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71700000030

第30章 围绕布罗茨基和哈维尔的一场争论(1)

1993年4月22日,哈维尔在接受美国华盛顿大学授予的总统勋章时,发表了一篇演讲,稍后此演讲发表在《纽约书评》上。针对哈维尔的演讲内容,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1940—1996)很快写了一封公开信,也刊登在《纽约书评》上,他以一种比较尖锐的口吻,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对于这位前同行的批评,哈维尔随后作出了自己的说明,又刊登在同年的《纽约书评》上。这场争论的内容关乎文学和政治各自的身份、立场及意义。

哈维尔从一段往事经历谈起:曾经有一段时间,朋友和熟人在街上碰到他时,都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哈维尔分析原因有二:第一,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把哈维尔看作是他们自己的良心,如果碰面,他们就要解释为什么自己没有采取诸如此类的行动等;第二,人们担心也许有警察跟踪,和哈维尔打招呼会成为一场不愉快谈话的根源,会成为对他们进行迫害的一个理由。“简言之,我成了这些朋友的一种不便(inconveniences),对不便最好的办法是躲开。”哈维尔甚至将这种感觉“不便”看作是人们回避现实、最终屈从现实的根源:“它导致了姑息,甚至是勾结,其后果也许是自杀性的。”在这篇演讲中,“不便”这个词贯穿始终,在西方听众面前,哈维尔呼吁不要把“后共产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不便”从而回避它。当他指出后共产主义的恶梦主要是与民族主义有关的种种表现——它是此前完全抹杀差异性的一种惩罚——之后,哈维尔提出,即使是西方社会也要正视由后极权主义社会提出的这个挑战,找出人类自我理解的新的形式,即促进人们、国家、民族、文化之间互相理解的新形式,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新的政治形式。该演讲的结束部分,哈维尔提醒人们不要以“不便”为理由来对待我们愚蠢地认为与己无关的事情。

布罗茨基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写这封公开信,是考虑到自己和哈维尔至少有两个共同之处:其一,都是作家,都属于使用文字的人,知道在下笔之前必须斟酌再三;其二,都曾经生活在警察国家,坐过牢。尽管置身于俄罗斯边远地区充满屎尿的水泥牢房中,不同于文明的布拉格干净整齐的单独监禁室,但是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布罗茨基认为他们早已经是“笔友”了。

需要将这个布罗茨基的情况稍微说几句。此人1940年出生,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没有正式工作,他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写诗和流浪,1964年被指控为“社会寄生虫”受到审判,被判五年强制劳动。结果是包括阿赫玛托娃在内的许多作家、诗人为他奔走呼吁,使他提前二十个月获释。1972年苏联当局把他找去对他说,“欢迎”他离开苏联,随后他被塞进一架不知所向的飞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在成为美国公民之后,布罗茨基同时用英语写作。1987年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称布罗茨基“属于俄国古典主义传统。同时,是不断更新诗歌表现手法的高手”。

当布罗茨基强调哈维尔是一个作家,他将以一个作家的工作来衡量哈维尔在演讲中所谈论的内容时,他的前提是这样的:一个作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寻找出最准确的表达的人。这不仅因为作家具有某种出色的文字运用能力,而且在于作家还是一个洞察力深邃的人,他不会停留于对事物的流行见解,而能够发掘出事物更为复杂的方面和内在原因。某种洞察力更与一种诚实的品质有关,他将尽量忠实于一个人在私下沉思时已经掌握了的真理,避免因为在讲台上、在麦克风前而跑了调。如果发生这种不符合的情况,他将比任何人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按布罗茨基的意思,如果是换一个人对别人回避自己作出那样的解释,他就不足为怪,也“不予追究”了,但偏偏是哈维尔,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有能力审视自己说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已经走样的。于是,他结合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提供了为什么对牢里释放出来的政治犯采取回避的理由。

在担心可能的迫害之外,布罗茨基提出进一步的解释大致有三:

其一,人们完全不认可这样的行为,压根儿瞧不起看上去像是拿着长矛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觉得少数这些人仅仅是一个错误行为的典范,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倒霉蛋身上是完全不值得的。人们甚至还会产生一种类似幸灾乐祸的心理,他们看待少数这些人就如同健康人看待病人,会感到某种心理上的安慰。当他们黄昏时分回到家中会对妻子说:“今天我遇到哈维尔了,这下够他受的了。”

其二,人们瞧不起哈维尔这样的人,认为他们是错误的,同样的标准也在这些曾经被关押者本人身上起作用,即他们本人也程度不同地、模棱两可地认为自己“有罪”。它不是摆在桌面上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从这样的事实中可以得知:当警察来到自己家中时,这些人并不拒捕,而且还会将此事当作暗中期待的“狠狠一击”。“一个人可以完全深信国家是错误的,但一个人很少对自身的美德怀有信心。”如此,“一个刚刚从牢里释放出来的人,不会对有人回避他感到吃惊,也不会指望获得全人类的拥抱”。

其三,某种英雄式的行为超出了常人的行为之上,必然与他人保持了一段距离,也必然是孤独的。因而从一般人的眼光看来,多少感到遥不可及,觉得与己无关,乃至很不真实。在他们看来,太过邪恶和太过美德都是值得怀疑和敬而远之的。布罗茨基用了一个比喻说:“对他们来说,你是美德对抗邪恶的试管,而那些人不想干涉这个过程。”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当他们黄昏时分回家,对妻子说的是:“今天我在街上看见哈维尔了,他好得不像是真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看起来更为实在和普通的考虑:“相对主义的”和“为自身利益所吸引”。而正是这些人在那场温和的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同样感到如鱼得水。

总之,布罗茨基提出诸如此类的理由,与其说是补充哈维尔担心“潜在迫害”的说法,毋宁看作对哈维尔所提供的解释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的潜台词是:用制度的迫害去解释一件事情是最容易不过的了,听上去似乎是最为合理的,尤其是宜于消化的。比较此前提到的“不便”来,这样做是比较方便(conveniences)的。在布罗茨基看来,哈维尔曾经遭遇到的冷遇,不是因为人们感到“不便”,直接地说就是因为“人心之粗俗”。把问题引向有关人性的解释,引向人性中深藏的恶及其脆弱,是布罗茨基提供的视角。“但这样一来,总统先生,你就无法为你的演讲下一个响亮的结论。有些事情是随着讲台而来的,不过我们应该抵制它,无论是不是作家。”布罗茨基以讥讽的口吻说道。

不能不说,作为诗人的布罗茨基的目光是深刻犀利的,他进一步引申开来的问题尤为复杂难缠。但是在作进一步的分析评论之前,还是让我们再来看看哈维尔本人是如何回答布罗茨基的“挑战”的。

哈维尔的答复比较简单。他坚持自己“不便”的看法所提供的依据是:捷克和俄国有着不同的民主传统,从中形成的对民主、自由的感知有所区别。哈维尔指出,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实际上享受了某种程度的现代自由和民主,而斯洛伐克人在他们的第一共和国期间则享受得更多;虽然重新获得自由是那么不易,但是人们对于自由保留了关于自由的记忆和欢欣鼓舞的经验。哈维尔为此用了复数“我们的斗争”。比较起来,与布罗茨基有关的,却是“为了获得思想和行动自由而进行实际上是私人的斗争(同时也是先驱式的斗争)”,这当然是民族的民主传统不同所致。

如果从民族的民主传统出发,从一个民族对民主、自由的认知的整体水平出发,哈维尔所说的他本人如何成了别人要回避的一个“不便”,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因为曾经有过自由经验的人们,内心里是认同哈维尔和他的朋友们那种堂·吉诃德式的做法的,清楚地知道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不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如何。哈维尔回顾说,当时有一个称呼叫作“灰色地带”,指的就是那些过着双重生活的人,他们认识到从各方面来说,不改变是没有出路的,但是他们自己并不想直接加入到抗争的行列中来。哈维尔等人出现在这些人面前,无疑让他们感到了某种羞耻,感到一种自责。哈维尔承认,这批入主要还是受过教育的阶层。应该说,哈维尔的解释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布罗茨基在此公开信中一再以惊讶语气表现出来的反诘——“莫非我理解错了捷克人的特性”——不是没有可能的。

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实际上并非粗粗的一瞥所看到的那样简单。撇开民族的民主传统区别的问题,哈维尔和布罗茨基至少还表现出这样的差异:前者对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似乎抱有更多的信任,更加乐观一些;后者则采取更多的怀疑,更加悲观一些。而这个区别是否还意味着另外一些区别?比如说,一个政治家和一个诗人不同地对待世界的态度?而问题的缠绕还在于,哈维尔本人曾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剧作家),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因为身份改变而改变了某些看待世界的立场?

了解这种改变,有必要稍稍审视那个未经改变的起点。

应该说,布罗茨基在公开信中进一步表述出来的对极权主义制度的看法,并且借此构成的对哈维尔的诘难,正是哈维尔本人曾经多次表述过的。看来布罗茨基这位老兄对自己的论战对象并不是十分了解。

在布罗茨基看来,“极权主义”不是单方面的事情,不是仅仅发生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的奇闻,不是从不知名的某处强加给人类身上的一个错误、一次骇人的政治偏离,而是这个世界当今危机的一个信号,“是一个异乎寻常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倒退”,用“人性的崩塌”来称呼这个广泛存在的危机更为恰当。在这个意义上,它提供了当今人类的“一面镜子”。“把我们在世界上的这场灾难,看成是群众社会的第一声叫喊——一声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所发出的叫喊,把它看作不是一个主义,而是突然出现在人类中心的裂口,它吞噬诚实、同情、教养、正义,并以此为满足,展示了一种看上去完美而单调的外表,这将是真正的不便,尤其是对西方民主工业国家的牛仔们来说。”

哈维尔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表达。对于简单地用“主义”来称呼某种复杂的现象,哈维尔多次表示深深厌倦。其实,类似的看法我们在许多艺术家那里都可以看见。哈维尔本人多次用“人类个性(‘identity’,按李慎之先生的建议,应该是‘自性’)的危机”来称呼这种普遍的危机。作为一个荒诞派剧作家,他这样描绘自身所处的焦虑:“‘处于危机状态中的’现代人——失去了对先验的把握,失去了绝对的经验.失去了和永恒的联系,失去了对意义的感知。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根本。”(《去捣捣乱》)由现代文明所产生的某种技术化的匿名的官僚权力,“攫取和吞噬了每一个人,将所有的人都结合到其中去,至少通过他的沉默。没有人真正拥有这种权力,因为这种权力拥有每一个人,它是一头怪兽”。在这个意义上,哈维尔多次重申“极权主义是对当代文明的一个巨大的提醒”。(《政治与良心》)对于后极权主义消费社会的捷克斯洛伐克,哈维尔强调:“这种灰色空间的生活,难道不是一般所说现代生活的言过其实的讽刺画?事实上,我们正处于一种警告西方的立场之上。”而如果有人(比如身处白宫的那些要人)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将这种制度从地球表面铲除,然后便万事大吉。那这无异于一个相貌丑陋的女子通过打碎镜子来摆脱她的窘境一样”。(《政治与良心》)其中所谓的“讽刺画”,所谓“镜子”的比喻,恰如哈维尔在回答布罗茨基的那封信里中肯地表述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误解的分歧”,而不是事实上的分歧。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权位显赫、作用极大、很有影响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他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到杨昌济,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其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
  • 我的天空你的城

    我的天空你的城

    和风乍起,吹皱一纸桃花笺,梵音如水,看不尽草长莺飞。在时光签上写下有你的凡尘,从夏云冬雪到秋之斑斓,关于青春和爱情的记忆终将沉淀,凝固成一幅斑驳的画。滚滚红尘中寻找岁月的痕迹,青春的稚拙翻出词牌中久违的感动,一个梦让烟花不落,理智的剑挑不断牵肠挂肚的情结,一城终老的愿几世流转,年华是辗转的落寞,醉了相逢的泪眼。云淡风轻,鱼书凭寄,空等的轮回开出寂寞的莲花。水过无痕,青丝暮雪,弹不断相思的五月。躲在繁华背后看笙歌散去的黄昏,跋涉的足迹散落在彼岸,寂静的夜,刻画一个有你的细节……行走在季节深处,寻找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本书将收录的杂文分为“思源篇”、“念旧篇”、“感怀篇”、“游踪篇”、“事件志”、“书信录”六个栏目。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重新学话

    重新学话

    《微阅读1+1工程:重新学话》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高军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收录了《重新学话》、《解救》、《人面鸟》、《影子里》、《起皮》、《尾巴》、《换脑》、《病》、《羞涩的笑》、《逃回地球》、《机器时代》、《肉食人》、《拿掉面具》、《租用蓝天》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瓦拉迪编年史

    瓦拉迪编年史

    鲜血染红的天幕,尸骨化成了大地,开辟者的后代又再一次建立起文明,然而,在建立文明的尾声时,开辟者的后代第一次找到世界的尽头,他们从那儿带回了一本书,从此,文学的时代降临。数万年后,时空的乱流里,一团漆黑的光芒从虚无里降临,与其同时,最古老的神明睁开了漆黑如深渊的瞳孔,他看到了,诸神之王的归来。停滞的时间之轮悄然转动。
  • 掌缘灭仙

    掌缘灭仙

    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我定要这天遮不住我的眼,要这诸天万界为我沉浮。诸天万界,掌缘灭仙!(求推荐,求收藏!)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源计划之无限代码

    源计划之无限代码

    一组神秘代码解开平行宇宙之间的联系。无限末世危机打破源始地球上面的平静。源计划启动...代码输入完毕...目标01号地球,任务目标,破解丧尸病毒...
  • 虹彩侦探社

    虹彩侦探社

    有个女生一一一一米小千,有个特殊印记在手臂上。那是天生的..........最近还有好多案子要破,社长位子被抢。。。。。。(求收藏。)
  • 嗜血女王:王夫给我滚

    嗜血女王:王夫给我滚

    “月儿,来嘛!!”说着梦璃月被众男推到,吃干抹净之后众男一致觉得梦璃月太火辣,他们表示欲罢不能。她,璃月21世纪得“杀神”,一朝穿越梦家大小姐梦璃月身上,他们欠她的债,她替她一笔一笔讨回。什么庶母,渣男未婚夫,恶毒庶妹统统给我滚,滚,滚。。。。。
  • 童话与爱情

    童话与爱情

    本小说已童话的口吻讲述了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爱情与童话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相爱不过一世

    相爱不过一世

    若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檫肩而过,那么他们曾经千年的相守,他真的就那么放弃了吗?她在佛前道:“他尚在三界六道中受苦,我又如何能够安心成佛?”于是求来了这一世的光阴,来将他找寻。芙蓉镇上一场看似随意的邂逅,却原来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装聋作哑的小女子与冷面的杀手一同行走天涯却又惹出了江湖中十七年前的那一场血腥惨案当有一天真相揭开,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小主驾到

    小主驾到

    最平凡的青春,搞笑的日常,拒绝玛丽苏白莲花人设,没有千篇一律的姐妹反目出轨打胎什么的,暖暖的小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