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98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至今,侗族主要居住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医药防治疾病的经验。这些知识在侗族繁衍后代、生活与发展侗乡经济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由于侗族历史上没有与自己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因此,这些丰富的侗族医药卫生知识主要依靠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

当代水族学者王品魁先生调查分析得知,水族崇信的鬼神就有300多种。《水书》是水族先民们最早的一部古巫书。潘朝霖先生依据《水书》条目名称和鬼师(巫师)提供的口碑资料,认为水族的鬼神有七八百种之多。这些都说明,古代的水族先民在大自然和疾病的面前一样崇尚天地鬼神等超自然力量。水族先民在身心遇到挫折、疾病缠身等诸事不顺的时候,往往将消灾除病的希望寄托在巫师身上,求其指点迷津。而巫师一方面通过进行巫术活动,对于那些身心忧郁的人大都能够起到精神释怀的作用;另一方面,巫师则通过使用他们逐渐掌握的医药知识而悄悄施以某些药物配合治疗。不少巫师为了巩固自己的社会声誉,通过看一些医药书籍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甚至有些还自采自栽一些常用植物药物,他们在巫医并举的活动中发展了原始医药。于是巫医逐渐从巫师队伍中分化出来,所以,后来“神药两解”的概念也就因此而出现。

彝族先民信仰属于原始宗教中的巫鬼教,部落首领兼巫鬼教教主,称为“鬼主”,大部分有大鬼主,一两百家的小部落有小鬼主,另有职业巫师“大奚婆”……大部分人患病尚无寻医问药的习惯,多求助于“大奚婆”,以“鸡骨占吉凶”。《宋史·蛮夷一·西南溪峒诸蛮传》也说:雍熙元年,黔南官府奏言溪峒夷僚若有疾病,则“击铜鼓、沙锣以祀神鬼”。

《神农草本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学专著,书中收集了365种药物,据欧氏研究,在《神农草本经》中“发现有120余种是兼用苗语记名的(以苗语东部方言标准语来辨认)现在仍然能够听得懂,占全书所记载药物的三分之一”。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苗语三大方言族群在贵州全省都有分布,其中说苗语东部方言的族群绝大部分居住在贵州省境内。也就是说,世居贵州省境内的苗族同胞对于《神农草本经》这样一部医药经典著作曾作过不可忽视的贡献。

菖蒲作为苗族用药历史悠久。菖蒲早在《楚辞》中就有记载,最早作为祀神避邪之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黔蜀蛮人常收(菖蒲)随行,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者尤佳。”“蛮人”即为历史上对贵州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先民的称呼。“生蛮谷中者尤佳”是指产于贵州、四川之地的石菖蒲为质地优良的药品。清朝,贵州、湖南巡抚吴其睿(1789-1841)曾经到湘、黔、滇及鄂、闽等地为官,其任职期间,在民间调查研究药用植物时采用当地民间药物名称,记录了当地俚人、俚医、乡人、夷人、湘人、蜀人、苗人、楚人等民族常用药50多种。有些称谓如苗人、蒙古人、回人、吐蕃人,从古至今成了专称固定不变的民族。他著有《植物明实图考》一书,在该书记载有:“黔中药峒、焚茶作靛,远贩江汉。”“野草之可药可浴,根核果瓜可茹可玩者,罗罗皆持以入市。”可见,在贵州各民族中运用民间草药草医历史由来已久。

明代,贵州推出了一些医学著作,如贵州巡抚郭子章的《利器解》与《疾慧编》,桐梓人傅天镇的《手验方》。

近代贵州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00多年。这一时期是贵州民族医药较之前一个时期发展比较快的时期。近代贵州民族医药文化主要是从记载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地方志书中得以再现,甚至出现了一些医药著作。

清朝时期,贵州的名医很多:安顺人杨应朝,通过脉息能预知病人寿命长短。遵义人李燕山精通外科,制备膏丹等药,凡疮伤跌杖伤者无不愈。正安人郑显贵擅长针法,一人似死入棺,通过针治被救活;一盐卒负重跌晕,一针复苏并背盐上路。重要医学著作:杨芳的《寿世医窍》,秦克勋的《伤寒辨证》,冯云祥的《经世仁术》,黄安泰的《寿身小补》,狄文采的《狄氏医案》、《狄氏医传摘要》,宦廷臣的《疟痢三方》和李宝堂的《素问集注》等。成书于康熙、雍正时的彝文文献《西南彝志》,也包含了不少医药方面的知识。

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亦信仰原始宗教,多崇拜巫鬼,著名者有彝族地区民间流行的毕摩宗教。明代贵州宣慰司水西一带的彝族,尊男巫为鬼师,杀牛祭祀神,名曰“做鬼”;中曹地区的布依族,“疾病不服药,惟祀鬼神而已,卜用茅或铜钱、鸡骨”。清朝,原始宗教在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仍然普遍存在。

同类推荐
  • 重症护理专科指南

    重症护理专科指南

    本书从ICU基本护理内容和操作程序标准出发,把ICU常用的50项护理操作从目标、标准程序、结果标准进行描述,着重介绍操作过程中的评估、告知、危险环节、观察要点,同时将结果标准明确告知从事ICU的护理人员。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画说千古中医

    画说千古中医

    起死回生,精于切脉,望而知之的扁鹊;精通各科,创制麻沸散,开世界外科手术之先河的华佗;著伤寒金匮,倡辨证论治,世代呼之为经方之祖的张仲景;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踏千山尝百草,治方药济万民,成就百万言本草纲目巨著的李时珍……一代代名医辈出。
  •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该书最早出自于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当时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热门推荐
  • 闲散王爷精明妻

    闲散王爷精明妻

    她是学富五车的海归学子,而她则是丞相家的小千金,虽然同名同姓,但不同时空的两人也绝不会出现交集,可是一场意外的救人事故使她穿越成了她,她自信,大胆,她相信自己在古代同样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他是一闲散王爷,不管朝政,但却深受皇帝的宠爱,他表面风流浪荡,实则才华俱佳,当腹黑的他遇上精明的她,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详之周

    不详之周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周朝,先秦诸子带着自己的理想粉墨登场。这是一段杂糅了诸多元素的历史,仍然会上演相同的结局吗?当蒸汽笼罩在大周的上空,钢铁传来铿锵的回响;梦魇无法摆脱,那是种在所有人心里的欲望。立在神坛的老、孔、墨……一件件穿上凡人的衣裳,来描述这场躲不过的血与火。
  • 紫圣

    紫圣

    剑指苍穹,一切的一切都将踩在他脚下!纷争,魔法,感情,美女,绝对让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魔幻与绚丽!魔兽的世界,斗气的世界,魔法的世界,美女的世界,各类种族的世界,最重要的是,紫圣的世界!
  • 脑残女配:男神大大乖一点

    脑残女配:男神大大乖一点

    我不就吐槽了一下,有必要这样吗?让我穿了,穿了也就算了可是却是恶毒不是倒霉女配,没天理啊!本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却没想到……
  •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世界一片荒芜,但是爱情永不杀青。如果,地老天荒是目送白昼与黑夜的交替,是一个人的清醒与另一个人的沉醉,那么我的幸福早已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地赶到……青春新生代浪漫派掌门人花舞陌轩深情力作。
  • 为心而活

    为心而活

    身为一个女孩子,却有着严重的心脏病。即便这样,却仍旧遭遇父母离婚,母亲车祸身亡。所幸,身边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人。呵护她,爱护她。立志要为了她找到一个完美的心脏。成就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
  • 爱我请别放手

    爱我请别放手

    一段情需要多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明了,一份爱要忍受多少煎熬才能成熟,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冒然走出大山,来到这钢筋的丛林,难道就是为了那份难以舍弃的执念?
  • 初夏相期:莫违流年

    初夏相期:莫违流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转过身来,与他四目相对,拉开了一场唯美的邂逅。他,活泼可爱,是她的小太阳。她,天真无邪,是他的小月亮。他们的相遇,注定了他们的缘分。和他在一起,总是那样快乐;和她在一起,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可是,一次误会,却让他们分离,每天的擦肩而过,视而不见......他悄声无息的离开了。冉慕辰,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要牢牢抓住你的手。黎曦若,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抱紧你,直到地老天荒!
  • 欢迎再次光临

    欢迎再次光临

    三年前是姜舞说的分手,而三年后是韩扬制造的重逢,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是不是可以让他们也继续相爱,当发现身边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助攻时,姜舞还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隔世尘嚣

    隔世尘嚣

    上古仙史,无人记载,亦无人知晓。相传有道士撰奇书,天下大事,尽收其录。乃道士死后,此书流落民间,不知所踪。此书所记的仙家逸史,渐渐流传民间,为一苏姓女子,撰写成册,尽入渔樵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