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1600000001

第1章 序

这时我家住在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这也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家。这是一个租来的两进小四合院,两个院子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缨花和散发着幽香的丁香树。父亲和母亲都非常喜欢这个房子。他们有很多好朋友,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各自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做着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例如:张奚若和钱端升伯伯在政治学方面,金岳霖伯伯在逻辑学方面,陈岱孙伯伯在经济学方面,周培源伯伯在物理学方面……在他们的朋友中也有文艺界人士,如作家沈从文伯伯等。这些知识分子研究和创作的领域虽不相同,但研究和创作的严肃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似,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相似,因此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领域,涉及的面和层次比较广、深,思想的融会交流有利于共同的视野开阔,真诚的友谊更带来了精神力量。我当时不懂大人们谈话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他们聚会时的友谊和愉快。

——梁再冰

一晃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那个要仰望着家里客人的小小孩童,已经成了鬓发斑白的老人。过往的一切繁华与动荡呼啸而过,留下来的只是那些深深浅浅的回忆。

那些装着想念与敬畏的人们,在经过北总布胡同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向里望上两眼。尽管都知道那些人已经不在了,那样的笑声与激情已经消失了,那里也早已经面目全非,却总是忍不住,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或许,这样就能在那浮动跳跃的光影里、在那幽深的胡同里,接近从前的某些片段。

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只是如常地生活着,操心着他们的柴米油盐、生活疾苦。甚至,在走过那个让无数人神往的地方时,也没有放慢脚步。他们有多少余力去在意、关心、了解,一个世纪之前,这里曾生活了什么人呢?比起这些,他们似乎更想知道他们在这里最终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们身边,就在那已经远去的历史辰光里,聚集在这个胡同里的人们,曾经或激情、或沉静、或固执地怀着一个梦想,于艰难的时世中开垦着这个民族的生命和未来。

无论时光走出了多远,无论生活遭逢了怎样的流年,总是有些人会虔诚地记得他们。

因为他们值得。

他们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买不到的正能量,发乎责任、止于道义。终其一生,不死不休。

这些人的背影,光耀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正面。

国之精神,时代之精神,大家之精神,于方寸之地、咫尺之间,昭昭如日月。

林徽因的会客厅,在奉献了一个缩影的同时,也让文化的精神、文艺的气度、文人的襟怀、学者的风范,有了更生活化、人情化的解读。

请读者朋友们原谅我的“大胆”。这里集合了一些根据大量真实资料考据并临摹出来的场景,有更鲜活的对话、更人情化的视角。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她除了是一个女神,还有哪些让你觉得熟悉和真实的面貌?

在这本书里,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尝试,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诸君在崇仰之外,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些让人仰望的大师。他们,其实也是有血有肉、有麻烦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在历史回避了若干细节之后,我们不就是靠想象来还原的吗?而向来严肃的历史,或许就是因为小心的求证、大胆的假设,而格外多了些让人欲罢不能的风情。

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同类推荐
  •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为中国文联下属的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作家自选集”丛书之湖北作家熊尉东的评论随笔集,收录熊尉东近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的时评、随笔近50篇。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层次思考,客观理性地剖析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倡导以一己之力,努力做生活的“在场者”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少一些盲目的抱怨、回避或跟风。该书的另外一部分随笔小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一些体验、感悟。
  • 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

    巴黎女郎,西贡小姐,香港苏丝黄……还有,上海女人。上海女人,是女人中一个界限最为模糊,行为最为扑朔的一族。她们有的是少奶奶、名媛,有的是上海卡门、弹性女孩。她们优雅地穿行于旧租界的古老建筑之间,散发着亦正亦邪的女人香。她们既嗲又娇,媚中带傲,在吴侬软语中,在烟视浅笑间,书写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传奇。被称之为“触及老上海灵魂”的作家程乃珊,在这本《上海女人》中,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娓娓动人的笔触,讲述了百年来各种上海女子的故事:如王家卫御用的“上海百搭”潘迪华,《花样年华》《阿飞正传》里有她妖娆的身影和糯软的沪语。她曾活跃于上海的歌台舞榭,而后迁居香港,成为香港第一个华人爵士音乐家……
  • 走向天边

    走向天边

    本书主要有六个部分的内容,混沌初开、青春激扬、追逐太阳、天边那朵云彩、高处不胜寒和走向天边,都是作者日常的一些人生体悟,是一本凡人生活的写实记录;一本能够传递快乐情感的散文随笔;一本有益身心健康的草根作品。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宅女

    末世之宅女

    上辈子苏芮凭借《雷灵诀》当上了曙光基地第一军团的军团长,在一次丧尸围城中与敌人们同归于尽。。。。。。且看这辈子苏芮如何改写她的历史,曙光基地又会如何?PS:1女主责任心重、护短,有点冷血自私2此文无男主3此文主线是女主修仙,所以前期会有较多的末世前生活的内容,女主最后破碎虚空修炼成仙,到仙界开始新的旅程4此文是纯粹的YY文,有些内容很阴暗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风雨麒麟路

    风雨麒麟路

    少女安然飞机事故,借尸还魂来到了十二国世界,没想到,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异世界。她的身份更是匪夷所思,居然是一只命运多坎坷的水麒麟,在天大地大的使命前,且看女主如何行走这麒麟路。此故事并不与《十二国记》类同,所以不知道《十二国记》的书友们也能够轻松阅读。非常感谢!
  • 炉石传说之不败传说

    炉石传说之不败传说

    好不容易买了N多卡包,买了冒险模式,买了皮肤,可炉石恩将仇报,将穆白带入异世,看穆白带领炉石大军扫荡全异世
  • 王妃是只狐狸精

    王妃是只狐狸精

    她是21世纪美少女瑶琴演奏家,穿越成倾国倾城、富甲天下的韩家小姐。犹记得那日,金盏花遍地盛开的墓地里,他霸占了她的身子,并在她耳边宣誓,一定会让她成为,天下第一宠妃。可是,很久之后的相遇,他并没有认出她。女扮男装的她,再一次被他揽进了怀里……
  • 天高独自寒

    天高独自寒

    为什么?为什么杀了我的父母?为什么屠了我的家园?为什么毁了我的星球?这到底是为什么?当我归来之时,便是你们灭族之期!我!发!誓!……
  • 火龙决

    火龙决

    他说,要放下恩怨,过自己的生活!他说,要小心女人,否则后果难料!他说,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说,要扭转乾坤,改换天命!他说,要溅血成花一朵,舍半生只求一缘!他说,风起日落,天行有常,只盼明日能共沐晨光!神闻之,大笑,曰:汝等之愚行,正中下怀!颤抖吧,无知的地球人!于是乎……
  • 敦煌学导论

    敦煌学导论

    《敦煌学导论》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阐述敦煌学性质、内容、价值意义、敦煌艺术、敦煌遗书、学科结构、研究简史、各分支学科研究概况、敦煌学工具书及敦煌学研究法等的敦煌学入门读物,也是一部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学术集成。附录之《敦煌遗书选讲》,引导读者怎样去读懂敦煌社会文书,从而把握其价值意义。此书探赜发微,广闻博识,时出新见;既是敦煌学专业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研究者和古代文化爱好者的优选读物。
  • 冰橙

    冰橙

    ‘如果能够重来你会比以前过的好吗?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重来的事太少所以我不想犯错我愿赌上我的全部去为你赢得一个崭新的未来!’
  • 朦胧悲喜

    朦胧悲喜

    安明法的《朦胧悲喜》正是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宣扬酒文化的同时,劝诫大家饮酒适量,避免贪杯后朦朦胧胧地误事、坏事、出丑。在他选择出版的小说中,虽然因酗酒出丑、坏事的篇幅不多,但是仍然让我们不难看出其劝诫人们适量饮酒、不能酒驾的良苦用心。至于书中收入的酒后奇遇的侥幸人物,我们也只能从吕蒙正所说的时、命、运方面理解,进而从作者的这种构思中看到其朴实善良、爱憎分明的内心世界,看到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良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