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3400000071

第71章 社会保障制度(15)

1999年上半年,与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配套,国家相继出台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即关于医疗服务管理的配套文件可归纳为“三二一”6个文件,其内容为三个报销范围:即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劳社部发[2000]11号。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5号。]、诊断项目[《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劳社部发[1999]22号。]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劳社部发[1999]22号。];两个基本医疗保险:即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劳动保障部、卫生部、中医药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4号。]和定点零售药点管理[劳动保障部、药品监管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6号。];一个结算办法[《关于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的意见》,劳社部发[1999]23号。]。

2007年7月10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走过10年的发展历程,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劳保医疗等福利型医疗保障制度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雏形初步建立。

(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1)医疗保险的实施范围

第一,城镇职工。《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的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了城镇所有的用人单位和职工,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覆盖范围最广的一种保险制度,[王东进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既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也包括城镇各类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第二,下岗职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时,由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下岗职工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没有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地区,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规定报销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费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均由在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

第三,乡镇企业及城镇个体劳动者。考虑到乡镇企业及城镇个体劳动者的特殊性,管理难度大,这部分人群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四,《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未对被保险人的直系亲属的医疗保险作出规定。[《劳动保险条例》规定职工供养亲属患病治疗时,单位仅就某些项目(如药费、手术费等)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一般为50%)的疾病补助。]

虽然医疗保险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从城镇职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但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遗留的职工家属和大学生的医疗保险问题,还没有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城镇其他要求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越来越多,因此全面消除推行劳动合同制,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黎建飞主编:《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页。]

(2)医疗保险的缴纳

医疗保险制度在改革之前实行现收现付的筹资和支付形式,改革以后的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即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本人工资的2%),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职工工资总额的6%)[规定6%的缴费水平,充分考虑了财政和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6%左右是一个全国的控制标准,具体到各统筹地区,用人单位缴费率要根据当地财政和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实际测算在6%以内的,不能攀比,不能提高到6%,确需超过6%的,要从严控制、严格审批。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还是解决职工基本医疗。]的30%记入个人账户,[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8%,加上个人缴费的2%,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将达到工资总额的3.8%。大体相当于1997年全国公费医疗费用中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比例,个人账户基本能够承担门诊或小额医疗费用,统筹基金基本能够承担住院或大额医疗费用。]70%记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参保人门诊医疗和药品费用。如图10-2所示。

图10-2

(3)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和属地管理

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对少数地级行政区内,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以及管理跨度大的,也可以实行县(市)级统筹。[我国的社保系统是按省建立的,医保是地市级统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平衡,各地缴费比例和支付水平不一,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贫困省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在缴费比例方面,银川市单位缴费为6%,个人为2%,北京市单位缴费为9%,个人为2%,两地人均医疗保险筹资额,银川市为700多元,北京市达到1700多元。]考虑到在少数直辖市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消费差异较小,要求京、津、沪三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而重庆市可以从实际出发确定本地的统筹层次。[请见报道《退休老人的就医尴尬——异地医保难在哪?》,2007年08月02日06:34,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6059444.html。]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不搞行业统筹,这是吸取养老保险实行行业统筹的教训。[王东进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在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前提下,对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及其职工,允许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4)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是指在统筹基金支付前按规定必须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额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进入统筹基金支付的门槛。最高支付限额是指统筹基金所能支付的医疗费用上限,也就是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封顶线。

起付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从近几年各地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起付标准大多确定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15%。以1997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计算,10%就是650元。以2006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计算,10%达到了2100元。]以下的医疗费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根据全国40多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大部分城市所制定的“封顶线”都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平均为3万元,而这些城市绝大多数患病职工年医疗费用都在3万元以内,只有0.39%的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了3万元。参见王东进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以下的医疗费,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自行解决。[刘翠霄:《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http://www.iolaw.org.cn/paper/paper226.asp。]具体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由统筹地区根据统筹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5)医疗保险待遇

第一,医疗期间待遇。职工享受疾病保险待遇,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外,只限于规定的医疗期内。此医疗期是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且不得辞退的期间。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确需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根据本人连续工龄和本单位工龄的长短,给予与3~24个月的医疗;[参见《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3条。]难以治愈的疾病,经医疗机构提出,本人申请,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医疗期,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医疗期间的待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医疗保险待遇。在医疗期内,职工一般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医疗服务合同中约定的多个定点医院就医,规定范围内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在规定的标准内的,按规定比例分别从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中支付;规定范围和标准之外的费用,由职工个人负担。

②疾病津贴(病假工资)。医疗期内的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满1个月以上的,工资停发,由用人单位按其工龄长短给付相当于本人工资一定比例的疾病医疗津贴(病假工资)。[参见《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第二,致残待遇。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致残的,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经用人单位申请,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确定残废等级。[参见《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6条。]致残一级至四级的应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享受退休或退职待遇。致残五级至十级的,在规定医疗期内不得辞退,用人单位应为其另行安排工作,不能从事所安排工作的,可以按规定发给疾病津贴;规定医疗期满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6)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力求探索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对国有企业的困难职工、退休职工和下岗人员,凡是有缴费能力或能够筹集资金的,都尽可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来。对确无能力参保的困难人群特别是“低保”人群,将采取措施,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黎建飞编著:《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7页。]此外,医保改革还将适应多种就业格局的变化,出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参见《本市35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

第一,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支付确有困难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管理。医疗费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第二,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第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均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

2.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在我国农村的医疗制度中,合作医疗曾经是最普遍的形式,它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覆盖了85%的农村人口。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滑坡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仅存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布在上海和苏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试图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是,除了部分试点地区之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像希望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4日。]

同类推荐
  • 涉税违法典型案例剖析及防范对策

    涉税违法典型案例剖析及防范对策

    在本书中,我们广泛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曝光的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精心挑选出其中的160多个典型案例,对其一一进行分析解剖,研究其作案手段,总结其作案特点,深挖其发案规律,及时发现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存在的漏洞,并随之提出打击、防范和堵塞漏洞的措施。相信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广大纳税人能够更好地认清法律的禁地,从而明智地避免踏入“雷区”。
  • 民间借贷与风险防范

    民间借贷与风险防范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民法、物权法、担保法等与相关条例和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 法制读本

    法制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策划的宗旨是结合农业、农村和农村青少年特点,贴近农村青少年,贴近生活,解决农村青少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鼓励农村青少年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采取以案释法、以德释法的方式,既有常用的法律法规条文,又有对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的解释。 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知识,浅显易学、文图并茂,非常适合农村青少年使用。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电力法律法规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电力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热门推荐
  • 永无宁日

    永无宁日

    一个在愚昧闭塞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因偶然看到的一幕特殊场面而震颤而迷乱。战乱的时代又把一杆枪放在他无知的手中,从此他便知道了用枪去解决自己古怪的愿望。他一次次地杀了自己的亲人,也杀了自己所谓的敌人,欲望吞噬着他的灵魂,令人永无安生之日。
  • 芙蓉三月

    芙蓉三月

    她静静伫立一旁,恰如指尖白莲她烈火如歌守候,却似芙蓉牡丹谁是他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谁是他的倾尽江山,只为博美人一笑帝王霸业牵绊红尘梦中人芙蓉三月等待君来陌上花开
  • 青春伤不起

    青春伤不起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或悲或喜,普通点的,谈谈人生,聊聊理想,找个女朋友,浑浑噩噩的过下去。而我的青春,真的是伤不起啊!拜托,我只想普通一点啊!
  • 天坑虫变

    天坑虫变

    探险盗墓小说《鬼吹灯》之少年版。五个郊游的同学突然发生车祸,更加离奇的是他们的尸体竟然都不见了,只有碰撞的破破烂烂的微型车扔在山箐里。金素去寻找师傅的侄子文良,偶然发现了刚下葬的老人发生尸变失踪了,文良也神秘死去,尸体同样不见了。到底是什么人在操纵这一切?他们偷盗尸体为了什么呢?为了解开谜团,少年金素来到了抚仙湖边,见到了倒斗人虎耳。虎耳说,湖里最近出了一个怪物,专门吸食死尸的尸气,用来修炼道行,常人碰都碰不得,许多人都已经被吓跑了。难道,事情真如虎耳所说,是迷信传说?金素潜水研究,发现湖底竟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城堡,隐藏在深深的地缝里。那些失踪的尸体,都在这个城堡的大门口,他们都变成了骷髅。是谁吃尽了他们的血肉?还有,这个城堡到底是什么人建造的?里面都有些什么奥秘?还没等金素弄清楚,危险来了。他差一点命丧湖底,多亏赶来的哈猜帮助,一起进入了城堡。才得到了真相!原来,真相是……------------------------------作者博客:http://www.*****.com/?yangxiaotong联系出版加我QQ:151412651CallMe=13708707217加入少年探险小说QQ群:32813841-----------------------------每周更新时间:二、四、日晚。
  • 牛车上高速

    牛车上高速

    人称小蜗牛,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慢!他出身贫穷,受人欺辱,但有个温馨的家。天灾人祸,他被人丢到湖里,死了。却不料塞翁失马非祸亦福,竟然重生了?湖底之遇将彻底的改变他的命运与未来,拥有异能的他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将纵横天下,谁敌手?他,将改写历史,谁阻拦?一场场尔虞我诈,一幕幕勾心斗角,尽在都市《牛车上高速》......
  • 都市超级兵王

    都市超级兵王

    曾经的兵王如今的地下王者,带着一枚令世人疯狂的幽冥戒指和兄弟的遗愿回到华夏,准备过平淡的生活,但是老天会让他如此平凡下去吗?
  • 断河与王座

    断河与王座

    仲夏而遇谷玄,盛世顿衰,灰飞破灭。七大王朝的军队都已刀剑在手,铠甲上身,最高级别的王朝战争,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黑暗和绝望。楚王朝的废黜世子,却成为了最顶尖修武门派的一名贡民。他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这个乱世里,他是举起荣耀的旗帜,还是淹没在茫茫众生中哭泣?被封禁了千年的力量借着一个人归来,这个世界最深处的秘密,也开始一层一层地剥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很多人都认为我懦弱,可他们都不知道,那是因为我不忍释放出心中的野兽。”项赢坐在王座上,他的目光深沉,望着远处的那条断河。
  • 穿越之大顺的幸福生活

    穿越之大顺的幸福生活

    再来一次的机会摆在面前,在这个陌生异世,拥有超越当代的非凡意识,主角一次次逆袭,这里有美女,这里有财富,这里还有飞来飞去打了牛先生万有引力定律脸的江湖高手,这里还有......抱歉我实在编不下去了,更多剧情上戳作者笔名——PS:封面自己做的,美工没甩我,学着弄的,不好看多担待,话说,P图好难,费了我几个小时--
  • 默默与小黑

    默默与小黑

    本书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刚满11岁的小女孩白羽。白羽在4岁时失去妈妈,从此脾气古怪,不爱说话。后来爸爸给她带回来一个新妈妈,可她谁都不喜欢,总是喜欢一个人待着,于是她有了一个新名字:默默。她唯一的朋友就是一只两个多月的小黑狗,叫小黑。11岁生日的时候,默默在生日蛋糕的烛光里看见了时光婆婆,默默向时光婆婆许愿可以回到4岁见妈妈,然后烛光突然把默默和小黑都吸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一个奇幻的场景中变得触手可及,一场惊奇的冒险同时在多个时空拉开帷幕。为了陪默默实现愿望,小黑用青春和时光婆婆约定,瞬间变成一只强壮的大狗,守护在默默身边。
  • 右手边的她

    右手边的她

    那年夏天,正是开学的时候,一场大雨,让他们不期而遇,女孩儿的任性并没有引起萧忆清的喜欢,但却是彼此第一次的相遇。时间总是拥有一种很奇怪的特性,把喜欢的人慢慢变淡,淡得淡出自己的视野,把讨厌的人变成自己喜欢的人。《右手边的她》,一本关于青春正茂的大学生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