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8200000046

第46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2)

本条提出“瘀血”的概念,并对其主要脉证做了描述。其中“舌青”对瘀血的诊断最有意义。因为不论瘀血的部位、时间、程度如何,都必在舌上有所反映。后世医家根据此证,进一步观察到瘀血还可导致舌体出现青紫、瘀斑、瘀点,对完善瘀血的诊断,作出了贡献。

【原文11】 病者如热状①,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②,是瘀血也,当下之。

【词解】

①如热状:好像发热的样子。

②阴伏:血为阴,阴伏指瘀血久郁化热,热伏于血分。

【释义】 本条论述瘀血化热的脉证,并出其治法。

病人好像发热,心烦胸满,口中干燥而渴,诊其脉反没有热,这是瘀血郁热深伏于血分所致,治当攻下瘀血。

瘀血内伏,郁久化热,令病人自觉发热,烦满。瘀血阻滞,津液久不上承,令口中干燥而渴。但诊其脉,不见洪大滑数之热象,这说明热不在气分,而伏于血分。

治疗当用下瘀血法,使瘀血去则郁热解,诸证自除。

本条与上条提出的瘀血见症,特别是舌质青或舌边、尖有青紫色筋斑,对瘀血辨证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此二条虽均论瘀血,但其脉证略有不同,上条所论为单纯的瘀血证,而本条所述则是瘀血化热的证候。至于“当下之”之方,《金鉴》提出“宜桃核承气汤及抵当汤、丸之类”,可审情酌用。“当下之”,仅是提出瘀血病的一种治法,在临证时,还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轻重、缓急和瘀血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化瘀、散瘀、行瘀、逐瘀等方法。仲景创立了众多活血化瘀方剂,现仍广泛地、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为瘀血学说的发展和活血化瘀方法、方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12】 火邪①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洗去腥)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词解】 ①火邪:指误用烧针、艾条、火熏等法劫汗亡阳,引起惊狂、起卧不安的变证。

【释义】 本条论述火劫致惊的治法。

惊病由于火邪者,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治。

本条详于方而略于证,当与《伤寒论》合参,其义始明。《伤寒论》114条云:“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故知本条之“火邪”,当泛指各种原因(包括温针、火灸,熏法等)所致的火热之邪为患。

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本证当有心悸、惊狂、卧起不安等症。火热为患,一可逼津外出,损伤心阳;二可灼津为痰,由此导致心胸阳气不足,心神不得敛养,水饮痰邪乘机扰心,心被痰扰之惊证。治以宣通心阳,敛镇心神,祛除痰邪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方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阴柔以补益心阳,宣通血脉,蜀漆涤痰逐邪以开心窍,牡蛎、龙骨镇惊安神,合为益心阳,祛痰饮,宁心神之剂。因其所主证候紧急,且由火邪所致,故方名“救逆”。临证不必拘泥于火邪致病,凡属心阳不足,痰扰心神而见惊狂,卧起不安等症者,均可应用。

【辨治要点】

主证:心悸、惊狂、卧起不安。

成因:火劫致惊。

治法:宣通心阳,敛镇心神,祛除痰邪。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牡蛎、龙骨)。

【原文13】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麻黄等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释义】 本条论述水饮致悸的治法。

心下悸动的,用半夏麻黄丸主治。

心下即胃脘部位。水饮内停心下,上凌于心,心阳被遏,故心中悸动不宁,并多伴有胸脘痞闷、纳少、泛吐痰涎、舌苔白腻。本条之悸因阳郁而水饮上逆,故用半夏麻黄丸蠲饮降逆,通阳宣肺。方中半夏蠲饮降逆,麻黄宣发阳气,但阳气不能过发,停水不易速消,故以丸剂小量,缓缓图之,不仅可蠲除饮邪,而且以蜜为丸还能和养中气,不治悸而悸自定。

【辨治要点】

主证:心中悸动不宁,或伴有胸脘痞闷、纳少、泛吐痰涎、舌苔白腻。

成因:水饮内停心下,上凌于心,心阳被遏。

治法:蠲饮降逆,通阳宣肺。

方药:半夏麻黄丸(半夏、麻黄)。

痰饮心悸,一般多采用桂枝、茯苓通阳利水。而半夏麻黄丸证,则属饮盛而阳郁的病变,且有或呕或喘等肺气闭郁,胃失和降的症状,故用麻黄通阳宣肺以泄水气,半夏降逆和胃以蠲痰饮。本条说明,悸证不一定全是气血亏虚所致,也有因水饮内停等实邪为患的,本章举此例,正所以广悸证之治法也。

【原文14】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释义】 本条论述虚寒性吐血的治法。

吐血不止的,用柏叶汤主治。

本条叙证简略,所主之证当从分析方药功效入手。方中柏叶味苦、涩,性微寒,折其上逆之势而又能收敛止血;干姜辛热,温中摄血;艾叶苦辛温,温经止血,姜艾合用能使阳气振奋而摄血;马通汁即马粪用水化开滤过取其汁,其性微温,能引血下行以止血,四药合用,共奏温中止血之效。可知柏叶汤为温中止血之剂,故本条所主,当为中焦虚寒,血不归经所致虚寒性吐血证。“吐血不止”,此指吐血量多,或量少日久,当伴见面色萎黄、肢冷,精神不振,舌淡胖大,脉虚软无力等虚寒体征。

【辨治要点】

主证:吐血量多,或量少日久,面色萎黄,肢冷,精神不振;舌淡胖大,脉虚软无力。

成因:中焦虚寒,血不归经所致虚寒性吐血。

治法:温中止血。

方药:柏叶汤(柏叶、干姜、艾叶、马通汁)。

临床应用,尚不限于吐血,对衄血、咯血或下血等证属虚寒者均可用之,阴虚火盛迫血妄行者,非本方所宜。马通汁,后世医家多用童便代之,疗效尚可。有人将柏叶、干姜、艾三药,炒炭应用,加强止血效果,临证时可供参考。

【原文15】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 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释义】 本条论述虚寒便血的证治。

便血,大便在先,出血在后,此称为远血,用黄土汤主治。

便血,大便在先,便后出血,血来自直肠以上的部位,称为远血。多由中气虚寒,统摄无权而血渗于下,从大便而出所致。治宜黄土汤温脾摄血。方中灶心黄土,又名伏龙肝,温中涩肠止血,配以附子、白术温阳健脾以摄血;地黄、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甘缓和中并调和诸药;黄芩反佐,以防温燥动血之弊,诸药合用,刚柔相济,温阳止血而不伤阴,滋阴养血而不碍脾,合为温中健运,养血止血之剂。

【辨治要点】

主证:便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成因:中气虚寒,统摄无权。

治法:温中健运,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灶心黄土、炮附子、白术、地黄、阿胶、甘草、黄芩)。

灶中黄土是烧杂草或木柴的灶中土块经火久烧而成的焦黄土,以釜脐下外赤中黄者为佳,其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肝经。有温中降逆、止呕止血之效,为镇吐、止血与妇科要药。灶中黄土现药房多不备,目前多用赤石脂代之。黄土汤不仅用治远血,凡属脾气虚寒的吐血、衄血、崩漏、泄泻、呕吐、血尿等病证,均有良效。

【原文16】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便血的证治。

便血,出血在先,大便在后,此称为近血,用赤小豆当归散主治。

便血,先血后便,是为近血,说明血来自直肠附近,其血色多鲜红。其证多因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脉络所致。若湿热腐肉成脓,则便中可夹有脓液。治用赤小豆当归散清利湿热,活血止血。方中赤小豆清热利湿,排脓解毒。当归行血散瘀。浆水清凉解毒,调和脏腑。诸药合用为消瘀排脓,清热利湿之剂,使湿热去,则下血止。

【辨治要点】

主证: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成因: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脉络。

治法:清利湿热,散瘀止血。

方药: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浆水)。

上述两条所论之远血与近血,其远近的含义,后世医家皆认为是出血部位距离肛门的远近。其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黄土汤所治之远血,属脾气虚寒,失于统摄;而赤小豆当归散所治之近血,则为大肠湿热,灼伤阴络。出血部位距肛门远(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便血以柏油样黑粪为主,亦有暗红色血便,且多为血便混杂而下,很少见“先便后血”。出血部位在肛门或距离肛门近(直肠)的便血,为便后滴血或射血,或便前射血。临床当从出血的颜色及病人全身症状和舌脉加以辨析。

【原文17】 心气不足①,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词解】 ①心气不足:当从《千金》作“心气不定”,即心烦不安之意。

【释义】

本条论述热盛吐衄的证治。

心烦不安,吐血、衄血,用泻心汤主治。

心藏神,主血脉,邪热内炽,扰乱心神,迫血妄行,故见心烦不安,吐血、衄血。

病机为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泻心汤方中黄连善泻心火,黄芩泻上焦火,大黄苦寒降泄,引火下行,并有推陈出新、止血消瘀之功,全方苦寒清泄,直折其热,使火降而血自止。即所谓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

【辨治要点】

主证:心烦不安,吐血、衄血。

成因:火热亢盛,迫血妄行。

治法:苦寒清泄,直折其火。

方药: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

泻心汤与柏叶汤均治吐血,但有寒温之别,前者主治气逆血热,常见面赤,舌红,烦渴,便秘,脉数有力等症;后者主治气寒血脱,常见面色白而无华或萎黄,舌淡,脉微弱或虚数无力等症。

二、小结

本章论述了惊、悸、吐血、衄血、便血、胸满、瘀血等疾病的证治。但惊悸是心脏疾患,胸满是血证中的偶然见症,血又是心之所主,所以合为一章。引起血证的原因很多,外感内伤均能导致血证的发生,本章重点则在于血证,以内伤血证为主。

惊与悸是两种不同的病证,本章从“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将两者作了区分。

惊者,多因猝受精神刺激,惊则气乱,病多属实,故脉见动;悸者,多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病多属虚,故脉见弱。但惊与悸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突然受惊,必导致心悸,心悸不已,又极易受惊。本章所举二方,一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有通阳、镇惊、安神之效,用治因火劫致心阳不足、神气浮越之惊狂证;一为半夏麻黄丸,具蠲饮通阳之功,治水饮凌心之心下悸证。

血证是本章所论述之重点,内容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及瘀血。导致出血的原因很多,本章主要从火热迫血妄行和虚寒气不摄血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关于瘀血,本章论述了瘀血的主要症状特点: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自觉胸满和腹满。并提出了“当下之”的治疗原则。血证的产生,或因四时气候的变动,或因饮酒过度,或因五脏损伤,均可导致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离经之血,蓄结不散,则成瘀血。关于血证的治疗禁忌,本章特别提出了“衄家不可汗”和“亡血不可发其表”的治疗禁忌。若误汗伤阴,则出现直视不能眴的阴虚变证;若误汗伤阳,则出现寒栗而振的阳虚变证。关于血证预后,若吐衄而见目睛晕黄,为肝肾阴虚,虚热上扰,故吐衄不止;若晕黄已去,说明虚热已退,吐衄自止。吐血而见咳逆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为阴竭阳浮,预后多属不良。

至于血证的治法,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虽然方剂只有四首,而宜温宜寒各有法度,如吐血一证,既有柏叶汤的温法,又有泻心汤的清法;便血一证,既有黄土汤的温摄脾肾,又有赤小豆当归散的清热利湿,这些皆是指出治病大法,给后世医家以规矩准绳。

同类推荐
  • 眼科超声

    眼科超声

    本书集编著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眼科超声医师参考书。作者均来自眼科发展有百余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医院。全书共分为15章,以眼部解剖学特点为基础。从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玻璃体、晶状体、眼眶等部位,叙述正常解剖特点、正常超声表现,再叙述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诊断特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 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本书系统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朱秉宜教授的肛肠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经验方、验案、成才之路、学术流派、养生思想、名家风采,以及在朱老指导下取得的主要医疗成果。以便读者学习和运用,使名老中医的宝贵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等得到广泛的传承。
  • 难治病中医辩治思路和方法

    难治病中医辩治思路和方法

    本书着重从宏观角度揭示了难治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规律,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辩治经验和思路。在各论中对常见的难治病从“辨治要点”、“辨治思路”、“辨治方法”、“预防方法”等方面介绍了作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 中国医疗何处去

    中国医疗何处去

    新医改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医生们高喊“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提高医生待遇”,为什么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药价,为什么不能制止穿梭在医院中的医药代表们,“以药养医”养肥了谁,真、假专家身后的庞大利益群体还想做什么?
  • 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病理状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临床上可以出现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肺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各种症状与体征。现代医学在使用改善心肌的顺应性及心肌重构、扩冠、利尿药物控制其症状的同时,认识到其分别存在着易致低血压、耐药、电解质紊乱等许多棘手问题。近年来中药用于改善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却日益显示出了它的优势,不仅能较好地克服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而且突出了辨证论治、整体治疗的特色,并且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
热门推荐
  • 燃尽苍穹

    燃尽苍穹

    二十二章异火凝身谁能敌手!陆猛一部焚诀,二十二种异火子火在手,天阶焚诀,维持整个斗气大陆的平衡!
  • 阳光下的幽灵

    阳光下的幽灵

    有时候,有很多看似是巧合的巧合,实质上,都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 回眸遇见你

    回眸遇见你

    “你……还好吗”“呵呵……”那棵樱花树下,转角后的相遇,我以为是命中注定,可还是我自作多情,那棵树不属于我,而是你的约定…和她而已
  • 新纪元狂想

    新纪元狂想

    新纪元来临这个世界,因为将自己的贪婪,科学污染使地球已经奄奄一息。人类为了存活下去只能与那至高无上的存在立下契约。你认为这是什么?这里是——地狱,为了活下去只能与那所谓的系统交易,变强!直到能够与那个存在,相媲美,人类,才能活下去。站立到人类之巅吧!
  • 傲娇男神,你别跑

    傲娇男神,你别跑

    十年前他无权无势无财,而她却在一场误会中与他分手,十年后她从英国归来,他变成有权有势身价百亿,更是商业界的神话人物。“把你给我。”“不要。”“跟他分手。”“不要。”“给我生个娃娃。”她忍无可忍,“薄言恩,你能不能再无耻一点。”他唇线一弯,“这是你欠我的,别无选择。”
  • 怪味沧桑

    怪味沧桑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四十余载春秋,世道沧桑,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但从大的方面影响着国计民生,而且将其触角不可阻挡地伸向了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之一——中国农村的千家万户,其影响自然千差万别,有好有坏。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切入,记述了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给原本天高皇帝远的农村人带来的种种生存忧患、喜怒哀乐,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社会面临科技大潮冲击时的喜悦和震颤。
  • 东方的天空

    东方的天空

    因为弑亲他被迫四处漂泊、流浪,孤独一人,直到漫长的沉睡结束又重新认识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千年争战的战火蔓延了万年一直延绵不熄,可是这也将是故事走向终结之路。“Myloveforyouuntiltheendoflife.”【我对你的爱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是他的承诺也将用自己无限的生命来践行。因为是你不再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人。……神父的失踪、亚伯之血的发现、中立党的酒会,这种种的一切都将她引导入东方的天空下。当这所有的疑惑一一解开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浮出水面,而谁才是这一切的主导者?一切的疑惑都将引出一个出乎意外的结果,最终揭开那个悲哀的答案。
  • 维多利亚时代的鬼故事

    维多利亚时代的鬼故事

    为女人决斗,在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上流社会不但普遍且为时尚。文中的“我”海科特和堂兄因了同样的理由,也去决斗,庆幸的是海科特活了,不幸的是女人不爱他,且背叛了他。不经意间被一个单纯又美丽的女孩爱上做了新娘。继承堂兄的古堡和美貌的妻子度光阴该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可是恶梦却跟踪而至。在堂兄的古堡里,妻子碰见了不可能存在的陌生男,最终是应验了堂兄临终前恶毒的诅咒,继而弥留之际的爱妻忏悔词竟是爱上了堂兄的鬼魂。作者手法颇似希区柯克,对白生动,人物真实,情节惊险,结局意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零央

    零央

    这是一个惊天的秘密——有种生物叫做“零”,没人知道他们来自那里。只知道他们以人类体内的灵气为食,极度残暴。每333年人类的悲哀之日,零界之子复苏。被诅咒的第八代零界之子,第九代零界之子同时复生。大陆即将面临一场浩劫……
  • 不做帝王的宠妃

    不做帝王的宠妃

    鲜红的嫁衣,火红的帐幔……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红色的!穿越后,当她睁开第一眼,便是属于她与这个魔鬼般的男子的洞房花烛夜。那一刻,他邪魅的笑容,是他报复的开始;她无辜的穿越,是她一切磨难的起源。且看长相完美的武打替身演员,如何与冷漠阴狠的魔君斗智斗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