突然,我看见少年的手僵在空中,仿佛被无形的手猛一下抓住。

同时听到—声啊哟,“它真美,我差点把它打死!”

后来,少年逢人便说;“准也拍不死萤火虫。”

但是,刽子手应当除外。

同类推荐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贝壳风铃

    贝壳风铃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情感的故事

    情感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大学生文化读本。情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情感就构不成人生。人的情感是以其生物存在为基础的,但又是超生物的,是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的表现。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本书选择了古今中外文化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书信、文章,编辑成书,从亲情、爱情、友情、生死等多层次展示情感的故事和情感的人生意义。读这本书,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是丰富的,因为情感是丰富的;人生是美丽的,因为情感是美丽的。这个读本将帮助读者扩展情感视野,深化情感意识,增强爱的信念和自觉。
  • 爱,永纯

    爱,永纯

    本书是《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和病中妻子吴萍共著的随笔集。2012年,郎永淳妻子吴萍罹患乳腺癌并出现癌细胞转移,郎永淳和吴萍做了一个决定——吴萍去美国休养,已经考上北京知名中学的儿子留学美国,陪伴妈妈。夫妻双方用各自的视角,分别于中美两地回顾近二十年来关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心情感悟,笔触真挚,感人至深。
热门推荐
  • 三世未央

    三世未央

    最开始爱的纯情,却在一次次的阴谋,掠夺,杀戮中,变得暗黑。最后身处其中的他们,是该选择相信呢,还是决绝的背弃呢?
  • 查理九世之古老图玛的预言

    查理九世之古老图玛的预言

    多多和婷婷在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漂浮在空中的鬼魂老头。“你们人类的劫难快到了,只有你可以挽救人类!一旦他们到来,会将这个变成恐怖的人间地狱!”鬼魂老头的影像忽明忽暗,像多多传达一个可怕的讯息。古老卷轴散发出柔和的光芒。那些金色符号仿佛有了生命力似的离开卷轴悬浮到空中,为人类指明了方向。来自海妖亚星的预言真的能为人类找到破解阴谋的办法吗?越来越多的海妖怪物在城市肆虐,作恶,形式越来越严峻。背负着特殊使命的DODO冒险小队即将上路,他们又将经历怎样的惊险路程呢?让我们紧跟着小伙伴的步伐,一同去保卫地球吧!
  • 乾隆书院三剑客

    乾隆书院三剑客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90后的小说,讲述一群90后天才高中生的奇妙人生,在他们中有海归的顶级黑客、华东六省一市最强的武术天才和立志将来当金牌狗仔的小吃货,正所谓年少轻狂,快乐时光。
  • 总裁皮革手册

    总裁皮革手册

    她无意中捡到了…一本不知是属于谁的皮革手册。扉页上写着:拥有它,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 小道士下山传奇

    小道士下山传奇

    创作唐代历史灵异,生于福建,1982.11.27出生。生于农村,初中,现代农业单位。
  • 进化之镇妖塔

    进化之镇妖塔

    每个智慧生物进入出发点一个小时之内必须接受最初的考验,通过死亡测试到达塔中安全界,可以选择不出去,但后果是——抹杀!而赵炎来这里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进化。进入镇妖塔,不是生,就是死,以无数智慧生物相互竞争、相互厮杀使其进化产生强大物种,最后完成使命,进入宝塔世界要遵守其制定的规则,违反规则的后果就是灭亡!想活下去、想进化、变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战斗和考验,简单的说,赵炎将变成这镇妖塔中的妖魔之一……赵炎明白,在这里就必须不停完成任务才能活命,虽然与监狱区别很大,但按照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个可以靠他自己活下去的监狱,而活下去的办法是——弑杀。赵炎进入了宝塔,开始死亡挑战。最终他成不灭之神。
  • 天仙册

    天仙册

    这里不会同情弱者,这里弱者的眼泪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持赤龙刀,撑控天地。屠万物生灵,傲三界之间。谁能与吾相抗?!
  • 北桉浅谈

    北桉浅谈

    我们都有自己别样的青春。愿你们青春已不再迷茫。
  • 深秋的温暖,我坚持微笑

    深秋的温暖,我坚持微笑

    三年前,温馨的地点,浪漫的告白,她对他的爱一往情深,表白时候却遭遇他的羞辱;她铭记在心,知道自己始终爱的是他。可三年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告白,她对他的告白,他认识到她对爱的执着,于是接受。一份DNA检测报告,一次不详的疑问,让她彻底不再相信爱情;他想爱她,可是已经无能为力,将就,在一旁守候。然而,她和他该怎样走下去?她的爱情会得到月老的祝福吗?
  • 小和尚,你是我的

    小和尚,你是我的

    片段:“啊呜——”小白感觉很委屈,大大的眼睛渴望的看着云缘,但是在方宴看来是想吃人的眼神,于是他将云缘拉到身后,挡住了小白的视线。这样的举动让小白极度不爽,他怒视着眼前这个可恶的人类。跟我抢主人想死。一人一虎就这么对视着。“小白,过来吧。”听到主人的叫唤,小白的尾巴不自觉的开始晃动起来,在方宴看来就像一只狗,完全没有当老虎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