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0900000002

第2章

头道沙子遗址

头道沙子遗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西约5千米的沙丘地带。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地表遗迹分布在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20米的范围之内。遗址区现大部分已被沙丘所掩埋,沙丘低凹处有部分裸露出原始地表,地面散落有相当数量的动物骨骼、青砖碎片、红砂陶、灰陶及少量铁器碎片等遗物。从整体来看,此地早期为人类一处较大聚集地,捡到的红砂陶碎片有的带粗、细绳纹,并捡到少量彩陶等,由此断定其为新石器时代所留遗物。

苏宏图遗址

苏宏图遗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境内。遗址区地处荒漠草原地带,平面呈长方形,地表遗迹分布在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20米的范围之内。现遗址区大部分已被沙丘所掩埋,沙丘低凹处有部分裸露出原始地表,地面散落有相当数量的动物骨骼、红砂陶、灰陶碎片等遗物。从整体来看,此地早期为人类一处较大聚集地,发现的动物骨骼有烧焦痕迹,疑为烤制熟食所致。捡到的红砂陶碎片中有的带粗、细绳纹,灰陶碎片上带有黑色图案,该遗址具体年代有待考证。

娜仁诺尔遗址

娜仁诺尔遗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苏木查拉格尔嘎查境内。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地表遗迹分布在东西长800米、南北宽300米的范围之内。遗址多数遗迹已被沙漠所掩埋,现只在星月形沙丘底部和露出原始地表的地方见到有文化遗存,具体数据不详。遗址分布范围较大,地表零星散落有石器及陶片,根据部分文物标本纹饰及器型来看,该遗址具有龙山文化的特点,初步推断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采集遗物有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磨盘、石磨棒、石球等;陶器主要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和彩陶,灰陶火候不高,表里不一,器型有钵、罐、瓶等,彩陶以细泥红陶钵、罐外施黑彩为主。

小口子居住址

小口子居住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巴彦朝格图嘎查。该遗址为1座石筑院落,大体呈长方形,东西最大16米,南北最大13米。住址筑于山坳之中,三面均是缓坡,东南开阔。西南10米处即为小口子沟。院落使用石块堆砌,坐西北向东南,现墙体已倒塌,只有底部痕迹可以辨认。院落东西宽12米,南北长13米,可见墙宽1米,墙体可见高度0.2~0.7米,东南侧墙体居中留门,门宽3米。附近未发现其他遗迹、遗物。

双鹤山障址

双鹤山障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苏木查拉格尔嘎查境内。石城底部均铺有石基进行加固,石城用青色石片堆砌,东西长15米,南北宽12.4米,墙宽60厘米,墙体、石基清晰可见。西侧86米处建有一座敖包,直径6米,高3米,用青石片堆砌。障址内散落有少量瓷片及砖瓦。

西勃城址

西勃城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科泊嘎查西境内的低山区内。城址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城址略显不规则,遗迹分布在东西长140米、南北宽95米的范围之内。西墙和东墙略南各设一门,外有近似瓮城的建筑。东北角处有利用一小的水冲沟向东延伸近5米的石墙,形成东墙的北端城址。城址墙体保存程度不一,西墙、北墙、东墙保存相对较好;南墙因处在断崖边沿,自然损坏较严重。城内西北角有一圆形石质建筑基址。周边未见遗物。

阿日格勒音夏日城址

阿日格勒音夏日城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科泊嘎查境内。采用山体岩石砌筑墙体,石块为沙质岩,易风化,形状大小不一。就墙体现存石量来看,墙体不是十分高大,平面形制呈不规则状,东西最大178.5米,南北最大110米,西墙由北向南42米处设门,门宽2米。

乌兰布拉格障址

乌兰布拉格障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障址平面呈矩形,南北长31.5米、东西宽24米,坐北向南,居中处设门,门址宽1米。障墙两侧采用大块片状石错缝堆砌,内部填夹石块和沙土稳固,障墙两侧自下而上有收分,底宽4.7米左右,顶宽2~2.7米,残高0.7~6.8米。障墙内壁相对完整,外缘及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东墙内侧筑有长15米、宽2米大致呈45度的斜坡状踏道直达墙体顶部。障内东南角存有1处房址,东西宽3.7米、南北长5.2米,东、南两侧依附障墙,西、北两侧筑墙,墙宽0.65米,西、北两侧墙体损毁严重,仅存底部遗迹。障内西南角处存有房址,向北排列,面阔4间,内部均3米见方,墙宽均0.65米,残墙最高1.1米,损毁严重,门址不清。障内西北角筑有1座1.5米见方的石台,残高0.4米。障外仅北墙底部筑有起加固作用的台基,宽4米左右、高0.3米左右。障南墙连接院落,院落平面呈矩形,南北长26米、东西宽24米,北依障墙,筑东、南、西三道墙体,墙体采用石块错缝堆砌,墙宽1.3米左右,坍塌严重,残高在0.1~0.6米,院落东墙设门,门距障南墙外缘5.2米,门址宽2米。附近地表未见遗物,“三普”调查中发现障址附近地表存有汉代壶、罐等灰陶残片。

希勃图城址

希勃图城址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希勃图嘎查境内的红砂岩高台之上。城址由大小两城组成,城址墙体为两侧石板叠筑,间填砂土碎石,均为不规则长方形,大城坐西向东,东西长62米、南北宽47米。城中尚存有长13米、宽9.6米的高台建筑,东墙有宽2.8米的三级踏步。城址内东南角处残存有大小不等的石屋址4间。南墙外部居中处有石屋址2间。小城坐落于大城西北角,坐北向南,东西长28米、南北宽24米。采集标本有典型的西夏、元黑釉剔花、乳黄釉瓷片和陶器残片。器型有罐、碗、盆等。采集“崇宁通宝”一枚。初步判断,该城址是北宋时期西夏国在此区域内设置的具有完全军事意义的设施之一。

石墩子烽火台

石墩子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嘉尔嘎勒赛汉镇阿格坦乌素嘎查境内。烽火台以较大石块砌边,内以黄沙土夹杂小砾石填充而成。石块大小不一,石色不一,以铁锈红居多,另有青灰色等,质地粗疏,硬度不高,与周围山体石料相似,应属就地取材。烽火台坍塌严重,形状已不规则,底部东西宽17米,南北长17.5米,高18.8米;顶部残存有铺舍,坍塌甚重,已呈土堆状,土内夹杂有灰烬、残瓷片等。烽火台周围地表上散落有少量陶、瓷等残片。

查斯沟一号烽火台

查斯沟一号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烽火台筑于山地边缘的高台地上,石砌实心烽火台,采用红褐色沙质岩石块错缝堆砌,台体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台体东侧与一院落相连,院落平面基本呈长方形,东西宽8.6米,南北长12.4米。附近地表零星散落有汉代灰陶残片,多为罐等容器的残片。

查斯沟二号烽火台

查斯沟二号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烽火台筑于山顶之上,为一座石砌实心烽火台。台体上部滑落的石块将底部覆盖,坍塌范围大体呈圆形,直径14.2米,残高近9米。台体东北侧与一院落相连,墙体使用材料与烽火台石料相同,院落墙体坍塌严重,现只残留底部痕迹。地表零星散落有汉代灰陶片,多是罐等容器的残片。

将军敖包烽火台

将军敖包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烽火台为石砌实心烽火台,筑于山顶,台体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烽火台采用大块红褐色易风化沙质岩石错缝堆砌,石块形状不一,石质与山体石质相同。烽火台现已坍塌,上部缺失严重,现呈圆形隆起石堆状。倒塌范围大体呈圆形,直径15米,通高5.5米。台体西南角3米处,自东向西排列4座附属设施。地表零星散落有汉代灰陶残片,多是罐等容器的残片。后代人沿台体坍塌边沿堆砌出环形平台,形成上下二层台状。

哈日库布烽火台

哈日库布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石砌实心烽火台,使用石块错缝堆砌。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上部缺失,底部东西宽7.8米,南北长8.2米,残高2.2米,台体坍塌严重。烽火台外侧筑有围院,台体处于围院的西北角。围院平面大体呈正方形,南墙居中设门,门宽1.1米。围院墙体倒塌严重,均呈垄状,底部残存石砌痕迹。围院内东北角有一建筑基址,似为房址,坍塌损毁严重,仅残留底部痕迹依稀可辨,现呈台基状。附近未见其他遗迹和遗物。

阿尔善敖包烽火台

阿尔善敖包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实心烽火台,采用大块红褐色沙质岩石错缝堆砌。台体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底部东西宽6.9米,南北长8.1米,残高3.3米。台体东侧与一院落相连,院落墙体使用石块堆砌,倒塌严重,仅残存底部痕迹可以辨认,门向不清。台体东北侧36米处一条东南向西北走向的小梁之上,排列4座报警设施,倒塌严重。

布日格斯台一号烽火台

布日格斯台一号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石砌实心烽火台,采用大块青色易风化的沙质岩石堆砌。依据东南角石砌痕迹推断,台体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呈覆斗状。烽火台底部东西宽10米,南北长12米,残高3.5米。台体东北侧与一院落相连,院落墙体坍塌严重。烽火台顶部有一个当地牧民堆积而成的路标。烽火台主体四周散落有汉代灰陶残片。

布日格斯台二号烽火台

布日格斯台二号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石砌实心烽火台,采用大块片状红褐色易风化的沙质岩石堆砌而成。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台体内部使用梭梭搭建木骨,隔层铺设并铺垫柴草。烽火台底部东西宽11.3米,南北长12.5米;顶部有坍塌现象,东西长4.8米,南北宽4.6米。台体东南角31.2米处,东西排列5座报警设施,均已坍塌,残高0.1~1.1米,使用红褐色片状沙质岩石堆砌。烽火台主体四周散落有汉代灰陶残片。

宝日敖包烽火台

宝日敖包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实心烽火台,采用大块青褐色易风化岩石堆砌而成。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上而下有收分。烽火台底部东西宽7.7米,南北长10.5米。上部坍塌严重,有严重缺失现象。台体东侧与一院落相连,院落南北长9.6米,东西宽6.4米,门向不清。台体北侧6米处南北排列3座独立的报警设施,均坍塌,呈石堆状,间距均3米。台体西南角向南11米处南北排列5座独立的石砌报警设施。

乌兰拜兴烽火台

乌兰拜兴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实心烽火台,采用大块青色岩石堆砌而成。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烽火台主体坍塌,底部直径11米,残高2.2米。台体东侧与一院落相连,院落墙体倒塌严重,仅存底部痕迹可依稀辨认,门向不清。台体86米处有一6米见方的石砌台基,高0.2~0.8米,使用石块堆积,坍塌严重,呈隆起石堆。地表零星散落着汉代灰陶残片。

乌兰敖包烽火台

乌兰敖包烽火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彦哈日嘎查境内。该烽火台为石砌实心烽火台。台体高大,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台体有明显的二次加筑迹象,台体加宽痕迹清晰,初始台体使用大块岩石堆砌,二次加筑的外围石块隔层平铺冬青等植物的枝条,间隔0.4米左右,采用大块红褐色沙质岩石堆砌而成。烽火台主体坍塌,底部东北至西南长15米,东南至西北宽12米,台体通高5.7米。台体东南侧与一院落相连,墙体倒塌严重,只残存底部,门向不清。台体东南48米处东南向西北排列2座石砌报警设施,3米见方,均已倒塌。台体东南117米处有一组由4个1.5米见方的台基组成的报警设施,分布在5米见方的范围内。地表零星散落着汉代灰陶残片。台体东南侧底部有一人为盗洞。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古道西风,驼铃频响,漫漫的陆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多少次危险之旅,中国人步履维艰送去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内心充满走进神秘阿拉伯的激动与幸福。多少个沙漠之夜,阿拉伯人仰望星空,讲述着比一千零一夜还多的故事,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的憧憬与梦想。宝船浩荡,海风长空,茫茫的海上陶瓷之路又在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增加了新的交流渠道。中阿两地的船队满载着中阿人民的希望,克服了比郑和下西洋、比辛伯达七次航海救灾要多的困难,驶向对方之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大潮里,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就像丝路花雨,润物细无声的浸滋着阿拉伯文学的沃土。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热门推荐
  • 超现实武斗学园

    超现实武斗学园

    毁灭的战争,却不知暗流早己注定会再次降临。古文明的消逝,却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 Tfboys之爱的承诺

    Tfboys之爱的承诺

    tfboys之爱的承诺他们互相相爱,爱是不一样的,有风调雨顺,有误解,有残缺,有保护的
  • 翰林记

    翰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下之落神葬

    天下之落神葬

    世传神州武林有六部武学奇典,《圣魔遗策》,《落日葬神剑法》,《万化诀》,《太始之章》,《天禅圣经》,《轩辕七诀》,得其一者可纵横天下。明朝永乐年间,龙玉枫奉师命下山,于泰山之巅独败各派高手,称号至尊。乐山大佛一役,龙玉枫与神月教教主李嫙姬一战,更是名动天下。与此同时海外落日岛入驻中原,沉寂多年的江湖,风云再起……
  • 秦淮春暖翻红袖:卞玉京

    秦淮春暖翻红袖:卞玉京

    卞玉京,不仅是秦淮八艳之一,更是明清史上数一数二的才女。本书记录了她的一生,从出生到逝世,讲述了她的爱情,她的生活。全书以抒情散文的风格,描述了卞玉京与吴伟业(骏公)的爱情,从相识,相恋,背叛,最后卞玉京入道,再相逢,决心离开。她的一生无不是围绕吴伟业这一男子,爱得最深,伤的最深,在缠缠绵绵,纠纠缠缠之间,成就了一段佳话。卞玉京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的侠女个性,更是让她在人们心里留下了一丝感慨。而她的小楷,兰花,诗词也是当时红遍金陵的佳作。
  • 顾盼浮生尽

    顾盼浮生尽

    他曾记得那一日流风回雪之际,她一敛白衣拂尽烟火尘世,倏然问他这句:“你可只这人世间最可笑的二字是什么?”她潋滟一笑,眸中虽柔情似水却带着一丝凄惘,“是以为,许多人都败在了自以为上,既然爱了就尽力去爱……”这一世顾盼,却终不过浮生如梦,已尽……顾盼生辉,浮生尽入横塘目。
  • 难婚女嫁

    难婚女嫁

    有人说:一生只谈三次恋爱最好。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宁子默是她懵懂岁月里的追逐,那么顾宸呢?是刻骨,还是一生?对于洛念棠而言,顾宸是披着天使外皮的魔鬼,他毁掉了她最纯粹的爱情,甚至企图将她掌控在他的世界里。她反抗过,挣扎过,却怎么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顾宸的温柔和宠溺就像是一张无法束缚的巨网,铺天盖地将她包围,让她沉沦至深。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原来不过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玩笑。许多事以温暖而美好的姿态定格,停留在梦中。但是,梦终究是梦,总有一天需要醒过来。她恨他,他折磨她。然而,他和她都不懂,有些时候,没有说出口的爱,也是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成神路

    末日成神路

    2012年12月21日,玛雅人预言末日来临,杨启凡偶然间被卷入雷圈,踏入异界.开始寻找一切的因果,一步一步,在残酷的现实中不断磨练,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可是这一切真的是偶然吗?还是无形的对弈者,导演着一切!
  • 我在下一站,等你

    我在下一站,等你

    看一片浩瀚星辰,听风儿絮语,带我赴一场盛夏的梦。人生就像那行驶的公交车,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走,虽然路线和目的地不尽相同,但偶尔还是会在一个站点相遇,交回,在分离。
  • 乱世私宠:傲娇圣君追妻忙

    乱世私宠:傲娇圣君追妻忙

    传言说,卫国公家的嫡长女相貌奇丑水性杨花,且飞扬跋扈。传言还说,月圆之夜,母虎出世,一声怒吼,震碎众人耳膜无数————一朝穿越就得替人去死?————扯蛋!妖女?呵,是又怎样?不服,上来试试!某女回首,面若皎月目似寒潭!无心杀伐世道却要如此逼人!既是如此,那就————拔刀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