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核心任务
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面临的任务是不同于专业咨询机构的,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指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是使大学生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识,也就是经营自我,规划自我的意识;第二是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第三才是让学生学会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三个方面也可以理解成三个层面,即:第一层面是提高意识和观念,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规划自我;第二个层面是理念,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和被指导者之间清楚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当的角色;第三个层面操作层面,即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认识自我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更难。它建立在个体的自我体察、他人的评价和科学的心理测评之上,因此需要有专业职业辅导教师的指导。自我的定位、生涯道路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只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助人自助”的思想是从心理咨询的理念嫁接过来的,它能够解释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是通过与被咨询者的交流,使被咨询者能够自己成长起来,自己帮助自己,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由咨询者对求助者大包大揽,过多指导,较少倾听,甚至越俎代庖,直接“支招”,替求助者抉择,为求助者承担。
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获得心灵成长,人格完善,使其能够越来越独立,能够对自己负责,敢于面对生活,善于处理人生的各种命题。
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指导者只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帮助他们分析出个人的优势劣势,分析社会环境中存在机遇与挑战,最终该如何做出抉择,该怎样树立目标,该怎样对目标进行分解与组合,最终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付诸行动就应该由大学生自己来完成。
与观念的提高和理念的建立相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在现阶段应在次要地位。方法与观念和理念之间可以比作“术”和“道”的关系,道解决了,术自然解决。虽然如此,职业生涯指导方面也应该给予较高的重视,而且随着学生观念的转变,操作层面的指导会越来越重要。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是与其特点和核心任务相关的,重点应做如下工作:
1.加强对“经营自我”理念的宣传工作
1972年,英国青年鲍勃·奥伯瑞带着200美元来到法国。如今,他已是享誉世界的法国知名咨询顾问,他曾是苹果电脑公司和欧洲专利局国际合作学院的主要顾问,同时担任全世界几个MBA课程的客座教授。他根据自己和大量成功人士的经验,撰写了《经营自我》一书,立即成为风行欧美的畅销书。他在书中告诉人们怎样经营你自己——不光是你的职业,还有你的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广泛变动的社会里,每一位立志改变、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的人,通过认识自我、锁定目标、树立自我、开发自我、组合生活、积极生活、休闲心灵等过程的不断经营都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大学生作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的作用发挥需要有经营。只有学生能够开始关心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才会成为他主动需求东西,才能够积极认真地规划自我,才能够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步步走向成功。
因此,加强“经营自我,规划未来”的理念宣传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广泛深入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理念的宣传应以成功人士特别是校友的典型成才案例作为主要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有所感悟才能有所触动,才能进入到脑中,根植于心中,继而见之于行动当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班年级、分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成功话题的讨论,以宣传栏、板报、学生刊物等的形式在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引导大家如何设计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请企业家来校做报告的同时,组织到企事业单位短期参观和实习活动,积极鼓励同学们大胆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的意识和自信心。此外,还可以推荐《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感动哈佛》《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励志书籍,鼓励多读一些人物传记,使同学们从伟人的成长经历中领会他们的精神与人生哲学。
2.构建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首先,系统地设置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系列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匹配理论、生涯发展论、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课程。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地实施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大学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最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关注就业过程中的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隙对接。甚至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以及部分课程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使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缩短学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角色转变的时间。
(2)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专业化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4)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动力机制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系统中,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动力机制,共同推动学生主体意识、自信心、积极性和成就动机,实现自我价值。可以围绕增强学习信念,建立健全规划意识培养;保证学生的需求、个人意志、个人能力、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困惑等有一个交流反馈的渠道,增强学生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认可和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参与职业规划进程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建立综合素质培训及测评,增强学生成就动机,激励大学生投身个人价值的实现。
3.不断探索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指导方法
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指导课程,是系统讲授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重要渠道,需要不断探索指导方法。
(1)指导队伍专业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队伍无论是在专业化程度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十分不够的。开展这项工作,队伍是基础,没有队伍有再好地的理念也无法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需要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打造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是一项重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不仅要着力引进专门的人才,更为实际的是对现有的就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担负起这项重要的任务。另外,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专业的职业生涯机构合作,借助其先进的职业生涯指导产品、职业技能训练资源和良好的职业培训师资,共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