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8000000020

第20章 学习带你走进大学(5)

转变心理状态

大学生都是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带着一片颂扬和亲朋好友们的良好祝愿,昂首阔步地跨入大学校门的。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无一不是有足够的自信面对大学学习,渴望在学习上再创辉煌,以便将来事业有成,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然而,大学与中学相比,大学生需要面对的不只是社会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人际关系、学习环境和方式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不少新生往往对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以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感到面前有许多前所未遇的困难和矛盾。同时又会发现,大学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同窗之中见多识广、多才多艺、智力超群的人很多,而自己过去在中学时代的一切优势可能都已不复存在,甚至相形见绌,在激烈的竞争中自己可能成为一个平庸者。从而产生失落感,由自尊转变为自卑,自信变成茫然,无所适从,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压抑、消沉,严重者甚至整夜失眠,神经衰弱,难以坚持学习。所以,每位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都应当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变化了的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停留在中学时代的心理水平上,要知道中学时代的所有成绩、荣誉已成为过去,面临的将是崭新的、更加艰苦的任务,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要以平静的心态去审视一切,以积极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新的挑战。

转变学习方法

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安排下进行的,学生较多地依赖教师。大学学习则有较大的自主性,学习计划的安排、选修课程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分配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而且大学教师讲课也不像中学教师那样详细,往往只讲重点、难点,许多内容要靠学生去自学、消化、理解。所以,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得多,一节课甚至要讲十几页,会让习惯了中学慢节奏教学的大学新生瞠目结舌。另外,大学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深,理论性强,教学形式比中学又复杂得多,加上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在教学方法上亦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原来在中学时惯用的学习方法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及早地转变学习方法,就会遇到种种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转变学习方法,首先,要做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的实践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其次,要克服学习方法的惯性,不死抱坚守中学的学习方法,要根据大学课程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去主动适应各门课程的学习。再次,要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加强对学习方法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自觉地运用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最后,要把转变学习方法与转变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在中学时代,学习重在研究事物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问题,多属于形式逻辑思维范畴,而大学的学习重在研究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多属于辩证逻辑思维范畴,这种辩证思维贯穿着整个大学的教学过程,它对学习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反过来,学习方法的转变又会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充分认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前已述及,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是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的两个方面。学生树立起主体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能动性,对于搞好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就是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育的对象及知识接受者,而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首先,是由于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教师要把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能实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包办代替的。其次,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行为,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行为,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只有依赖于学生的学,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那么,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对学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也就是说,学习不是迫于社会和外界的种种压力,而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追求。第二,对学习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也就是说,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选择学习内容,感知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且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第三,学习勤奋、刻苦,具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让步,而是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同时在学习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又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永不停顿地追求新知。第四,学习中能积极主动思维,不断反思和总结学习经验,并能在此基础上,逐步领悟和掌握学习规律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第五,对待学习不是一味地消极模仿和满足于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有所超越,有所提升或有新的感悟,也就是说,要具有创新性,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本质和核心。诚然,这种创新性主要不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理论,而是经过自己头脑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新方法、新体会。比如,学习上的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知识,用多种方法解题,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以及爱“标新立异”发表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新观点等。

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基础与专业的关系

所谓基础,指的是教学计划中安排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是指专业知识。基础与专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具体的专业之中,各自具有其独立的功能。有人把基础比喻是树根,专业则是树之花、树之果。有人用塔来形象地说明两者的关系,基础知识好比是塔基,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是塔身,专业知识是塔顶。基础是基本的,专业是基础的应用和延伸。两者的密切结合,才能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而且,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速,原创性发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表明,大学生正处在由学生角色向独立的社会工作者角色转化的过程,是人生中的一个独特阶段,也是成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大学学习主要是打好基础,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或者削弱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反,激烈竞争,要求科技工作者站到各学科专业的前沿,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因为专业课是结合专业特点去巩固、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并且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好专业知识十分重要,不可偏废。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是一条客观真理。大学生要成为新时期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系统、精深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因而学习过程中,必须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重视实践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在当前尤其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活动。

所谓实践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的,它是除理论教学形式之外的其他教学形式的总称,包括实习、实验、设计、劳动、军训等。以周数统计,在教学计划中,它占1/5~1/4。实践教学直观性和操作性强,与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独立工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了解到生产过程,观察到第一线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劳动状况,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现场知识,还可以提高职业责任感和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博与专的关系

博,指宽厚扎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专,指知识的专业方向和学习、掌握的深度。博与专是学习求知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博与专之间的相互关系。

博是学习与成才的基本条件,是专的基础。当今时代要想真正精通一门专业知识,不但要有扎实的一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广博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否则就不能从多个方面获取信息、受到启发,从而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地钻研问题,在专业领域里做出贡献。

专能促进博,广博则是为了专深。各门学科知识本身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即通常说的“知识是相通的”。所以,真正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常常能够很快掌握相近或相关学科的知识。而且,专对于博也是必需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某一学科领域达到一定水平,精通一门专业,成为专家,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否则广博就变成了泛泛、肤浅和“杂乱”,最终毫无用处。

要善于掌握广博与专深的辩证关系,有效地积累知识,形成优化的知识能力结构。所谓知识渊博,包括渊和博两方面,即既精深又广博。而这两方面都是无穷无尽的,因而要按照优化知识能力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这两方面又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不可能先专后博或先博后专,只能在辩证的、交互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一般来说,为了专深,在学校学习阶段可以循着各学科、各专业序列的专门书籍的阶梯向深入发展;而为了广博,则在涉猎相关专业书籍的同时,更要注意在书本和课堂知识之外,从广泛的知识载体(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中去捕捉一切有用信息,去读社会和自然这部更为宏大的无字之书。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所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达到基本规格与发挥个人专长的关系。大学培养人才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按专业进行的。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对大学培养的人才的素质提出总的要求,这个总的要求就是培养目标和培养基本规格(或培养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是一致的,前者在表述上比较概括和原则,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是大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具体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安排教学工作、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可见,基本规格是国家对大学生成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要达到的,这就是共性。然而,现实表明,在学生群体中,由于遗传素质和成长环境、经历不同,智力水平有高低、能力发展有快慢、体质有强弱,兴趣、性格、爱好等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若人人都只是满足于达到基本规格,而没有积极合理地发展兴趣、爱好和专长,埋没了个性,势必会影响自己潜能的发挥,有违于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有悖于教育改革的精神。就国家和社会来说,也需要多种多样、各具特长、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的人才。同时,实践证明,发挥个性特长,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在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时,已充分考虑并给学生预留了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如减少总学时、实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等。关键在于处理两者关系时,首先要认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做到全面发展,保证基本规格的实现,在此原则下,尽量创造条件或寻找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绝不能本末倒置。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教学计划以内安排的学习活动。第二课堂是指教学计划之外安排的学习活动,包括校内的各种社团活动(歌咏、舞蹈、武术、书画、摄影、集邮、讲演、外语之角、科技协会或科技小组以及各种沙龙活动等)和各种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

第一课堂的学习活动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具有强制性和明确的目标要求,它是保证实现基本规格,人人都必须完成的;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通常是由学生团体组织,个人自愿参加的,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为个性差异、学习能力与方法不同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各种兴趣和特长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开发智力和因材施教。同时第二课堂又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在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学到比第一课堂更加广泛的知识,扩展和延伸第一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对学校来说,如果只有第一课堂,不开展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那将是两种死气沉沉的片面教育,是不可能全面完成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任务的。对大学生来说,要全面塑造自己,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人,也必须把两个课堂的学习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但是,要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课堂学习是主要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只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务必要从自身的实际和条件出发,切不可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冲击和影响第一课堂的学习。

同类推荐
  •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她是农家弱智傻女,死于荒山野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被21少女龙宝宝所代替。脑子迅速闪过一道道记忆,这才知道被自己霸占的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龙宝宝,但她是个痴呆傻女。为了争夺一个王妃之位,被她堂姐毒打致死。【重生种田+家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轮回之双子座

    轮回之双子座

    汝为太阳,吾等为萤火。汝光芒万丈,吾等只能堪堪照亮己身。汝为刀俎,视天下苍生为鱼肉,吾等只为这万千鱼肉中的沧海一粟。但吾等——不甘为鱼肉!吾等愿以神魂起誓!势必断其刀、破其俎、埋葬汝之光芒,打破这千万次轮回的诅咒……!Q群:324416419
  • 恶魔的契约女友

    恶魔的契约女友

    我叫欧阳雪,圣英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不要以为我还是个读高中的小毛孩,在我十岁那年,我就开始一个人承当家里所有的事,所以,不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学业,都是我自己作主。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居然让我撞到了一个恶魔,而且恶魔居然让我当他的女朋友,开什么玩笑,时间在慢慢度过,回想那天晚上炎夕晨跟黄牙打架的事,我就担心他的伤有没有好,都过去好几天了,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上帝之上

    上帝之上

    篮球场上,维尔特·张伯伦是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是篮球上帝。周虚,他的位置在上帝之上。
  • 超萌使魔养成计划

    超萌使魔养成计划

    使魔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衡量召唤师强大与否的凭证。作为觉醒七曜次元召唤系统的召唤师,却没有御坂美琴,艾丽莎,伊卡洛斯那样强大使魔。也没有誓约胜利之剑那样的逆天神器,更加没有复写眼,直死之魔眼那样的恐怖能力。仅有唯一的使魔,小鸟游六花!PS:逆天召唤师带着菜鸟使魔的纯爱组合,非轻松搞笑后宫向,绝对励志,清纯,正能量!
  • 东宫宠妾

    东宫宠妾

    作为一代佞臣,杜芷嫣的父亲非常没眼色地得罪了当朝太子,为了赔罪就卖女求荣。给太子做妾,这真真是种没前途的职业,好在能混吃等死,乘便捞点油水赚点外快。就在杜芷嫣安心当只米虫时,有个“妇女之友”——灭绝师太般的救世主一心要助她脱离太子的魔爪……杜芷嫣替太子叫屈,“师太,太子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咦,顺带着问问你跟太子什么关系?”严肃脸,有猫腻!
  • 美女主播爱上我

    美女主播爱上我

    ****【柠檬太酸】→精心打造纯都市温馨生活→【美女主播爱上我】←****★★起点五组签约作品★★说股票是毒品,都在玩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烟酒伤身体,就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说高处不胜寒,都想爬PS★★★★男想高,女想瘦;狗穿衣裳人露肉;乡下早晨鸡叫人;城里晚上人叫鸡;禽兽本色,四大皆空,泡妞无罪,有妞不泡,大逆不道。在繁华的香艳都市里,应对绝色美女,我罪恶的双手。。。。
  • 王俊凯我们的过去

    王俊凯我们的过去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小说,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包容包容!剧情不透露,就不透露
  • 来自月亮的爱情

    来自月亮的爱情

    28岁那年,我交了一个男朋友,结果是,我的世界观被彻底地颠覆了。他让我知道,在远离大陆的炎月岛上,生存着一群看起来跟我们差不多的家伙,他们自称为“月之后人”。这些家伙身材高大,体力惊人,寿命长达几千岁,他们的种族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守护月亮近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