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54400000001

第1章 多姿多彩的宁夏民俗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这个特点对宁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宁夏民俗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早在商周时期,宁夏地区就有古西戎族的鬼方、猃狁部落活动;春秋战国时期,为西戎族义渠、乌氏和朐衍三个部落;至秦汉改由汉、匈奴和羌族所居。

自此以后虽然各少数民族不断更替,但汉族却一直定居下来。到魏晋南北朝时宁夏有汉、匈奴、鲜卑、羌、氐、羯、敕勒、柔然等部族;隋唐变为突厥、敕勒、回鹘、吐蕃、吐谷浑等部族。

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宁夏境内仍有相当数量的吐蕃和羌族人口。西夏时期,党项族以宁夏北部为活动中心之一,前后达225年;南宋时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统治宁夏南部达100多年。此外宁夏境内还有契丹、鞑靼等族。元代,除蒙古族、汉族居多数外,回族开始入居宁夏。伊斯兰教也在这一地区逐渐流传。明代,宁夏发展成以汉、回和蒙古族为主要族群的地方。清朝实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大统一,在宁夏,除汉、回、蒙古族居多数外,满族亦成为定居在这里的人数稍多的又一个民族。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民族交往,宁夏已形成了以回族、汉族为主体,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中国几乎所有的民族组成的自治区。目前,宁夏人口较多的民族是汉族、回族和满族。

宁夏风俗呈现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这一点在回、汉、满三个民族的节日习俗、礼仪习俗等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宁夏作为我国移民迁徙最频繁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也曾隶属于陕西、甘肃两省,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省区风情民俗的影响。同时,在宁夏区内,由于南北山区、川区地域的不同,经济文化特点的差异,即便在同一民族内,在民俗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汉族节日民俗,川区汉族在正月初五打扫屋子,把垃圾送到大路口,谓之“送五穷”;而山区则是吃荞麦面搅团,谓之“缠五穷”。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另外,风俗的形成与宗教也密切相关。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先后进入宁夏,其中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对宁夏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尤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深刻影响着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明清以来,在宁夏汉族中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教的活动多在寺院,而道教则深入民间,渗透在汉族的祭祀和礼俗活动中。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表现出不同的宗教伦理及道德色彩,有着各自独特的方面。

宁夏回汉及各族人民一直和睦相处,建立了一种互相理解、尊重、信任的民族关系。加之具有共同的生活地域、人文环境等,宁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具有交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点在生产物质民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节日礼俗、婚礼习俗中也都有着相类似的地方。

今日宁夏,占总人口比重35.76%的218.23万回族,和占全区总人口0.75%的4万余满族、蒙古族、东乡族等中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和谐相处。世代传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宁夏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各种民族的生活习俗交织融会,终于形成了宁夏特有的民俗。这些民俗,既有各民族独有的特征,又有逐渐融合的趋势,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了共同的特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创造性地实践和完善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回汉各族人民既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共同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本书内容包括文明之邦、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现代内在美、现代礼仪美五部分,对中小学教师自身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阐述。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茶席窥美

    茶席窥美

    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将茶席历史、茶席构成、茶席美学、茶席的插花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书客观严谨,翔实耐读,并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老师倾情作序推荐。本书最大的创新是在于对茶席美学意蕴的阐发,这是此前一些茶席类书籍的弱项;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由形而下之器、艺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离,艺美相即。
  • 世界汉学(第12卷)

    世界汉学(第12卷)

    《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全书分“汉学视阈”、“汉学名家”、“经典释读”、“艺术史辨”、“文学对话”、“文献钩沉”、“汉语研究”、“学者访谈”等版块。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热门推荐
  • 重生记:我的老婆来自现代

    重生记:我的老婆来自现代

    站起来后,她小心的环顾四周,妈呀!这里是万人坑吗?为何全是尸体?少说也有一两百具尸体吧!惊恐之余,她发现了个实质性的问题,为何这些尸体都着古装?再看看自己的衣服,妈呀,古装!她的第一反应:穿了。可这尸体的数量颇多呀。不会是遇到某个皇帝的什么什么狱吧?历史上有秦始皇焚书坑儒最为出名。她不会穿到秦朝了吧?(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阴阳先生之大神棍

    阴阳先生之大神棍

    我靠!老子就是一个跳大神的,靠自己实力吃饭,咳咳,好吧,靠坑蒙拐骗偷…
  •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南京的实际;二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既有宏观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到城市、农村、社区等不同层面的透视;三是综合研究与专项研究相结合,既有综合性的和谐社会研究,又有关于和谐南京、循环型城市、和谐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研究,而每本书又由若干专项研究组成;四是定性分析与定理分析相结合,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国内较早全面系统研究和谐社会理论与城市现代化的丛书。
  • 师徒有坑:恶魔师父太傲娇

    师徒有坑:恶魔师父太傲娇

    “你喜欢我。”“......嗯。”“你只有我。”“......嗯。”“我答应你。”“哈?”“非要我说我爱你么?”爱啊,时近时远,我只知道,此时此刻,爱近在咫尺。[希望大家支持我们闺蜜派:酌媚依&酌木袅]
  • 情殇句点

    情殇句点

    仇恨,到底会不会蒙蔽他的双眼。当爱请走远时,他会不会找回,属于他的那个人?当他遇到另一个他时,是继续执着旧爱,还是接受新欢?一场复仇的计划,到底会让他得到什么?一场逝去的爱情,到底能否追回?当他决定放弃一切时,‘他’会改变什么?Heislikearose,inadvertentlyhurtothers.————他就像朵玫瑰,无意中刺伤身边的人。《情殇句点》
  • 浅夏蒙雨

    浅夏蒙雨

    这篇小说讲述了可爱女孩苏可岚遇见倾心男孩林曼杰,并在一起努力为事业而奋斗。
  • 禁锢的世界

    禁锢的世界

    禁锢的世界,用什么来打破?是武力,是权谋,还是说用一颗执着的心?为了那些羁绊,我要擦干你们眼角的泪水……
  • 校园安全常识手册——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

    校园安全常识手册——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

    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 祭统

    祭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