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以下简称《泰》)是本世纪初充满悲剧意识的一个真实事件,美国花巨资把它搬上银幕,当然不仅仅是描摹再现沉船本身,也还暗喻人类如何面对灾难人生的多种象征寓意。故,有人看罢《泰》剧即在报上喟叹:“地球会不会成为一艘泰坦尼克号呢?”这位观众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人们却更愿意相信,人类的智慧足以在地球毁灭之前想出自救的办法。
我以为《泰》剧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模拟方式的自救,面对沉船、绝望、死亡,各色人物的表演和自我选择。《泰》剧的开篇比较拖沓,约有20多分钟看不出眉目,该挨剪刀。剧情越到后面越为紧凑、激烈、精彩。有许多场景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刻骨铭心。
在已经混乱到没有法律的那两个多小时的绝望时刻,我们看到的是群体良知、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觉地维持着秩序。他们共同遵守着一条“法无定法”的道德法则:先让妇女儿童登上小船撤走,包括夫妻、母子、情人也要拆开,谁也不能例外。
船长和设计师本有权力脱离险境,但他们却引咎责躬,自愿地让破船而入的汹涌的海水吞没,愿以自己的死亡赎罪。几个老提琴师自始至终坚定岗位,演奏着激越的和弦,大概是给死者送去最后的安慰和哀歌吧,也算是几位老者临终前的贡献(包括那个忠于职守的祈祷牧师);还有杰克和露丝彼此把生的希望让给对方的真挚爱情;还有那沉沉的黑夜,在漂浮着尸体的洋面上,一只援救者小船发出的一声声凄厉的哀号:“还有活着的人吗?”……确是感人至深,以至在我看完之后久久激动陷入沉思。总觉得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在一条被我们喻为腐朽的资本主义旅游船上未免有些失真,他们也会这样高尚吗?那些资本家、伯爵太太、贵族小姐?
这样,就让我联想到前两年发生在新疆伊犁的那场小学生演出时遭遇的大火。我们的做法是先让领导同志一个个安全地撒离现场,然后是一派混乱,踏死和烧死的小学生不计其数。我们面对死亡就泯灭了人类的良知、人性。比较《泰》剧的船长和设计师,我就不知道那些踩着一个个小生命逃脱出来的官员该往地球的哪条缝隙里钻,留着这样的畜牲、败类还继续当官吗?可惜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到报道。
说实在的,我们在看《泰》剧时,也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正确理解。《泰》剧的主人公杰克有句名言叫“享受每一天”,它的原意我理解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虚度年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资产阶级也有)。正因为如此,他能把偶尔得到的一块舢板让给自己心爱的人儿露丝,而自己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宁愿理性地面对死亡沉入海底。而我们的一些官员却把“享受每一天”理解成“无度生活的注脚”,他们渴望在平淡的生活中再多几分癫狂,是彻头彻尾的自私腐败,有了这样极端自私的丑恶灵魂,还谈什么地球毁灭的自救?那真的是要为这样的地球默哀了。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我们能从这交流中得到什么呢?我觉得关键就看我们社会主义的公理、道德、良知的分量在人们的灵魂中到底能浸透进去多少?看《泰》剧使我联想到确实需要振作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彻底改变当前社会广泛流行的腐败自私的精神状态,是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了。
看《泰》剧不禁让我吓了一跳。对比之下,我们一些人的丑恶心灵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人类当然能拯救自己,但首先每个人都要拯救自己的心灵。救心,是第一位的,也是自己的事,不可以有一人例外。
(原载1998年5月17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