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1400000014

第14章 时间的计量

时间观念的由来

时间是我们亲密的伴侣,任何人都离不开它。但是时间似乎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怪物,这是不少人的感觉。其实,时间与空间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宇宙万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发生、发展与变化着。时间是无穷尽的,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时间又是连续的,任何“万能”的刀子都不能把时间长河切断、分开。

“时刻”与“时间间隔”

通常我们所说的时间包含有“时刻”与“时间间隔”两个内容。“时刻”是指某事件发生的瞬间(例如火车在8点5分开出),“时间间隔”是指某一事件持续的久暂(例如电影演了1个半小时)。简单地说,时刻是表示什么时候,时间间隔是表示时间有多长了。

时间的计量方法

远古时代的人们,知道太阳出来了,就是白天,太阳下山了就是黑夜;白天与黑夜,循环不已,因此产生了“日”的观念。人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后来觉得日这个时间长度还太长,就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个字来表示。规定半夜时为子时(子时也是日的开始),太阳最高时为正午。这种方法起源于西汉中期,唐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划分为初、正两部分,实际上已与现代的24小时相似了。这些时间的计量单位,现在有时还在应用。

但是,现在全世界用的计量单位是一天24小时,这种划分法是从古代埃及开始的。古埃及人将日出到日没的白天定为10个小时,晚上定为12个小时,还有“微明时”,包括1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这样,一天共有24个小时。但是每小时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而且冬天晨昏时间比较短,夏天晨昏时间比较长,因此这种划分法在使用上是很不方便的。后来埃及人就去掉“微明时”,将1天均匀划分为24个小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为60秒,成了特殊的60进位制,而秒后小数是10进制。这时、分、秒就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如果有人间:一秒究竟有多长呢?那这里只能说,1秒大致是1日的1/86400。为什么用“大致”二字呢?因为没有指出“日”是“平太阳日”。这么说,天上还有个“平太阳”吗?

那是怎么回事呢?

天空的坐标

为了表示黄道在天空的位置,需要引用天球的概念。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觉得天空好像半个球面盖在头上,由此就产生了“天球”的概念。观测者的眼睛可作为天球的球心,但通常以地心作为天球的中心。

天球的半径是无穷大(作图时常取为一个单位)。通常将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到与天球相交,这相交的点叫做北天极与南天极。地球的赤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圈,叫做天球赤道。

有了这么一个假想的天球,如果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线画上去,就是黄道(图中的kk′)。不难看出,黄道与赤道有一个23.5°的交角(叫黄赤交角,我国在战国时代就已测量出来)。由于这个黄赤交角,使我们的计时工作碰到一些困难。那是什么样的困难呢?后面再说。

再谈时间的计量

从古代起,人们就以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作为正午。太阳从正午开始向西移动,下山后,经过1个黑夜,又从东方升起来,再到正午,这么1圈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就叫做1个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分为24小时,就是真太阳时。古时用日晷(音:轨)记的时间,就是真太阳时。

后来发现,1年内真太阳日的长度逐日不同,最长与最短时可相差51秒。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两点:一是太阳视运动速度不均匀,二是黄赤交角。我们计量时间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的,也可以说是以天赤道为标准的。可是太阳是在黄道上运动,即使太阳视运动是均匀的,但它们在赤道上的投影是不均匀的。因此,黄赤交角的存在,增加了计量时间的复杂性。既然真太阳走得有快有慢,那么,要做1个钟表机械跟着太阳走,有时快,有时慢,这是做不到的(钟表机械只能是做比较均匀的旋转)。所以,1820年法国科学院会议决定,将1年内各个真太阳日的平均值,作为1个“平均太阳日”或“平太阳日”,以平太阳日来定的时间就叫做“平太阳时”或“平时”。后来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计时办法。现在,我们钟表上的时间都是按平太阳时来计算的。

为了测量时间,人们就设想天上有1个“平太阳”,它在天赤道上走,并且每天走的速度都一样;也是1年走1圈。这样,平太阳时也可以跟真太阳时一样来定义了。比如,当平太阳在南方最高位置时是正午。平太阳由正午到下一次正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1个平太阳日。1个平太阳日分为24小时,1小时分为印分,1分分为60秒。这样,一秒的长度就是平太阳日的1/86400。

1个回归年长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422平太阳日。习惯上省去“平太阳”,也就是365.2422日。但应理解,这“日”就是平太阳日。

上面讲过,真太阳在黄道上1年走1周,平太阳在赤道上1年走1周;真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平太阳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所以在任何一天,平太阳与真太阳并不会在同一个方向上,或者说;平太阳正午时,真太阳不一定是正午。因而两者所表示的时刻就会不一致。也就是说,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不一致,它们的差别就叫做“时差”。用公式表示就是:

真太阳时-平太阳时=时差。

或:视时-平时=时差。

时差的数值已按天体力学的方法预先计算出来了,它刊登在“中国天文年历”中。1年当中,每天的时差都是不相同的,最大的时差可达16分,最小的是零。1年有4次为零,约在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12月24日。每年同一天的时差值并不完全相同,而有微小的变化。

如果我们应用经纬仪或其他仪器观测了太阳,定出真太阳时,然后查出时差值,就知道当时的平太阳时了。

世界时与“北京时间”

大家知道,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是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的。纬度是当地与赤道的距离(以度数表示),经度则是以通过英国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或向西计量,由到180°,在格林威治以东的为东经,以西的为西经。比如我国首都北京是在东经116.5°北纬40°,太原在东经112.5°北纬38°。

沿地球1周的经度为360′,地球转1圈为24小时,所以经度与时间有对应关系。经度15°合1小时,1°合4分。那么北京的经度可写为7时46分,太原的经度可写为7时30分。

上面所讲的时间的计量,是以当地的正午为准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经度不同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正午,这样,各地的时刻就会不一样了。比方说,我国的青岛、杭州,处在东经120"经线上,太原处在东经112.5°经线上。青岛、杭州正午时,在太原看见太阳还偏东,不到正午。太原与青岛的经度相差为7.5°,合时间为30分。太阳要经过30分才走到太原的正南方,这时太原才是正午,而这时刻,青岛、杭州已是午后30分了。可见,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东边的时刻早,西边的时刻晚。我国东部长白山上的人吃午饭的时候,西部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刚吃过早饭,正赶着马群去放牧。

从前,每个城市各用自己的时间。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来往不多的情况下,还没有什么不合适。但到了近代,随着交通的发达,各地交往比较多。一个人带着钟表走到另一个城市,就要按当地的时间来改正自己的钟表,再到另一个城市,又要改变自己的钟表,这显然是很不方便的。

大约从18世纪起,各国开始用自己首都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时间,在国际往来比较多的时候,也就显得不方便了。因此,1878年加拿大的一位铁路工程师(弗列明)提出用分区计时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884年华盛顿国际会议决定采用这个办法。

分区计时是这样规定的:将地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包括经度15°,每时区以此区中间的经线上的时间作为标准,叫做区时或标准时。

经度0°所在的时区叫作“零时区”,它包括东经7.5°以西、西经7.5°甲以东的地区,零时区的时间叫做“格林威治时间”,或通称“世界时”。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都位在零时区,所用标准时即世界时。

零时区东边的1区,从东经7.5°到22.5°为东1区。中央经线为15°,它的标准时间比世界时早1小时,再往东是东2区,它的标准时比世界时早2小时。一直向东,共有12个时区。同样,在零时区西边的1区是西1区,时间比世界时晚1小时,再过去是西2区、西3区等等,共有12个时区。东12区与西12区是同一个时区。因此,全球共分24个时区,有24个标准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1小时,但各区的标准时在分和秒上都是相同的。

实际上,时区很少按经线整整齐齐地划分,而是按自然地理界线和行政区划分的。所以时区的边界往往是弯弯曲曲的。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纬度从北纬5°到56°,经度从东经72°到135°。按国际时区划分,我国横跨5个时区,也就是东5区、东6区、东7区、东8区和东9区。解放后,全国采用东8区的标准时,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首都北京在东8区内,所以这标准时就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与世界时差8小时,比如“北京时间”上午8点时,世界时是零点。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当地的时间,而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时。

它是根据东经120°经线上的时间作为标准的。青岛、杭州正好在这条经线上,所以“北京时间”相当于青岛、杭州当地的时间。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欧洲的自然地理

    探索未知-欧洲的自然地理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站在巨人肩上-从牛顿谈经典力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牛顿谈经典力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 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二)

    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天文与地理科技大发现

    天文与地理科技大发现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探索未知丛书-走遍天下

    探索未知丛书-走遍天下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热门推荐
  • 投机在民国

    投机在民国

    二十一世纪的一位的博士,在一次意外灾难回到了1921年。一个老套的穿越故事,纯属个人YY,请勿与现实挂钩。
  • 中国历史故事全集(上)

    中国历史故事全集(上)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收录自远古至清末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各个方面著名故事的通俗读物。
  • 春天没有春

    春天没有春

    谁的青春没有爱谁的青春没有伤青春经历了无悔PS:小说的大意可以参考我为本部小说写的歌曲《不懂》(http://www.*****.com/?yc/2747518.html)和《一个人的路》(http://www.*****.com/?yc/2807617.html)这两首歌也将在小说中出现
  • 碧星神梦

    碧星神梦

    一个外交官120国家的思想亲历亲为亲思之作,涉及哲学,政治,军事,宗教,人文等,可谓包罗万象又天马行空。强烈推荐!!
  • 幽剑幻城录

    幽剑幻城录

    万顷黄沙的彼方,是一个被遗忘了的遥远的梦。这里是他寻觅的终点,也是另一个传奇的开始。当幽日之煌再临天地苍穹的时刻,这段不为人知的传奇,将再一次在这片悠久的土地上苏醒。谨以此书纪念尘封12年的《幽城幻剑录》。
  • 倾世权谋:凤舞龙腾

    倾世权谋:凤舞龙腾

    她是将军府长女,自幼边疆长大,能文能武。他为皇室宗亲,碍于身份只能屈居王爷。傲娇腹黑的他和冷若冰霜的她相遇........“滚下去!”某女冷哼。“娘子不要为夫了吗?”某大傲娇可怜着。“要你妹!!本小姐腰断了!”“爹爹我妹妹什么时候能播种发芽?”某小傲娇的声音从门缝里飘来........(本文前期稍虐。)
  • 名阁

    名阁

    美发发艺无门派之界限,无商业、艺术与技术之界限,更无地域分布之界限,故而,美发廊可以开在我们身边,也会开在游戏里,让我们一起去见证一门游戏艺术之魅力,见证另一个艺术网游的开启。
  • 骨头收藏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骨头收藏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个颇具悲剧色彩和荒诞意味的青春成长故事:农村孩子姚成陷入了匿名死亡恐吓时,母亲却离奇地死于家中大火,只留下一堆火后残骨,父亲又神秘地被人杀死;失怙的姚成进城工作时不慎切断手指,衣食无着只能将母亲的残骨卖给一个自称是骨头收藏家的人,谁知这又是一个谋杀的魔窟……作品风格冷峻,营造出震撼人心的阴郁气氛。正如作者所言:“作品中有我真实经历的影子,故事本身也不完全是杜撰,现实往往比故事更残酷。”讲述成长和青春有很多种方式,但作者偏偏选了这样惊悚和灰暗的手法。生活的真谛,更多的时候是在发霉的骨头里透着阳光。作者就是一个在绝望里只想活下去,并以此为乐的人。
  • 大唐释厄传

    大唐释厄传

    西游中的秘密令人惊惧。当我幻化神通,妙解三千。你可曾看见我笑容背后的泪水?你可曾听到我高歌声中的血滴?十万八千里路遥,八万四千大劫苦。茫茫宇宙,天地洪荒,我孑然一身,有谁能够伴我证道?八十一难,心猿意马,练不成金丹,便随古佛青灯悟空!
  • 七生恋歌之梦爱黎明

    七生恋歌之梦爱黎明

    由于签约问题此书已弃本,望大家支持新作玄幻巨作《神影魔屠之天域戕晅》,望收藏,提意见,谢谢支持。谢谢!(群555953589谢支持,收藏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