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53700000003

第3章 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1)

李宝库

1944年生于山西潞城。曾任民政部副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老年艺术团总顾问。社会兼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兼职教授;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著作有《民政工作文存》《中华文化: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主编有《中国政区大典》《社区工作者手册》《中国敬老故事精华》《中华孝道故事》,组织制作电视片《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无声的革命》《阳光下的幸福晚年》《大孝行天下》。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中华民族文化摇篮黄河之滨,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银川市举办这次中华传统文化的论坛,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我们这个论坛是由政府六个部门来主办,有这么多热心的同志们一起来探讨,我觉得非常快乐。

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中华文化: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这颗明珠是什么呢?就是孝,孝道的孝。晚清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大臣曾国藩,他曾经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当代也有一位老先生,他说:“中华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孝。”所以根据他们两位的说法,我写了一幅字,就叫:“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赠送给我们论坛。

在家孝敬父母就是孝,在外面报效祖国就是忠。忠和孝是什么关系?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呀!所以说来说去,孝是基础。“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围绕着孝,讲五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孝;第二,孝的传承;第三,当今社会需要孝;第四,孝的宣传;第五,孝的实践。

什么是孝

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抱我、照顾我,长大些又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这个《劝孝良言》很长,我节选一些段落,读给同志们听。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衣帽鞋袜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妆奁。为儿为女把账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

旧社会那个小孩子上学,老师都有一把戒尺,孩子不好好读书,就要打手心。所以妈妈送孩子到学堂的时候,总是给老师讲:老师呀,我这个孩子你好好管教,他不好好读书呢,你要打他的手心。但是老师真打起来了,“先生打儿娘心酸”。

有一个故事讲《母亲是钟》,这是登在《中国老年报》上,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是一个同志的母亲去世了,他怀念他的母亲,写了一段他小时候的事。母亲怎么是钟呢?小的时候他家里很穷,买不起钟表。每天上学都去隔壁店里的墙上看一下钟表,几点了?看来看去,店老板嫌他麻烦。有一次老板说了很不好听的话:“这孩子每天来看,挺讨厌的!要看回家自己买个表好好看。”这个孩子回去就和他妈妈说了,店主不愿意让他看。妈妈说:“儿啊,咱们人穷志不穷,不让看算了,以后妈妈告诉你什么时候上学。”等他上中学的时候,每天要上早自习,他的妈妈总不敢睡踏实,要听鸡叫几遍了,要看星星走到什么地方了,叫孩子起来上学。这是一种很原始的计时办法,但平时估计得八九不离十。有一年冬天,一个阴云密布的早晨,既没有看到星星,也没有听到鸡叫。他的母亲沉不住气了,把他喊起来:“孩子呀,我估计该上学了。”吃一点饭,背个小书包,到学校的时候一看,传达室大门紧闭,大挂钟那边当当响了两声,刚刚凌晨2点,来的太早了。穷人家的孩子衣服单薄,进不去学校,回家吧路也不近,来回折腾。怎么办呢?这个孩子就在学校门前不断地跑步,一直跑到天亮,五六点钟了,学校开门了,才进去。回来以后就给妈妈讲述了这个过程。他的妈妈很难受,抱着他,留下了眼泪。第二天,当他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在他们家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崭新的小闹钟,他的母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小妹妹说了:“妈妈卖了血,买了这个小闹钟!”所以他这篇文章就叫做《母亲是钟》。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两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的故事催人泪下。我到意大利庞贝古城参观,看到在1800年前被火山灰覆盖的房屋被发掘以后,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保护婴儿的姿势和汶川地震中母亲保护婴儿的姿势都是一样的。把孩子放在身子下面,母亲用她的头颅、肩膀、身躯,用她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在日本札幌,有一个四岁男孩从八层楼上掉下来,他的妈妈正在楼下晾晒衣服。看到孩子从楼上掉下来,她以飞快的速度跑过去接住,跟我们最近杭州发生的事情是一样的。后来人们计算了一下,从八层楼上掉到地下这个时间,从晾衣服的地方到孩子掉到楼下的那个地方的距离,她每秒的速度达到了9.65米,连当时的专业运动员也达不到。母爱创造了奇迹。

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一位母亲在坍塌的废墟中,用纤细的双手坚持了两个昼夜,保护身下的小女儿。两个昼夜啊!同志们,你们想多长时间,用手撑着,保护自己的孩子。大家知道湖北有一个暴走妈妈叫陈玉荣,2009年她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这位陈玉荣妈妈为了捐肝救子,为她有脂肪肝,她为了消除脂肪肝,每天暴走10公里,只吃三两白米饭,坚持了七个月,走破了四双球鞋,体重减轻八公斤,终于消去了脂肪肝,捐肝成功。

同志们,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母爱,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在于对儿女的无私奉献。现在我们讲孝道,一说就是父母。父亲和母亲都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亲的人,但在父亲、母亲里面,我认为母亲可能比父亲还要亲。为每个人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当我们着急的时候,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喊的是什么呀?“我的妈呀!”没有喊我的爹呀,妈妈还是最亲了。正是为父母对我们儿女这么牵肠挂肚,舍生忘死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对父母就有一种依恋的、挚爱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么,这一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子”字,后来在书写的过程中,省去了“老”字的下半部。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儿子的“子”,就成了现在的孝字。所以《说文解字》上说: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老”字要省去一部分,从老省,从子承老也。也就是说先有老子,后有儿子,老子在上,儿子在下,这就是孝字的构成。孝字的构成是个会意字。那么孝字的构成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呵护着他,怕风吹着,日晒着,雨淋着;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衰老了,孩子在下面又背着父母,这就是孝字的构成。孝字的构成体现了父慈子孝,人间的亲情。

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淳朴情感上升到理论即孝道的高度,是我们的先哲孔子和孟子的功劳。孔夫子论孝,他讲三点。第一,是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第二呢,就是敬。在人格上要尊敬父母。孔夫子说了,如果光养不敬呢,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你光让他吃饱,你在人格上不尊敬他,你和养了一匹马,和养了一只狗没什么区别。从这点上来讲呢,孝也是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的区别。第三点,孔夫子指出来,就是谏诤。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请柬的柬;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争取的争字。“谏诤”什么意思呢?父母有了错误,做儿女的要提出批评意见,不是百依百顺。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就能提出这样的观点,我觉得非常了不起,非常英明。看到这一点,你就知道,孔夫子是不赞成愚忠愚孝的。愚孝就是父母说什么,儿女就听什么,百依百顺,错了我也得听。孔夫子不是这样,你对的我听,不对的我不听,我要提意见。那么后来的孟子在孔夫子提出的养、敬、谏诤的基础上又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对于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老人。不但要爱我的父母,还要爱别人的父母,还要爱天下人的父母。孔孟关于这个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他们发掘,总结人性的真善美,并以之教化民众的伟大功勋,使他们成为人间的圣贤。

综上所述,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

至于从汉代以后,把孝捧到了不适当的高度,后来甚至荒谬地提出愚忠愚孝“的所谓”三纲“。什么叫”三纲“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什么叫”为纲“啊?我们很多老同志都知道,”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什么为纲,就是以它为中心,一切服从于它。”君为臣纲“,就是臣子一切服从于君王;“父为子纲”,儿子必须全听老子的;“夫为妻纲”,做妻子的全听丈夫的,绝对服从。这是“三纲”,这是“愚忠愚孝”。汉朝的时候把孝抬到了不适当的高度,捧到了天上。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把孝踩入地下,贬得很低,大批“孔孟之道,孝子贤孙”。认为孝是一种封建的、不好的东西。我记得“文化大革命”时大家就喊:“打倒孔孟之道!把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它李宝库书勉大讲堂组委会及所有参加的观众和义工们,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永世不得翻身。”那时不是一天老喊这个口号吗?这些都是对孝本意的歪曲,都不过是强加到纯真的孝之上的历史尘埃,丝毫也不能掩盖这颗明珠的光芒。此我认为孝的本意是好的、纯净的,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孝以本来面目,理直气壮地加以提倡。

有一种观点认为,孝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像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孝既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那么随着社会的变迁,孝就应当日渐削弱。有的学者甚至写文章说,孝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越进步,孝越淡化。我认为这个逻辑与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社会,孝的确起到过协调家庭关系、组织农业生产的作用。大家想一想,在农业社会,生产资料、土地、耕牛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生产经验是老一辈教给年轻人的。所以孝道在维护家庭稳定、促进农业生产方面,的确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是到了工业社会,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不是老爷爷或者父亲传下来的。我们种田呢?也不需要老爷爷再教了。我们是科学种田,年纪越大越不懂得科学种田。你手里没有土地,又不懂科学种田,那么这个老人的地位也就下降了。按照这么一个逻辑,社会越进步、越文明、物质条件越丰富,我们的父母越没有地位,我们就越不把自己的父母当一回事,这个逻辑对吗?我们的社会是前进了呢,还是倒退了呢?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唯物史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孝这种儿女对父母和长者的爱,是由父母爱子的天性和养育之恩所决定的,而不是农业社会决定的。所以我说一句很绝对的话:“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只要人类还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的,孝就不会消亡。”今后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只能是更有条件把孝做的好上加好,而没有任何理由来削弱他。

同类推荐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祝酒辞集锦

    祝酒辞集锦

    本书囊括了迎宾、生日、婚宴、节庆、乔迁、开业、庆功、聚会、送行、答谢等所有日常酒宴所能用到的祝酒辞。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本书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怎么办到怎么做、做学生心灵的捕手、班主任要会开展人格教育。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回忆青春校园生活

    回忆青春校园生活

    本文讲述的是女主角和男主角从初中到成年的生活经历
  • 庄子

    庄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灯一曲太妖娆

    银灯一曲太妖娆

    她有两张脸,一张在白天扮演着理想中的自己,一张在黑夜里沾满血腥。他也有两张脸,一张在人前受人瞩目笑靥倾城,一张在面具后面做回自己。哪一个才是真实?黑夜里他和她的相遇是同命天涯,还是一个错误?
  • 黄石的孩子

    黄石的孩子

    乔治·霍格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当他找到想要的东西后,他又有能力将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他知道怎样献身于他一手创建的学校,而且他乐在其中。他仍然在我们中间,而我们从他身上学到的一切将会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 既温柔,又狂野

    既温柔,又狂野

    本书收录了北京女作家赵凝近年的散文随笔作品。其特有的文笔风格,完整地展现出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一个知识女人的真实心迹。
  • 幻武之神

    幻武之神

    一介学院最弱学生,不甘自己命运,却又无可奈何,无奈走向绝路,却在将死之时遇见神秘老师,传授绝世幻术和武学,向着幻武双修之神的位置一步步走去
  • 盗圣不怕官

    盗圣不怕官

    泠泠:乃是江湖一枝花,人人见来人人夸。放到人海茫茫望,是人都想扛回家。
  • 侠义群英会

    侠义群英会

    内容简介:清末民国,普天下苍生都活在新时代中。一名被道长抚养成人的孤女,为了给受难民众做实事,藏身于青楼;为了报答督军的恩情,身入督军府;为了民族大义,身入敌营,为黎民百姓尽显侠义之色。文章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女从侠女到民族英雄的故事。
  • 彼岸年华老卷上

    彼岸年华老卷上

    我们总是,或执着,或茫然着些什么。在这青春年华里,我们都是少年又都会是过客。。。一个永远到不了的彼岸,一段注定要失去的年华!
  • 绝世弑神

    绝世弑神

    当一天太阳落下,第二天的太阳还会升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