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2600000022

第22章 “求变”不息终问鼎 廿载艰辛不言悔

记微固学院吸波材料与技术科研团队

“思变”不歇

1987年,年轻的邓龙江正在为他的研究课题发愁。当时做磁记录很热,他想着把这个材料做小。虽然没日没夜的做试验,想尽一切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怎么办?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灵光一闪,邓龙江发现了另一条路可走——做吸波材料。这一走不仅走出了死胡同,还走出了别样的精彩。

老成电人可能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系楼下经常堆着三氧化铁的铁矿石,周末、夜晚传来阵阵噪音,几个年轻人守着烧结炉熬红了双眼。吸波材料研究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起家的。虽然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这一方向还不被看好,国内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但是邓龙江敏锐地发现吸波材料的前瞻性。他的导师过璧君教授也非常支持。

作材料,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研究之初,课题组得到了国家大约几万元的资助。就在这“第一桶金”的资助下,他们开始了吸波材料课题的研究历程,最终在国内走在了前列。为此,在去年总装备部某领导来校之际,邓龙江教授就此事向总装备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没有最初的雪中送炭,就没有后来做出几百万元的大事业。

回忆自己选准方向,把握方向的历程,邓龙江教授经常跟年轻教师说:“做科研一定要有敏锐的眼光,穷则思变。做不下去了,一定要想着怎么变。”甚至,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团队也在不停的“求变”,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从“十一五”开始,团队不仅做雷达吸波材料,更涉足红外领域。他们引进了翁小龙等人才。由于方向把握得准,基础好,红外领域起步很快,目前在团队中占了接近一半的科研经费。

“有时候在路上遇到邓老师,看着他总是低着头在想着什么问题。”在学生张丽的眼中,邓龙江教授总是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往前做。邓龙江教授紧跟科技前沿并颇有忧患意识,他说:“作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把握发展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老是把握不准,团队就要衰落。也许一个失败允许你,但决不会允许你再错选择一次。”

翁小龙老师对于“方向把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材料基地”落户我校。当时大家对于要不要争取还颇有疑虑。邓龙江教授说,虽然这个中心教育部只投一定的启动经费,但我们一定要争取,这是必要的台阶。“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很有前瞻性。”翁小龙老师说。目前我校以“××材料基地”为平台,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材料研究团队。在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我们抢先了一步”。

正是有了“不停往前做”的忧患意识,正是在“求变”中抓住了热点和前沿,团队在这十余年里慢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最初只有过璧君教授、邓龙江教授两人,后来谢建良副教授、梁迪飞副教授成为团队的核心骨干,最近几年还引进了翁小龙博士、韩满贵博士、唐武博士等。目前团队固定人员10人,协助人员4~5人,还有40多个博士、硕士研究生。

团队经费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几十万元,2002年突破了100万元。今年科研经费已经达到700万元。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目前国内有几百家单位在做吸波材料,三分之二的重点高校涉足这个领域,因此科研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项目,团队都是通过招标获得的。尽管如此,团队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在国内份额中,团队占到了70%~80%。目前团队不仅在军口领域力拔头筹,而且也率先涉足民口,将吸波材料用于对抗电磁辐射。2007年团队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相关领域的最高奖项。

栉风沐雨

“那时,我们背着十几、二十几斤材料,走十几里路到厂里做实验。”谢建良副教授还记得20个世纪90年代末的艰苦情景。当时研究项目刚刚开展,经费少,设备差,只有邓龙江、谢建良、梁迪飞等老师,研究生也比较少。由于设备的原因,他们有时候不能在学校里做试验,只能到外面的工厂去租设备。谢建良副教授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个项目,在校内无法完成。他们联系好工厂,邓龙江和谢建良两人背上所有的材料,先坐公车,再走了十几里路到工厂去做试验攻关。

1998年,课题组接到一个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邓龙江、谢建良、梁迪飞三人带着几个学生在校外的厂里住了半个月,从材料到成品,他们一条龙做出来。梁迪飞副教授还记得那时他们一天24小时都呆在机器旁边,机器一直运转着,几个人就轮流看守。

做材料不仅辛苦,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一次,谢建良副教授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他猝不及防,脸部严重受伤。“谢老师当时连半句怨言都没有。”邓龙江教授回忆此事,动情地说。有人因为工伤离开了手边的科研工作。事实上,离开团队,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做老师,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谢建良副教授出院后,继续留在团队中,“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后来谢建良副教授因为肺部问题休息了半年。邓老师说,这有可能和实验粉尘有关,长期接触粉尘,难免影响肺部。

团队的老师们节假日都是在清冷的实验室度过的。发展之初,由于设备条件差,噪音大,老师们为避免影响,只能尽量在晚上和节假日做实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去年春节,为了实验进度,课题组没有放假,团队的老师们全勤投入到实验工作中。“在高校里,老师们有一种敬业的意识,奉献的精神,他们更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邓龙江教授说。

石玉教授和谢建良副教授是师兄弟。谈及这个师弟,石玉教授说:“他是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工作,逢年过节,在他家拜年总找不到人。有一年,大年初二还在外面的厂里做实验。”谢建良副教授的手上是累累老茧,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化学试剂,十几公斤的材料、仪器要搬来搬去,老茧自然随之而来。

正是有了这种敬业精神,老师们在实验室里攻克了很多难关。有一次做了一个招标项目,涂料的力学性能不过关。团队的老师们在2004年下半年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工作,终于完成了指标。

做吸波材料需要广博的知识,比如固体物理、电磁理论、化工等,随着研究涉及更广的领域,从吸波材料到红外光谱探测,知识需求量更大。这给团队的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张丽说:“任何时候去找老师,无论是晚上还是节假日,他们都在办公室看资料或者在实验室工作。”

百川到海

2004年10月底,韩满贵博士从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 学成归来,加入课题组。他和随后从法国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f Troyes引进的博士后唐武共同在团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

“一滴水要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韩满贵博士深有感触地说。几年来他和唐武博士致力于学术前沿的研究。他们在磁性材料、电磁波吸收剂、功能薄膜光电性能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指导学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发表了论文。

“团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平台。”唐武博士说,他们有了好的主意,团队很支持,通过实验加以论证。在这一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相互促进。唐武博士说:“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成长。尤其是现在,竞争激烈,一个人的学术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结合团队的发展,才能发挥优势。”

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在团队中得到充分体现。邓龙江教授介绍说,在这个科研团队中,韩满贵、唐武等主要从事于基础理论研究,而谢建良、梁迪飞、翁小龙等偏重于工程,他们的任务是突破技术难关,追求技术指标,实现工程实用化。翁小龙博士对此深有体会,他说,选择来到这里,是因为邓龙江教授是该领域的权威,在与团队的接触中,相信自己在这里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到团队之后,他觉得,邓老师总是站在具体科研人员的立场设身处地对每个人的优势、长处、规划都予以考虑,组织协调。

对于团队的分工,邓龙江教授打了一个比方说,一个团队就像一个人,眼睛、大脑、四肢,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我们就是要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目前团队的发展还是很让人满意。”邓龙江教授说,团队的凝聚力很强,大家非常团结。在团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吸波材料与技术科研团队不断开创新的篇章。

(杨丽可 览山)

同类推荐
  • 史苑传薪录:南开历史教学论文集(第二辑)

    史苑传薪录:南开历史教学论文集(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在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探索和感想,其中既有教师撰写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的论文,也有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撰写的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想法,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学生对本院教师的访谈,在教学和治学方面均可受益。
  • 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城市的集聚力和扩力正在不断增强,世界正在掀起新的城市发展浪潮。作为历史名城的南京,在全球化进程中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率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书结合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研究了南京综合实务和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名师解惑丛书-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

    名师解惑丛书-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的魔力

    TFBOYS之爱的魔力

    她们进了TF家族,与王俊凯他们相识,最后在一起,不过,TF家族女生部队长和少官爵他们并不喜欢他们在一起,于是,在他们的恋爱道路上,困难重重。
  • 真幻道

    真幻道

    一枚神秘的戒指,带领主人公进入历史上一串串神秘灵异的事件:“双鱼玉佩”彭加木离奇失踪、八十年代中泰斗法、05年左央以身试鬼事件……
  • 灵蛛生

    灵蛛生

    身为昆虫学家的刘知知被蜘蛛咬了一口之后竟然穿越到修仙世界变成一只大蜘蛛!?!醒来就发现自己被关在传说中降妖塔,被满墙符咒压得动弹不得刘知知表示自己好无辜,还好有一只满洞乱晃的小幽灵陪着她解闷。缕缕这蜘蛛前世的记忆,呔,太乱!跟着养大的小男友杀人放火,扰乱世事,结果被群起而灭之,关在这塔里暗无天日,要成了一只废蛛。不过,这刚刚闯入的俊俏小弟子倒是不错~母蜘蛛风骚地朝那个浑身戒备地小弟子招招手,眼里手上尽是魅戏:“想要我身上的丝,那鸡腿来换呀~”小弟子夺门暴走。“别走啊别走啊!我是真的想吃肉啊兄弟!”洞中深处传来某人的哀嚎。
  • 梦想巴比伦

    梦想巴比伦

    从相遇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他的未来与她紧紧连在了一起,一起欢笑,一起向梦想中的巴比伦前进,然而,这个有着各色诱惑的大染缸,是否有一天也将会把自己给染黑?当他真的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并随之更向前迈进时,赫然发现,深爱的她,竟然失去了为之骄傲的声音。
  • 宁天涯灵异档案

    宁天涯灵异档案

    一个一无是处的家伙,一个姥姥有点痛,舅舅不怎么爱的蛀虫,在一个偶然的孽缘之下,接触到了自己这一辈子都不想接触的事情,故事从这里开始。我只是一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可是这世界不给我安稳的生活,那么...好吧,那就闹腾吧!一本集历险,盗墓,故事,包涵武功,异能,修真,魔法,僵尸,血族的传奇神书。
  • 多塔影魔无敌异界

    多塔影魔无敌异界

    dota玩家周洪带着影魔的技能穿越到异世界,悲催的成为了一个觉醒不了星力的渎神者。可是没关系,哥有支配死灵,只要拥有灵魂就可以无限成长。哥有魂之挽歌,杀伤力无与伦比。战星王,杀星圣,看不起我的都要统统讨回来!看周洪如何无敌异界,指点江山。壮哉我大多塔,壮哉我大影魔!下面的吾辈所建的扣扣群,164930638,欢迎加入哦,喵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我家有鬼

    我家有鬼

    小时候的玩伴在一场火灾中丧生,可是他们的灵魂竟然和我一起成长。这其中有我的好兄弟,还有我美丽的女朋友。他们在只有我才看得见的世界里放肆的活动,帮助我考试作弊,打劫校长主任,调戏美女鬼魂,所有的一切都在我手里混的风生水起。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灵异,这是都市爽文!来点支持,搞笑轻松。
  • 狂傲特工开创皇朝:香媚特行

    狂傲特工开创皇朝:香媚特行

    “这个世界藏着太多的污垢,我的出现就是为了清理它们,所以我就是这个世界的神。”“我是癞蛤蟆,但是我绝对看不上小天鹅,我所要的,是那种极其美丽的美天鹅。”雷宇,曾经华夏第一特工,在经历了种种奇遇之后,张狂不可一世的开创属于他的皇朝,本书有异能,又适当YY,不喜者勿入!
  • 邪医都市行

    邪医都市行

    精灵校花乔乔。制服警花韩雪。冷傲医生叶轻眉。还有善解人意、温婉可人的人民教师童圆圆。跟这几个气质不同,但同样绝色的美女一起会发生什么?刘芒说,我的理想只是发扬华夏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