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3000000046

第46章 十月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3)

生命的视野

有一篇文章说:“人在学会死亡后,才学会过人生。”

的确,人们总是自认自己知道有一天将会死亡,也向人说他们能够平心地去了解、接受。但你相信吗?这都只是人们的自欺欺人罢了,其实说这些话的人,他们只着重在“我知道死亡这件事”,内心却总希望这一天不要来到;常忧心自己不知道哪一天会死亡的那些人,他们花费太多时间烦恼、害怕生命旅程的尽头,而忘了生命正一点一滴的流逝。

假设在你的肩膀上停有一只鸟,这只鸟每一天都在提醒你时间不多了,你将会死亡……那么,这个人到死,都还是没学会什么叫人生;因为他每天只会想着“我会死、我会死……”而放弃在还活着的这段期间内,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何必呢?既然每个人都随着自然界的循环出生、成长、衰弱、终至老死,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在意它?古人说“生死有命”,那就表示人一生要活多久,上天早就为你安排好了,根本轮不到你去烦恼这件事!那么,未来会不会死,那都是未来的事,我们不能去预测、更别提异想天开地想去防止它的到来;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回忆过去一秒所发生的点滴;留意这一秒所遇到的惊奇;期待下一秒将来到的感动。

这样的人生真是丰富啊。每一天,都处在为发现新世界所付出的忙碌中;如果每个人都学会死亡的不可预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妥善利用生命的每一刻、珍惜身旁的每一个感动。你会渐渐地发觉,你所未曾去注意的事竟是如此的美好;也会领悟到,原来,燃烧生命,让它的火花充满在每一个角落竟是如此地耀眼,即使它只停留短暂的瞬间。

借着死亡,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生命的脆弱,人性的丑陋,也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人生的美好,这一生,是无法用物质去估算的;这一生,是无法再重来的;这一生,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然而,学会死亡并非易事,应该说……这是人类无法突破的瓶颈,因此,你并不用真的必须学会死亡才能享有人生,只要你自认活得快乐、了无憾恨,没有浪费,那,你就找到比——先学会死亡才学会人生——更快的自我提升的快捷方式了。

“人在学会死亡后,才学会过人生”?有必要“学会死亡”吗?好好把握当下不是更有意义、更重要吗?

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当非所爱的人离开人世莫属。再多的不舍、不甘、不愿,都无法挽回生命的逝去。再多的未曾说出的话语、未曾表露的情感,再多未竟的梦想,也都不再有任何表达的机会。面对这样最巨大的伤痛时,放弃和放下,仍然是惟一能够穿越的钥匙。无论有再深刻的悲痛、再多的不舍,就让它随着泪水倾泻、流淌。然后轻轻的、带着满满爱的,放开它。当我们勇敢而坦诚的接纳心碎后的痛苦。

再生的力量,以及对于生命不同的视野,才会从伤口之间进来。于是温暖的回忆,与往前开展的新生活会同时存在我们的身上。

点滴哲理

放弃和放下不代表全然的遗忘。心里面那块将永远空着的位置,是我们与远逝的所爱联系的地方,也是一片源源不绝的泉源,让我们再往前前进时,拥有更丰沛、温暖的力量。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

人的情感就是这样,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图谋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在某个事物上了。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准了是邻居家的小子偷的,于是,出来进去,怎么看都像那小子偷了斧子。在这个时候,他的心思都凝结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后来,斧子找到了,他心头的迷雾才豁然开朗,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个小子偷的。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有一把“丢失的斧子”,这“斧子”就是我们热衷而现在还没有得到了东西。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衣裙细碎的声响,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的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我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常受到称颂,他们于佛、老子、孔子,哪一家也说不上,但是哪一家都有一点,在人世的生活里,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说到底,是一种不把心思凝结在“斧子”上的心态。

点滴哲理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多一点中和的思想,静观万物,体会与世一样博大的诗意,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最重要的礼物

遗忘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件礼物。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反而忽略“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

例如: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溺陷在忧郁与消沉的情境里,必须尽速遗忘;股票失利,损失了不少金钱,当然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此时,也只有尝试着遗忘;又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人事令发布后竟然不是你!情绪之低潮可想而知。解决之道无它——只有勉强自己遗忘。

可见,“遗忘”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但对于哀愁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

不,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著”。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都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

的确,我们这一代的人,好像个个都太精明了。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实到头来,还是很少如愿——因为,每个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这也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点滴哲理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重新见到过去那种不那么功利的社会。这必须大家都肯放下身段,一齐来学习“遗忘”——遗忘那些该遗忘的人、事、物。

善于放弃才有更远的目标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至理名言,历来被视为有逃避、变节的嫌疑,其实不然。小到个人的自我设计,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要做出调整、改变、甚至于不得不放弃。知难而进者固然可喜;审时度势,善于放弃更难能可贵!

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初他曾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那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他的最初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放弃,无数的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可见,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放弃也是一种大智。

邓亚萍为了在体育生涯上再创辉煌,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克服种种困难,进行超强的训练,弥补了自身先天的不足,在国际大赛中多次夺冠。她的有所放弃,不仅使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事业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

同类推荐
  • 自我的实现

    自我的实现

    本书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介绍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思想,具体包括自我实现的超然理念、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自我实现的生活哲学、自我实现的目标方向等部分。
  •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

    从古到今,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的进步。阅读他们的成长故事,有益于我们熟悉历史,认识社会,懂得道理,明白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
  • 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本书从六个方面对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进行了阐述,包括:懂得沟通,促进师生间关系能说会道,做最受欢迎教师体态语言,沟通的另类方式透视心灵,沟通的便捷之路等。
  • 秘密背后的秘密

    秘密背后的秘密

    本书是由两本启发世界级畅销书《秘密》的经典《万能金钥:心想事成的24堂课》和《失落的致富法则》组成。如果没有《失落的致富法则》,就不可能有超级畅销书《秘密》的出现!《万能金钥》在《秘密》一书中共被提到19次!本书讲求实务,而非哲理;是一本实战教本,而非理论专著。本书专为迫切需要用钱的人撰写、本书也特别为一些至今仍没有时间、方法或机会去仔细探究形上学,但却希望运用这些研究结果、科学结论作为行动基础的人撰写,他们并不需要亲身参与导出这些结论的过程。
  • 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旨在教读者如何在自己的情绪里寻求解脱,如何潇洒地把一切恩怨情仇化作岁月的云烟,于前行里轻松地追逐梦想和信念。只要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又何必在乎深浅和长短;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必太在意,拥有时珍惜,失去后不说遗憾;过多的在乎会把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释然——即便我们的人生不能纯美如月,也依然会有一个开阔的精神家园。
热门推荐
  • 汉朝宫廷秘史(下)

    汉朝宫廷秘史(下)

    作为文学重要形式之一的小说,从先秦的神话传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隋唐传奇、宋元话本、到明清章回体,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洗礼,达到了古代小说的高峰期。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广大读者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本书为描写汉朝宫廷的故事 ——中国汉朝宫廷的演义。本书深刻地描写了汉朝帝王的感情世界,而且对宫闱生活也做了细致地刻画。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深宫密地的帝后生活,也对读者熟知各朝的历史线索有一定的帮助。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阴符经讲义

    阴符经讲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爱拯救

    为爱拯救

    她说,什么光明和黑暗,不就是白天和夜晚吗?二者的交界叫黄昏——那是一天里最美丽的时刻。是她天使般的笑容拯救了他黑暗冰冷的心。纵然是城市的英雄,纵然接受万千追捧,他爱的也只有她一个,只她要开心,他愿付尽平生所能。但是,有一天,她竟然残忍而颤抖的对他说了一句话:“替我活下去”。(感谢亲们,希望大家帮忙宣传。喜欢请收藏哦)。
  • 冰山总裁的哑妻

    冰山总裁的哑妻

    高考前夕发生意外,宋韵一句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便前往墨尔本。一别七年,重逢后继续相爱,季辰希举着戒指,温柔的对你说我们各自走了一段旅途,现在是时候携手同行了。
  • 诚信决定命运——驰骋职场的秘诀

    诚信决定命运——驰骋职场的秘诀

    本书内容包括:职场生涯有浅滩,诚信成就未来;虚假逞一时之得,诚信享一世之裕;信誉是做人的信条,诚信决定一切;恪守承诺,实践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步步为营等。
  • 嗜血成尊

    嗜血成尊

    血毒,是一种极其邪恶的毒药,中者会慢慢失去意识,成为一个只会杀人的嗜血机器。如果不碎其心脏,就算死亡也会手施毒者控制继续杀人,而且随着吸收的新鲜血液增多实力就会越强。陈峰曾经的圣级强者,中了邪恶的血毒,刺破自己的心脏自杀。午夜一颗神秘的珠子吸收了陈峰的灵魂,重铸陈峰的肉身。重生后的陈峰不仅失去了以前的实力,更是再也修炼不了斗气,魔法也是不行。这可神秘的珠子到底能给陈峰带来什么?又会失去些什么呢?一切尽在阅读中…………
  •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爱国为民的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爱国为民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魔疯

    魔疯

    噬人,噬兽,噬魔,噬一切魂体,一人一龟疯狂的强者之路。希望是会员的都可以收藏,只要收藏,如果愿意打赏,这个也可以的!
  • 腹黑冤家一世情

    腹黑冤家一世情

    一个新闻的曝光,她变成了富家女。使她的两个闺蜜和她的身价一下变的翻翻好几百倍。在‘乐捷高中’更加出名。三个少爷的转学,使她们三个再次成为了女生们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华家的企业,她与安晨树签订了魔鬼契约。“从今以后,她就是我的人了。”安晨树的这一句话,仲夏变成了他的人。“你是不是喜欢上我了。”仲夏看着安晨树的眼睛。“是,我喜欢上你了!安家的少奶奶你坐定了!”但仲夏的秘密为何被连续曝光?是谁说出了她的秘密?歌手,作家,富家女,外加安家的少奶奶!仲夏自己都搞不懂,自己的身份为何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