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账登录。如果物品的验收准确无误,则应该在入库单上签字,确定收货,安排物品存放的库位和编号,并登记仓库保管账务,如果发现物品有问题,则应另行做好记录,交付有关部门处理。
2.维持进货记录
既然货物入库是货物进入仓库、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库的第一阶段,因而为了后续作业的便利,对于入库品资料的掌握特别重要,需要提供进货资料。一般来说货品入库应包含下列信息:
(1)入库货品的一般特征。
(2)货品包装或容器每一形式的数量。
(3)入库货品包装、容器、单位负载等尺寸的分布。
(4)每一时段内(天、周、月)进货批次的分布。
(5)每一批进货单品数量的分布。
(6)每一载运者单据或传票的号码。
(7)卸货方法及所需时间。
(8)进货入库的场所。
以上信息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决定下述进货系统的设计参数时:
①工作量。
②卸货方式及设备。
③需求的码头大小。
④入库检查需求。
⑤入库活动的空间需求。
⑥搬运方式及设备。
⑦配车排程。
3.堆码
由于仓库一般实行按区分类的库存管理制度,因而仓库管理员应当按照物品的存储特性和入库单上指定的货区和库位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堆码,做到既能够充分利用仓库的库位空间,又能够满足物品保管的要求。
(1)尽量利用库存空间,较多采取立体储存的方式;
(2)仓库通道与堆垛之间保持适当的宽度和距离,提高物品装卸的效率;
(3)根据物品的不同收发批量、包装外形、性质和盘点方法的要求,利用不同的堆码工具,采取不同的堆码形式,其中,危险品和非危险品的堆码,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应该区分开来,不得混淆;
(4)不要轻易地改变物品存储的位置,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5)在库位不紧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物品堆码的覆盖和拥挤。
6.5.2.搬运作业
搬运是指不同形态的散装、包装或整体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可能是要运送,也可能是要重新摆放物料,而使货品能适时、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
1.搬运作业的主要目的
(1)降低搬运成本。减少每位工人及每单位货品的搬运成本,并减少延迟、损坏及浪费。
(2)提高库存周转率,以降低存货成本。有效率的搬运,可加速货品移动及缩减搬运距离,进而减少总的作业时间,使得存货成本及其他相关成本都得以降低。
(3)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人员、货品搬运安全。良好的搬运系统能够使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不但能保证物品搬运的安全,减少保险费率,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
(4)提高产品品质。良好的搬运可以减少产品的毁损,使产品品质水准提高,减少客户抱怨,提高客户满意度。
(5)促进配销成效。良好的搬运可增进系统作业效率,不但能缩短产品总配销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营运成效。
2.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原则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和提高经济效益,应当认真研究促使装卸搬运的合理化。一般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原则。
装卸搬运是一项高强度、大负荷的作业,采用人力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货损货差。因此,对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搬运装卸频繁、动作重复的环节,应尽可能地采用有效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如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将人力作业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得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必须根据货物的性质、特点来确定。对大宗散装粉粒货物可以采用传送带装卸搬运,散装液体货物可以直接用装运设备装卸搬运,箱装、袋装、集装、包装的货物可使用吊车、叉车等设备装卸搬运。
(2)减少无效作业的原则。
当按照一定的操作过程完成对货物的装卸搬运时,需要完成很多的作业。只要有作业就要产生费用,因此,应尽量采取多种措施来避免无效作业,比如减少作业数、使距离尽可能缩短等。
(3)扩大单元的原则。
为了提高搬运、装卸和堆存效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应根据设备能力,尽可能扩大货物的物流单元,如采用托盘、货箱、集装箱等。
(4)提高机动性能的原则。
搬运货物的机动性大小反映物流的合理化程度。评价物流机动性能可以采用0~4的“机动指数”的方法。指数对应的机动性如表6-1所示。机动指数越高,货物就越容易被移动,但其占用的设备资源较多,成本也较高。实践中,应根据货物的存放时间以及实施的可能性选择适当的放置状态。对于即将到期和短期存储的货物,从物流合理化角度看,应尽可能使货物处于机动指数高的状态。
表6-1.物流机动性能与指数关系
货物的支撑状况 机动指数 货物移动的机动性
直接置地 0 移动时需逐个用人力搬运到运输工具上
置于容器 1 可用人工一次搬运,一般不便于机械使用
置于托盘 2 可以方便地使用机械搬运
置于车内 3 不需要借助其他机械便可搬运
置于传送带 4 货物已处于移动状态
(5)利用重力和减少附加重量的原则。
在货物搬运、装卸和堆存时,应尽可能利用货物的自身重力,以节省能量和投资。如利用地形差进行装货,采用重力式货架堆货等。另外,在保证货物搬运、装卸和堆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附加工具的自重和货物的包装物重量。
(6)各环节均衡、协调的原则。
装卸搬运作业是各作业环节的有机组成,只有各环节相互协调,才能使整条作业线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应尽量使装卸搬运各环节的生产率保持协调一致,能力相互适应。因为个别薄弱环节的生产能力将影响整个装卸搬运作业的综合能力,因此,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作业能力,使装卸搬运系统的综合效率最高。
(7)系统效率最大化原则。
在货物的流通过程中,应力求改善包装、装卸、运输、保管等各物流环节的效率,由于各物流环节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关系,如果分别独立进行,则物流系统总体的效率不一定能够提高。因此需从物流整体的观点来研究问题。
3.搬运作业流程形式
(1)直线式。
适用于大操作区域,生产程序较短,且相当简单。此种布置适合于每人只做一种工作,或兼做数种工作。
(2)双线式。
适用于大量作业,当一线不能容纳时,就可采用双线。
(3)Z字形或锯齿形。
又称为缩短路线法,适用于长度有限或受到厂房空间的限制时。此法可节省厂房的面积,且可有效地利用空间。
(4)U形。
适用于多数操作必须集中在一处,而场地又受到限制或生产线的起点与终点必须在同一通道的旁边,其成品接近运输设备。此种排列可以节省厂房的面积,且监督较容易,中间又可利用作为暂存区域及检验区。
(5)圆形。
该种排列的起点与终点相接,称为无终止的环形运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可以回到起点,如工作物的工具或容器必须送回到起点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且每一单位连接若干工作站及同一系列的作业,同一台机器可重复使用。
(6)奇角形排列法。
也就是不规则式的布置。适用于短距离的输送或平稳输送,或者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
6.5.3.存储作业
仓库作业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是存货保管,物品进入仓库进行保管,需要安全地、经济地保持好物品原有的质量水平和使用价值,防止由于不合理的保管措施所引起的物品磨损、变质或者流失等现象。
1.存储保管的目标
(1)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2)劳动力及设备的有效使用。
(3)使所有货品都能随时准备存取。
(4)货品在储存区内的有效移动。
(5)货品的良好保护。
(6)良好的管理。
2.货品存储方式
存储方式主要是指确定货品库位的指派方式,良好的存储方式可以减少出入库移动的距离,缩短作业时间,甚至能够充分利用存储空间。一般常用的存储方式有以下几种:
(1)固定库位存储(Dedicated Location)。
固定库位存储,也称为固定货架存储,是指每一项存储货品都有其固定的存储库位,货品之间不能相互用存储库位,适用于仓库空间大或者是多种量少商品的存储。因此须规划每一项货品的存储库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库存量。目前,可以采用三种措施来支持固定库位存储,即存储物资的代码编号顺序、存储物资的使用频率和存储物资入库和出库的特点(即如何按照物资的快速进出安排物资的分组和种类)。
采用固定库位存储的原因在于:
①存储区在安排货品存储时已经考虑了货品的尺寸及重量等不适合随机储存。
②货品对存储条件要求比较高,比如有些物品必须冷冻存储。
③一些物品的存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易燃物必须限制存储的高度等。
④由于管理或者其他因素影响,某些物品必须分开存储,如食品、洗涤用品、药品等。
⑤保护重要物品。
采用固定库位存储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①货品被存储在仓库中的某一固定位置,仓库管理员通过简单的人工操作或记忆就能够确切地知道某种存储物资所处的位置,因而这种方法一般不需要非常先进的仓库处理设备。
②通过将货品的存储库位按周转率大小或畅销程度安排,就可以缩短出入库的搬运时间。
③针对各种不同货品的特性调整相关存储库位,可以将不同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到最低。
虽然总的来说采用固定库位存储容易管理,所需的总搬运时间较少,但由于存储库位必须按各项货品的最大库容量设计,就需要较多的存储空间,因此采用固定库位存储的存储区空间的使用效率往往不高。
(2)随机库位存储(Randomized Location)。
随机库位存储,也称为流动货架存储,每一个货品被指派的存储库位都是随机产生的,而且经常可以改变,也就是说,任何货品都可以被存放在任何可利用的位置。一般采用随机库位存储都由存储人员按习惯来存储货品,且通常将所要存储的货品放置在最接近的自动货机、箱子和货架上。这种方式适用于仓库面积有限或者是货品种类少体积较大的情况。
由于采用这种方法时存储库位可以共享,所以设计仓库容量时按所有货品的最大库存量设计就能够有效地使用仓库空间。但是仍有以下缺点:
①进行货品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的难度较高。
②增加了出入库的搬运距离和时间以及工作量。
③具有相互影响性的货品若相邻存放,有可能造成货品的伤害或发生危险。
现在随机库位存储经常会使用计算机化的自动存储系统(AS/RS)来减少花费在人力资源和运输处理上的成本。运用电脑来协助随机库位存储的记忆管理,将仓库中每项货品的存储位置由电脑来记录,就能查询出入库货品的存储库位,调配入库货品的位置空间,并根据电脑所显示的各存储区储位的剩余空间来配合入库货品的安排。
(3)分类存储(Class Location)。
分类存储就是将所有的货品按一定的特性予以分类,每一类货品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而且同属一类的不同货品又按一定的原则来指派存储库位。分类存储通常按产品相关性、流动性、产品尺寸、重量等特性来进行分类。此类方法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相关性较大的产品经常同时被订购。
②产品周转率差别大。
③产品尺寸差异大。
分类存储的优点:
①便于畅销产品的存取。
②各分类的存储区域可以根据货品的特性再作进一步的设计,以便于货品的存储与管理。
分类存储虽然具有较大的弹性,但也存在着与固定库位存储同样的缺点,那就是存储库位必须按各项货品的最大库存量进行设计,因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较低。
(4)分类随机存储(Random within Class Location)。
分类随机存储是指每一类货品都有其固定的存储区域,但在各类的存储区域内,每个存储库位的指派又是随机的。分类随机存储兼具分类存储和随机存储的特色,其优点是可以节省存储库位的数量,从而提高存储区域的利用率;其缺点是进行货品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的难度较高。
(5)共同存储(Utility Location)。
共同存储是指确切知道各货品进出库的时间,不同的货品可共享相同存储库位的方式。共同存储在管理上虽然比较复杂,但所需的存储空间以及搬运时间却更为经济。
3.存储库位的指派原则
(1)以周转率为基础原则。
按照货品在仓库的周转率来安排存储货位。首先按周转率由大自小排一序列,再将此序列分为若干段,同属一段中的货品为同一级,指定存储区域给每一级的货品,周转率越高的应靠近入口。
(2)产品相关性原则。
将相关性大的货品尽可能的存放在相邻位置。
(3)产品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原则是指将同一货品存储在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则。这种将同一货品保管于同一场所来加以管理的方式是任何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库都应遵守的重点原则。
(4)产品类似性原则。
是将类似货品比邻保管。
(5)产品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高的货品应存放在临近位置,以便缺货时可以迅速以另一种代替。
(6)产品兼容性原则。
兼容性低的产品绝不可存放在一起。如药品、化学品等不可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