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EDI文件的接收和处理。用户接入EDI系统,打开自己的信箱,将来函接收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经过格式校验、翻译、映射之后还原成应用文件,并对应用文件进行编辑、处理和恢复。
基于增值网的EDI技术比较成熟,已经有多年的运行经验,服务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认可,在国际贸易、报关、交通运输、政府招标、公用事业中有广泛应用。
(3)基于因特网的EDI。
由于增值网的安装和运行费用较高,使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即使使用EDI的大公司也不能完全做到节省费用,因为他们的许多贸易伙伴并没有使用EDI。因特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费用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使中小型公司和个人都能使用电子商务。随着因特网安全性的提高,已表现出部分取代增值网而成为EDI网络平台的趋势。
基于因特网的EDI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基于电子邮件的EDI。即采用多种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MIME)来传输EDI单证。MIME协议可以详细说明和自动识别具有任意类型内容的电子邮件,使邮件的客户机识别EDI主体的分段。在采用因特网电子邮件传输EDI单证时必须采用特殊的封装技术,首先对EDI单证进行必要的传送编码处理,并封装在因特网MIME电子邮件的体部,然后再利用因特网邮件传输系统进行传输。
②基于Web的EDI。基于因特网的EDI参与者,确定相应的EDI用户,确定相应的EDI标准,在Web上发布表单,供中小客户登陆到Web站点后选择并填写。提交填写结果后,由服务器网关程序转换成EDI报文并进行常规EDI单证处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这种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只需一个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就可完成。
③基于XML的EDI。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它支持结构化的数据,可以更详细地定义和查询某个数据对象的数据结构以及如何解释消息,能够做到无需编程就可以实现消息的映射。软件代理用最佳方式解释模板和处理消息,可以自动完成映射,并产生正确的消息,同时,代理可以为用户生成一个Web表单。与基于Web的EDI不同,基于XML的EDI可以在客户端处理消息,自动完成映射,花费很小。通过模板,用户可以得到对其环境的最佳集成,模板可以存储在别处,动态结合到本地应用程序中。基于XML的EDI能让所有的参与者都从EDI中得到好处,它是对称的EDI。XML本身的互操作性使基于XML的EDI参与者都能从中获得好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3.EDI在管理中的应用
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行的有效方法。EDI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降低成本。
7.3.7.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对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路线以及其他内容。
GIS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图形图像处理、地理信息处理多方面的基础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各行业提供规划、管理、研究、决策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1)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2)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
(3)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
(4)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的,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卫星导航与全球性空间定位系统。
GPS可以用于商业方面。它由导航星座、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部分组成。
GPS导航星座包括24颗卫星,21颗为工作星,3颗为备用星。它们分布在六条轨道上,可以保证世界上任何地点的用户至少能同时接收4颗卫星播发的导航信号,实现三维精确定位。
GPS的用户设备简称GPS接收机,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能同时接收4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经过对信号到达时间的测量、数据解调处理和计算,得出用户本身位置的三维坐标和运动速度。
7.3.8.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是一个含有知识性程序,可以解释专业性问题,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人工智能学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专家系统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专家的智能,根据人们在有限范围的知识或经验去解决一个有限范围内的问题。
专家系统包括知识库、推理机制以及用户界面。
知识库包含有专家意见,采用的形式是一系列“如果……那就……”的条件语句。通常,这是就有关决策所需使用的数据和推理而去访问一系列“专家”开发出来的。例如,在选择一位具体运输的承运人时,经验丰富的运输经理会开发关键的数据项目和使用指南。一位有经验的预测人员应该对使用最佳预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综合和协调这种由若干专家参与的决策推理,开发具有实质内容的知识库,使缺乏经验的人员能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推理机制在知识库中搜索用以确认有关具体决策所适用的规则,它是专家系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正向推理由用户输入的信息开始,查询规则库,然后到达结论。逆向推理开始于一个问题,然后去寻找更多的信息,以评价这个问题,直到这个假设被肯定或否定。例如,运输经理企图做出关于汽车承运人的决策而不想使用为铁路运输开发的规则。推理机制确定相关的规则和次序,用于对其做出评估。
用户界面有助于决策者与专家系统之间交互影响。该界面用自然语言以格式化的形式向用户提出关键问题,然后对用户的反应做出解释。良好的界面允许用户提炼知识库,使之能获得额外信息或专家意见。
虽然专家系统在物流中应用目前还有限,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收益潜力。
2.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信息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旨在支持决策工作,提高决策质量。决策支持系统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还可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
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的有用信息,它不能制定决策,决策是由人来制定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所涉及的运筹学模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用到的模型数量少则几个、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决策支持系统是求解复杂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信息基础更多,直接反映企业内部环境和条件的数据。
(2)提供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构成管理信息系统重要资源,供决策者灵活调用。
决策支持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
(1)专用决策支持系统(Spec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是指专门针对某种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例如调度载运工具的决策支持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工具(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ols,DSST),是指一些支持决策的工具,如电子表格、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3)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Decision Support System Generator,DSSG),类似于专家系统外壳,是一种开发环境,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而容易地建立专用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从功能上来看,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预测、分析功能。
(2)运输路线优化论证功能。
(3)运输优化配载运输工具功能。
(4)运输工具调度功能。
(5)仓储库存优化决策支持功能。
(6)效益分析功能。
(7)配送中心地点分布优化功能等。
7.4.几个典型的系统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物流服务需要的增加,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介绍9个典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