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0700000027

第27章 心悸(2)

【按语】

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并有支别上注肺,入心中。故因情致不遂而致肝气郁滞,则可致心气不畅而出心悸。肝经布胁肋,故可见胸闷太息,肝气犯胃,故食不下,腑气以下行为顺,今肝犯胃,故胃气上逆而恶心。气滞于上故面胀。口干不欲饮,为有瘀血,苔薄黄为阴伤有虚火之证。方以柴胡疏理肝气,旋覆花走胸胁,行肝气,橘叶走上散肝经结气,佛手性柔和,理肝和脾气,枳实、白术开心下气痞,甘松醒脾、行气、解心郁,郁金行经气化瘀、清心。肺主一身之气,故加杏仁利肺气,半夏、陈皮降胃气,百合益阴气,白芍和血柔肝。诸药合用,疏肝气、利肺气、降胃气、开心郁、和阴气,则诸症得愈。二诊时,诸症好转。耳鸣为胆火上冲耳窍,故加龙胆草走经泻胆火。

【病例11】

李某,女,65岁。心悸9年,头晕,膝软,劳累后加重,耳鸣,血压不稳,眠不佳,口干,目花。舌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肾精血不足,肝阳亢,虚火生,循血扰心。治则:填精血,平肝阳,清浮火,理血安神止悸。

处方:臭梧桐15g,枸杞子30g,菊花15g,石斛20g,柏子仁20g,熟地黄30g,山药20g,山茱萸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丹参7.5g,生牡蛎50g,珍珠母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又因劳累胸背痛,舌暗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薤白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心悸是由精血不足,肝阳上亢,虚火扰心而致。头晕,膝软是精血不足之症,故劳累后加重。耳鸣乃阴精亏,浮火上冲耳窍所致。舌红苔薄白,精血亏虚火炎之象,脉弦为肝阳上亢之象。方以杞菊地黄丸为基础,填肾精,补肝血,清浮火。再加生牡蛎、珍珠母平肝阳,臭梧桐降肝经络中气,柏子仁养心安神,丹参活血清心,石斛益阴气明目强筋骨。二诊时,因劳累而胸背痛,此为胸痹,加薤白通胸中之阳而散结气。

【病例12】

谢某,女,50岁。早晨6~9时心悸,乏力,时烘热,心烦,月经不调,健忘,排便难,时恶心欲吐。舌暗苔白,脉沉细。

辨证:冲任不和,心气不足。

治则:补冲任,填精血,利气机。

处方:熟地黄50g,女贞子30g,天冬15g,黄柏20g,生牡蛎100g,杏仁15g,杜仲30g,覆盆子25g,竹叶15g,沙参30g,半夏15g,茯苓15g,7剂,水煎服。

二诊:症轻,舌暗红苔白,脉沉细。处方:上方加太子参30g,麦冬25g,7剂,水煎服。

三诊:不悸,不热,头胀痛,头晕,下肢酸痛,舌暗苔厚。处方:上方加生薏苡仁30g,荜茇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亦属肝肾精血不足,但不同于上例的是此例是少阴经火重,故用黄柏泻肾火,天冬甘苦寒,养阴润燥生津清虚火,又可苦寒泻实火,上可清金,下可益水,有金水相生之妙。丹参走上益阴生津。生牡蛎和阴气潜阳气。杏仁由肺直达大肠而降利气机。竹叶由头面达心再至小肠而利水清火。半夏降胃气,茯苓渗湿和胃,并防它药之腻。本方重用熟地黄、女贞子、覆盆子填肝肾精血,当为治本之药。二诊时,脉沉细。故加太子参、麦冬补气益阴。三诊时,诸症好转,头胀痛,苔厚,故加生薏苡仁祛气分之湿,再加荜茇,大辛大热,能直走头面而散寒止痛。

此患者头胀痛,当为肝阳上亢所致,用荜茇恐药不对症,当去生牡蛎加石决明、钩藤镇肝阳,稍佐川芎走首行气血而止头痛。

【病例13】

王某,女,44岁。心悸心烦乏力1月,畏寒,口干,不欲食。舌暗红苔伤,脉弦细数。

辨证:血虚耗气,不能养心。

治则:补气归精。

处方:菟丝子20g,枸杞子30g,黄精50g,巴戟天10g,桂枝5g,生白术30g,玉竹20g,炙甘草15g,党参15g,黄芪5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脉滑数。处方:上方加鸡内金20g,7剂,水煎服。

三诊:能食知饥,右下肢麻。处方:上方加丝瓜络30g,木瓜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同属肝肾精血不足,但上案偏于阴精不足,肾火独旺。而此患则以精阳亏为主,又阳精不化气,故见畏寒,乏力,恶食。心烦为虚火,口干为阴精伤,舌暗红苔伤是精血不足之证,脉数为气虚。本方用枸杞子、黄精、菟丝子、巴戟天,填阴精,补肝血。又加黄芪、党参、炙甘草补气,少佐桂枝振奋阳气。生白术运脾开胃,再加玉竹益阴气。二诊时,诸症好转。再加鸡内金健脾助胃消食。三诊时,诸症愈,又现下肢麻,故加丝瓜络通络脉,木瓜通经舒筋。

【病例14】

任某,女,67岁。胸中灼热感数月,胸闷,头痛,行路心悸,口干目涩。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宗气亏虚,气滞血瘀。治则:补气,活血,行气。

处方:黄芪50g,丹参10g,桃仁5g,红花5g,赤芍10g,生地黄10g,柏子仁20g,酸枣仁15g,甘草10g,枳壳10g,柴胡10g,牛膝10g,川芎10g,当归10g,瓜蒌10g,沙参15g,7剂,水煎服。

二诊:热减,下肢略肿,目花,脉细滑。处方:上方加冬瓜皮25g,车前子15g,7剂,水煎服。

三诊:诸症好转,眠差,口干。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减冬瓜皮、车前子加黄连5g,7剂,水煎服。

【按语】

张仲景云:“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本患胸中灼热,胸满闷,口干,脉弦细(无热象),再结合患者年龄,当是属胸中血瘀。头痛仍瘀血阻滞,清阳不升而致。脉弦细及行路多即心悸,提示患者气虚。本方是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重用黄芪而成,此种治法可名曰“补气调血法”。方中枳壳开胸,瓜蒌宽胸,柴胡升清,牛膝降气,四药合用,可使胸中气机流畅自如。桃仁、红花(少量)赤芍走络活血止痛。丹参、川芎、当归走经行气血止痛,生地黄、沙参凉血滋阴清热。诸药合用,使气血周流,经络通畅,在此基础上,重用黄芪补气,故名补气调血法。二诊时,下肢略肿,加冬瓜皮、车前子利水消肿。三诊时,肿消,眠差,苔黄。故去冬瓜皮、车前子,加黄连泻心火。

【病例15】陈某,女,60岁。心悸、乏力、困倦2周,胃中嘈杂。舌暗红苔薄,脉细滑数。辨证:阴精亏,气不足,血分瘀浊。

治则:填精益气,活血去浊。

处方:石菖蒲15g,银杏叶25g,生山楂30g,黄精30g,葛根20g,黄芪50g,丹参10g,地龙15g,熟地黄30g,石斛20g,麦冬15g,10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好转。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莲子心15g,10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偏于气虚血瘀,此例偏于精亏瘀浊。胃中嘈杂,舌暗红苔薄,又属高龄妇人,当属阴精不足。困倦为血中瘀浊而致。方用熟地黄填肾精,黄精填脾精,石斛、麦冬补胃阴止嘈杂。黄芪补气,葛根升清,银杏叶、山楂走血分祛瘀浊,石菖蒲走血分去浊气,丹参、地龙活血通经。二诊时,苔薄黄,故加莲子心,清心止悸安神。

【病例16】

成某,男,50岁。时心悸,不闷不痛,胸闷,平素多饮酒。心电图示广泛心肌缺血。舌紫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数。

辨证:酒伤心气。治则:理血养心。

处方:栀子10g,三七(碎)20g,郁金20g,瓜蒌15g,黄精50g,生龙骨30g,生牡蛎100g,柏子仁30g,杏仁15g,丹参15g,莲子2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紫暗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黄连5g,牛膝30g,14剂,水煎服。

三诊:少寐,余正常。T波低平。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处方:上方加何首乌5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与血分瘀浊为主,此例则是以血分瘀火为主。方用三七走络化瘀定痛益心气,丹参走经活血降火,郁金通经凉心,栀子泻火凉血,莲子心泻心清心,以上诸药化瘀并清血分郁火。火必伤精耗血,故加黄精填精益五脏,柏子仁养心血安神,再加瓜蒌宽胸,杏仁降气。二诊时,舌紫暗,血分火未除,故加黄连,极苦入心入血以泻火。再加牛膝降经中之气。三诊时少寐,为血不养心,故加首乌养血安神。上三例,都为血瘀致悸。病例14是血瘀气虚,当补气调血。病例15是血瘀夹浊,当化瘀去浊。病例16则是血瘀生火(热),当化瘀清热泻火。临床应谨守病机,详察其病理产物。方能“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病例17】

赵某,女,70岁。心悸、心烦,坐卧不宁,左手右足颤,服左旋多巴好转,视物不清,口干。舌红苔黄,脉细滑。

辨证:郁火扰心。

治则:清经火,益精气。

处方:栀子15g,三棱25g,龙胆草10g,黄精30g,甘草20g,瓜蒌皮15g,郁金20g,沙参30g,石菖蒲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可,夜半后易醒而烦。舌淡红苔白微黄。处方:上方加珍珠母30g,酸枣仁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坐卧不宁,心烦心悸,舌红苔黄为郁火在经扰心神的症状。手足颤(虚风内动),视物不清均属肝肾精血亏。方用栀子苦寒,从心走小肠而泻经火,豆豉发散郁火,龙胆草走经泻湿热,郁金活血清心,瓜蒌皮宽胸,石菖蒲开心窍。今上焦经火重,先用黄精性平和填精,沙参滋阴气走上焦。待火去之后,当以填下焦肝肾精血为主。二诊时,夜半易醒,加酸枣仁养心安神,珍珠母平肝镇心安神志。

【病例18】

葛某,女,52岁。夜间11~12时突发心悸,反复发作,多因情绪刺激诱发约1年,易惊,怕声响,食后脘不适,多思,少寐多梦。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舌淡红苔厚微黄,脉细。

辨证:中焦痰火,上扰心神。

治则:化痰行气,清热降火,佐以益气血。

处方:黄连10g,竹茹20g,半夏20g,枳实15g,陈皮15g,茯苓20g,甘草15g,佛手15g,柴胡20g,人参10g,白芍20g,7剂,水煎服。

二诊:稍好转,心电图示短阵室速,短阵房速。舌红苔厚腻,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生薏苡仁30g,杏仁15g,豆蔻5g,通草15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好转,舌红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加甘松20g,14剂,水煎服。

四诊:时全身烘热,舌红苔白。处方:上方加寒水石15g,珍珠母30g,14剂,水煎服。

【按语】

经云:“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又因火与元阳不两立,故此患者为火伤阳气,阳气不足,故易惊,怕声响。夜间属阴,阳本不足,故发为心悸。食后脘不适,提示中焦病变。此病当属由肾及心。方用黄连清胆汤祛胃腑痰火,再加佛手、柴胡疏理气机,人参补心气,白芍益阴血,此两位不可重用。二诊时,苔厚腻,先去气分湿,故合用三仁汤。三诊时,气分湿退,脉弦主气滞,再加甘松醒脾解心郁。四诊时,全身烘热,还属阳明症,故加寒水石清阳明经热,珍珠母平肝镇心止悸。

【病例19】

韩某,女,53岁。心悸、乏力1周,口中苦,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舌红苔白,脉弦。

辨证:经火扰心。

治则:清热化湿利经脉,补气清心。

处方:黄芪100g,莲子心15g,黄连5g,柏子仁30g,白芍30g,杏仁15g,通草15g,竹叶15g,生薏苡仁15g,7剂,水煎服。

二诊:舌尖红苔薄白。处方:上方加丹参10g,生牡蛎10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是经火重,气伤轻。此例正与上例相反。故重用黄芪100g,补气,稍用黄连、莲子心清心火,正属夏季,多湿热,故加竹叶、生薏苡仁、通草,此例正属李东恒的清暑益气汤证。

上3例同为火证。病例17是火耗阴精之证,病例18是郁火重、气伤轻之证,病例19是气伤重、郁火轻之证。

【病例20】

邓某,女,71岁。自觉心颤多年,乏力,大便时稀。心电图检查示T波低平,舌淡苔白,脉滑。

辨证:水气凌心。

治则: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处方:生牡蛎100g,白术30g,黄芪50g,人参10g,桂枝10g,甘草15g,茯苓30g,柏子仁20g,杜仲2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郁金10g,7剂,水煎服。三诊: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生龙骨30g,7剂,水煎服。

【按语】

心属火,水饮上凌于心,水火不容,故心悸。饮走肠间,故大便时稀。方用苓桂术甘汤。方中白术走经运水湿,桂枝走经通阳气以化水湿,茯苓渗湿安心止悸,再加黄芪补气,柏子仁养心,生牡蛎镇心和阴气,杜仲益肝肾降肝气。二诊时,加郁金清心除烦。三诊时,再加龙骨镇心止悸,善其后。

【病例21】姜某,男,19岁。近日感冒后心悸,乏力,气短。舌红苔白,脉弦细。辨证:心中风,伤营卫。

治则:补气调营卫。

处方:黄芪100g,桂枝10g,远志20g,白芍20g,葛根15g,丹参5g,知母15g,山药3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偶乏力,声略哑,咽略痛。处方:上方加木蝴蝶15g,连翘30g,7剂,水煎服。

同类推荐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药理学实验方法

    药理学实验方法

    本书是一部将药理学实验方法与药检药理及临床前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专业参考书,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重点强调实用性。本书重点介绍了药理学实验中的基本方法和通用技术,内容包括药理学实验的多个方面。既包括传统经典方法,也介绍了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常用实验动物与基本操作,主要药效学实验方法,药品安全性检查方法,分子药理学实验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内容全面、实用。本书是一本全面实用的参考书,主要面向新药研究人员、药品检验行业的药理专业检测人员、药理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为他们的药理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动物实验室诊断,是采用化学、生物化学、病毒学、细菌学、动物寄生虫学、病理学等方法检查患病动物病理组织、血液、尿液、粪便等病料,确诊动物传染病、侵袭性疾病和普通病,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的根本方法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兽医工作中的地位显得日趋重要。
  • 内科临证医案

    内科临证医案

    古今医案众多,专著亦如此,鉴于如今中医学大力发展内伤学的需要,本书搜集整理了内伤学中较为完整、观点明确、可信性较大、面较广的医案,加以编校,供广大医学工作者及中医学院校各级同学参阅。
  • 麻疹新论

    麻疹新论

    麻疹是中医儿科四症(四症指麻、痘、惊、疳)之一,在我国秦汉时期医书里就有记载,经过隋唐到了宋代,对麻疹的描述更为详细,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历代医学家的反复研究,不断地加深和完善麻疹的认识,明代以后就有专门论对麻疹的著作,在麻疹理论、预防和治疗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为我国医学防治麻疹的有效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发展,我们对麻疹的认识治疗和保健又推进了一步,已基本掌握了麻疹预防、诊断、治疗的规律,为了进一步掌握对麻疹防、诊、治的规律,因而编成本书供读者参阅。
热门推荐
  • 断天杀途

    断天杀途

    很多年前,九天大乱。九天破碎后化为九域。很多年后,下界一个孩童从石头里走出。从此神路迢迢。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 星跃龙门

    星跃龙门

    一个被断言不可修行的少年偏偏走上了艰难的修行路;小小年纪遭遇家庭突变,却能坚守本心。机缘巧合走上寻道路,满天星海,道在何处,地球上真的有传说中的龙门?
  • 我的道侣是狐仙

    我的道侣是狐仙

    那是非凡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一位美女突然走到他的面前,“喂,小子,借你的身体一用。”自从有了狐仙,各路美女校花白领接踵而至,非凡的人生也开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 昼夜咏叹:命运之途

    昼夜咏叹:命运之途

    「在这场漫长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突破遥远的千年时光,辗转轮回,终将彼此相遇。」突如其来的灾难掀开流传千年的传说,他们终将踏上命定的旅途。无尽的时间长河中只有孤独与之相伴,却不曾想到背后的默默相守无怨无悔。终于,尘封的记忆苏醒。被埋藏五千年的过往,千年的真相缓缓揭开。“我相信,若一切重来,我仍会如此选择。”流传五千年的传说,横跨五千年的爱恋。“原来,五千年前,你一直都在我的身边。”昼夜反复在轮转,抵达命运的彼岸,咏唱一首曲肝肠断,哀叹一场离合悲欢。
  • 灭世神炎

    灭世神炎

    在五年前的魔族天灾之后,长江以便成了魔术师的人类以及魔族共存之地───也就是魔界化了。在这个时局里,少年杨寒在结束了与最强种魔族的修行,成为了世界屈指的魔术师之后,为了保护先觉醒为魔术师───他最爱的少女梦瑶,回到了睽违五年的中国。但是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围绕著灭神魔王的遗物的争端。
  • 穿越之灵空

    穿越之灵空

    一次外出游玩让她穿越成一代公主又是一位传奇的王妃他与冷面王爷之间又擦出怎样的火花......
  • 深知浅

    深知浅

    2006年9月20日天气:阴雨落在我心上的永远是那个阳光下微笑的少年;那个阳光下运动场挥洒汗水的你,每次争吵总是会先低头的你,第一次约会羞涩的你……那个少年我深爱的那个人。无论最后怎样,我都会义无反顾的爱着你,离开,是我不得不做的选择。对不起,滋深。等我回来。
  • 万紫千凰

    万紫千凰

    剧情片段:方丈大师本是混沌幽深的双眸,仿佛透过她的身体般看向远方,饱含深意的开口说道:“女施主贵为红尘之主,纵情游戏于滚滚红尘之中,本是无可厚非之事,然命中皆有定数,日后若能感怀苍生,放下心中的执念,回归到本我之心,还天下一方安宁,便可寻得心中所求,不然……”“呵呵,不然又如何?”一向认为命运是由自己掌控的紫羽凰,对方丈大师的话不以为然,心里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什么时候和尚都去改行当算命的了。
  • 萌夫赖上大龄妻

    萌夫赖上大龄妻

    顾安安15岁起,就带着“拖油瓶”妹妹杨梓珍,光阴飞逝,当她再次踏回故土的时,参加的竟是昔日男友和杨梓珍的婚礼!转身离开,可为何满脸泪水,三年后仍孜然一身,还被下属笑话是“老处女”,奋起反抗,看着新招的男助理,瞬间做了一个决定,今晚,就是他了!
  • 堂吉诃德(下)

    堂吉诃德(下)

    《唐·吉诃德》(中文读音:tángjíhēdé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