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8400000043

第43章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建(2)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董华

在中国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如:

(1)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位问题,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补充观,该观点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补充;母子关系观,该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两者是母子包容关系。此外,还有一种与母子关系观完全颠倒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德育、美育的上位概念,心理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智力教育等各个组成部分;互补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为补充。

(2)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德育化倾向,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或者简单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德育的一个方面,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完全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担任,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和对待。

(3)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倾向德育化,即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社会功能为本还是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如果混淆不清,会导致两者在教育实践中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下面就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

一、目标方面

从思想倾向性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健康问题,按照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塑造大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顺应个体自身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使个体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以及发展到适合自身的健康水平;德育致力于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和道德规范等问题。因此,德育更偏重于在学生的发展中划定界限,规定明确而具体的发展方向,例如,道德标准、政治方向等。从行为标准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心理要素的和谐发展,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德育侧重于按照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大学生用德育中的标准来约束行为以及判断行为的好坏,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标准来衡量行为是否属于常态。从社会角色的责任性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从心理上与他人、社会、自然相互适应的能力;德育注重大学生社会关系意识的培养,要求大学生按照现在承担和将来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因此,德育提供了一个标准规定大学生的社会角色的责任性。总结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身心和谐发展,德育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差异就在于育“德”和育“心”,“德”有好坏、高低之分,而“心”有健康、不健康之别。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具体目标上存在不同,但在教育总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宗旨。德育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更强调保障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同时德育也促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更指向个体的发展,但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功能。正是在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心理咨询也促进了个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因此,也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教育总目标上实现了统一。

二、内容方面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体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甚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高校德育内容是按照高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基本的民主与法制观念。高校德育“既是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进行道德学习、掌握道德规范、提升个体德性的重要依据”。所以,高校德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内容为主旋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要素的发展与完善,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强化学生自助、自控、自立的能力,通过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解决大学生心理层面的诸多问题;德育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力图使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辨析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在人的意识结构中,心理层面处于相对较低层次的位置,而思想观念层面则处于较高层次的位置,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而是递进、互为影响的关系。较高层次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亦受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诸品质的导引,两者互为制约、相互作用,彼此从对方那里获益或受损。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德育内容又不是割裂开的,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

三、方法方面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方法上颇为相似,两者都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榜样示范等方法向学生传输相关知识,同时积极采取让受教育者参加实践活动以获得知识的应用性和实际功能。课堂教学、学科渗透、社团活动、校园宣传、社会实践等方法都是两种教育共有的教育方式。两者在一些具体方法上也存在差异,比如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采用心理测验,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德育中就很少见到类似的测验评估,取而代之的是通常采用的道德行为标准和规范。在心理健康测验中,心理测验的分析与常模的比较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相对程度以及个体在群体当中的相对健康水平,然而道德行为标准和规范相比之下则更偏向于绝对化。此外,对个体辅导的教育方式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具体的方法上也会存在不同,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常采用具体的心理咨询法进行信息搜集、分析与调节;德育中虽然没有系统的关于方法的理论,但仍然有人把德育方法概括为灌输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对比教育法、情感陶冶法、个别教育法、修养指导法、批评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思想品德评价法等。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方法时,可以发现其中很多方法具有高度相似性,如,行为疗法德育中的榜样示范法等。

从上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讨论中不难发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皆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同时,两者在目标、内容、方法方面皆有相同之处也可以互相补充。因此,可以将两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整合,这里的整合并不是偏向于某一种教育,而更类似于“取一家之长补一家之短”,使两者皆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下面对两者的整合谈些粗浅的看法:(1)目标方面: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德育更偏重于明确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是非标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个体个性、认知风格、态度形成、动机与需要等方面的同时,应以正确的德育观加以引导,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2)内容方面:在德育中,应注意多结合心理知识,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的问题避免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思想问题,例如,有些学生的偷窃行为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因此,注意将心理健康知识与日常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3)方法方面:在传统的德育模式中,更多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空洞而且知行脱节,学生接受起来感觉枯燥。如果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活动性课程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与讨论,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步骤,既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判断、形成道德意识、内化学生的自律行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收效。

综上所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皆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两者不可相互替代。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进一步开展,将两者进行整合,更好地发挥两者的教育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谢文平.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李军法.论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共进机制的构建[J].中州学刊,2008(4)

[3]韩媛媛,陈家麟.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2005(4)

[4]洪爱桃.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J].求索,2004(3)

[5]曾庆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同类推荐
  •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以人为本,促进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是实现组织持续创新的关键。本书从人是管理的核心入手,紧紧围绕着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循序渐进地以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展开对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剖析和探讨。本书根据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效性的训练,将工作情景中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隐心理与外显行为改善有机结合为一体,以创造创新型组织。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全面考虑组织中人的各类心理表现,既从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心理预测行为,又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人的心理微妙变化以及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心理与个体心理表现的不同,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心理与行为的。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名人传记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名人传记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玲珑编写的《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从“为什么教”入手,首先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来源,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存在;依据教学目的,确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它有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如何教”则是从教学策略、方法或教学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针对如何解决教学问题而采取的方法措施。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绿野仙踪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绿野仙踪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版)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版)

    密切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生产运作管理丰富的内容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视角组织起来,体系合理、结构完整。
热门推荐
  • 破晓战争

    破晓战争

    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上,黑暗的力量蠢蠢欲动。七个种族,七把传说中的武器,是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战还是为了个人的命运逃避?究竟是选择苟延残喘还是洒血疆场?一场生与死、光荣与怯懦的抉择即将在大战中展开。
  • 牛散漫

    牛散漫

    无聊宅男自杀觉醒圆梦系统得变身能力从此逍遥都市,牛宝:哈哈这个也可以变?哈哈太好咯!!!
  • 女娲后人:仙恋

    女娲后人:仙恋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女娲娘娘有位女儿,她名叫灵雪儿,性格善良,冷漠脸。灵雪儿一出生,就失去记忆,玉帝把她送往人间……
  • 庭院夕阳,不孤单

    庭院夕阳,不孤单

    她,美的不食人间烟火,却将自己封闭,直到遇见他们……………………
  • 与帝为谋

    与帝为谋

    一朝穿越,被迫入宫,却意外获得帝王欣赏,与之为谋,帝王授她大权,宠冠后宫,是为让她扫除后宫中的女人,迎他所心爱的女人入宫为后,而她只求功成之日能够放她出宫,全家平安。圣旨下,居然是立她为后,而她长跪奉天殿外,只为离宫。当她转入皇城的长巷,离开宫门的那一刹那,却听到身后有人叫她的名字:林絮。而非,赵云岫……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后宫权谋,后宫里的那些女人像是斗场里的困兽,相互撕咬,用尽手段,而一切不过是困兽之斗,谁生谁死,早有人操控。
  • 雪落花开上

    雪落花开上

    一个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伙伴,一个是只相识一天,却结下半书情缘的知音密友,一个是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欢喜冤家,究竟谁才是让她用一生去爱的那个人?生活的艰难让她学会了坚强,亲情的自责让她不敢奢望、不敢追求,友谊的珍惜陪伴却不能教会她如何追求真爱。当她终于陷入“蝶飞六月花瓣雪”的梦里,却再也不能从那个漩涡里挣脱;当亲情友情的挫折将她禁锢,懦弱、迟疑阻挡着她的路,好不容易敞开的心,好不容易得来的爱又将何去何从?雪落,便是花开的季节;梦碎,沉浸心海。
  • 圣谛

    圣谛

    四圣谛之苦、集、灭、道。此是苦;此是集;此是道;此是灭!
  • 三途彼岸无心之神

    三途彼岸无心之神

    他是高三学渣,她是初三学霸,他与她相识与网络,他成为她的网络男票,他与她的未来将通向何处?
  • 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

    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三十多年的总结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作者参与编辑《张闻天选集》、撰写《张闻天传》,为解决遇到的两大难题(《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一文作者“歌特”是不是张闻天?张闻天(洛甫)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在何时何地怎样进行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的考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概括出“四重证据法”。
  • 登仙诀

    登仙诀

    曾经年少轻狂,有多少往事可以追悔……放眼海阔天空,哪惧他前方仙路飘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