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1400000019

第19章 天文与历法(2)

春秋末年(公元前5世纪),我国开始使用的《四分历》,其回归年长(我国古代称为岁实)定为365.14日,即365.25日。也许有人会说,不是应该先测量朔望月的长度,然后将12个朔望月加起来,就是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吗?我们说,否。因为那又回到纯阴历上去了。阴阳合历的回归年和朔望月长度的测定顺序恰恰相反,它是先测定回归年长,而后再去推求朔望月的长度。具体地说,朔望月长度的推算是这样的,我国最迟在春秋时代就发现了19年7闰的规律。就是说,在19年中要设置7个闰月,使得历法和季节变化相协调。如此说来,《四分历》的朔望月长度是这样算得:

365.25×19=6939.75(日)12×19+7=235(月)6939.75÷235=29.530851(日)岁实365.25日、朔望月295.30851日,现在看来很容易算得,但在当时,尤其是岁实365.25这个数据,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数据。因此,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四分历》的创制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

《四分历》定岁实为365.25日,虽然较为精确,但与当时实际的岁实365.2423相比,毕竟大了0.0077日,这个误差看起来不算大,但请不要忘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你看一年大0.0077日,那么100年就大了0.77日(约18小时四分)。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发生历法预推的时刻要比实际天象来得晚的现象,而且越来越显著。

这种现象后来果然被制历家们发现了,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能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实质。

一直到东汉末年的刘洪才认识到这是由于《四分历》岁实太大的缘故。所以,在他制订的《乾象历》中,首次将岁实减小为365145598,即365.246180日(相应的朔望月长为2953054日)。这样我国古代历法的精度又提高了一步。

《乾象历》比《四分历》的精度确是提高了,但刘洪测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可能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方法。显然要想进一步提高历法的精度,必须从测量方法上加以改进。古人果然想到了这一点。首先这样做的,当推南北朝时代的祖冲之。他的方法是:不直接用圭表测量冬至日正午的太阳影长,而是测量冬至日前后20余日太阳正午的影长,而后取其平均值,从而求出冬至的日期和时刻。祖冲之根据实测制订的《大明历》的岁实为36524428日,这个精确的数值,一直到五六百年之后的宋代,才达到或超过它的水平。而在欧洲,一直到16世纪以前所实行的《儒略历》中,岁实的数值均采用与《四分历》相同的数值36525日。

继祖冲之之后,改进测量方法的是北宋的姚舜辅。他在修订《纪元历》时,打破了历史上采用1组观测确定冬至时刻的传统方法,而采用1年多组观测,再取平均值确定冬至时刻的全新方法。由于测量方法的革新,冬至时刻以及岁实的确定越来越准确了。到了南宋杨忠辅制订《统天历》时,他首先采用了岁实365.2425日这个极为精确的数值。元代郭守敬等人在制定《授时历》时,根据实测肯定了岁实365.2425日为历史上最精确的数值。现今世界通用的阳历——格里历的岁实也是365.2425日,但它与《统天历》相比,大约晚了400年。

我国古代制历家们,从不满足于前人的成就,总是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正是在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励下,明代末年的邢云路,进一步改进圭表,精心实测。艰苦的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他测得的岁实为365.24219日,这和用现代理论推算的数值365.242217相比,仅仅小0.000027日,即一年大约才相差2.3秒。而在欧洲,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于1588年测定的最精确的岁实为365.2421875日,其误差1年大约为31秒。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我国古代制历家在测定冬至时刻、推求岁实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月亮的视运动和朔望月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月亮的盈亏,天文学上把这种盈亏现象叫做月相变化。现在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来自太阳的光。早在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天文家张衡在他的著作《灵宪》中就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月光出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意思是,月光来自日光的照射,对着太阳时月亮就全发光,而为满月;背着太阳时月亮就不发光,不见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月相的变化就很容易说明了。太阳光从右方射来,中间E代表地球,围绕地球的是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月球,最外面一圈画出了地球上观测者所看到的月相。我们看到,在望时,地面观测者所看到的正是月球朝着太阳的一面;而在朔时,看到的是月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时间间隔为29.53059天,这个长度叫做一个朔望月。朔望月是农历中最基本的周期之一,因各个时代观测精度的不同,在制历中各用稍有不同的近似值。

月亮绕地球旋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较明显的椭圆。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和它正相对的离地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在近地点附近,月亮在轨道上运动较快,而在远地点附近,运动较慢。因此月亮的运动不是均匀的。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家刘洪,根据他长期辛勤的观测,首先发现了“月行迟疾”的运动不均匀现象,为后来的历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我国的农历是以朔望月作为记月的一个基本单位(朔望月是指连续两次朔或望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我国古代制历家们都十分重视对月亮运动的观测和研究。春秋末期使用的《四分历》。所采用的朔望月长(古称朔策)是29.530851日,这与现代测定值29.530588日相比,误差仅为0.000263日。在隋代以前的制历家们一直以朔望月的长度来推算、安排各月的历日。每个月的第一天叫作朔日。但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整天数,而是比29.5日稍大,所以就采取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个大月一个小月相间排列的方法。这样大月比朔望月的实际日数多了半天,小月就少了半天,但两者并不能相互抵消,所以大约每隔17个月就安排一个连大月来加以调整。

古人在观测和研究月亮的实践中,发现一个朔望月并不等于月行一周天。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明确记载有“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又十九分之七”。由此不难算出,月行一周天需要36525÷13119=273.21850日。这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恒星月的概念。当然推求恒星月并不是古代制历家们的目的,他们所需要的是月亮的每日运行的度数,有了这个数值以便用来推算月亮在恒星间的经度位置。

我们知道,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一样,都是椭圆形的,所以月亮过近地点时,运行速度最快;相反,在过远地点时运行速度最慢。我们将月亮从近地点出发,运行一周又回到近地点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近点月。战国时代的石申大概已经认识到了月亮运动的不均匀性,可惜记载简略,不足为证。东汉的李梵、苏统等人明确地指出了月亮运行速度有快慢的变化。贾逵不仅认识到了月亮运行的不均匀性,而且指出这是由于月道有远近造成的。他又进一步指出,这个近道点(即近地点)经过一个月(即近点月)向前移行了三度。九年之后,这个点移行一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后来的刘洪进一步研究了月行快慢的规律性,并在他制订的《乾象历》中首次加以考虑。按《乾象历》的算法,近点月数值Z7.554629日,这与近代的测算值27.554550日相比,误差仅为0.000079日。此后,历代多数制历家都较为重视近点月数值的测定,并取得了越来越精密的数值,其中以隋张胄玄制订的《大业历》的数值Z7.554552日最为精密。

古人对月行快慢的研究和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算日月食发生的时刻和位置,而这项工作又促使古人对交点月(月亮从黄、白道的升或降交点起,运行一周又回到相应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交点月)进行精细的研究和计算。祖冲之在他制定的《大明历》中,第一个求得交点月的数值是27.21221日,与今测值27.21222日相比,仅差0.00001日。

以后的历法家们所推求的数值无不达到了很高的精度。

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之后,为进一步研究定朔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隋代的刘焯、张胄玄开始,在制订历法推求定朔时刻时,将日行和月行的不均匀性同时加以考虑,这在中国历法改革史上是值得庆幸的重大进步。

南北朝时代的何承天,在他制订《元嘉历》时,首先倡议用定朔安排历日。可惜由于传统的守旧势力的反对而未能实现。唐初傅仁均制订的《戌寅元历》虽然开创了使用定朔法的先例,但终因守旧势力的顽强反对,致使半途而废。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李淳风制订《麟德历》时,才最终战胜了守旧派,名正言顺地采用定朔法安排历日。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刘焯在推算定朔的时候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的内插法公式,使古代数学的先进成就在制订历法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到唐代的僧一行又有了新的进展,他采用了不等间距二次差的内插法公式来计算定朔,这无疑又进一步提高了精度。元代的郭守敬继前人之后更进而刨立了平立定三次差的内插法公式,从而把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多次使用了“定朔”一词,而且采用定朔是我国古代制历史上的一个进步。那么什么叫“定朔”呢?我们说,“定朔”是相对于“平朔”而言的。因此要介绍定朔需要从平朔说起。由上面的介绍读者已经知道,由于近点月和朔望月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所以月亮圆缺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相等的。这样古代所推算的朔望月日数,只是月相变化一周的一个平均数。以这个平均化的朔望月长度所求得的合朔时刻就叫作“平朔”。当把月亮和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考虑进去,从它们的实际运动出发所求得的合朔时刻就叫作“定朔”。或者说,对平朔作月亮和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之后,所求得的合朔时刻就是定朔。

我国古代制历方面的成就,虽然不能在此作全面的详尽的介绍,但在我们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还是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由此不难看出,古代制历家们为了制订一部精密的历法,无不付出艰巨的劳动。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正由于此,我国古代的制历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确实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有一些历法还为外国所采用,从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据初步统计,仅南北朝、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采用过五部中国历法。

同类推荐
  • 能源:不仅仅是危机

    能源:不仅仅是危机

    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能源的知识。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 不可不知的世界常识全集

    不可不知的世界常识全集

    随着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让自己变得博学多才。
  • 高新科技的开发(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高新科技的开发(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科技的开发、神奇的新材料、数字化与人类未来、探索机器人的世界等内容也收录其中,以期给青少年全方位的知识与科技体验。
  • 新课程百科知识——数学小故事

    新课程百科知识——数学小故事

    本书讲述了多个数学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阐述数学知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 探究式科普丛书-地球的肺:植物

    探究式科普丛书-地球的肺:植物

    我们知道,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我们所需的能量和氧气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可谓功不可没,它们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和氧气外还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吃的瓜果蔬菜来自植物,我们喜欢的花花草草也是植物。现在的城市中,人们将绿色植物移植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给死气沉沉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命的活力。说了这么多,植物都有哪些种类呢,最大的植物以及最小的植物是什么呢?植物有哪些特性?它们又是如何分类的?赶快打开你手中的这本书,我们一起游览植物王国吧!
热门推荐
  • 妖剑神帝

    妖剑神帝

    大千世界谁主沉浮,无上巅峰踏破乾坤。无数强者为追寻那无上境界前赴后继,将万千大道演绎出一段段不可腐朽的传奇......寻欢,一个落寞少年,那一天从昏迷中醒来......
  • 风流特警

    风流特警

    小时候,父亲问王浩人生有什么追求?他回答说是金钱和美女,结果父亲凶狠的拍了他的脸。于是,王浩改口说是事业与爱情,父亲高高高兴的摸了摸他的头。长大后,出身豪门的王浩机缘巧合下成了特警,一个很成功的风流特警。
  • 皇华

    皇华

    泪洒锦途,浮华一梦,竟是重生。梦阑珊,情已断,回首百年,竟是穿越。五岁的郭络罗氏大病初愈,却有了两世的灵魂,十五岁她嫁给圣祖第八子,做了八福晋。一样的宿命,不一样的筹谋,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助他拿下万里河山。**********************************************这是我胸中酝酿好久的故事,不写寝食难安。第一次写文,欢迎阅读、推荐、收藏、评论,谢谢!
  • 神秘女孩,我爱你

    神秘女孩,我爱你

    神秘的女孩,你到底是谁?你说过要永远陪着我的誓言是玩笑但我真的当真了呢。
  • 天府传

    天府传

    一个来自天府的少女,心如坚冰,只为报得她的父仇...........一个下界的热血少年,坚韧不拔,只为实现他的梦想----进入天府.......两人的相识,是互相利用,还是互相依托.......看他们如何跨越艰难,谱写出属于他们的生命之歌!
  • 重生之:重灵开始

    重生之:重灵开始

    地球上,一名普通工厂的工人,因网恋,被骗进传销。逃跑时,意外坠楼而亡。醒来的时候,狗血的是被重生到异界。由于不甘朝不保夕的生活,受辱后激发了斗志,因此一步步走上了通天大道
  • 繁生静海之暗影

    繁生静海之暗影

    在人类未探知的平行空间中,大大小小的世界多如繁星。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一条掌管着轮回转生的轮回之河。这千千万万条轮回之河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掌管着整个大千世界生死轮回的轮回海。它所泛起的每一波涟漪,都无形中牵动了整个大千世界的巨变,以及一个个世界的毁灭与新生……一个决断,一份执念,一生繁华,一世因果,千年羁绊,万世轮回……再苏醒时,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毁灭。不是为了占据,而是为了守护。万族之间,唯我独尊。万神之间,唯我成王。齐天论道,权掌天下。繁生衍,黑龙啸,一叶孤舟渡轮回。
  • 神血少年

    神血少年

    古老的羊皮卷,封印着远古时期的战争事迹,神与魔谱写的史诗,毁灭还是创造?
  • 芭比娃娃的黑科技

    芭比娃娃的黑科技

    大二学渣刘子文在网吧撸完LOL回来,路遇UFO.第二天,刘子文狭小的租房里蹦出一个芭比娃娃。芭比娃娃无限神奇,卖萌撒娇,能哭会笑,吃饱后脑子里还能蹦出黑科技。黑科技本十分美好,但是,芭比娃娃的食物是砖石,不吃饱就不给你黑科技。作为学渣的刘子文,穷的叮当响,全副身家只有六百块,上哪去买钻石呢?
  • 威灵仙山

    威灵仙山

    前世往生,起始今生前世为神,今世为人前世负债,今生偿还前世夫妻,今生形同陌路前世种下因,今世接成果四世的等待,换来的是空欢喜一场等来的却是相见不如不见承诺出,必遵守,夺神书,闯地府,进威灵,其携手,偶相遇,见其友,建爱心,背起负,四世界,追相拥,小夫妻,比其爱,突发事,弃分离,把主当,不回头,小夫妻,永别离。什么情同手足,什么情同姐妹,一到生离死别,全都忘却,爱恨情仇,背叛,别离,尽尝滋味。