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窗体与报表设计。窗体与报表是系统与用户进行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界面。窗体与报表的设计以强大的数据库作支持。对窗体与报表进行设计时可根据用户部门的功能划分和归类,窗体与报表应尽量包含用户所需的内容和功能,界面设计要做到简洁、明了、美观,菜单的提示问答要直观并可提供帮助功能。
③运算过程及逻辑功能设计。运算过程及逻辑功能是为减少人工运算和实施数据进出的控制而进行设计的模块。模块化的设计和可重用构件技术的应用使程序设计更为方便。
④网络及通信设计。网络的结构和通信方式的使用关系着网络通信的速度、效率和成本。局域网将企业本地的数据库、打印机、传真机等资源连接起来;广域网将企业跨地区的子公司以及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连接起来,以便共享资源,节约成本。网络的设计通过对硬件的配置、布局的规划、数据传输方式的设置,对网络的安装、维护、成本、数据安全性、传输数据的质量产生影响。
4.系统编程
系统编程是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编写程序。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即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这步工作也称为编码。自然,写出来的程序应该是结构良好,清晰易读,且与设计相一致的。
5.系统测试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测试设计,对新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任务是发现并排除错误。系统测试通常又可分为单元测试(或称模块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等步骤。经过测试修改得到可运行的软件系统,然后交付用户使用。
6.系统运行与维护
已交付的软件投入正式使用便进入运行阶段。在运行阶段,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修改,其原因可能有:运行中发现了错误需要修正;在信息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根据市场要求和变化,对系统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为增强软件功能需进一步完善系统。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准确记录下来,作为正式的文档资料加以保存。
7.2.2.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有各种方法,其中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一种应用普遍的、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其主要特点为:
(1)先明确用户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完全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严格按阶段进行,可以保证系统的开发质量,减少系统开发的盲目性。
(2)运用系统的分解和综合技术将复杂的系统简化。自顶向下的分解方法将物流信息系统分解为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直至分解到只完成极少功能的模块为止。其目的是使功能简单化,便于分散设计和实施。已调试过的模块可以合并成子系统,已实施的各个子系统又可以合并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达到完成总体功能的目标。
(3)强调阶段成果的审定和检验。生命周期法各开发阶段的划分十分明确,只有得到用户、管理人员和专家认可的阶段成果才能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否则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开发。
2.原形法
原形法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思想是在知道用户的基本需求以后,先建造一个原始模型系统,而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地进行原始模型的运行、修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原形法开发信息系统大致可以分成以下3个阶段:
(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来确定哪些要求是可以实现的,哪些要求是做不到的,用户需要的数据是否能够得到,同时还要估算开发原型的成本。
(2)利用原形来进一步认识用户需求,明确哪些方面还没有满足用户需求。一方面要记录系统存在的不足,同时要借助系统进行诱导,进一步弄清用户对系统的最终要求。
(3)修正和改进原型。
7.2.3.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概念设计
所谓概念设计,是构造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应具备:①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表达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极其复杂的联系,以及用户对信息的处理需求等。②易于交流和理解。它是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③易于变动。能灵活加以变动,以反映用户需求和环境的变化。④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即易于从概念模型导出有关的逻辑模型。设计概念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概念设计。
1.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即在速度(Speed)、安全(Safety)、可靠(Surely)和低费用(Low)的3SL原则下,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2.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物流信息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防止发货配送出差错,调整需求和供给,回答信息咨询,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使库存适量化,提高搬运作业效率,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强对物流各操作环节的监控,通过对各物流环节的有效组合进一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降低第三方物流成本。
3.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由启动物流作业系统、物流控制系统组成。启动物流作业系统的目标是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环节中使用各种先进技能和技术,使生产据点、物流据点、输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从而提高各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控制系统的目标是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信据点、通信线路、通信手段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启动物流作业系统能从物流控制系统中得到相应的信息,只有这两个系统很好地结合成为一个总系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物流信息系统。
4.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信息需求概念结构设计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将整个物流过程整合起来,不仅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还包括咨询服务。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物流各阶段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处理、存储和整合,及时将信息提供给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为客户提供从发货到收货为止的整个物流过程的服务。
(1)系统流程。
客户登陆第三方物流企业网站后,老客户首先进行身份认证,新客户则进行注册,然后客户提交物流计划,经Internet进入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系统对计划进行分析,设计出物流方案提交给客户,客户选择适当的方案后发回确认,系统接到确认后给客户发单证号码、出运要求等信息。系统根据接到的物流方案进行任务分解,然后将任务传送给各相应的物流服务提供者,物流服务提供者将货物动态信息和费用信息传给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系统通过Internet网或其他通信手段(如自动传真、语音信箱电话等)传送给客户。
①外部信息源,即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包括客户、汽车运输公司、水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空运公司、仓库等。
②信息通信通道。信息通信通道是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连接的通道,也就是企业的通信网络。网络的设计可分为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各层的分隔通过对数据通信的通道进行控制。这三层网络功能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重叠,形成某些公用的功能(如客户服务),各层之间可通过设置通信通道逻辑上的安全和过滤规则实现。
A.Intranet是企业内部网,由企业在各地的局域网联网形成。应用层上的用户主要是企业内部员工,Extranet和Internet用户是无法访问到的。
B.Extranet是物流企业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联网形成的,包括物流业务、客户服务。外部数据接入系统的技术有多种,大致可分为Internet和专门的通信通道(包括PSTN、ISDN、ADSL、X.25、DDN、帧中继、ATM、VPN等)。对一些小的客户,可通过访问物流企业的网站来与物流企业交流信息;对一些大的客户、合作伙伴、企业内部分公司之间的通信,可构建专门的通信通道。
C.Internet是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面向物流企业已有客户、潜在客户和内部员工,包括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支持、员工的自助学习等。客户物流服务请求、物流信息查询等可在Internet上完成,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E-mail、XML、FTP等手段完成。
(3)外部信息源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①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A.输入:物流计划信息,包括货物信息如货物名称、种类、包装、尺寸、重量、件数;运输信息,如运输方式、时间要求、发货地、交货地;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地址、电话、负责人名称;其他信息,包括报关、商检、卫检、单证要求。
B.输出:接收货物信息、送货信息、费用信息、单证信息、货物动态。
②运输公司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运输公司包括汽车运输公司、水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及空运公司,它们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包括:
A.输入:车船飞机班期信息、装货信息(如集装箱箱号、封号、货物重量、尺寸、件数)、运价信息、单证信息、出运信息、费用信息、货物动态。
B.输出:出运计划、货物信息。
③仓库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A.输入: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存储时间、货物堆存信息、费用信息、货物动态。
B.输出:货物信息、货物调拨指示。
④其他第三方物流与本地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包括双方进出口货物信息、费用信息、货物动态、统计报表等。
(4)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涵盖了客户、货物、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信息、费用信息、动态信息。现将各主要信息及流程分析如下:
①货运信息。记录货物出运的相关信息,这一部分数据库的结构为:
A.货物信息:记录货物主要信息与物流安排,通过货物的业务编号与其他各表关联。
B.汽车运输:使用汽车运输时,记录货物配载汽车进行运输的信息。通过业务编号与货物信息表关联,通过汽车代码与汽车表关联。
C.汽车:记录与汽车有关的固定信息。通过汽车代码与汽车运输关联,还可做与汽车公司的接口。
D.汽车公司的接口:汽车运输与货物信息组成装车计划,通知汽车公司。
E.铁路运输:货物使用铁路运输时,记录货物配载火车进行运输的信息。通过业务编号与货物信息表关联,通过班列代码与列车时刻表关联。
F.列车时刻表:记录火车运行的时刻,通过班列代码与铁路运输关联,还可做与铁路公司时刻表的接口。
G.铁路公司接口:货物信息与铁路运输组成装车计划,通知铁路运输公司。
H.仓储:记录货物进出仓库的信息,通过业务编号与货物信息关联,通过仓库代码与仓库关联。
I.仓库:记录仓库的详细资料,并用代码标识。通过仓库代码与仓储关联。
J.仓储接口:货物信息与仓储组成仓储计划,通知仓储公司。
K.空运:记录货物配载飞机出运的信息,通过业务编号与货物信息关联。
L.航班时刻:记录飞机航班信息,通过航班代码与空运关联,还可做与航空公司的接口。
M.航空公司接口:空运与货物信息组成装机计划,通知航空公司。
N.水运:记录货物配载船出运的信息,通过业务编号与货物信息关联。
O.船期表:记录船期的信息,通过船名航次代码与水运关联,还可做与船公司接口。
P.船公司接口:水运与货物信息组成装船计划,通知船公司。
Q.客户资料:记录客户的详细资料,通过客户编号与货物信息关联。
R.客户接口:货物信息与客户资料组成物流计划,通知客户。
②费用信息。记录物流各环节发生的费用信息,结构如下:
A.应收应付费用:记录货物的应收应付费用信息,业务编号与各运输信息的业务编号关联。
B.汽车费率:记录应付汽车公司的费率。汽车费率中的汽车代码、装货地、卸货地组成组合键与汽车运输中的汽车代码、装货地、卸货地组成的组合键关联。费用信息中的业务编号与汽车运输的业务编号关联,确定该票货物的汽车配载,根据该票货物汽车运输中的汽车代码、装货地、卸货地,在汽车费率表中提取汽车费率赋予费用信息中的应付汽车运费。
C.汽车公司接口(费用):费用信息中的应付汽车运费与汽车运输、汽车费率组成应付汽车公司运费的接口。
D.火车费率:记录应付铁路公司的费率。火车费率中的班列代码、起运地、目的地组成的组合键与铁路运输中的班列代码、起运地、目的地组成的组合键关联。费用信息中的业务编号与铁路运输的业务编号关联。确定该票货物的火车配载,根据该票货物铁路运输中的班列代码、起运地、目的地在火车费率表中提取火车费率赋予费用信息中的应付火车运费。
E.铁路公司接口(费用):费用信息中的应付火车运费与火车运输、火车费率组成应付铁路公司运费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