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9300000028

第28章 以佛心勤勉奋进,以禅心保持谦卑(2)

混日子和死没有什么分别

有一位年轻的流浪汉依靠着一棵大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的打着哈欠。

有一位老僧人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改作的事,懒懒散散的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流浪汉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情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的事情了。”

“你没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流浪汉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后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哦!”老僧人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绳子。”

“找绳子干什么?”流浪汉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流浪汉惊诧了。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么?”

流浪汉无言以对。

一个人不能满足于碌碌无为地混日子而没有追求。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名利,但如果没有了希望,没有的信念,那和死了没什么分别。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佛禅小故事

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咕咕哝哝地说:“一定已经死透了,怎么浇也活不了了。”

“少啰嗦!浇!”老和尚指示。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来,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与其无聊地争论,不如去做点实事

甲和乙总爱在一起争论,为了一点小事情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加上这两个人都喜欢耍一点小聪明死钻牛角尖,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天,甲问乙:“用铜铸成钟,用木头做成棒棰来敲打铜钟,钟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你说这声响是由木头引起的呢,还是由铜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由铜引起的。”

甲说:“何以见得是铜引起的呢?”

乙说:“如果用木棰去敲打墙壁,就不会有这铿锵的声响。敲打铜钟就发出这洪亮的声响,可见这声响是由铜发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说:“我看不是铜引起的声响。”

乙问道:“那你又凭什么说不是铜引起的呢?”

甲说:“你看,如果用这木棰去敲堆积着的铜钱,就听不到什么声响。这铜钱不也是铜吗?它怎么就不发出声响呢?”

乙反驳说:“那些铜钱堆积在一起,是实心的,当然没有声响。钟是空的,这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说法,甲说:“如果用泥或木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来。你还能说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来的吗?”

……

甲和乙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个不休,到底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他们终究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这时,一个禅师经过,二人让禅师给评评谁对。禅师听后说:“你俩都错了,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聊的争论上,不如去做点实事。”

有的人喜欢同别人争论问题,喜欢同别人抬杠,借以显示自己的能耐,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些很无聊的问题,即使赢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聊的争论上,不如去做点实事,这样才有意义。

不是不知者无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

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显得和蔼可亲,经常说一些弟子们熟悉、爱听的事物。尽管他是在说教,但并不枯燥乏味,也不板着脸教训人。为了使众人能够理解,他的说教总是深入浅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来,弟子们都觉得非常亲切。

一天,释迦牟尼说法后,故意留出一些时间让弟子们提问。有个弟子向他请教“不知者无罪”是不是真的。

对于这个问题,释迦牟尼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作了一个比喻:“现在有一把火钳,它被烧得火烫,但肉眼却看不出来。如果要你去拿这把火钳,是知道它烧得火烫受害严重,还是不知道它烧得火烫受害严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应该是不知道它烧得火烫受害严重。因为不知道才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被烫的时候就来不及采取防范措施。”

释迦牟尼和蔼地说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钳烧得火烫而去拿,就会心惊胆战,深怀戒心,不敢丝毫大意,拿的时候不会用力去抓。如果不知道火钳烧得火烫而去拿,就会用力去抓。可见并不是不知者无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类就是因为不明真理,所以才会在苦海孽浪里翻腾沉沦。”

不知就是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在苦闷中迷失自我,就会做错事。所以说,不知者受害最大。为了不做一个受害者,我们应该做一个知者——有智慧的人。

佛禅小故事

其实回头并不难

一天,有两个和尚结伴一起去山下的镇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从寺院去镇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近路,只需要沿山路下得山来,再过一条大河就可以到达镇上;而另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趟过一条小溪,来回需要近一天的路程。然而让这两个和尚拿不定注意的是,近路的那条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不知道哪一天便会桥断人翻。

两个和尚仔细想了一想,还是选择了走近路。他们轻松下得山来,正准备过桥的时候,突然细心的大和尚发现独木桥的前端有一丝断裂的痕迹。他赶紧拉住在前面走着的小和尚:“慢点,这桥恐怕没法过了,今天我们得回头绕远路了。”小和尚经大和尚的提醒,也看到了桥的断痕,但他甚是迟疑:“回头?我们都走到这儿了,还能回头吗?过了桥可就是镇上了啊?”

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强,便不再言语,只是抢道走到了小和尚的前面,并随手捡了块石头扔到木桥上。只听到“砰”的一声,腐朽老化的独木桥应声而落,掉入三四丈下湍急的河水中,破碎的木块很快不见了踪影。

在回头的路上,小和尚感激而又疑惑地对大和尚说:“师兄,刚才幸亏你的投石问路,要不然,我可要小命不保了。”大和尚不无深意地说:“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并不难。”

对于学习,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

慧能倾身仔细一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起身来到那个念经的人身边说道:“你常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

慧能就把刚才那个人朗读的部分,为他作了详细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那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

接着,那个人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

那个人终于有所领悟。

我们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文字的表述,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

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通

释迦牟尼有个叫般特的徒弟,他生性愚钝,佛祖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般特仍然不开窍。佛祖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说:“你不要认为这首偈稀疏平常,你只要认真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是不容易了!”

于是般特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

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这个愚笨的人了,所 以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的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是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僧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

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话音刚落,众女尼便哄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不动声色,从容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跌出。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

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倒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对他肃然起敬。

虽然般特只学会了一偈,可他学得精通并懂得运用,于是一偈也得道了。

学了再多的知识,如果没有精通或不懂得运用,等于没学。所以,学习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真正学会了,在于是否能学以致用。

佛禅小故事

退步是向前

有一天,在某一座禅院中的学僧们,正在很认真地在寺前的围墙上,临摹一幅龙争虎斗的壁画。临摹的画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整体看起来已经有了争头的感觉,但是却总看起来动态不足。虽然修改了很多次,但也没有很大的改观。

于是,大伙便你一句我一句的评论起来,有人说:“色彩不对。龙身的青不够真。”另一人反驳说:“不!不!是虎的眼睛点得不传神,差那么一点儿。”

这时碰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们就赶紧请教禅师:“师父,您瞧瞧,这画是哪里不对劲了,为什么瞧着总是对不上味儿呢?”

无德禅师看后说:“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吗?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是向后退缩的;虎要上扑时,头必然是压低的。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恍然大悟:“老师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而且虎头也太高了,难怪总觉得动态不足呢。”

无德禅师趁机启发道:“为人处事和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们不解,问:“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明白了其中道理,自然一切就好解释了。”

及时改正偏离的目标

北野是日本京都永平寺的方丈。他年轻时喜好四方云游。二十岁那年在行脚途中,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个人结伴爬过一条山路后,来到一株树下休息,那位行人供养北野一袋烟,因为当时他非常饥饿,所以也就接受了。

抽过烟后,北野称赞烟味甚佳,于是,那人便送他一根烟管和一些菸草。

那人走后,北野想道:“这样令人舒服的东西,也许会侵扰禅定,我应立即停止,以免积恶成习。”于是他抛掉了菸草和烟具。

三年之后,他开始研究易经。时值冬季了,他需要一些寒衣,便写了一封信,托一位旅人带给数百里外的一位老师。但冬季几乎都快过去了,既没有衣服寄来,也没有音信传来。好不容易挨过冷酷严冬的北野,于是利用易经之理,占卜此事,卜出信并未送达。不久后,他的老师寄来一信,信里果然没提到寒衣之事。

“如果我以易经去做如此准确的占卜工作,也许会毁坏了我的禅学课程。”北野对此又起了警惕之心。于是,他又丢弃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易经之术。

到了二十八岁那年,北野爱上了书法和汉诗,对此两者每日钻研,日有进境,居然获得了老师的赞赏。但北野想到:“如果我不及时停止,我就要成为一位书法家或诗人而非禅师了,此非我愿。”

从此,他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终于成为一代禅门大师。

在向自己的目标进军时,要抵抗住纷繁世事的诱惑,抛弃那些会妨碍自己的因素,坚定信念不动摇。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为与目标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成就大事。

形式上的客套没有任何意义

从前,有位居士到一所有名的禅院去拜访一位老禅师。两个人见面,谈话甚是投机,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午饭时间,于是,禅师就留他用餐。

侍者端上来两碗面条,闻起来很是鲜美,只不过一碗大一碗小。两个人坐下后,禅师看了一眼,就将大碗推到了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

要是按常理,居士应该谦让一下,将大碗再推回到禅师面前,表示恭敬。没想到居士居然连看都不看禅师一眼,自顾低下头吃面。禅师见状,双眉紧锁,有些不悦。居士并未觉察,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等他吃完面,抬起头来,却见禅师的碗筷丝毫未动,于是,笑着问道:“师父,你为何不吃?”

禅师叹了口气,一言不发。

居士又笑道:“师父生我的气了?嫌我不懂礼仪,只顾自己狼吞虎咽?”

禅师没有答话,又叹了一口气。

同类推荐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放下就是幸福》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
  • 生活的定律

    生活的定律

    本书包括注解励志篇、诠释希望篇、剖析梦想篇、树立目标篇、增强信心篇、锻炼毅力篇、立即行动篇等八篇内容。
  •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有一种快乐飘飘洒洒,有一种自在平平淡淡,有一种幸福安安静静,有一种美丽倾国倾城,有一种思绪万万千千……当你独处一偶时,飘逸的灵魂犹如精灵般在耳边欣然舞蹈着,把你从凡俗中叫醒,这样的感觉,快乐、灵动、惬意……那情感的热度、人性的闪光无不充盈着我们得内心世界。
  • 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不要随波逐流,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内心的感受,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冲破世俗的罗网,冲破内心的矛盾,真实地做一次选择。有勇气和魄力、有意识和毅力的人,才能从生活的沼泽地中走出来。只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才会改变现状。不要害怕吃苦、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书没有讲述玄妙高深的道理,而是从积蓄知识力量、进行创造性地思考、积极开发潜能、追求个性的成熟、培养坚强意志、控制情绪和维护健康等方面,给正在苦练内功的你、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指导。本书的每一章节都非常实用,给你提供工作或生活上所需的各种建议。
  •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不可否认,在人格修养、商业道德、管理模式、决策定位、合作共赢等许多方面,中国企业家都还很不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硬伤”并非不可挽救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成功企业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国化”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一书,正是荟萃了这些方面的精华,为迷茫失措中的中国创业者准备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热门推荐
  • 陕北资源性企业管理研究

    陕北资源性企业管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陕北资源性企业研究概述、陕北资源性企业的组织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物流电子商务和财务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文化研究、陕北资源性企业与环境保护。
  •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夏莫悠桑

    那夏莫悠桑

    男友和闺密玩起了暧昧,我却只有给份子钱的份儿。总裁的霸道欺压,我竟奴性泛滥。明明高冷犯一枚,此刻却有一种逗比附体的感觉。谁可以告诉我为什么?
  • 马云的颠覆智慧

    马云的颠覆智慧

    他自称完全不懂网络,却打造了阿里巴巴帝国,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生态:他演讲激情澎湃,不走寻常路,成为一名孜孜不倦的布道者;他宣称在阿里巴巴,股东的地位在顾客、员工之后,股东却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如何以颠覆完成超越?《马云的颠覆智慧》正是从分析马云异于常人的企业运营智慧和理念出发,用清晰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现其以颠覆完成超越的独到智慧。
  • 致青春:我还在这等你

    致青春:我还在这等你

    青春是什么?是心中的那个TA:怀着一颗懵懵懂懂的心,去爱去恨!不管一切,不计后果!只要心中的那个TA能看你一眼;去做一些事,只为夺得TA的注意,博TA一笑。青春就是如此简单,如此美妙,如此甜蜜........
  • 东滩密传

    东滩密传

    声明:情节虚构,人物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请勿与现实中的人物联系,否则请合卷离开。若被误导,本人概不负责!沉冤血仇,引导主人公的离奇经历公司政治,披露人性的是是非非激烈斗争,启发读者的生存技能权术禅修,揭示绝无仅有的处世奥秘欺男霸女,描绘人欲横流的阴谋诡计
  • 现世神

    现世神

    都市中成长,烈火中锻造,神在这一刻诞生,神在这一刻苏醒。
  • 都市兵王俏厂妹

    都市兵王俏厂妹

    绝世兵王接受神秘任务,卧底电子厂当流水线操作工。战场杀敌我在行,可是面对十万工厂妹,我该怎么办才好?************欢迎加入丐帮总舵370777591,聊聊你喜欢的那些工厂妹。
  • 徐兆玮日记

    徐兆玮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小剑客

    末日小剑客

    黑暗突如其来,社会动荡,制度不复存在,每个人都在为生产竭尽全力,人心的黑暗面在此时无限扩大,各种危险接踵而至……我——祝炎,能…活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