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8200000006

第6章 概 论(5)

病同而证不同,用药就不同。如“痉湿暍病篇”论湿病,原文首先指明风湿病基本症状是“一身尽疼痛”,正确的汗法是“微微似欲汗出,风湿俱去也”。接着分别论述湿病表寒湿证用麻黄加术汤,风湿表气虚证用防己黄芪汤,风湿化热证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表阳虚证用桂枝附子汤,风湿表里阳虚证用甘草附子汤,使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辨主证时,主张对其病位、病机进行具体分析,如“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三个方子都由姜夏组成,均用于寒饮犯胃,但主证不同,在寒饮呕逆的共性之下包含有个性。小半夏汤和生姜半夏汤用生姜以散寒,且生姜“走而不守”,用以治饮盛抑阳的呕吐。半夏干姜散选干姜温阳“守而不走”,用以治中阳不足的寒饮呕逆。生姜半夏汤重用生姜汁以散结通气,治中阳闭郁,不得伸发,气之出入升降受阻,似呕不呕,似喘不喘,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无奈何者;小半夏汤则重用半夏以降逆化饮,主治诸呕吐,谷不得下。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不论病程之久暂,凡有是证,则用是方。主证不变,主方及治则不变,兼证不同,则“随症加减”,如在白术散用于妊娠养胎时提及:“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饮食,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随症施治,因症化裁,在辨证施治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次要矛盾,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强疗效。

同时,仲景也重视专病专方在杂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如鳖甲煎丸治疟母,酸枣仁汤治疗虚劳失眠,奔豚汤治疗奔豚气上冲胸,旋覆花汤治疗肝着病,甘姜苓术汤治疗肾着病,麻子仁丸治疗脾约病,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甘麦大枣汤治疗妇人脏燥等。

3.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金匮要略》一书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作为基本论点,认为脏腑经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疾病各种证候的产生,都是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同出于仲景之手,原为一书,为何前者用六经辨证,后者用脏腑经络辨证?这是因为,杂病和伤寒有所不同,杂病多呈慢性过程,临床常以某些脏腑经络见证为主,因而病位较易界定,而伤寒病的发生发展则较迅速。实践证明,运用脏腑经络辨证,确能准确地辨明杂病的性质与部位,并有效地指导治疗。

脏腑和经络是相通的两个不同系统,在生理上,脏腑主持着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尤其是五脏,处于核心地位;经络则主要是运行气血,并把脏腑和皮、肉、筋、脉、骨等各部组织沟通为一个整体,其中经为主干,络为分支,因而在病理上,既要求有明确的区分,又必须注意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仲景在《金匮要略》第一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为名篇,意在指出杂病当以脏腑经络学说作为基本理论。例如,在病因上,以脏腑经络分内外,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法;在发病与病理传变上,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正与邪、人体内部各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以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等有关理论;在诊断上,通过四诊八纲,把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具体落实到脏腑经络的病变上。例如,“中风历节病”篇第2条具体指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故根据疾病病变先后的部位,分为在络、在经、入腑、入脏四个阶段,将中风病人的不同阶段分别落实到脏腑经络的不同病变,从而有效的指导治疗。又如“水气病”篇根据水肿形成的内脏根源及其证候,而有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之分。

第一篇之篇名把“先后病”三字置于“脏腑经络”之后也颇有深意,一般来说,外邪致病初起多侵犯经络,随着病势发展而深入脏腑。而杂病则以内伤为主,病可先发于脏腑,后及于经络。杂病病机以脏腑经络并重,有脏腑的先后病,有经络的先后病,有先脏腑而后经络,也有先经络而后脏腑。

在杂病治疗方面,《金匮要略》尤为重视脏腑的特点,该书原则性地指出“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要求治病必须顺应各脏的生理特性,以适合病人的饮食、药物、居处等助其正气,才能促其向愈。书中又说:“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这是说病邪深入脏腑,必然扰乱该脏的正常功能而形成某些病理产物(如肺之痰浊,胃肠之宿食糟粕,心、肝、胞宫之瘀血,肾、膀胱之水湿等),则外来病邪势将与该脏的病理产物相搏为害,故必须一并攻除。这些原则,也是依据脏腑经络学说而制定的。

因此脏腑经络学说对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辨证论治的核心。

4.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在诊断上,《金匮要略》强调“四诊合参”,其中“诊脉法”和“腹部切诊法”独具特色。

(1)诊脉法:通览《金匮要略》全书,仲景脉法以“独取寸口”法尤多。王叔和的《脉经》及历代脉书、诊案多沿袭独取寸口的脉法。目前,临床上仍沿用以寸、关、尺定三部,以浮、中、沉为九候之“独取寸口”的诊脉大法。

仲景诊脉法的特色,不仅把脉象看作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以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且还把脉象抽象成概念,以之代病(证),解释病机,鉴别病情,确定治疗,判断预后。

①依据脉象诊断疾病:如“寸口脉动而弱”主惊悸病;百合病“其脉微数”;疟病“其脉自弦”;水气病“脉沉”等。

②依据脉象解释病机:如论历节病“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以此阐明历节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肝肾虚弱。又如论胸痹“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此处“阳微阴弦”一语,就反映了胸痹病上焦阳微,下焦阴盛,阴邪上乘阳位的病机。

③依据脉象确定病位:如“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是确定病之表里。“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各以其部处之”,是通过脉诊确定积病在上、中、下各部的病位。

④依据脉象确定治法:如“疮痈肠痈浸淫病篇”,“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大黄牡丹汤主之”,以脉象判断肠痈脓成与未成,从而确定治法。又如咳嗽上气病,“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又如黄疸病:“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⑤依据脉象鉴别病证:如疟脉自弦,但疟病有寒热多少之别,如:“弦迟多寒,主牦疟;弦数多热,主瘅疟。”又如肺痿,其病机同为热在上焦,故其脉均数,但肺痈脉数实,肺痿脉数虚,二者虽症状相似,但一实一虚,判然有别。

⑥依据脉象判断预后:如“呕吐哕下利病篇”。“脉紧而涩,其病难治”,来判断反胃一证的预后;下利病:“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又如水气病,“……水病脉出者死。”都是依据脉象判断预后。

由此可见,《金匮要略》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脉学体系,尽管疑点、难点不少,但诚如徐洄溪所说:“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医学源流论》),是值得深入研讨的。

(2)腹部切诊法:《金匮要略》中对腹部切诊法也有准确巧妙地运用。如对积聚的辨别,《五脏风寒积聚病》篇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这是通过腹诊辨明积与聚的浅深轻重。又如对腹满的虚实鉴别,“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提出:“病腹满者,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这不仅是腹满病的虚实辨证要点,而且已被公认为所有腹部疾病辨别虚实的总纲。并指出: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需下之,宜大承气汤。”这是通过腹诊以辨别寒热的不同。不仅如此,篇中还进一步指出:“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同是胁腹病变,俱为实证,但有实热证和实寒证的不同,故所采用的治法亦有温下与寒下之异。

5.辩证的治疗观:

(1)邪正兼顾,平调阴阳(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观点):疾病过程是由正邪消长和阴阳盛衰这两组矛盾构成,因而根据正邪消长和阴阳盛衰的程度,可以决定或扶正以祛邪,或祛邪以扶正,或扶阳以益阴,或益阴以和阳,或阴阳双补等治疗原则。

《金匮要略》在治疗杂病时体现的这种对立统一观点,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①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此种治法一般用于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向的疾病。如《血痹虚劳病》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若人体阴阳气血皆不足,易受外邪侵袭,治疗时应着眼于扶正,而不能一味祛邪以重伤阳气,反而使病邪不得外解,故用薯蓣丸,健运脾胃,养血滋阴,佐以祛风而扶正祛邪。在《金匮要略》方剂中,属于扶正以祛邪者有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多数方剂又体现了重视温补脾肾。

这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内伤杂病后期,每多出现脾肾虚衰证候,并可由此而影响其他脏腑,导致久虚不复,甚至病情恶化。因此,《金匮要略》重视调补脾肾,体现了扶正以祛邪,是治疗内伤杂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②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此种治法一般用于邪实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邪实则伤正,如果在祛邪时不注意顾护正气,不仅邪不易祛,而且还会造成正气的损伤,所以仲景在运用祛邪法时十分慎重。于祛邪药中加扶正药,如治“疟母”用鳖甲煎丸,以祛邪为主,但方中加人参、阿胶、芍药、桂枝等补气血、和营卫之品。

③祛除病邪,重视因势利导:即随其病势而就近引导,使邪易祛而正气不伤。

例如“宿食在上脘”,有欲吐之势者,治疗上“当吐之”,而“宿食”且“下利不欲食者”,治疗上“当下之”。又如治疗湿病,病在头中寒湿者,有纳药鼻中之法,这是因为病位在上,“腹中和,无病”,故病浅者不必探求,只须纳药鼻中,以宣泄上焦寒湿,病即可除。又如“水气病”篇:“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这是因为腰以下肿者,其病在下、在里,属阴,利小便可以使在下在里之水因势从小便排出。而腰以上肿者,其病在上、在表,属阳,故用发汗法,使在表之水从汗而解,以除病邪。再如“呕吐哕下利病”篇:“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即呃逆,腹满之实证,病在下而气溢于上,如小便不利者,治当通利州都;如大便不通者,治当通腹泻下。故视其实阻之前后,知其何部不利而利之,则病从下出而气不上逆,腹满与呃逆俱可愈。

④一些逐邪峻剂,在使用时均极为慎重,一般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增加,如桂枝茯苓丸,方后注:“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大乌头煎方后注“不可一日再服”之语。如果只顾祛邪损伤正气,治疗难以奏效,这是治疗杂病应注意的问题。

⑤调和阴阳:仲景特别强调阴阳平衡,例如“水气病”篇论述“气分”的治疗原则时,提出“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因阴阳乃气血营卫之总司,阴阳相得,则气血充沛,营卫调和,精神乃治。阴阳相失,则气血乖戾。营卫不和,疾病丛生。水气病如此,百病皆然。对于阴阳两虚所出现的寒热证候,仲景不是简单地以热治热、以寒治寒,而是采用建立中气,平调阴阳的方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阴阳得以和调,中气得以四运,则寒热错杂之证自可随之消失,如小建中汤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正治法”与“反治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治”与“反治”,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具体运用并有所发展。

“正治法”是逆其病性的寒热虚实而制方用药,此时疾病的“本质”没有表现“假象”,故直接运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方法。此类治法应用最广,较易掌握。

“反治法”是当某些疾病临床上出现假象,或者大热、大寒证对治疗产生格拒时所用的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顺应,则称为“反治”或“从治”,诸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之类。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而言,“反治法”仍然在于抓住疾病的本质,实际上与“正治法”不相矛盾。

①“寒因寒用”:是指治疗真热假寒证不用温热药而用寒凉药。如治“暍病”的人参白虎汤,用以治疗气津两伤的太阳中暍,既有汗出身热而渴的暑证,又有恶寒的寒象,对于恶寒证而用清解暑热兼益气阴的治法,就属寒因寒用。

②“热因热用”:是指治疗真寒假热证不用寒凉药而用温热药。如“呕吐哕下利病”篇:“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此证里寒为真寒,乃病之本,外热为假热,为阴盛格阳的假象故仍用温热药以治其本,是属热因热用。

同类推荐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本书共分8章,介绍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8个方面的疾病,每种疾病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治疗方面是本书的重点。本书资料翔实可靠,方法简明实用,值得一读。
  • 医学研究必备手册——文献与评价信息快速获取

    医学研究必备手册——文献与评价信息快速获取

    本书以手册的形式讲述了医学研究信息获取、研究论文质量评估信息获取、研究项目和成果新颖性查证、研究论文投稿期刊选择及投稿信息获取、常用医学信息资源,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数据库、隐蔽信息的检索方法,旨在为读者带来实用的方法。
  • 脾胃病证妙谛

    脾胃病证妙谛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科学性强,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主要供中医临床医师使用,也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古文献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幻想终将末日

    幻想终将末日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一事无成,为什么我被人鄙弃。爸,妈你们回来。再给我一次机会。巫熊落寂的靠着一座废弃的墙壁上:。。。我还是什么都不会
  • 温热逢源

    温热逢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古世纪之最强战神

    上古世纪之最强战神

    冥猿一动,天地灭,冥猿一吼,众神死!上古冥猿作为曾经天地间最强大凶残的神兽,在经过了三四百万年的时间后,转变为了现在的人类,而上古冥猿那强大的血脉力量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变的稀薄或者消散。一千年前,拥有着完美上古冥猿血脉的少年出生在了神界并引得神界所有强者的追杀。一千年后,完美的冥猿血脉在一个身世迷离的高中少年身上觉醒。在这个强者辈出的年代,他又将如何带着逆天血脉登上实力的巅峰?当一切阴谋浮出水面,他又将如何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强大的敌人。校花,萝莉,御女...众女陪伴,必登众神之巅!
  • 幻想大陆:绝色女帝

    幻想大陆:绝色女帝

    是女人又如何,在这个幻想的大陆上,女人照样可以成为最强者。十年苦修,被挚爱做抛弃,师父为了就自己而惨死,家人也横遭不幸。天不容我,我便逆天。
  • 薰衣草,天后的秘密

    薰衣草,天后的秘密

    一个豪门世家的萝莉,却在自己小的时候被杀害满门,而自己无助,绝望的时候。却看见了那个薰衣草里的他,在紫色的海里的那个他,明明应该忽略,却令人无法路过。他和她相识,说长大之后,他娶,她嫁。明明是个小时候的玩笑,可他们却一直当真。后来,他们在学校再次偶遇,却视而不见。直到在薰衣草里再次相遇,他认,她识。可上帝总是跟他们开玩笑,她再次被杀害,目标却变成了他。明明说好了,他永远不抛她,不弃她,却背叛了曾经的那山盟海誓,不再爱她。几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而她却不爱那薰衣草了,虽然她也成为了娱乐圈的全能型影后,在这个光鲜亮丽的背后又有多少的心酸呢?无人知晓,那故事还有没有结局呢?想知道吗?想知道就进来看看吧!
  • 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大巴

    鬼大巴

    第1—22章《棺妖》约3万字旅游大巴在寂静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抛锚,而另一辆神秘的大巴却是恰在此时出现,它将会把乘客们带向何方……第23——65章《于家祖师》约19万字于家祖师爷的一些奇闻异事,分为怨水,鬼腹子,无忧岛三部分。第65——114章《魔树》约18万字在奇异的地下空间,倒悬着一株巨大无比的大魔树,不断吸收着来自人类以外生物的怨气,它的目标,正是灭绝人类……第115章——253章《现世人魔》约45万字一次革命为名的打砸古墓,引出了人魔现世……第254章——273章《猫妖》约5万路边的野花,不要轻易采。新故事《天道之轮》274——更新中
  • 镜缘

    镜缘

    “啊!这是哪?”林雪柔睁开眼的瞬间,一个美的如希腊神般话的男人,只裹着条浴巾站在眼前,活色生香,又冰若修罗。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哪里?我林雪柔不是前一刻还好端端的在林氏府宅做着大小姐吗?“穿越?还宋朝来的?你以为你在拍狗血剧吗?”达尼氏财团总裁特莱斯眯着如鹰般桀骜的双眸,注视着眼前这个,莫名出现在自己床上的娇弱小女人。“玉面修罗”从不信命数邪说,做修罗的女人,自有别样的精彩……
  • 首席盛宠之天后来袭

    首席盛宠之天后来袭

    尹少T市头号人物,天华娱乐CEO,全市排队待嫁对象。如此万里挑一竟被女人放鸽子。祁悦一夕从千金小姐沦为酒吧歌手,与父母被迫分离,接逢男友劈腿,她这悲剧人生,却因他的出现变得越发传奇。她没钱请他吃饭他亲自下厨,她住宿不方便他干脆安排了门对门。别的男人来纠缠他霸气宣誓所有权,壁咚死缠各种旁若无人的宠!
  • 情斐得已:豪门天价妻

    情斐得已:豪门天价妻

    那一次,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他记得是她,她却不记得他。成婚只不过是一场意外,为何他半夜会来找自己……他不是不喜欢自己吗?不是有对象了吗?谁说的,他半眯着眼盯着苦寻多时的猎物,他只是不喜欢对着他犯蠢的女人!嘴角一勾,邪恶嗜血:“至于我是不是喜欢你,你马上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