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4600000015

第15章 试论孔子的实践精神(2)

二、推行礼,践行仁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治国主张就是"复礼",也就是推行和实践礼。礼的要义,就是让不同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遵行符合身份的行为规范,以此区别尊卑、亲疏、贤愚,确定个体在社会组织中的具体位置,从而协调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所以《礼记·仲尼燕居》说:孔子认为"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與,伥伥(怅怅)乎不知何之"。"相",从木从目会意,其构意是以木为目,即以木头为眼睛(当作眼睛的木头),所以"相"的本义是盲人的手杖,盲人的手杖就是盲人的眼睛,是辅助盲人前行的工具。治理国家没有了礼,就好像盲人失去了手中的拐杖,茫茫然无所措手足,不知往何处去。只要统治者以"礼"治国,那社会就安定团结了。史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这就是孔子以礼治理鲁国的成功实践。

所以,孔子强调:"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如此则全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各安本分,各司其职,家庭亲近,社会和谐。反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甚至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孔子都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并且在生活中力求实践礼。他"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毫不马虎;"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论语·乡党》),遵行臣礼,不折不扣;"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长幼有别,礼让有加。《论语·子路》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他认为统治者治理社会,要学会举纲张目。治理社会的纲就是礼。所以作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重点也应该是学习礼。而且礼中有义、礼中有信、礼中有孝、礼中有忠。所以他对季康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礼的核心是等级与和谐。所以礼是一把双刃剑,他的正面效应是带给社会和谐,大家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司其事,各安本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全社会和睦相处。但是礼的另一面则是等级森严,使人与人之间不能平等相处,易产生隔阂,易产生特权阶层对下层的欺压盘剥。因此,为了很好地推行礼,孔子主张在推行礼的同时还要践行仁德。主张在礼的框架下爱人,在礼的框架下为政以德。

礼主要是约束行动的,仁主要是要求内心的。《论语》有这样两则文献: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朱熹《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就是"为人谋",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恕,就是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先天下之忧而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一句话,"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么能够爱人呢?孔子主张富民利民。《论语·子路》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主张首先满足老百姓的第一需求:物质丰富。在此基础上,再"教之",使百姓精神富裕,这就是仁。怎么"富之"呢?孔子主张减轻国家赋税,节俭开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彻"是周代较轻的赋税制度,税率为十分之一。有若的做法正是对老师学说的实践,正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在一个方面的体现。要尽可能让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统治者还应该节约开支。所以孔子强调"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要"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

而且孔子的仁爱之心,在日常生活小节中也时时有所体现。《论语·先进》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表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生者为重的人文情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体现了孔子对最下层劳动者的关爱。他平时在生活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还有,"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体察人心,何其细致也!

孔子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也就是在礼的框架下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孔子回答学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就是使人心归服。用道德来诱导,用礼来调整,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而且他认为,实行德政关键是行政者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进一步主张仁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三、重视教育与文献的教化作用,强调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

孔子教育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用于治理社会。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既要有远大抱负、高尚德行、广泛爱心,还要有专门能力。由于礼是治国的工具,所以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即使是学习文献,他也特别重视学以致用。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在于激发想象力,提高观察社会的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抒发情绪;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以认识大自然。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实践,学习的最高目标就是治理国家,改造社会。正如《礼记·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博学"起,到"笃行"止,博学是为了笃行。所以,孔子对于学生,有机会就鼓励学生出仕。如:"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他说,像仲弓这样有德行的人才,不应该因为出身的问题得不到重用。孔子还说:"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鼓励冉雍担任一个地方的长官。

《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为什么对宓子贱有如此好的评价?据刘向《说苑·政理》记载:

孔子……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所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俸禄虽少,饘粥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日亲也,所得者三也。"

原来,宓子贱学以致用,从政以后把向老师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所学"日益明也"。孔子肯定宓子贱,实际上正是表明他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汉)司马迁.史记(全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汉)刘向(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

[5](宋)朱熹.论语集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传统文化与历史宁夏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弟子规新读(第二版)

    弟子规新读(第二版)

    本书是一本解读《弟子规》的蒙学读物,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并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范本。可供中小学生参阅。
  • 执悟

    执悟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本部论著虽然从始至终贯彻着人学三大定理或定律的研究,贯彻着人学第三定理或定律对前两大定理或定律新的综合,但从本质上讲,本部论著不是那种从概念到概念、从范畴到范畴的推理式研究,而是在贯彻着人学第三定理或定律并对前两大定理或定律实行新的综合时,直接面对社会人生,以价值实现中的社会历史逻辑和人生逻辑为中心内容而展开理论叙事。这只要读一读“价值实现与主体间意向性结构”、“价值实现的广泛因果论”、“文化逻辑及其辩证法的运动”、“知识结构与价值实现”、“深层价值实现的悟性”等章节,就可以看得出来。
热门推荐
  • 异纹部

    异纹部

    一位天生就没有纹印的孩子,该怎样去面对那些危险。不能和别人斗的他,最终会通过什么方式去激发他的纹印。怎样改变他的命运。
  • 魔女闹天下

    魔女闹天下

    玖陌。她生于杀戮长于杀戮,杀戮便是她的命运。她无心,她无情,她喜怒无常,她我行我素,她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她从来只按自己心情做事。一次穿越,一个迷局,两个奇怪的雕塑,一黑一白的身影,一场旷世的爱恋。君无月。他,双重人格,一善一恶,一光明一黑暗,一个奇怪的梦,一个熟悉的人,万年等待,万年求得的机会,因梦相遇,两个无心无情的人,两两相望,一眼万年。月景。他之一生,因她而生,为她而死。
  • 极神道

    极神道

    何谓神,天地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同时具有造化苍生和毁天灭地的能力,可以超脱生死,凌驾于六道之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神亦有种乎!来自地球的少年,降临到了一个充满着修炼者的世界,一路狗血的得到了天地至极之力,掉下悬崖又得到了万年前魔头的《天魔真解》,吃块烤肉又捡到了……,一路狗血一路血腥的与命运拼搏着。踏着一个又一个强者的肩膀,迈向了破圣成神之路。在本书中,你将看到众神之战、恐怖的绝地、远古神兽、盖世奇功的碰撞、无敌的魔王……本书群:14326737天地已完本一本VIP《极品异能宅男》大家放心收藏。
  • 生锈的剑之当仁不让

    生锈的剑之当仁不让

    黑乎乎的老房梁上掉下来一条青蛇,刚好砸在少年张一二的胸膛上,自此揭开了张一二不同的人生。“傻小子,你保护不了任何人,你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为了追寻小青,张一二意外地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 梦游三千世界

    梦游三千世界

    满天的悬浮跑车,一个个在天上飞的人,嘴里吐火的,眼里冒光的,咦,那不是钢铁侠吗?哎,你等等,能给我签个名吗?这,这些是梦吗?……这真的是梦吗?席天灵纵身从床上跳了下来,嘴角含笑:“真的是梦吗?”摇了摇头,随手一挥,一辆炫酷的超级跑车,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群:434065694
  • 修仙大文豪

    修仙大文豪

    他写的聊斋感动了万千女鬼,诞生了无数的聂小倩。他写的与仙女同居的日子,让无数仙子飘落凡尘寻找真爱。他写的斗破苍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激励了无数少年意气奋发,让修仙世界斗气纵横,开创了新的修炼方式。一部神墓,让漫天神佛震撼,一部缥缈之旅阐述了修真的真意。叶落星辰,他就是上天的恩赐——狠人斗帝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蜀山剑仙——蜀山第一剑仙如果说开创天庭,他就是天庭之主——万妖之祖
  • 洪荒兽皇

    洪荒兽皇

    一个只有魔兽的世界里,要想变强,只有不断的杀戮,吞噬。还要有胆量,气魄,还有运气。要么成为人上人,要么被人碾压。
  • 请别说如果

    请别说如果

    我爱过的恨过的,现在爱的,不爱的,交往的,没有联系的,谢谢你们陪我走过漫漫长夜。我想追忆那段最无可挑剔的暗恋,以及最无瑕疵的情感。
  •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天十地

    九天十地

    看多了杀戮和暴力,我已经疲惫。武侠也已经没落,但我的梦想还在,因为我还年轻。少年豪情,好男儿志在四方。愿以轻松的笔调和你共享一段不平凡的仙侠之旅。书中的主角有些懈怠,还有些赌性,但不缺乏赤子之心。不想说什么大道理,因为正义、公道自在人心。谢谢风色大大给小弟写的这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