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9400000028

第28章 心路寻踪(3)

起于洪荒之时的中华文明,渡尽劫数走到明朝,早已不再如煌煌盛世那般拉风,而是在厚重与积淀中,借着文明所勾勒的规则,尽力保持行走的速率。间或出现一片“大好形势”,不过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罢了。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坏的时代。说它好,是因为它结束了异族对汉民族的奴役,让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精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社会生态乃“人际之事”的精微探寻——在这个朝代得到了最高程度的提炼与发挥,并以前所未至的疆域和“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盛事,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再度辉煌。说它坏,是因为曾经德泽四海的庞大文明已经开始衰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优越感,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而不再自信的古国却关起大门,营造最后的自我安慰;民族文化的积弊在这个朝代的复杂制度中生成最牢固的状态,也固化了社会矛盾和矛盾的解决方式,导致了汉族王朝又一次被异族所颠覆,它必然要承担并不仅仅属于它的历史骂名。且不谈那些阡陌风物、闾阎细事,单看政治生态中君臣间的颉颃和制衡、近侍与外朝间的龃龉和沆瀣、知识分子与国家政治间的纠结和隔膜——这些遗产依然流传,至今在中土投射着阴影。可以说,读懂明史,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读懂了中国。记得文革时期上海“笔杆子”的领导朱永嘉,在“文革”后获罪,狱中只读《明史》,不事其他,出狱后抚膺长叹:人家家里夺嫡,我们跟着凑什么热闹——恍然大悟之慨叹,或源于对明史的通透吧?

总之,要想逾越学术研究与大众偏好间的鸿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多数的历史学家对此并无兴趣,他们借着自身知识所给予的优越感,兀自畅游在历史的海洋中。而那些被学术精英所边缘化的历史普及者们,却践行着这样的使命,在学问与谈资间,写着属于大众的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样的讨大众欢心的精彩文章吧。

(写于2008年4月)

天马行空的狂想曲

——读韩寒的《光荣日》

韩寒,作为“80后”的领军人物,最早让我们领略了他的思想的叛逆和黑色幽默的文风。从他的成名作到今天的《光荣日》,那里可以看到许多东西——辛辣的讽刺、刻薄的嘲笑、似曾相识的黄段子和荤笑话,以及他们那代人年少时难以抹去的种种记忆。看《三重门》的时候,恰逢网络小说风行,脑子里曾经冒出过一个想法:韩寒如果来写一本魔幻小说,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现在终于等来了他的新作《光荣日》,就打着“韩寒第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著作”的旗号。待看完全书,方知韩寒确实有两刷子:没有魔法,没有异族,也能成就一本魔幻小说。

这是一个以“山区支教”为主要线索的故事:七个大学生毕业后下乡支教,来到领头老大的家乡,介入了山区小县城荒唐和沉闷交织的日常生活。他们迷路、游荡、胡闹、瞎搞,肆无忌惮却又茫无目的;他们挑战生活习俗,拆解教学常规,收容无家可归的小姐和惹事闯祸的老头,甚至嫖娼宿妓、包养歌女、倒卖黄碟、制造炸药……韩寒不愧是看着周星驰电影成长起来的一代,无厘头的联想天马行空,把许多平时根本无法联系到一块的事,怪异离奇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情节,都被正儿八经地拉扯在一起,让自己的叙事有了出人意料的新意。虽然这样的结构经不起常识的推敲,但有了“魔幻”作旗号,任何的荒诞不经都可叙述得理所当然。有意思的是,韩寒也与国际接轨,模仿着外国剧集,披挂起“第N季”的外衣,这不仅有助于缓冲讲好故事的压力,还可以让许多半残不落的情节勾起粉丝们对下一部书的期待,无形中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受关注的程度,不失为一种聪明。

《光荣日》的“第一季”并不复杂,像韩寒其他的书一样,不长的篇幅半日便可读完。不可否认,韩寒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很多人喜欢的类型,与“憨豆电影”颇有相同之处:你不必动脑子,只需要一口气地看下去。但和憨豆的轻松愉快的搞笑不同,这种貌似随意的流畅文笔和极强的幽默感,往往以讽刺为重心,讽刺的对象从主角的同学到政府机关的官僚应有尽有;常常玩一些文字游戏,把拆字和谐音拿捏的非常到位,却有着很鲜明的风格和明确的目标指向;再加上些针砭时弊的字眼,甚至在一些禁区的边沿“打擦边球”,再骂上几句小市民们不怎么待见的几个职业,像说相声一般抖着一个个包袱,这就迎合了许多人的口味。小说的开头,便将镇长与警察局局长的无能和不作为描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镇长在麻将桌上的那一句“好好,Fuck好,我就欠Fuck”,让人甫一开卷就会心一笑。大学生们来到孔雀镇后,米旗去买黄碟的一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卖碟的人告诉米旗自己有赵祥的《动物世界》,估计看到这里的人都能明白,这是拐着弯儿地在揶揄某人以及他那闹得沸沸扬扬的性丑闻。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光荣日》里,被嘲笑讽刺得最多的,便是公务员和警察。什么都想骂,什么都能骂,什么都敢骂,对一切虚伪和异化现象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洋溢着一种挑战世俗、揭穿虚伪的快感。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为,还带有极强的文化反叛色彩和现实批判的内力,那种深入骨髓的叛逆精神和解构追求,从《三重门》开始,一脉相承,嬉笑怒骂、酣畅淋漓,往往能看得读者大呼过瘾。

作为小说的“男一号”主角,大麦,这个讲义气有运气还有超高人气的团队老大,带着一帮看起来并不怎么正常的兄弟,与其说是在支教,不如说是在搅局——随心所欲地修改校规,让“每节课的老师都是随机的”;让从良的妓女给学生仔上课,把政治课搞成了“拉链门”;让一只缺了两条腿的狗当体育老师,还一本正经地宣布“这是西方国家上体育课的模式”;突发奇想地给小学生上社会学,却说“社会学就是王八蛋”……看得出来,支教只是一个堂皇的借口,胡作非为才是他的目的,或者压根儿就没有任何目的——这种做派的高潮是他安排同伙精心研制土造炸药,制造了一次破山毁校的大爆炸,却不知所为何来,其“作案”动机是什么?——也许是为了与当地的混混们分庭抗礼,也许是与现存俗规较劲,也许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又或者什么都不是。这是一个但求反叛不问目的、只想惊人不管价值的叛逆形象,虽塑造得不无纰漏,但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严格说来,《光荣日》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并不成功。细嚼慢咽的读完整部小说,最后脑海中留下印象的,竟然只有大麦、哈蕾和那位拥有着一台声控液晶电视的阿婆。而和大麦同来,且本该是主角的另外几个家伙,却血肉模糊,甚至还弄不清他们到底谁是谁。作为一部小说,没有成功的刻画出人物形象,无疑是有些失败的。此外,故事的情节感觉过于天马行空,整体上有些凌乱,给人一种想到哪写到哪的感觉,往往读着读着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即使魔幻、荒诞,也应有内在的精神主线统着,在伸放自如中仍不失内蕴的厚重,《光荣日》似乎还欠缺这点。

可以看得出来,整个故事的高潮开端在“第一季”的结尾,似乎还有更重要的情节应该在第二季或第三季里出现。但韩寒却在扉页上写着:“我不能承诺什么时候给你们下一季,其实我也不知道总共有几季。万一跳票时间太长,你们可以骂我,但别催我。”这是韩寒刻意设置悬念,还是底气不足,这就让人在期待之余又有些失望:这也是韩寒特有的天马行空的狂想的一部分吗?

(写于2008年6月)

将感觉做得雅致,使思绪浮于轻浅

——略说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

在2007年的“交叉榜”里,同时上了5个排行榜的有5本书,选《素年锦时》来评说,是因为它在豆瓣网受热捧:在豆瓣网和《城市画报》联合发布的“2007少数派阅读报告”中,它是同时进入三个榜单的唯一一本书:“10大话题书”第一,“10大多义书”第三,“10大渴望书”第六,而在这最后一个榜中,它还是唯一入选的汉语原创书。这个“报告”为《素年锦时》写的评语称:“这是473条评论的作者和2381个跟帖人用键盘和鼠标‘投’出来的”,还说《素年锦时》的夺冠是“不出所料”。

这是一本内容很“杂”的书。四辑文字分别被冠以“冬”“秋”“夏”“春”,前三辑是随笔,也有人说是“杂文”,都是她“自言自语”,以一个词语比如“祖母”“阅读”“自闭”等为题写下所想所感。而第四辑像是一篇小说,有情节有人物也有次第展开的故事。作者自称:“我写的小说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那或许是因为我是个趋向关注状态而抹去观点界限的人。”

这些随笔的标题,既有“大宅”“一条河”“池塘”和“村庄”,也有“写作”“书写”“短句”和“风格”;既有很思辨的“客观性”“危险性”“存在”和“天性”,也有很具体的“食物”“祖母”“青蟹”和“游戏”——真是无所不谈,无所不写。作者对生活、对环境、对社会,感觉细敏,文字精致典雅,但明显有“做雅致”的刻意;而笔触所及的所有话题,都是半吞半吐,可美其名曰轻灵飘逸,也不妨说是轻浅乏力。

比如这一段《一期一会》,可谓典型:“生活的根基,是一颗自然的平常心。如同涓涓清流从心底淌过,来自我们对世间周遭的人与事和睦妥当相处的道路。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是不那么确定的事。不剧烈,也不荣耀。如花期一期一会,活在当下。”似有所悟而又浅尝辄止,不乏愉悦但却不耐细品,太多的雕琢、太多的取巧,好像“文学工艺品”。

而在《困顿》一篇中,有一段文字可看成是安妮宝贝的“小姐自道”:“如果写作是一种治疗,这种治疗充满矛盾。一边自我控制一边反复刺激病灶。扩大,试图收敛。疼痛,试图麻木。剧烈,试图回避。伤害,试图完整。”透过这段很吃力地追求着跳脱的表白,分明能读到四个字:“把玩精致”。

这种打磨精致的做,常使安妮宝贝的文字陷入一种悖论,如她说:“大部分被说出来的话,是糖果和泡沫,色彩鲜艳但瞬息成空。它们不能充饥,但令人忘却暂时的煎熬”。安妮在随笔里谈写作,说:“一个写作的人,不能轻易地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如果他对写作产生怀疑,他是对自己生了疑心。”但这种不疑心的另一个结果,是对自身失去反省功能——《素年锦时》尝试做一次清谈,谈到的不满意处,都是纷纷扰扰俗世,庸庸碌碌俗子,而自己始终是孤绝美好、清洁自持、与大众划清界限的。但也许所有的大众,又还都希望自己矫矫不群,是安妮小说中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以一种自绝于大众的姿态,却成为一个畅销书作者,不是知识界,不是理论界,而是大众、是作者选择了离他们远远的,他们向往的安妮宝贝。

因此有论者指出:“以反物质的姿态热诚地描写物质,以反抒情的姿态细致地体会情绪,以及以反书写的姿态写了一本书——这些都是安妮的悖论。”

而我看来,这种悖论就是做的必然结果抑或说是刻意为之的安妮逻辑——先以把玩的心态修饰自己的感觉(兼顾沉浸和抽离),再用这样的东西去装饰别人的生活(兼顾装饰和雅玩)——这不就是工艺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吗?

工艺品可以“美化生活”,所以最能“雅俗共赏”。豆瓣网的“年度报告”,各类名目的排行完全是以一年中自然形成的点击和评论为序,放任自流,便很真实地反映着当下的趋势。三年前就有论者指出:“安妮宝贝的崛起如她所说,‘没有侥幸’,她依托网络,以其流畅的文字,都市爱情题材的书写获得了她在文学场域的地位。与20世纪的中国作家相比,21世纪的安妮宝贝更有理由骄傲:因为她不是政治,而是‘读者选择的’。”

造工艺品的多是工匠。文字工匠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素年锦时》这样丝线一样的文字(借用了一个书中爱用的优美比喻),对于打拼得疲惫、追求着慵懒的白领女性的心灵慰藉的需要,《素年锦时》仍值得品嚼。所以我们不必像苏七七那样去追究安妮宝贝的“悖论”。但我想,工匠是应该讲究精细的,在售出的工艺品上留下疤痕这样的硬伤,对于要做到高品次的安妮宝贝来说,却是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免的。那么,像下面这样明显的瑕疵,就很刺眼——在《游戏》一节,安妮宝贝说她五六岁时是住在城里的,“在祖母家寄养”直到七岁入学(P.029);而在《童年》一节,她又说自己“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长大的(P.035)。是作者疏忽大意,还是我没读懂呢?

但不管怎么说,“《素年锦时》呈现出一个自由写作者在多年写作之中,持续开拓的文字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字字句句,所思所想,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和她内心深处的素颜女童彼此分裂交错,出入文字,漫游无人之境。”安妮宝贝受到热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写于2008年8月)

畅销是有道理的,深究是不靠谱的

——评《巴别塔之犬》

这是一本畅销书——在原产地也畅销,中译本也畅销,有半年间的12次重印为证。

同类推荐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最后的战线

    我的世界之最后的战线

    本书籍是由我的世界地图(最后的战线)作写
  • 月下琉璃:月光女神

    月下琉璃:月光女神

    “神”系列的宠物,是璃珠大陆上最难得的。会月光系魔法的夏月筝,不仅得到了月光女神,还有一个他。
  • 弑天化羽

    弑天化羽

    远古王庭时代终结,让一切曾被压制在王庭下的百花悄然绽放,元素,魔法,玄功,魔兽...瑰丽的一切炫目的让这个世界夺目迷人。而在那一片文化的混乱之地,一位独特的少年却意外获得上个王庭时代终结拜占王庭的传承。
  • 画妖泪

    画妖泪

    我是一只妖,以血为引以笔为约可绘出世间万物,独独,描不出你的容颜。我平淡此生,只求研墨添香一卷书香伴你至终老,单单,你为救众生弃我。我思你念你,抛弃所有孤独守候只为再与你相见,饮险咽难,苍天终不负我!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索的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索的故事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蚀骨残情:傲妻不下堂

    蚀骨残情:傲妻不下堂

    被继母陷害,郁素璃不得不嫁进豪门。谁知传说中年过花甲的老不死,竟然是当初救她于水火的男人。还没等她好好的道谢,却遭到男人难堪的侮辱。“女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龌龊的小动作,只要你还留在这里一天,都要让你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史快餐.十三世纪:大漠烈风

    历史快餐.十三世纪:大漠烈风

    13世纪的蒙古帝国令世界所有的文明失色。由于对财富和土地的狂热追求,世界上最精锐的军团开始了征服。在东方他们灭亡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南宋帝国;在西方他们的铁蹄让欧洲颤抖。蒙古的征服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物质财富的损失尤其不可估计,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文明的架构,元曲的兴起就是其衍生出的副产品。相比于蒙古军团,13世纪的西方在军事上已经落后了,如果不是蒙古人内部问题,西欧历史可能要改写了。
  • EXO之反穿越逆袭

    EXO之反穿越逆袭

    夏沫勋缓缓睁开妖娆勾人的凤眸,迷茫的观察周围,皱起眉毛,微启樱唇。这,是哪?怎么到处都是本宫从没见过的建筑?本宫…不是在宫中庆祝自己生辰献舞吗?怎么来这儿了。夏沫勋从雪地里站起,看了看自己身上,还是那件跳舞时穿着的舞裳羽舞衣,头上的金簪首饰也还在,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地点换了……后来,经过系统大帅逼顾宇轩的讲解下,夏沫勋发现自己是在这个世界要玩他们这里所谓的女配逆袭的游戏。一年的熟悉,夏沫勋已经习惯了在这个世界开始她的逆袭之旅。一边是历史上不存在的冥夏国穿越过来成为明星的Handsomegirl夏沫勋…一边是亚洲超人气男子组合EXO…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第一王爷:狂妃御龙

    第一王爷:狂妃御龙

    本是因为政治利益他才娶了她,却不想新婚夜竟被她摆了一道,别人都说她是柔妃,他却说她是狂妃,她看似温柔,却实实在在是最恐怖的女人,莫不可被她的外表所欺骗。他看似腹黑,碰到柔妃也只能满脸的黑线,不近女色也就成为了传说。一个妖孽绝美的王爷,一位天仙柔美的王妃,看她如何演绎这段异世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