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2600000012

第12章 毫米之间寻难上

记电工学院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科研团队

从两人的白手起家,到十余位教师、四五十名研究生的共同奋斗;从选准方向一路风雨,到今年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我校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科研团队走过了6年甘苦。徐锐敏、延波、杨焘、张勇、谢小强、国云川、孔斌、胡江、王志刚、詹铭周、张靖……在实验室里,他们迎难而上,漂亮地打赢了无数硬仗。

“嗅觉”敏锐追前沿,忧患常怀偏寻难

团队刚刚完成某电子元器件型谱系列项目“××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这是我校承担的第一个型谱项目,并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5所的检验考核和校内鉴定。完成这项工作,徐锐敏教授却没有时间歇歇气,他此时坐在通信楼六楼的办公室里,打开一台表面有些磨损的索尼笔记本电脑。徐教授眉毛很浓,声音沙哑,很直爽。

2001年徐锐敏教授在学校应用所工作。院系调整时,他想,不过是三四十岁的年龄,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就选择了来到电工学院微波工程系。“开始时就只有我和延波两个人,慢慢的队伍就发展起来了。”

队伍发展起来的一个“里程碑”就是型谱系列项目。三年前,许多实力雄厚的单位也看中了该项目,而高校在这一块还是空白。“接还是不接?”徐锐敏在暗暗思量,“如果不成功,就不只是影响一个人。”但是,有压力更有动力,是竞争更是机遇。团队在这一领域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心一横,工程就这样接下来。按项目中挑大梁的谢小强老师戏言,当时是“麻起胆子干”。

戏言归戏言,做这个项目却并非逞勇好强,而是团队发展的必然选择。团队在建设中一直将科研方向定位在学科的主流、前沿和热点上。正如徐锐敏教授所说:“我们不搞‘剑走偏锋’,在思路、科研嗅觉上保持高度的敏感。”谢小强老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在高校做科研,压力很大。(科技)发展太快,不努力很快就被人超过了。”

于是,他们顺理成章通过竞标接下了该项型谱科研项目任务,团队需要在这样陡峭的科研“斜坡”上锻炼队伍,增强竞争的实力。寻难而上,他们拉开了三年艰苦求索的帷幕。

每一次去汇报项目情况时,总装备部相关部门领导都会仔细询问该“型谱”项目的进展。“今年其他项目我做得少了,这个项目多一些,这是重中之重。”徐锐敏教授说着这话,看着对面墙上竹子的国画,手不由自主地在纸上轻点着,似乎在回忆。

承担型谱项目任务之初,要求××毫米功率放大器最高功率是5W,“功率是项目中最重要的指标”。接项目时该技术指标是当时的国际领先水平,他们还不是很自信,但是最后做出来的最高功率超过10W,大大超过了最初要求。这个过程很困难吗?谢小强想了一会儿说:“记不起来了。难点如果没有克服,我会一直想着。真的通过了,我就不去想了。”不过功率放大器散热的问题倒是让他惦记了很长时间。

对此,谢小强的妻子曾开玩笑地向徐锐敏教授说,你们工作不要安排得太多嘛。虽然只是笑言,但可见老师们为了工作,很少顾及家里的事情。

紧追前沿的想法一直贯穿团队建设始终。“落后的东西要萎缩,不做新的不行。”团队的老师们胸怀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

徐锐敏教授介绍说,目前团队分成五个方向: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微波毫米波MCM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太赫兹固态技术和微波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

在这五个方向上体现了前沿与主流的结合。比如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是主流,但非前沿和热点。这方面的稳定成熟给团队争取了不少课题,为其他方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微波毫米波MCM就紧追前沿,延波副教授负责这一方向,申请了国防重点基金项目,在毫米波LTCC方面做到了全国领先;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目前已经有一个“973”项目子课题,该方向力争在第三代半导体上做集成单片;太赫兹频段介于毫米波和红外之间,有其独特的特性,太赫兹固态技术主攻这一热点方向,争取完成多项开拓性成果。

这些新方向都是瞄准了业界最热、最前沿的东西。

打硬仗同舟共济,相扶持情如一家

延波副教授刚刚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该计划中,每人将获得5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言及此事,延波副教授比较淡然。曾经,本报记者对他做过专访,深感他虽然在科研中硕果累累,但却谦和儒雅。延波说:“团队的力量很重要,我只是一个代表。”他打了一个比方,科研团队是在一条惊涛骇浪的海上航行,大家同坐一条船,分担船长、水手、舵手的职责。工程项目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危难中迸发集体的智慧,越过一个个暗礁、一个个漩涡,如果大家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智慧的较量,科研的竞争,团结的力量。

风停雨住,胜利的喜悦如同阳光。回顾一路行来的酸甜苦辣,延波最难忘的一次征途是毫米波组件LTCC技术研究。

早在2000年,延波副教授已经开始涉足LTCC方向,当时LTCC在微米毫米波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在国外的研究也处于萌芽阶段。很多专家提出质疑,寻找合作的主流单位也不理想。迎面而来的风浪并没有困住雄心勃勃的船帆。“轻松的工作,没意思”老师们笑着说,“我们就是要立意高一点。”2002年该方向申请到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计划支持,后来又承接了军事电子预研项目,申请了重点基金。这个项目集合了大家共同的努力,包括几届研究生。“到研究所一住好几星期搞工艺,是很平常的事情。”延波副教授回忆说。该项目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做LTCC的研究所、工厂都曾慕名而来,与他们团队合作。

“一个人做不完所有的工作,要做工程就要良好的配合,要团结,要充分发挥团队协助精神,要想到一块儿。”徐锐敏教授说。谈到团队的平台建设,他说,平台建设包括研究队伍、设计平台、工艺平台和测试平台,但重中之重还是队伍建设。

在这支队伍里,有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国云川博士、浙江大学毕业的胡江博士,也有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人才。张勇副教授2004年博士毕业留校来到团队。“那时,只有四个老师,而现在已经有13人,发展速度很快。”而他和团队一起成长,在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成果。

团队中大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有活力,有热情。他们组建了一支足球队,让教研室外的天空同样精彩。他们跟许多学院和校外企业足球队过招,号称不败。延波副教授还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和徐锐敏教授经常上场参赛,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他们是打后卫的?这样想你就错了。延波有些得意地说:“都是打前锋,我们怎么好意思打后卫?”

“工作中我们是合作关系,私下也是很好的朋友。”国云川老师透露。团队的老师们基本上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很多问题都能及时交流。胡江老师说:“我来团队最晚,但很快融进集体,团队气氛很融洽。”团队每周都要开学术研讨会,大家一起探讨学术中的问题,研究生也会讲讲他们的研究心得,经常有一些团队外的研究生来旁听。

团队建设正在不断规范化发展。孔斌老师笑称:“他们很多做冲锋陷阵的事情,我做后勤。”原来孔斌不仅做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还要负责标准化的工作。由于团队许多项目都是工程应用,“需要我们自己制定标准,再提交审核,这样才会更规范。”这项工作比较繁琐,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孔斌老师回忆说,2003年才开始做的时候最累,白天做“标准化”,晚上搞科研。“现在要轻松一些了,比较熟悉该项工作了”。他欣慰地说:“只有不断规范,才能做大事。”

在学校青年博士平台建设中,延波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共获得30万元的资助。“学校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没有学校和学院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徐锐敏教授说。在学校支持下,团队的测试仪器、工艺设备都“武装齐全”,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极高频复杂系统实验室的成立也给团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风雨的磨砺,彩虹的绚烂

在热兵器时代,微型飞机、导弹是一支支智能化的神箭,它能灵活地加速、减速、转弯,狡猾地躲过敌人的探测,在对方措手不及之时,准确地命中目标。这支聪明的神箭需要一个强悍的心脏——频率源,这样它在空中如意飞行就不再害怕严重的震动。

打造导弹的心脏可不是一个轻松活儿。当航天某所将小型全相参毫米波频率合成器技术研究这一项目交给团队时,徐锐敏知道又接下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好几家在行业内很牛的单位铩羽而归。而这一回,某所还不完全信任,专门派人全程跟踪,预备着一旦完不成立刻找其他单位。

又是一个寻难而上的时机。风雨的磨砺激发了团队老师们攻坚的斗志。“去年有半年时间几乎每天都加班”,徐锐敏教授说。他们与我校通信学院蔡竞业教授的团队合作,艰难摸索,终于实现了频率源技术的重大突破,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了2007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打硬仗创下了口碑,于是“难得要命的”事情就主动找上门来。每年10余个项目都是暗藏难结,轻易不言闯关。冷不丁跳出来的拦路虎要周旋,要智斗,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新添了多少白发,催生了几多智慧。说起难,刚留校的王志刚老师深有体会:“感觉每天都泡在逸夫楼的实验室里,我们做的都是研究所工厂做不出来的,几乎每个项目都有难点,但很锻炼人。”

“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加班,这不算什么”,詹铭周老师说出了团队成员的共同心声。而延波副教授更有一种苦中作乐的心境:“在学校能干一些想干的事,适合自己干的事,累、苦都自有乐趣。”

风雨之后有绚烂的彩虹,而虹桥又铺向了更开阔的未来。虽然团队在飞速发展,但老师们看到更多的还是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徐锐敏教授说:“我们应该多写一些高水平的文章。”他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虽然咱们是搞工程的,但是一流的工程必须要有一流的理论基础,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否则只能算得上工匠。”

新的一年悄然来到安静紧张的实验室,高质量的论文数量、高水平的科研获奖方面的突破成为老师们下一段征程的目标。团队的发展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杨丽可 览山)

同类推荐
  •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理论,非营利组织发展对公共治理的影响,社团组织,行业自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组织及其管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人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洛克指出,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等,也要学点儿工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2010年全球出版业共同面临了金融危机,数字出版等新命题,各国出版业在技术研发、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其中不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型之举。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本书包括出版、动漫游戏、印刷与纸张、发行、版权、阅读、政策管理、海外看中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10年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出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梁金豹编著的《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是大师随笔之一,《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从极具时代感和现实性的热点问题入手,将那些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典型性范文归纳为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式探讨、训练。打破古今中外的知识壁垒,打通文、史、哲的知识链接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提升综合人文素质,也能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
热门推荐
  • 万妖千秋

    万妖千秋

    大学生郭飞表面上是一名普通学生,然而他却是一个拥有不死之身的怪胎。留在体内的千年僵尸王血液令他亦正亦邪,因为一个人的承诺,拥有一身降妖捉鬼的本领,千万年来独自承担凡间安宁的责任。遇到命中至关重要的女生李彤后,二人一路上遇到无数妖魔鬼怪的挑衅。命运之事谁都不知,郭飞和李彤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 神穹传说

    神穹传说

    一个猥琐不求上进的孤儿一份幸运难以言喻的重生一场陌名稀里糊涂的厮杀一处神奇鬼怪绝伦的所在一次注定干柴烈火的激情一方浩瀚无边无际的大陆
  • 逆天残刃

    逆天残刃

    在各种用剑高手,特殊功法高手的世界里面,出现了一位用飞刀的少年。没有强悍的身体,没有特殊的功法,没有显赫的背景。在他的心中,唯有专注,放松,方能一击必杀。
  • 你于我而言

    你于我而言

    她放弃了做杀手,来到一家咖啡厅工作,却遇他,而他,好像不认识她一般。
  • 家有美娇妻

    家有美娇妻

    一个苦逼的穷大学生,从小父母双亡。本来会平凡的过完一生,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使他学会了修真之法,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在他身边发生了很多事。其中也是危险重重,同时他也开始走桃花运,而且是那种暴强到令人发指的桃花运。逍遥都市中,看我猎尽天下美女。
  • 大神王座

    大神王座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为求武道,来到一等学府鬼谷。由陌生,到熟悉,到生死与共,到反目成仇,只是仅仅一年的时间,却决定整个塔界七十二重天的走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是血性之士,岂能逆来顺受?拳掌之间,又谁能主宰沉浮?浩渺苍穹,仙山缥缈,一名叫徐宁的融魂者,坐在悬崖之巅,望着物是人非的故都,哼起儿时最熟悉的小调.....
  • 奔三理工男

    奔三理工男

    07年大学毕业我在空间建了个相册命名:走过。于是我将生活不起眼的瞬间零零散散地塞进了相册,今年三十岁生日,我再次翻开了这个相册…
  • 复仇公主遇上三王子

    复仇公主遇上三王子

    她,她,她,她们都是上官家族,慕容家族,千雨家族,冷冰,可爱,温柔,他,他,他,他们都是夜氏家族,枫氏家族,幕氏家族,冰冷,花痴,温柔
  • 样young

    样young

    对的时间、对的人,看受到眷顾的他们,如何为对方的生活书写那最浓重的一笔。
  • 蛮入西川后

    蛮入西川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