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9800000004

第4章 大学生的自我塑造(1)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身边故事】

小岚是一名重点大学大一的学生,半年的大学生活下来,她一直感到非常的压抑,甚至有退学的念头。半年前,她以年级分数第一考入这所大学,对大学和未来充满了自信和期望。但来到大学后,她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学习成绩都很好,有很多同学都有各种各样的才艺,活跃在大学的各个舞台。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她不再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榜样。慢慢的,她越来越消沉,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自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我的大学怎么跟理想中的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再也找不到之前的那种成就感了?我的未来到底在哪里?”进入大学后的你或身边的同学,是否也有过小岚这样的困扰。这一章的内容,将帮助我们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一节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界说

在心理学领域有两个高度不同的概念均被译成自我。一个概念原文作self,被译成“自我”,是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西方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讨论都在这一意义上进行。另一个同样被译作“自我”的概念ego,则是弗洛伊德(S.Freud)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其特殊的含义。本章将要谈及的“自我”属于前者。

自我(self)和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具有非常复杂的心理结构,在心理学上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中》将“自我”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并提出将自我分成主体我(I)和客体我(me),准确地总结了人类内省自身的这一普遍现象。此后,诸多心理学家开始对自我的概念、结构、发展因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知和评价。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这个性的形成,是人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调节系统。在意识活动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一)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指在自我感觉、自我表象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的是“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

自我观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感、所思、所想等内部感受的觉察,是自我认识的初始阶段;自我分析则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概念是个体在自我觉察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一种主观的、概括的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点的全面认知和理解;自我评价是自我觉察的深化,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估。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最主要的方面,它们集中反映个体的自我发展水平,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它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以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个体对待自己是否悦纳的情绪,如自我感受、自爱、自卑、自信、自尊、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羞耻感、自我效能感等。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其中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它们都与自我评价紧密联系。

自我体验具有调节功能:(1)可以引起和维护行为。当个体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时,会继续这种行为;(2)可以制止我们的行为。当行为违反道德甚至可能触犯法律时,个体产生的羞耻感和恐惧感,会促使其收敛和制止自己的行为。

(三)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体现着自我意识的意志特征。它总是为自我实现服务,主要表现为个体为达到自我目标,而对自己心理和行为进行的监控和调节。自我调节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监控等。它涉及“我要怎样克制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等。

其中,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监控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自我意识的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人个性的中心内容。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凝聚,也是个体对自己自觉的观念系统。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我意识渐成说

人的自我意识不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逐渐发展的。个体的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它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青少年时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其中,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如表2-1所示),建立了心理社会发展论。他认为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但时间早晚因人而异,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体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作用。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建立自我同一性是这一过渡性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的内部和外部整合、适应的感受。青年期,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就是要使得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达到统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及其在以前发展阶段所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有直接关系,如果以前的发展任务顺利完成,自我同一性就容易建立,并能顺利进入成人期。如果不能完成前期发展任务,就容易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妨碍人格的正常发展。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的建立必须取得七个方面的整合,才能使得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包括: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角色试验对消极认同、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性比认同对性别混乱、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

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大学生也开始获取共享的认同。他们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他们已经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去分担相互信任、协调工作、生活娱乐和生养子女等生活。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二)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1.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我

自我意识不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而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通过认识他人而逐渐认识自己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早期,他人对个体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就像一面镜子。个体必须经过与他人的相同特性相比较,才能感知到自己的一些特性,建立起对自己的评价。儿童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成人。成人教他在别人呼唤他的名字时要答应,并提供认识身体器官的词汇。八个月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对自己的名字做出明确的反应;一岁到两岁的儿童开始可以认识在不同情境下自我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年龄、性别等。两岁左右的儿童言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说明他们开始把自己作为主体的人来认识,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

2.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来认识自我

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能反映出自己在认知、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特性,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自己,比较容易建立起较正确的自我观念。活动结果往往要受到他人和集体的评价,到从而影响一个人在周围人们中的地位,而个体在人群中的地位又会影响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因此对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意义。如果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通过努力在学习或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自信,并对自己的能力有新的认识。

3.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

前两种通过他人、通过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认识自己是个体间接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认识还有直接的认识方式,即自我观察。自我观察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自己的一些特征;另一种形式是内省,即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这个时候个人的意识被分解为被观察者的“我”(me)和观察者的“我”(I)。研究表明,个体进入到少年期的时候,就开始对自我进行内省。当个人对被观察者的“我”进行观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的我进行回忆,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情绪体验,也可以对过去的我进行分析,进行自我批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一步完善自我。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时期,和同年龄段的青年相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其特殊性: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出现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伴随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大学生的理想和抱负都相对较高,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缺少自我认知的参照点,容易对未来抱有幻想,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增大,出现矛盾。矛盾会促使大学生发生自我意识的改变,在认知和调节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信、自卑,表现出焦虑、喜悦和不安等情绪。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一方面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当矛盾冲突过于激烈而又未能及时调试,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但容易产生片面性

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知识面,面对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社会评价来认识自己,但又不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这是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增强的表现。但是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存在片面性,最突出的表现是自我评价的两极分化:过高的自我评价和过低的自我评价。

处于过高自我评价的大学生,往往夸大现实自我,不切实际,并认为理想自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类大学生盲目乐观,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和排斥,极易产生严重的情感创伤,导致自卑和自我放弃,并可能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处于过低自我评价的大学生,对理想自我的期望过高,感到无法达到,对现实自我不满,又无法改进。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过大,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会使他们产生否定自我、拒绝接纳自我的倾向。这类大学生对自我过分怀疑,容易引发自卑、抑郁、孤僻等,可能引发强烈的内心冲突,甚至导致自杀。

(三)大学生的独立意向发展,但客观上不能完全独立

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发展,促使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大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意义强烈。他们在主观上强烈地期望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但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他们又缺乏独立解决的能力。青年初期的独立性是建立在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大学并非人生必经时期,对大学生而言,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四)自我意识矛盾突出,但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在自我意识矛盾的转化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变化,从大一的青涩到大四的沉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飞跃,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自我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在矛盾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不稳定,自我监控常常表现出不自觉和不果断。面对自我意识的种种矛盾,大学生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调节在矛盾的调解中认识和完善自我。通过对矛盾冲突的解决和自我探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统一,然后新的矛盾又会产生,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控和探究。但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而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考虑较少。

由此可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重要的“飞跃”期,是自我矛盾表现最突出的阶段。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第二节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指导

一、客体我的自我认知

客体我的认知部分就是自我概念,它是对自身的观念所组成的复杂、多元的认识体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参照系统了解和认识自我,形成了关于自我复杂的概念系统。

同类推荐
  • 学生热爱社会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社会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细节定成败:成功教学的细节

    细节定成败:成功教学的细节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三册,做教师要优秀,更要注重细节。一本关于教师教学细节的宝典,送给每一位渴望成功的辛勤教师,让贴心的点滴细节温暖你的心。其中的思想、机智、技巧、情感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 运输代理

    运输代理

    本书试图对我国运输代理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以期对我国运输代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所促进。全书分5篇,共15章,具体包括代理与商务代理、运输代理制、货运代理业、货运代理基本内容、货运代理企业经营管理、货运代理外贸基础、危险货物运输代理、船舶与海运货运代理、民航机票销售代理、铁路客票销售代理、旅行社代理、网络代理商、运输代理质量管理、运输代理目标管理和运输代理质量管理体系。本书适用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运输、物流、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培训教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智慧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智慧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

    本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的整体概况、资本管理、负债业务、现金与短期借贷及长期投资业务、贷款业务、表外业务、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 银河反重力同盟

    银河反重力同盟

    这是一本纯粹的科幻小说,没有修仙,也没有魔法,更加没有炼丹召唤。只有钢铁相互激情碰撞的重金属快感。有外星人,略带异能。作者是理科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于未来世界的YY,欢迎大家讨论。
  • 穿越女尊之独宠傲娇夫郎

    穿越女尊之独宠傲娇夫郎

    当现代女总裁,兼任世界第一女杀手的顾轻寒穿越到了西普大陆,西普大陆比地球先进多了,而且,还是一个女尊世界。当她遇到和她一样,同样是从现代穿越来的月初云时,在这场你追我赶的游戏中,究竟是良人相拥入怀,共度一生还是从此天涯分离,相忘于江湖?
  • 劳资是校花

    劳资是校花

    【有点腹黑,有点小污,前方高能,大家莫慌】
  • 流纨梦

    流纨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你不知道,而是我爱你,你在梦中。
  • 医家秘奥之脉法解

    医家秘奥之脉法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只手遮天魔凰世子妃

    只手遮天魔凰世子妃

    三生缘,七魂破,万世轮回,只为迎来真正的自己。父母凭空消失的她被称为煞星,却凭一己之见建造一座商业帝国,冷言:“做煞星也要有做煞星的资格,就看看谁的命更硬”。凭空而来的阴谋到底是毁灭还是指引?孤霜冷傲的她却相遇这世间最耀眼的太阳,是被融化?还是就此打破宿命?她与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生死情迷

    生死情迷

    连串的绑架案藏惊天大阴谋疑雾重重铁血柔情有情人难成眷属生死两隔一起发生在副市长家的绑架勒索案揭开了于都市黑幕重重的冰山一角。铁面刑警队长与绑匪面对面生死谈判,没想到自己却陷入女刑警和女人质的情感纠葛中,难以自拔。一串扑朔迷离的案中案,一段爱和恨,血与泪的生死恋情!2800万集资款失踪,案犯在逃。刑警队长遭到暗算、副市长家被窃听,幕后黑手究竟是谁?疑云密布,危机四伏,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一部悬念不断、惊险万分,同时又不乏感人情感纠葛、令人扼腕叹息的都市惊险言情小说《生死情迷》,让你点开第一页就欲罢不能!
  • 明宫妖冶,美人图

    明宫妖冶,美人图

    一夜血火,那个少年宦官灭他满门!熊熊火光,她看清他妖冶又冷酷的眼。她发誓血债血偿!可她却还是没能逃脱他的魔爪,被他连环用计,引入镬中。忍辱偷生,她只得女扮男装,被他夺去所有……渐渐发现,他的身份背负巨大谜团,权倾天下,却步步如履薄冰!皇帝对他宠信有加,却时刻小心盯防。而他对她,也现出不同。他对她心狠手辣,却决不准别人伤她分毫;他说不给她机会报仇,却一步一步将她引入辉煌宫廷,扶她步步高升;他口口声声说恨她,却一次次强迫她扮他的娘子……她被迫跟随他的脚步,追随他的背影,逐渐强大。战蒙古,平女真,荡倭寇,通朝鲜……她跟随他立下辉煌功勋。她只待《美人图》成就之日,便是她报仇之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势奸相

    逆势奸相

    两座坟茔前,何山巍然不动,此事使其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实力,没有见识,在这个世界就会被他人随意玩弄,丢掉小命。贪心乃是人类的本性,犯一些贪欲就要送命吗?没有实力,连畜生都能欺凌身体,能用蛮力奴役人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无数生灵消散。奸相再怎么大奸大恶,也抵不上黑市幕后掌舵人的万分之一,但往往平民百姓对这些大恶视而不见,将死去之人归结于贪心,运气不佳,然后对后世他人发出警醒,引以为戒。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都是万物自己的造化,与你们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