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音乐也是自我心理调试的好方法。音乐能表达感情,旋律、节奏和音色,能够唤起听众相应的情绪体验,激发和释放内心积极的情感,宣泄消极的情感;还能吸引和转移人的注意力,改变或抑制负性情绪。并且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有不同的情绪调节作用。音乐治疗的研究认为:对情感忧郁、沮丧、精神萎靡的学生,可选用情调欢乐、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且音色优美的乐曲,如《喜洋洋》、《步步高》、《欢乐的天山》、《金蛇狂舞》、《采茶扑蝶》、《莫愁呵莫愁》等;对情绪不安、焦虑烦闷的学生,可选用情调悠然、节奏徐缓、旋律清逸、风格娟秀的古琴、小提琴协奏曲,如《烛影摇曲》、《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江南好》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化蝶”等曲段;对睡眠障碍的学生,可选用莫扎特的《催眠曲》,或门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彷用这些音乐为自己带来一个好的心情。
第四节大学生强迫的调节
一、强迫概述
(一)强迫症状与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强迫症的特点是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为特征。个体能够意识到这些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的持续存在时毫无疑义且不合理的,但却不能为主观意志所控制,越是企图努力改正,越是会为这些强迫症状而感到痛苦和不安。病程迁延者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然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强迫症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持续的时间长(一般超过3个月),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个体体验到紧张和烦恼。同抑郁症一样,不要轻易给自己或他人贴上“强迫症”的标签。
(二)强迫症状的特征
反复锁门、反复检查考卷上的名字学号是否正确、反复洗手……这些让人感到怪异的行为是强迫症状的表现。强迫的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某一种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以是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固定,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内容可能不断改变。常见的强迫症状包括以下四类:
1.强迫观念
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包括:(1)强迫联想,如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幸会发生,而无法克制;(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而无法克制;(3)强迫疑虑,如总是担心门没有锁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否则就感到焦虑不安;(4)强迫性穷思竭虑,如对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事件反复思考,不能克制;(5)强迫性对立思维,如想到“好人”即刻想到“坏人”,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
2.强迫动作
无意义的动作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包括:(1)强迫洗涤,明知道已经洗干净了,还要不能自控地洗,心中摆脱不掉“脏”的感觉;(2)强迫检查,已经核对好的信息却要反复核查,无法克制;(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地砖等,否则会感到不安,如若有遗漏则要重新数起;(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套一定的程序动作,如出门必须先迈三次左脚,再迈右脚,否则会感到不安。
3.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如某学生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站在教学楼的阳台上聊天,突然产生想把朋友推下楼的想法,虽然没有发生相应的行为,但却感到十分恐惧和紧张。
4.强迫情绪
强迫情绪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恐惧,这是一种害怕对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社会道德、法律甚至伤天害理的事。
二、大学生强迫的原因分析
引发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其出现症状原因主要包括:
(一)遗传因素
根据国外多年的跟踪研究,遗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具有强迫症状人群中,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2%~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双生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此外,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所以,对于有相关家族史的同学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人格特征
大部分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三)心理社会因素
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只有在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才持续存在,如工作环境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要求过分严格、担心意外、受到惊吓或迫害等,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三、强迫调节的方法
(一)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状的特殊疗法。这一疗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疗法是让人摆脱强迫症状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也正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
首先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认识“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顺其自然的对待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森田疗法所倡导的内容。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让人困惑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人感到痛苦,但只要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该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例如,某同学的强迫症状是:考试的时候,总是要反复检查姓名和学号是否填写正确,即使刚刚检查过也不放心。
顺其自然:姓名和学号是考试中需要认真检查和核对的内容,对每个考生都是如此,担心写错是很正常的,通过检查,可以缓解我的担心。
为所当为:觉得需要检查就检查一下。首先将强迫思维瓦解,然后“为所当为”不是件轻松的事。但当只要努力做好现实中应该去做的是,困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就会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不知不觉地消失。
(二)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David J.Wolpe)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强迫症状的系统脱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学习肌肉放松技巧
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或躺下,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在专人的引导下一次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部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目的在于让其体会这种放松状态,最终脱离放松的程序也能达到放松的程度。
2.建构引起强迫症状情境的焦虑和紧张等级
对引发个体特定强迫症状的刺激因素进行归纳;要求其本人把引起强迫症状的情境,根据焦虑和紧张的程度由小到大排序;给每个情境制定一个分数,最小焦虑和紧张是0,最大焦虑和紧张是100。理想的等级要做到等级之间级差均衡,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紧张感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拮抗的程度。
例如,某同学的每次考试反复检查姓名等基本信息,而无法控制。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列出了焦虑和紧张感的情境,评分及等级。
第一级:10分——随堂考试
第二级:20分——半期考试
第三级:30分——期末考试
第四级:40分——英语过级考试
第五级:50分——应聘考试
3.系统脱敏
按照上一步骤所列出的能够引起个人强迫症状的情境等级进行系统脱敏。
第一步让该同学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情境(如上例:第一级:10分——随堂考试),如果确实感到紧张,出现强迫意念,令其停滞现象,并全身放松。当反复训练强迫意念不再出现,或大大减轻焦虑和紧张时,算一级脱敏。然后让该同学想象高一等级的刺激情境(如上例:第二级:20分——半期考试),然后全身放松,反复多次,指导想象这一次级不再出现强迫意念,或紧张情绪大大减轻时为止。由此逐等级而上(第三级到第五级),直到对最高等级的刺激情境脱敏。如果某一等级的紧张感过于强烈,可以退回前一等级重新训练。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练习脱敏,巩固疗效。
(三)改掉完美主义倾向
具有强迫症状的人其人格特征中往往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是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但是完美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发展,而过度的完美,既过渡到偏执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完美主义会因为对事物和环境过度要求完美,而陷入“希望完美——失望——更希望完美”的恶性循环中,这样会持续地为内心增加压力。当内心的压力得不到合适的办法消除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强迫症状的表现。
具有强迫状态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与现实的能力严重脱节,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然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所以他们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他们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强迫症。
要想走出强迫症状的困扰和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消除自己消极的处事态度,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应积极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状的困扰。
【知识之窗】
情绪的合理表达和宣泄
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
合理表达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还要能觉察他人的情绪,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善解人意,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也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在极端情绪状态时为避免日后后悔应暂停情绪表达,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而应另选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情绪的合理宣泄,首先必须要学会倾诉。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应当学会倾诉。当产生不良情绪时,朋友们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就事论事倾诉一番,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消除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另外,高声歌唱也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人们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不妨自己唱唱歌,歌的旋律,词的激励,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当人的心情不好,产生不良情绪体验时,内心都十分激动、烦躁、坐立不安。此时,可默默地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或挥毫书画,垂钓河边,通过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感。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痛哭使悲痛情绪畅快淋漓的宣泄出来,同时流出的眼泪把情绪紧张或悲伤时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排除体外,可释放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