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0300000022

第22章 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1)

本章关键词:

就业制度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本章纲要:

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概述

未来,由我选择——我的报考公务员之路

报考公务员,一方面是父母的期望,另一方面和现今较重的生活压力密不可分,汪蓉说:“公务员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也能够解决现在最头疼的房子问题,有机会我就要去试一下。”经过综合考虑,汪蓉报考了国家公务员——银川海关的一个职位,“分析了一下公务员考试的形式,觉得国家公务员相对于地方公务员来说录取可能性大一些,同时报考了一个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职位,报考录取比为38∶1。如果想考公务员,除非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不然就报考一些录取人数较多的职位,否则你就可能白忙一场,我报考的那个职位录取2个人,笔试分数一般在100~110分就能获得面试机会,我觉得自己这点实力还是有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报考前研究一下公务员考试的形势,找一些适合自己并且把握大一点的职位报考。”

报考之后,汪蓉便开始了考试的复习,她在网上买了8本书,但是由于之前她一直忙着考研,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据她说只是做了其中的5本书便走上了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她的申论只得到了48分,但是凭借总体不错的发挥,以第四的成绩得到了面试机会,“说实话,我的笔试成绩算比较差的,那个职位有6人获得了面试机会,而我成绩排名第四,面试时第六名还没去,那就是说我是倒数第二。公务员考试是看笔试和面试的总体成绩,所以相对笔试第一名来说,我们的起跑线就不一样了,但是我有信心一试,如果未能录取对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历练,于是我放松心态积极备考。”

面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组织应变能力,需要考生在15分钟之内有条理地回答出面试官所给的5道问题,凭借良好的心态和正常的发挥,汪蓉完成了自己的通往公务员之路的最后一个障碍。当看到一同面试的人纷纷拿到面试成绩,而自己的成绩却迟迟未到时,汪蓉觉得自己离成功不会太远了:“当时看到和我应聘同一职位的笔试第一的女生的面试成绩是60多分,我就想这个分数太差了,自己考80分应该不难吧,但是看了好几个人的成绩都在60多分徘徊,心里就有点没底了。不过过了很久,我的成绩还没出来,我就有种预感,我的成绩应该不差,因为如果他们(面试人员)觉得一个人很优秀,就要保证他的总分一定要靠前,面试成绩就不能太低,最后我的成绩是79分,面试最高分,这个优势也让我以总分第一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

点评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不少大学生把就业的方向瞄准了考公务员,但真正能成功考取的概率很少,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离公务员的要求有差距,另一方面对公务员考试政策不能正确把握。而汪蓉的应试成功不仅在于她平时扎实的专业基础、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良好的备考心态,还在于她对公务员考试政策的正确分析与认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我们建议大学生们无论毕业后选择考取公务员,还是其他岗位,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大学生就业制度,熟悉国家及当地就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就业政策以及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本章将带着大家一起了解。

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指导

本节纲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回顾

大学生就业指导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经历了从“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型,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大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双向选择的改革调适过渡阶段和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内,我国毕业生就业(分配)的制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且与当时时代发展的特征相适应的过程,并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主要指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87年这一时期。在这十年中,由于大学生入学率相对较低,且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因此标以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毕业作为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型人才,显得尤为珍贵、高度稀缺。为适应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承担起高等学校学生的全部培养费,其毕业后也全部由国家指令性地计划安排工作。

从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演变来看,这种指令性地统包统分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的一种延续。早在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就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这一决定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生分配工作由国务院总理亲自负责。1962年中央决定成立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同志负责的“毕业生分配委员会”,直至“文革”前,负责和参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部门先后有政务院、教育部和内务部。1981年,“文革”后首批统一招收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国家恢复中断了十几年的毕业生统一计划分配制度。这一时期大学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个人无需为毕业分配操心,但也不能把握个人命运的自主权,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正是当时情形的写照。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其中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决定》的重大决策之一,允许学校有一定自主分配的权力。1986年,原国家教委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向高等学校。

在这种模式下我国高等学校和大学毕业生均缺乏自我主动性,但每个大学生到各个单位都是重点培养对象,这是这一时期一大重要特点。

(二)双向选择的改革调适过渡阶段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和劳动人事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统包统分”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并已取得了积极而稳妥的进展。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这一时期主要是1988年到1999年。

20世纪90年代,上大学最大的变化是从“两包”到“两自”。“两包”,即考生上大学学费由国家包下来,毕业后由国家包分配。“两自”,即学生上大学要自己缴费,毕业后要自主择业。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已开始酝酿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与收费制度基本一样,持续了较长时间。1986年,原国家教委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向高等学校。1987年,清华大学第一次尝试供需见面活动,这是大学生第一次在工作前与“婆家”见面,受到普遍好评。1989年,国家正式推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1994年,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提出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同年,原国家教委推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试点。当年全国共37所并轨试点院校,1997年全国大部分学校开始实行并轨招生。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国家可提供的毕业生数量在近期内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社会上还不具备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这项改革只能随同其他方面的改革逐步实施。

(三)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主要指的是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毕业生数量从2000年的94.98万人增至2011年的660万人,10年间增加了近7倍。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政府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多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对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户籍管理、工资定级、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发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2006年开始连续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八部委联合发起“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选拔2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四个部委发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服务年,要求做好就业网络联盟组建、就业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等工作。2007年,全国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2008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13566人,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04万,最终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77.5万人,高达98.25%的淘汰率,创历史新高。2009年年初,国家对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应征入伍;参加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家庭困难的五类大学毕业生将分别给予二十多条各种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年,教育部出台八项措施力促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从大学生毕业人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高等学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指数增长,虽然自2006年后扩招的幅度有所下滑,但在总量上却是一直在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从就业人数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也是有逐所增长的态势,但其增长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学生毕业人数。因此进一步修正现有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及体系,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是各政府部门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有人推行就业。后来,在德国、苏格兰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的创始人、美国的帕金斯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1909年他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191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我国,清华学校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记录下我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

(一)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

1.帮助择业者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例如个人的爱好、性格、知识、能力等,从而使自己对自己有全面、理性的认识。

2.帮助择业者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例如职业的分类、岗位的内容、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3.帮助择业者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实现人职相配,从而完成择业者的择业任务。

(二)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1.信息指导

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学校和就业部门只有搜集与掌握了广泛的社会需求信息,才能为毕业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也才有可能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2.思想指导

思想指导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其内涵有三:

(1)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

(2)帮助毕业生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

同类推荐
  • 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本书把《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分别作了介绍,其中每篇开辟了“书海领航”、“内容梗概”、“精彩篇章推荐”等多个栏目,既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后世名家的精辟评论等等。力求使读者对原著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该书,既能使读者迅速对文学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为有兴趣进一步研读原著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向导。
  • 卫生法学纲要

    卫生法学纲要

    卫生一词在这里应作广义的理解,即泛指为维护人体健康而进行的一切个人和社会活动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猿个基本环节:一是使人体在出生前后便有一个比较强健的体质;二是促使人体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增强体质,能够避免和抵御外部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并保持完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对业已患病的人体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卫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和具有科学内涵的知识体系。
  • 个性化诉求:传统办学模式的突围之路

    个性化诉求:传统办学模式的突围之路

    本专著即是在获得浙江省新世纪基础教育科研重大成果一等奖的《基于学校文化特质的个性化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成果基础上重新整合布局之后形成的书稿。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非洲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非洲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天国花园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天国花园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热门推荐
  • 离魂葬

    离魂葬

    离!魂!葬!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本书特殊的情节设定,特殊的打斗场面。一个在斗兽场历经无数生死的奴隶,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一个为完成先祖遗愿奋斗上千年的家族,一群患难与共的兄弟,一个温婉柔美的女孩……“喜与你同一时代,我的人生才精彩纷呈。恨于你同一时代,我始终在你万丈光芒之下。幸成为了你的伙伴,无数的对手长眠在我们手上。哀成为了你的兄弟,原来我对你还一无所知!”“绝世的天才加从不屈服的意志加无所畏惧的强者之心,相信即使出了神风大陆,你也会创造一个个的传奇!到哪你都是最闪亮的星辰,你照亮了身边所有人……”到底什么样的力量才是最强的,影舟怎么样走向武道的巅峰,又怎么样揭开遗留千年的秘密。神风大陆或许只是起点,那终点又该走向哪里?这部书精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呕心创作,写得不好尽管骂我,只能骂本人不涉及家眷。
  • 重生:出逃皇后

    重生:出逃皇后

    上一世,她为家仇,舍弃一切成为祸国殃民的妖后。这一次,她是手握众权的太师之女,皇上恨她,怨她,折磨她都无所谓。因为这一世,她要为自己而活,她发势绝不会再栖身在那高墙之内。然而世事无绝对,最后的她,真能为了自由而放弃那男人的深情吗?“我夫?当日休我逼我出宫时,我便没有夫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人渣修仙记

    人渣修仙记

    一个只知道打架,斗殴,贪财,好色的人渣段小森在一次不经意间得到一张藏宝图,开始了他不一样的修仙人生。不一样的修仙路。
  • 星空中的十二星座

    星空中的十二星座

    从小父亲不知所踪,母亲死于一场大火,模糊的记忆是否能由自己的能力找回······
  • 道游天下

    道游天下

    一个神秘的道士突现临安城,拐走了一只小萝莉,领养了一个小美女,还顺带将鬼族帝女给忽悠了,漫漫大道终长路,踏遍天下,寻求一夜真知。西子湖畔卦,钱江镇收徒。城隍鬼事多,葛仙灵丹少。湘西遇僵神,蜀山飞剑仙。苗寨话蛊事,青城道修真。玄门番僧外,天山龙神身。昆仑仙境成,海外三岛深。界山天门开,仙庭无仙人。最是逍遥道,返还求至真。
  • 爱的小礼物

    爱的小礼物

    李新娜是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母亲被无情的父亲抛弃后,母女两相依为命,李新娜是母亲李花莲最后希望,但李新娜因受人欺的影响,无心学习,这让李花莲很是头疼。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个睿智帅气的赵鹏宇,她这才扭转乾坤,可幸福却是短暂的!她逼男方母亲逼迫带孕离开赵鹏宇,和母亲搬到了邻县,最后因还是婴儿的儿子患上白血病而找到赵鹏宇……
  • 不一样的快穿之旅

    不一样的快穿之旅

    (1v1,绝对宠,请放心入坑)“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你是本王的王妃。”“你果然是可爱的。”无数次的攻略,记忆的交融,原来他一直都在......(简介无能,请看内容~)
  • 神木

    神木

    两个谋财害命的人——唐朝阳和宋金明,在路上搭识老实巴交的打工者,骗其同行去某矿打工,对矿长谎称和被骗者是亲戚,而后就会在黑暗的矿井下面把被骗者杀害,用人命来向矿长索赔金钱,在这样谋害了打工者元清平之后,他们又搭识了少年元凤鸣,而元凤鸣就是元清平的儿子,结果打算杀害元凤鸣的两个人,却起了内讧,死在了矿井下面,元风鸣得以逃脱……小说的叙事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悬念和伏笔打得很牢固,而且不动生色,对话和细节的处理都十分真实而精确,读来自有一种画面感,好像真的看见两个谋财害命的恶魔一步步走向害人害己的深渊。小说着重于表现在那个黑暗的矿井下面所进行的人性拷问。
  • 飞到古代来享福

    飞到古代来享福

    景枫穿到异世并附赠随身空间一枚,却被告诉她被选中为某仙的传承弟子只有完成任务才能回去.....她顿感有压力,但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拼了!从此她一边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努力升级,一边过着美好悠哉的种田小日子,活的有滋有味的。惹来小毛球艳羡:“你这样过的太幸福了!为毛我不是你呢?”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送你一枚开心果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送你一枚开心果

    烦恼、忧愁等等都是建立在我们无法解决的思绪当中。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