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2100000012

第12章 社交心理学——你的“心”魅力,拉近心距离(3)

赞美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我们把每一次赞美当做一次学习的过程,把他人的优点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同时,在实践中学会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好意。

如果你想赞美别人,不要选择一些根本没影的事情,或者一些空洞的言论,这样不但听的人感受不到你的真诚,而且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无聊。每个人都有优点,用心观察都不难发现别人的优点,只要彼此沟通正确,对于这些优点,你可以发自内心地、具体地、巧妙地加以赞美,听的人是能感受到你的真诚的,然后,别人会回馈你同样,或者更多的赞美,让你心情愉悦舒畅。

心理常识暗示效应

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民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所谓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人格魅力能从内心感染你的交际对象

魅力就是对他人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所谓影响力即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态度与行为的能力。他人在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面前,将会不自觉地倾倒。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影响别人,也在不断地接受别人的影响。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获取胜利,除了要武装自己(认识自己,控制情绪,扭转失败,确定目标,正确思维)之外,还必须学会对别人施加影响,使自己具有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

1.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一种人格的感召力、鼓舞力。一个人的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和崇高的思想情趣境界,对别人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人有一种“第六感觉”,并且会受到它强烈的感染。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和体会,当我们和那种心胸开阔、乐观豁达、气宇轩昂、境界高远的人在一起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有力的净化和提高,从而作出了一些本来不会或难以做的美好的事情。

2.表里一致

人们最反感那种口是心非的人。口是心非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愚蠢的行径。别人可能不戳穿你的假面具,但他们却永远不会再相信你,不会和你接近,更不会把心交给你,久而久之,会人人提防你、疏远你,从而成为孤家寡人。如果已经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不对,那就应该把它放在大家面前,公开改正;如果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光明正大,开诚布公。因为表里如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像好书一样具有可读性

一个人就好像一本书。形式的美是书的外在美,它可以吸引人们的第一注意,而它的内容如何,是否真有“可读性”,则是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因此,一个人要像一本书一样具有“可读性”。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让人能够理解你,能够读懂;二是要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要有一定的含蓄性,让人家觉得你这个人有点意思,研究你后能有所收获。为要做到这一点,不能靠矫揉造作,而是靠自己不断开拓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确立崇高的目标,不断努力追求,严格律己和抵制低级趣味等一系列自我修养等逐渐养成的。

4.深谙谈话的技巧

听。即注意聆听对方说话,让对方说话,把话说完,不要怕对方说话带情绪、过火,而让他将心中的气全发出来。他说了过头的话,在心中难免有一种内疚感,这正是你对他施加影响的好机会。

精。就是自己讲话时要少而精。话少而精,才能在人家的心中反复回响,才有力量,才有味道。否则,话一多,淡而无味,就会使人印象淡薄。

准。就是一语道破,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

新。就是立意清新活泼,措辞新颖独到,不落俗套,不陈旧死板。道出了他人虽有所觉察但又说不出来的道理,易使人产生难忘的印象,体会到精辟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

5.拜访朋友不忘给对方“捎点东西”

人们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双方时常从对方获益,如果希望双方的关系健康常在,在去见朋友时不要忘了“捎点东西”。例如,某些新观点、新见解、业务机会、有助于个人发展及鼓舞士气的资料信息、书籍刊物等。总之,什么东西都可以,只要能帮助对方达到目标就行。

6.不贪小便宜

人们最讨厌那种为了自己而占别人便宜的人,靠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益,貌似成功,但从长远观点看,不但是错误的,而且也不会有好结果,既害人又害己,永远记住:那种想通过占别人的便宜而使自己走成功的捷径,是永远行不通的。

7.能认真了解别人

认真了解别人,这是关心别人的最好说明。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了解和记住别人的情况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了。历史上最好的例子是拿破仑·波拿巴与他下属的关系。拿破仑能叫得出他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到某一个军官时,就用这个军官的名字打招呼,谈论这个军官参加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不失时机地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这使部下和下属大为感动和吃惊,因为他们的皇帝竟然对他们个人的情况知道得如此一清二楚。所以,其部下和下属便心甘情愿地对拿破仑忠心耿耿。

8.对人有包容之心

包容心就是能忍受别人不合理的行为和各种不顺心的情况,学习欣赏并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文化、种族以及年龄、长相和习惯等。每个人的行为、情感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和条件的,如果你处在这些情境之中,你也可能会这么做。富有包容心的人,能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评价,正面价值多于负面价值,鼓励多于责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爱或恨、批判或责难,因此,能否包容他人,由你自己做主。

心理常识狄伦多定律

曾任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董事的L·狄伦多提出:一个团体或机构中所发生的激烈冲突,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引起的。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在于把握问题未发生前的契机,并将它消解于无形。该定律被称为狄伦多定律。

善正者正于始,能禁者禁于微,与其争面子,不如挣面子。适当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你就能够说服对方。给他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狄伦多定律”从人性人格的角度揭示了“面子”在日常交往中所具有的强大威力,以及日常工作中所发生争执、冲突的根源所在。

居高者主动放下身段才能更好交流

要求平等是人的天性。面对那些比你“矮”的人,一定要放下身段,只有和对方站在同一高度,交流与合作才能顺利开展。

一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回家,在门口敲门。她丈夫问道“谁?”伊丽莎白回答说:“女王。”丈夫不开门。女王又敲门,丈夫问:“谁?”女王回答:“伊丽莎白。”丈夫还是不开门。女王又敲门,丈夫再问:“谁?”女王回答说:“你的妻子。”这时,丈夫才把门打开,把妻子迎入了家门。

这个故事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女王在外高高在上,可是回到家她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妻子啊。女王明白了这一点,才化解了丈夫心中隐约的不满。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交流中要懂得尊重对方,和对方保持平等的地位,切不可居高临下,甚至好为人师,常常以指点、评价的口吻说话。

生活中,往往有人由于自身地位、资历“高人一等”或“强人一筹”,往往颐指气使,说话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女王尚且要放下身份,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居高临下的做法只会自取其辱。

小A和小B本为同窗好友,后来各奔前程。多年后的同学会上他们相遇了。此时的小A已经是国家公务员,还做了科长,而小B还在中学做着默默无闻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日子过得清苦。小A对小B的处境很是同情,表示乐意帮助小B调动工作,可是小B却拒绝了。

小A很不理解,还振振有词:“人往高处走,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小B动情地说:“我本是一个农村孩子,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是我还有一个心结,就是如何利用我的知识来改变更多农村孩子的命运,因此我总是把那些农村出来的学生当做当年的自己。我刚当高三班主任时,有一个农村孩子复读了一年还没有考上大学,家里没有钱,他自己也没有信心,是我鼓励他,帮助他补习,结果他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如今毕业进了工商局,前两天还开车来看我呢。”

小A这时候很不知趣地问了一句:“你看,还是当公务员好吧?”

小B顿时心里堵得慌,无言以对,不再说话。

小A根本没有准确地理解小B说话的意思,却居高临下按照自己的世俗想法盖了人家一帽,真是很让人扫兴。

那些说话做事时,不时暴露自己的优越感的人,最让人烦。我们经常会听到以下这样的句子:“你这人总是不爱说话”“你的问题是……”“你呀,就是没有进取心……”“你努力得还不够……”

在交流中,像这样给别人贴“标签”的评论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要是长辈、老师或领导这样对我们说话,我们虽然心里不高兴也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有其他人用这种标榜、评论的方式说话就会让人反感,说句难听的:你算哪根葱呢?有什么资格教训别人指导别人?居高临下,拿出领导的派头,你把对方置于什么位置呢?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要掌握好分寸并端正态度,切忌优越感过强以至于让人反感。

有一位大公司的业务经理在同另一家企业谈判出售产品时,发现对手是几个年轻人,随口便道:“你们中间谁管事?谁能决定问题?把你们的经理找来!”一个年轻人从容答道:“我就是经理,我很荣幸能与您洽谈,希望得到您的指教。”年轻人的话软中带硬,出乎这位业务经理的意料。这位业务经理本想摆摆谱,没想到谈判刚开始就吃了一个小小的败仗。

盛气凌人的行为易伤对方感情,使对方产生对抗或报复心理。所以,参加商务谈判的人员,不管自身的行政级别多高,年龄多大,所代表的企业实力多强,只要和对方坐在谈判桌前,就应坚持平等原则,平等相待,平等协商,等价交换。

一些自视清高,一向感觉良好的人,认为自己在人群中优秀出众,处处居高临下的架势,对周围人们甚至不屑一顾,说话时不免流露出傲慢的表情和语气。稍有机会,就不着头脑地甩出一两句话来,呛得人们不知所然。其实自负的背后,是浓重的自卑心态,这些人往往不敢袒露自己心迹,只能虚张声势,以掩饰自己的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要么不说话,要么张口就呛人。这种外强中干的表现,只会让人瞧不起。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体现在地位、职位、财富、家庭等各个方面。对于过得稍好的人来说,更不应该存心显示,炫耀自己的优越。这种居高临下的待人方式,不仅不受待见,还容易引发别人的厌恶,甚至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不欢而散。

交流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尊重对方,懂得对方的心思,切不可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拿自己的那一套来指导别人。也不可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动不动就教训别人,显示自己的高明。最起码把彼此都放在一个水平上,才能保证交流的顺畅进行。

心理常识博傻定律

证券市场上有个博傻定律:认为别人是傻子的人,自己就是最大的傻子。在如今的社会,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兼顾多方利益,不要把别人当傻子,更不能以强欺弱。其次,要学会平衡各方关系,在多方博弈中,要掌握主动权,争取多赢共赢的结果,犹如弹钢琴,不仅用手,还要用脑,手脑配合得当,才能弹出优美的乐曲。第三,要学会正确处理投资者关系。投资者关系是一门学问,平时不显重要,关键时刻定存亡。投资者关系更是一种态度,以礼相待,从小事做起,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同类推荐
  • 我的第一本阳光心理学

    我的第一本阳光心理学

    通过对全世界最权威的55个心理学规律和原理的介绍,让你全面知晓蛰伏于心灵深处的惊天力量。当你开始运用本书中所提供的心理学策略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时,你已经开始踏上了清扫蒙昧心灵、奔向成功和幸福的光明之路。
  • 刑事侦查心理学

    刑事侦查心理学

    该书作者在潜心犯罪心理学等学科教学研究二十多年的基础上,近四五年来同武伯欣教授一道或带领学生,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侦破实践,应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等部门,侦破了不少重特大疑难案件,从而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侦破实践相结合,并参考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撰写了《刑事侦查心理学》一书。
  •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0-3岁,是孩子心理形成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孩子会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生灵,变成一个“小大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他们的心理也进入了一个很特别的时期。如果你家有一个0-3岁的孩子,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孩子的心里所想,使其平稳过渡到生长的黄金时段。这本书一共分为九章,内容涉及丰富、典型。相信,读了这本书,家长一定会有所收获。
  •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人生的道路,没有坦途,但也并非尽是奇趣,只要坚定目标,明确方向,乐观坚韧地走下去,就能笑到最后。青少年朋友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把握好航向,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寻找人生旅途的乐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 小心!软瘾

    小心!软瘾

    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能够以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的假象,诱惑人心,使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饱受犹如酒精、药物、毒品一般的麻醉之苦。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族)正在上演欲望vs现实、行动vs心理的博弈战。摆脱软瘾的入侵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需要发现软瘾现象,重视软瘾问题,破译软瘾成因,克服软瘾心理,展开战瘾行动,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本书作者站在专业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内心斗争的软瘾世界,向读者传递了立即行动的“战瘾”技术,从而唤回被麻痹已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使每个人从容、高效地面对每一天!
热门推荐
  • 龙啸巾帼

    龙啸巾帼

    旅居美国的女画家李梦瑶忽然莫名其妙地被人追杀,身为香港慕鸿集团总裁的父亲和两个哥哥也均被人暗害,李梦瑶惊慌失措,几乎无处藏身,所有接近她的亲友都会遭到暗算和追杀,最初以为仅是她父亲的亿万产业所致,不料后来发觉追杀她的人不仅有家族里的人,竟然还有几个国家的间谍参与,亡命天涯的她总是摆脱不了杀手的追杀,惊恐万状,但却总能死里逃生,居然有人在暗中保护她,在杀手穷追不舍的情况下,并一度羊入虎口,幸好被人救出。这是中国第一部国际谍战剧,系中国特工在境外活动的第一次亮相,剧情紧张刺激,扣人心弦,书中线条既有家族仇杀,又有民族大义,更有美好的男女爱情穿梭,使读者欲罢不能,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 我用回忆杀死你

    我用回忆杀死你

    经过在上海辛苦的工作,陆丰接到师娘的让他提前回哈的电话。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他很清楚。长时间的和导师第三人妻子的暧昧关系,这次将是他们第一次约会。但是在他脑海里浮现的却不是对即将到来的幸福的热烈期待,反而在内心有种莫名的“兴奋”,不是对约会的兴奋,而是一种想亲手掐死她的冲动,这种即将到来快感是支撑着他的全部动力。然而他能顺利的得手么?她对他是真的感情么?面对关系混乱的师生关系,他们在下面的时间里又将遇到怎样的意外?
  • 一直都在你身边

    一直都在你身边

    因为一次意外的交换生经验,韩恩智遇到了那个把自己看作自己生命一般重要的人。但是又因为一次误会把两人分离,他为了去找她放弃身边的一切跑到韩国只为找她,时隔三年的两人再次重逢,十指紧扣的双手再也不会松开。
  • 不疲劳的生活

    不疲劳的生活

    本书作者集合十余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并遍访全国各领域权威的中医专家,为你量身定做了这本“传统中医养身心正元气秘笈”,力图通过实用、可靠、易操作的全方位疗愈方案,助你摆脱疲劳,生活充满“精气神”。
  • 霏羽公主不好惹

    霏羽公主不好惹

    人家有F4这边就有E3,校园人物让人崇拜也让人害怕。这个到底是悲剧的过去还是幸福的未来,只可惜眼前就已经是危险重重。他们共住一个宿舍但是危险的事件却连连发生,秘密被揭开。他们的出现让不好惹女生的生活发生了180度的改变,安静的日子已经变得不安静了。“欢迎你的入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炼途

    圣炼途

    一个少年因从小体弱多病,被父母关在家里几乎很少出去,随着少年的长大逐渐对外面的世界刚到向往。少年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烈火,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就在少年失望的时候,一位儒家的大儒却收他为关门弟子,就在少年欣喜之时,师傅却告诉少年你命中有缺,需补齐。否则你的一生哪怕比别人努力四五倍也将难有成就,所以你必须补齐你命中之缺。从此少年走上了一条修身补命的坎坷之路。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地底日志

    地底日志

    。何家老太一生倒斗无数,可在有一次倒斗中,不知怎地戳瞎了一只眼,回家后就时而癫狂时而清明。从此盗墓界多了一个名号“鬼眼婆”的人。老太太一直觉得倒斗这事儿有损阴德,于是下令何家后人不得去倒斗。可偏生两个儿子都随了她,喜欢下地。最后大儿子——何青松,也就是何铭的父亲选择学考古学,而二儿子却是偏执的离家出走。
  • 魔君狂妃:妖孽三小姐

    魔君狂妃:妖孽三小姐

    她,21世纪金牌杀手,冷血无情,狡诈腹黑,却唯独对他敞开心扉;他,冷酷绝情腹黑的魔界君王,却唯独对她是各种乖萌受;他对她许诺:执子之手,独宠你一世
  • 北大梦

    北大梦

    描写了峡江一中高中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为了同一个“北大梦”努力奋斗、拼搏厮杀的种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