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0100000029

第29章 科学道德观的培养(1)

在21世纪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形象和民族的精神面貌,还直接关系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大学生怎样做人,也关系到他自己在社会的形象,是否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典例回放

道德楷模——查文红

47岁的查文红下岗了。在人生的中途,她需要重新开始,重新抉择,重新奔赴。1998年7月1日,查文红在上海的家里,整整想了一天写了一天。她把最终的抉择和全部的渴念,装进一只寄往安徽砀山县曹庄镇魏庙的信封里。魂牵梦绕是魏庙。在那里,有她素不相识却已持续资助了5年的两个贫困学生。“与其浪费生命,不如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下岗女工同样渴念充实的日子、幸福的生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恳请魏庙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编外乡村女教师,无偿工作,义务执教,“我绝不会收取哪怕是一分钱的报酬”。查文红义无反顾,她把出发视作一场向“真我”的奔赴,一次道德登攀。

1998年9月,开学第一天。刚鼓完掌的老乡们便开始了互相打探。“这个女人大上海不呆,一分钱不要,脑子有毛病吧?”查文红眼睁睁看着农民把自家的孩子连同课桌椅,从她的教室里拖走。

1999年9月,开学第一天。天还没有放亮,农民们拖儿带女,黑压压挤在了查文红宿舍的门前。查文红所带的班级,从第一次测验百分之八十不及格,已跃升为全镇20所小学统考第一名。爹娘们说什么也要把自家的孩子插到查老师班级里来。行不?不答应就跪!

2000年9月,刚开学的时候,上海一位民工子弟小学校长千里迢迢赶到魏庙,想高薪聘请查老师回沪执教。查文红再三拒绝。消息迅速传开,几分钟内,镇领导来了,校领导来了,老乡们操起扁担,上百个学生把那校长堵在屋里。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在门外失声高叫:“你敢把查老师带走,俺们放全村的狗咬你!”……所有的人,哭开了。

2001年9月,刚开学的时候,查文红应邀进京出席教师节表彰大会,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师德标兵”的光荣称号。她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一位不在学校编制、没有教师职称、不领分文报酬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今天,就是魏庙小学的校长也记不清了,查老师资助过多少名学生,垫付过多少次学费?就是魏庙的爹妈们也记不清了,查老师踏进过多少次家门,给孩子送来过多少件冬衣?孩子们记忆犹新:是查老师带来了学校第一面少先队旗,是查老师写出了学校第一块黑板报,是查老师办起了学校第一个图书室。孩子们刻骨铭心:前年春天,查老师昏倒在课堂里,醒来她对校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作业本还没发完。去年冬天,查老师的脚冻烂了,从宿舍到教室才30米的路,她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今年秋天,是查老师奔走呼号募来了捐款,新的教室楼终于封顶,他们终于能走出露天的帐篷,走出那座200年的古庙。

查文红从不讳言当“想念青菜”几乎发狂的时候,当浑身过敏挠得“血肉模糊”的时候,当女儿病重一次次“哀求母亲”回家的时候……她彷徨过,动摇过,她说:也曾经想过回头。是被她真诚付出打动的人回报以爱,是受她道德光辉感召的人反哺以情——每每此时,查文红泪流满面;每每此时,查文红重鼓勇气。人是社会中的人,道德登攀不可能是一个独行者的孤身跋涉。心与心通,彼此真情付出的同时,彼此真诚地互动。道德登攀不断完成着的是一种集体的境界提升。

认识一个人也许只需一个偶尔的巧合,而认同一个人却是一种理解与同化的结果。对魏庙许多原本完全陌生的人来说,与查文红的相识,不过就是十几个小时火车的距离。但,对查文红的从大上海到穷乡僻壤不取分文义务执教,魏庙人开始怎么也理解不了。村民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她自己掏钱为学生们买来脸盆、毛巾,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刷牙,为什么洗脸,还让孩子们第一次懂得在上下课应该说“老师好”、“老师再见”。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她义务执教分文不取,自己嚼着黑馍、咽着酱豆,却用菲薄的收入买来了孩子的书本、垫付了穷娃的学费,送上了学生的冬衣。

没见过这样的老师——为了让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课堂,她向援助的人深鞠躬;为了孩子们能从破庙搬进新校舍,她奔走呼号募捐款。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查文红用自己的无私与博爱温暖了曾经怀疑冷漠过的眼光,赢得了魏庙人的认同。如今,一句“看看人家查老师”,成了魏庙是非的“尺”、对错的“秤”。当地镇党委书记由衷感叹:“查老师不仅是块金子,更是一面镜子!”

当查文红从安徽省委书记手中接过“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的时候,当查文红被老百姓票选为“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的时候,她却惶惶不已。浦江女儿说:我付出的只是一个上海女工的“真心”而已,可乡亲们给我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淮北大地说:你点燃的是希望,你高扬的是精神,你献出的是全部!——都对。

阳光泽世,春风育物。道德的阳光与春风,给人清新给人光明,认同她的同时净化着自己。

今天,面对在穷乡僻壤义务执教、无私奉献的“查文红”,陌不相识的百姓——认同吗?社会用行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水准与价值取向。翻开查文红的记事本:上海龚宇恺小朋友寄来了200元压岁钱;个体户卞煦平寄来了7箱衣服;南通的徐洪吉寄来2000元,又特地请人为魏庙小学打了一个8公斤重的铜钟;一位落款“莫名”的读者寄来了1000元钱;一位不肯说出姓名的孕妇送来了20000元钱;上海奉贤洪庙集成中学76级同学会,捐来了原本准备用于同学聚会的10000元;……点点滴滴,绵绵长长。是理解,是支持,更是认同。

厚德载物。查文红欣慰,社会的认同使她的追求愈加自信。时代自豪,对“查文红”的认同正是我们社会的生机与希望!

2003年,查文红作为代表出席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这样一位向道德之峰攀登的普通下岗女工,之所以成为闪耀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光辉的楷模,就在于她的道德选择是追求无私奉献,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查文红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围绕着她出现的无私援助,同样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互助奉献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向查文红学习的同时,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道德实践,做社会主义道德进步的推动者。

学术视野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简介

中国伦理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干的各种伦理思想相互激荡、相互作用的过程。

1.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时代。随着社会性质的变革,在思想领域中产生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围绕着道德作用、道德本原、人性与人的本质、义利之辩、道德准则、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出现了儒、墨、道、法等诸家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勃发时期。

儒家伦理思想由孔子创立,孟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荀子是先秦哲学的总结者,但其伦理思想仍以孔子为宗。儒家伦理思想就其总体而言,它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反映封建等级关系的“爱有差等”的道德规范体系,一方面主张“仁者,爱人”,并提出“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作为实行“仁爱”原则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又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坚持“爱人”必须要以“礼”为度。在价值观方面,强调道德义务,轻视功利目的,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反映了道义论的倾向;在道德作用方面,强调并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一定程度上具有道德决定论的特点;在人性论方面,儒家伦理思想探讨了人所以有善、有恶的根源,具有德性主义的特征,并以德性主义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一套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

墨家伦理思想由墨子所创立。与儒家的“爱有差等”和“重义轻利”相对立,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爱人应以利人为内容和目的,体现了墨家伦理思想的功利主义特点。既重义,又尚利,达到义与利的统一,从而既与儒家的道义论相区别,又避免后来商鞅、韩非否定道德作用的极端功利主义。墨家以重义尚利的功利主义为内容,反映了平民、小私有劳动者的利益,具有许多合理的内容。

道家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老庄由自然“无为”之“道”立论,主张“绝仁弃义”,反对世俗的道德规范和善恶观念,提倡一种“无知无欲”的素朴的“至德”境界,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以保全自身。道家的这种伦理观,既与儒家、墨家对道德特别重视相对立,又与法家的非道德主义有区别,在理论上具有自然主义和超善恶论的特点,反映了过着“隐士”生活的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消极厌世的心理。

法家伦理思想以韩非为主要代表。韩非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变法的理论和实践,创立了一个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了法家所特有的伦理思想,法家主张人性“自为”;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否定道德和道德的社会作用,从极端功利主义走向了“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义。

2.西汉至明清时期的伦理思想

秦亡汉兴,西汉统治者为维护封建“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董仲舒创立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天人合类”为宇宙论基础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从此,儒家伦理思想作为封建“名教”的意识形态而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正统。由魏晋进到南北朝隋唐时期,外来的佛教和土生土长的道教开始兴盛,中国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伦理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儒、佛、道三者相结合、相补充的格局。

自宋以后,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伦理思想继承孔孟“道统”,汲取佛、道的思想成分,提出“明天理、灭人欲”,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原,对以往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养论等思想作了总结和发展,进一步把道德观与本体论、认识论融为一体,从而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

明末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充分暴露,但还未达到崩溃的程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封建社会“自我批判”意识,一批进步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戴震等,开始展开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他们集中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伦理思想纲领,把人的自然欲望作为人性的重要内容,肯定人性的合理性,强调功利的正当性,指出“后儒以理杀人”甚于“酷吏以法杀人”,触及了封建礼教的实质。但由于清朝封建统治趋于稳定,在文化思想上实行怀柔与高压相结合的政策,自乾嘉以后,具有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转向沉寂,统治者大力提倡的仍是已僵化的程朱理学。

西方伦理思想简介

西方伦理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其发展进程大体上经历了早期、中世纪、近代和现代这几个阶段:

1.西方早期伦理思想及中世纪伦理思想

西方早期伦理思想指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伦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问题,对伦理思想和伦理学说做出较大贡献的思想家主要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等。

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也就是道德依赖于知识,知识不仅是德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它的充分条件。他认为知识就是关于善、道德义务的知识,知道道德义务是什么,人们就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

柏拉图的伦理思想。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忠实学生,他提出“善的理念”的学说,认为善的理念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依赖于具体的善的事物,但它却决定具体善,构成每一善的事物的本性,既是判断任何事物和行为的标准,又使得人们具有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制约着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在人生观方面,柏拉图强调理性生活,贬低或否认感性生活。在其《理想国》一书中,他还提出了三个等级(统治者、武士、劳动者)、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的政治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不像柏拉图那样幻想超俗的天国的善,而是面对现实,探求实际生活中的善,研究道德的行为、品性和关系,以及实现幸福的条件。因此,他特别强调各种具体的善。他说,一般的善总是与具体的善相联系而存在,至善就是幸福,虽然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幸福标准即人的本质。人的心灵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大部分,人具备了理智的德性和非理智的道德的德性,就达到了幸福和至善,幸福即是心灵合于德行的活动。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具有感性的要求,但更为特殊的本质是理性活动。因此,正确的人生观应是以理性为目的、为指导的理性和感性的和谐,即中庸。

同类推荐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努力探索、刻苦钻石,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电子技术作业集

    电子技术作业集

    本书是以秦曾煌主编的为基础编写的。每章的内容包括重点与难点、课后练习题及解答。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类专业学习电工学课程的辅导书,也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及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电类专业学生使用,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中学化学实验顶尖策划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中学化学实验顶尖策划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经典幽默集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经典幽默集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经典幽默集锦》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人无完美

    人无完美

    苏若失恋后急欲寻觅一位男士伴侣陪同回家过中秋,相亲未果后果断决定找一位临时演员扮演自己的未婚夫,这个时候被家里赶出来一贫如洗的蒋彦南出现在了她的视线里。
  • 斩神至尊

    斩神至尊

    出身豪门的黎明因家族破裂,父母双亡自杀身亡却意外转世来到一个奇妙世界,开启修仙斩神之路。
  • 忘记说爱你

    忘记说爱你

    青梅竹马就一定会白首不相离吗?一场意外,孟卓然终是娶到了这个从小就爱着的小青梅,明知她的心中有着别人,明知她对自己不是爱情,却依旧甘之若饴,宠着她,爱着她,恨不得将全世界都给了她。可是她爱的只是那个少年,那个在自己眼中不屑一顾的少年……
  • 绝口不提

    绝口不提

    伪迹遗漏,她不断伪装,迷失了自己,痛苦,折磨在心中不断滋长……
  • 秦中岁时记

    秦中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武修罗

    圣武修罗

    前世,他是冷酷无情,嗜血成性,手染亿万鲜血的浴血修罗,生死道消后,却被世人称颂为救世圣人!!今生,他是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武道天才,却被人下毒陷害,修为被废,身染毒瘾,受尽屈辱,家族视之为耻辱,下人对其如畜生,处处受人唾弃!!一座神秘的石台,将他两世记忆融合,绝世妖孽横跨而出,他势要重塑浴血修罗之名,再凌万界巅峰!!
  • 本朝茶法

    本朝茶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星途

    混沌星途

    他只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大学生,在偶然之下被“外星人”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中。新人新书,如果喜欢,请收藏!
  •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幕;1911年,清室退位,辛亥革命催生出了一个新中国。前者尴尬地意味着中兴,后者一度被寄望为民族新生。在这似是而非的中兴与新生之间,有一个王朝日趋一日地走向穷途末路;更有一个新时代艰难地萌芽和恣意的生长。洪秀全不满足于只做精神领袖、斌椿努力想用儒家术语把西方“清廷化”、曾国藩深信可以用“以命抵命”的模式处理教案、那些归国的幼童成了有原罪的“思想犯”、维新领袖康有为的作伪成癖……这些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潜伏着成败的契机;也唯有在这些细节里,才能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表情,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作为关注“辛亥革命”这一话题的通俗读物,本书另辟蹊径,把探索的目光远眺到辛亥革命发生之前的50年,细致梳理了从1864年太平天国彻底失败、清政府得以乱中求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炮火声中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作者逐年考查了这一历史进程中清政府寻求变革、寻求国强民富及国家安定的努力,同时着重探究了政治精英群体的观念转型,以及统治阶层面对世界大变局的畏缩、试探、沮丧等心理。同时本书稿以资料扎实见长,对史料的解读很有分寸,并在可读性上作了一定的尝试,每篇文章都以“年度事件”“相关言论”等几部分构成,全书可看作是一部1864—1911年间的简略编年史。
  • 抗日演义

    抗日演义

    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愿提十万虎狼师,跃马扬刀入东京。谁人愿意与我一起鏖战江湖,踏杀东洋?这是一本国仇家恨的书,只有华夏子弟,才能看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